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4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新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 ‎1.化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D.用活性炭脱色 ‎2.学习化学帮助我们形成更科学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肉类和牛奶可以补充维生素C B.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可减少SO2的排放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C.‎ 分离碘酒中的碘 ‎ D.‎ 取用固体粉末 ‎4.我国科学家发现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4 ‎C.+5 D.+6‎ ‎5.二溴海因(C5H6O2N2Br2)是一种光谱高效、低残留的新型环境友好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溴海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二溴海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C.二溴海因分子中C、H、O、N、Br原子个数比为5:6:2:2:2‎ D.二溴海因中含有O2和N2‎ ‎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H2O2→O2 B.CO2→CO C.S→H2SO4 D.P→P2O5‎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复合肥料 C.纯碱和烧碱:碱类 D.氧化钾和碳酸钾:盐类 ‎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KMnO4和K2SO4溶液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的阴离子不同 D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30g甲、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从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30%‎ ‎10.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KNO3晶体 NaCl 高温下制成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适量Ca(OH)2溶液,沉淀,过滤 C CO2‎ CO 通入空气,点燃 D NaCl晶体 Na2CO3‎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A NaOH NaNO3‎ NaCl B Ca(OH)2‎ CaCl2‎ CaCO3‎ C Fe2O3‎ Fe FeSO4‎ D CO CO2‎ H2CO3‎ A.A B.B C.C D.D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B.因为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13.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 ‎14.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③农业上熟石灰不能和氯化铵同时施用 ‎①焚烧植物秸杆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③煤矿井下严禁烟火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过量食用加碘食盐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A.A B.B C.C D.D ‎1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 ‎48.4‎ ‎39.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表中未测数据是16‎ D.若Z与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22:9,则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1‎ ‎ ‎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的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 ‎(1)在C、H、O、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引起酸雨的一种气体_________; ②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碱______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④医疗上用于杀菌消毒的有机物_________.‎ ‎(2)“科技创新,材料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钢铁是建筑业的重要材料,它易与空气中的水、_________等反应而锈蚀,请列举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 ‎②可降解塑料的问世,既方便了生活,又减少了“白色污染”.塑料属于_________材料(填“复合”或“合成”)‎ ‎③尼龙(聚酰胺纤维)因能抽成细丝而极像蚕丝,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_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17.波尔多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杀菌剂,在苹果、葡萄种植业中广泛施用.配制方法如下:‎ ‎(1)用等量水分别溶解等量的硫酸铜晶体和生石灰,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搅拌即可.两者反应生成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同时生成硫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注意:配制过程不可在铁、铝等活泼金属容器中进行,以免药液失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理: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1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下同).写出用该组合在实验室制取的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 ‎【查阅资料】‎ ‎①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②氨水,主要成分NH3•H2O(一水合氨),氨气的水溶液,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出氨气.‎ ‎(2)将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可以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请写出固体烧碱在此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任写一条)‎ ‎(3)实验室通过直接加热浓氨水的方法也可以获得氨气,但混有大量水蒸气.现欲用此方法制取干燥的氨气,其装置组合是_________.‎ 图为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是铁粉和石棉绒组成的混合物).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③在Y型管盛有亚硝酸钠和氯化铵饱和溶液的一边加热(NH4Cl+NaNO2NaCl+2H2O+N2↑);④到产生氮气较快时,将酒精灯移至玻璃管下方加热.‎ ‎(4)反应开始前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 ‎(5)当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_现象,表示有氨气生成.‎ ‎(6)写出玻璃管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9.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为莫尔盐,是一种蓝绿色的无机复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在医药、电镀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打算用含有少量铜的废铁屑来制取硫酸亚铁铵晶体.(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硫酸亚铁铵晶体在‎100℃‎﹣‎110℃‎时分解)(反应涉及到三种盐的溶解度见附表)‎ 附表 三种盐的溶解度(/g)‎ 温度/℃‎ FeSO4‎ ‎(NH4)2SO4‎ ‎(NH4)2Fe(SO4)2•6H2O ‎10‎ ‎20.0‎ ‎73‎ ‎17.2‎ ‎20‎ ‎26.5‎ ‎75.4‎ ‎21.6‎ ‎30‎ ‎32.9‎ ‎78‎ ‎28.1‎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废铁屑倒入容器中,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目的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作用,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操作I要趁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3)当通过浓缩硫酸亚铁与硫酸铵混合液时,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步骤②适宜用_________结晶法.‎ ‎(4)洗涤干燥时,有人建议使用无水酒精洗涤快速晾干.这样的优点是_________(填序号).‎ A.避免用水洗涤所造成的晶体损耗 B.酒精挥发能带走水分,无需烘干,避免强热烘干造成晶体分解.‎ ‎20.(10分)(2015•宜兴市校级模拟)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①‎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 过碳酸钠易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过氧化氢.‎ ‎④‎ 取序号 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小结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操作步骤:(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 ‎(3)同学们在实验前称取了‎44克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他杂质)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后E装置增重‎17.6克,求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 ‎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新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 ‎1.