- 219.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抚顺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关于纸张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 B.白色 C.易撕碎 D.不溶于水
2.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真丝手套 B.尼龙背包 C.纯棉毛巾 D.铝镁合金
3.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蒸馏水 C.油水 D.矿泉水
4.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强抗旱能力,明明建议施用适量的磷肥,明明父母应选择的化肥是( )
A.KCl B.CO(NH2)2 C.Ca3(PO4)2 D.KNO3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熄灭酒精灯
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浓盐酸 D.烧碱
7.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 B.O2﹣氧气 C.Al﹣铝离子 D.P﹣1个氮原子
8.今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10.如表是部分食品的pH,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喝苹果汁
11.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X的化学式为NO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
B.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分子构成不同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硫酸钾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氮气和氧气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15.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氨气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8分)
16.为了延长不同食品的保质期,常要进行不同的处理.
(1)有的采用充气包装,其中常用气体的化学式是 ;
(2)有的放置一包俗称为“干冰”的固体,其化学式是 ;
(3)将肉、蛋等物质用食盐腌渍,也可以延长保存时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4)放置一包还原铁粉(为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它可吸收的两种物质是水和 .
17.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答下面有关水的问题.
(1)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B为电源的 极,甲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净水器中有活性炭,活性炭起到 的作用.
(3)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通过上述围观示意图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
(4)请说出生活中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
18.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设计许多化学知识的运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 .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洗洁精和水来清洁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与油污发生了 作用.
1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
(2)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填①或②或③) .
(3)图C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氯元素在同一族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由此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
(4)由7、8、13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20.甲、乙、丙是三种单质,其中甲是固体,乙、丙是气体.A、B、C、D、E都是化合物,E常用作洗涤剂,上述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试推断下列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C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丙→B ;C→E .
2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P点表示的意义是 .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向100gt1℃的水中加入25g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22.小华利用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五种试剂,完成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结束后,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
(1)通过观察,发现废液呈蓝色,则废液中一定含有 .
(2)利用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他分析出该废液中还一定含有 .
(3)通过实验,他发现该废液中还含有硫酸.请写出利用题中所给的试剂证明废液中硫酸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
(4)小明同学另取少量废液,选用其它物质,利用中和反应原理,也证明了硫酸的存在.小明选择的物质是 ,现象为 .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23.以下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研究过的一些制取气体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取气体:
①请你写出相应的仪器名称:a ,b .
②上述能够实现气体发生和收集的正确装置是 (填字母),该装置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气体的验满方法为 .
③可用如图2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装置的连接方式是 (填“b→c→d”或“c→b→d”).
(2)如图3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将制得的氧气通入如图3的烧杯中,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通过这一现象可以进一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
猜想一:碳酸钙全部溶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
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 .
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A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
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
取上层清液 溶液滴加无色
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有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 (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 .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25.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请计算:
(1)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22.2g异黄酮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g.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相对某氯化钠溶液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检测,同学们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请计算:
(1)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若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将次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调整到15%,则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是多少?
2016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关于纸张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 B.白色 C.易撕碎 D.不溶于水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解答】解:A、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纸张易撕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物质的水溶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真丝手套 B.尼龙背包 C.纯棉毛巾 D.铝镁合金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真丝手套是用真丝制成的,真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尼龙背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铝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蒸馏水 C.油水 D.矿泉水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
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B错;
C、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C错;
D、矿泉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开.
4.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强抗旱能力,明明建议施用适量的磷肥,明明父母应选择的化肥是( )
A.KCl B.CO(NH2)2 C.Ca3(PO4)2 D.KN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D、KNO3中含有氮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浓盐酸 D.烧碱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烧碱具有吸水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错误;
B、氯化钠敞口放置质量不会改变,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正确;
D、烧碱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 B.O2﹣氧气 C.Al﹣铝离子 D.P﹣1个氮原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3N表示3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错误;
B、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O2表示氧气分子,即氧气;故B正确;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可知铝离子表示为Al3+;故C错误;
D、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P表示1个磷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今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煤的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引起大气污染;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会造成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能引起大气污染.
【解答】解:煤的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引起大气污染;动植物的呼吸产生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不会造成污染;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能引起大气污染.
故选A
【点评】本考点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带电情况,原子和分子的联系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故A正确;
B、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所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误;
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C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原子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10.如表是部分食品的pH,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喝苹果汁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解答.
【解答】解:A、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说法错误;
B、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C、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pH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正确;
D、因为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X的化学式为NO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就可计算出生成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反应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差,然后除以4,就是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据此写出化学式即可;
C、根据氢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解答】解: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故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H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2×2)÷4=0,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3﹣2﹣2)÷4=2,N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4=1,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错误;
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正确;
D、该反应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性质的认识,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
1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
【解答】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向着火的电视机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此灭火方法错误;
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是正确的方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1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
B.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氢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硫酸钾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氮气和氧气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铁粉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D、
【解答】解:A、铁粉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硫酸钾能与适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燃烧熄灭的是氮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氨气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的概念、同素异形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均属于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硝酸铵属于铵盐,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氨气,故选项推理正确.
D、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酸与单质的特征、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8分)
16.为了延长不同食品的保质期,常要进行不同的处理.
(1)有的采用充气包装,其中常用气体的化学式是 N2(合理即可) ;
(2)有的放置一包俗称为“干冰”的固体,其化学式是 CO2 ;
(3)将肉、蛋等物质用食盐腌渍,也可以延长保存时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氯化钠 ;
(4)放置一包还原铁粉(为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它可吸收的两种物质是水和 氧气 .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有的采用充气包装,常用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使用氮气,进行分析解答.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铁锈蚀时吸收氧气和水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有的采用充气包装,常用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使用氮气,其化学式为:N2(合理即可).
(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3)将肉、蛋等物质用食盐腌渍,也可以延长保存时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4)铁锈蚀时吸收氧气和水分,能除去食品袋内的氧气和水,延长食品保质期,放置一包还原铁粉(为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它可吸收的两种物质是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1)N2(合理即可);(2)CO2;(3)氯化钠;(4)氧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以食品保鲜剂为素材考查了相关物质的性质;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铁锈蚀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答下面有关水的问题.
(1)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B为电源的 正 极,甲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
(2)净水器中有活性炭,活性炭起到 吸附 的作用.
(3)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 ,通过上述围观示意图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
(4)请说出生活中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一水多用等 .
【考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1)依据电解水的有关现象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微粒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即可;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措施很多,根据生活中节水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所以甲管内收集的是氢气,乙管中收集的是氧气,则B为电源的正极;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净化水,因此净水器中活性炭起到吸附作用;
(3)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未变,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等信息;
(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节约用水的措施有:生活中一水多用,使用节水龙头,使用节水型马桶,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农业和园林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等.
故答案为:(1)正;氢气;(2)吸附;(3)+4;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4)一水多用等.
【点评】此题是有关水的问题的考查,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熟记常用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18.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设计许多化学知识的运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 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去污粉,另一种就是食盐 .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C .
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均一性 (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洗洁精和水来清洁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与油污发生了 乳化 作用.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1)若要将食盐和去污粉区分开,须找一种物质与他们发生反应,且现象不同,碳酸盐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2)根据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
(4)根据洗洁精在水中与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食盐是NaCl,去污粉的主要成份是Na2CO3,而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可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与NaCl不反应,据此可以鉴别,把两者区分开来;
(2)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外焰温度最高;
(3)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
(4)洗洁精和水来清洁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与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1)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去污粉,另一种就是食盐;(2)C;(3)均一性;(4)乳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让学生体验到所学可为所用,学之乐趣无穷.
1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硅 .
(2)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填①或②或③) ① .
(3)图C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氯元素在同一族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由此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4)由7、8、13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Al(NO3)3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是硅元素;
(2)根据原子序数决定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考虑;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4)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解答】解:(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是硅元素;
(2)图B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6,①;
(3)由图C可知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元素与氟元素在同一族,故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4)原子序号为7、8、13的元素分别是N、O、Al,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
故答案为:(1)硅;(2)①;
(3)得; (4)Al(NO3)3;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20.甲、乙、丙是三种单质,其中甲是固体,乙、丙是气体.A、B、C、D、E都是化合物,E常用作洗涤剂,上述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试推断下列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C CO2 ;D H2CO3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丙→B 2H2+O22H2O ;C→E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甲、乙、丙是三种单质,其中甲是固体,乙、丙是气体,A、B、C、D、E都是化合物,E常用作洗涤剂,所以E是碳酸钠,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一氧化碳,乙是氧气,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甲是碳,丙和氧气反应生成B,所以丙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所以H是水,水、二氧化碳都会生成碳酸,所以D是碳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甲、乙、丙是三种单质,其中甲是固体,乙、丙是气体,A、B、C、D、E都是化合物,E常用作洗涤剂,所以E是碳酸钠,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C是二氧化碳,A和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一氧化碳,乙是氧气,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甲是碳,丙和氧气反应生成B,所以丙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所以H是水,水、二氧化碳都会生成碳酸,所以D是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CO2,D是H2CO3;
(2)乙+丙→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C→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CO2,H2CO3;
(2)2H2+O22H2O;
CO2+Ca(OH)2═CaC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20 g.
(2)P点表示的意义是 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4)向100gt1℃的水中加入25g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a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向100gt1℃的水中加入25g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故答案为:20;
(2)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
(4)向100gt1℃的水中加入25g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故答案为:a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小华利用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五种试剂,完成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结束后,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
(1)通过观察,发现废液呈蓝色,则废液中一定含有 硫酸铜 .
(2)利用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他分析出该废液中还一定含有 硫酸亚铁 .
(3)通过实验,他发现该废液中还含有硫酸.请写出利用题中所给的试剂证明废液中硫酸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4)小明同学另取少量废液,选用其它物质,利用中和反应原理,也证明了硫酸的存在.小明选择的物质是 氢氧化钡溶液 ,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解答】解:(1)通过观察,发现废液呈蓝色,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故填:硫酸铜.
(2)利用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检验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用铁、铜和稀硫酸相互混合,也可以用铁和硫酸铜混合,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该废液中还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故填:硫酸亚铁.
(3)把铁丝伸入溶液中时,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填:Fe+H2SO4═FeSO4+H2↑.
(4)小明选择的物质是氢氧化钡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
故填: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23.以下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研究过的一些制取气体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取气体:
①请你写出相应的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b 锥形瓶 .
②上述能够实现气体发生和收集的正确装置是 C (填字母),该装置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该气体的验满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
③可用如图2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装置的连接方式是 b→c→d,如图示: (填“b→c→d”或“c→b→d”).
(2)如图3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将制得的氧气通入如图3的烧杯中,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通过这一现象可以进一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氧气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量气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制取装置以及收集方法的选择来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氧气的验满方法来分析;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制备装置→b→c→d,E装置内导管,c管延长,有利于排水.
(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氧气的助燃性来分析.
【解答】解:(1)①图1中的a是长颈漏斗,b是锥形瓶;故填:长颈漏斗;锥形瓶;
②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错误;
B.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物,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错误;
C.该装置适用于液态的过氧化氢在固态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错误.
故选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③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制备装置b→c→d,E装置内导管,c管延长,有利于排水
故答案为:b→c→d,如图;
(2)将制得的氧气通入如图3的烧杯中,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此现象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填: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燃烧需要氧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正确书写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
猜想一:碳酸钙全部溶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氧化钙 .
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CaO+CO2↑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 把适量固体置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
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碳酸钙和氧化钙 .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A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
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
取上层清液 溶液滴加无色
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有
氧化钙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 存在 (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猜想与探究】
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
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把适量固体置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故填:氧化钙;CaCO3CaO+CO2↑;把适量固体置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钙.
故填:碳酸钙和氧化钙.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A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
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
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
【反思与评价】
“猜想二”的验证方案存在问题,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底部大量白色不溶物也可能是氢氧化钙.
故填:存在;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8分)
25.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请计算:
(1)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8:1 ;
(2)22.2g异黄酮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 18 g.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异黄酮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填:18:1;
(2)22.2g异黄酮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2g=18g;故填:1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相对某氯化钠溶液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检测,同学们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请计算:
(1)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若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将次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调整到15%,则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根据沉淀氯化银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解答】解:(1)设50g氯化钠中氯化钠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14.35g
=,
x=5.85g,
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7%,
答: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2)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根据题意有:100g×11.7%=(100g﹣y)×15%,
y=22g,
答: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是22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