化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D.用活性炭脱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学习化学帮助我们形成更科学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肉类和牛奶可以补充维生素C B.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可减少SO2的排放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D.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类和牛奶含有的营养素分析;‎ B、根据燃烧的产物分析;‎ C、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 D、根据垃圾的分类回收的意义分析.‎ ‎【解答】解:A、肉类和牛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等,不含有维生素C.故A说法不正确;‎ B、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能减少SO2的排放.故B说法正确;‎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故C说法正确;‎ D、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可节约资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C.‎ 分离碘酒中的碘 ‎ D.‎ 取用固体粉末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答;‎ B、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离物质的方法分析;‎ D、根据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是一种把不溶性的物质与液体相分离的一种方法,由于碘溶解在酒精中,故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碘除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4.我国科学家发现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4 ‎C.+5 D.+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物质亚硒酸钠的化学式Na2SeO3,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Na、O元素为+1、﹣2价,计算化合物中Se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设化合物中Se元素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1)×2+x+(﹣2)×3=0,解得x=+4;‎ 故选B.‎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化合物中某未知的元素化合价.‎ ‎ ‎ ‎5.二溴海因(C5H6O2N2Br2)是一种光谱高效、低残留的新型环境友好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溴海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二溴海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C.二溴海因分子中C、H、O、N、Br原子个数比为5:6:2:2:2‎ D.二溴海因中含有O2和N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判断.‎ D.二溴海因是由二溴海因一种物质组成的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溴海因(C5H6O2N2Br2)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4×2)=8:7,由此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以知道二溴海因分子中C,H,O,N,Br原子个数比为5:6:2: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溴海因是由二溴海因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含O2、N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H2O2→O2 B.CO2→CO C.S→H2SO4 D.P→P2O5‎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反应是否可以发生,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A、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B、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高温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D、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解答】解:通过列举具体反应解决此题,‎ A、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一步实现,故A错误;‎ B、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步实现,故B错误;‎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高温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硫到硫酸不能一步实现,故C正确;‎ D、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步实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可以较为简单地解决此类问题,但要求对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应相当熟悉.‎ ‎ ‎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复合肥料 C.纯碱和烧碱:碱类 D.氧化钾和碳酸钾:盐类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根据软硬水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复合肥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碱是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D、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A、蒸馏水属于软水,故A说法错误;‎ B、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也属于复合肥料,故B说法正确.‎ C、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C说法错误;‎ D、氧化钾是氧化物不是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根据物质分类的概念和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 ‎ ‎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KMnO4和K2SO4溶液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的阴离子不同 D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KMnO4和K2SO4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两种溶液的阴离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30g甲、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从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3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30g甲、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并且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有交点;从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不是30%.‎ ‎【解答】解:A、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30g甲、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并且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从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不是30%,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0.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KNO3晶体 NaCl 高温下制成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适量Ca(OH)2溶液,沉淀,过滤 C CO2‎ CO 通入空气,点燃 D NaCl晶体 Na2CO3‎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烘干;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溶液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空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A NaOH NaNO3‎ NaCl B Ca(OH)2‎ CaCl2‎ CaCO3‎ C Fe2O3‎ Fe FeSO4‎ D CO CO2‎ H2CO3‎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硝酸会生成硝酸钠,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钠,硝酸钠不会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氯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钙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会生成铁,氧化铁不会生成硫酸铁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硝酸会生成硝酸钠,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钠,硝酸钠不会生成氯化钠,故A错误;‎ B、氢氧化钙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氯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钙,故B正确;‎ C、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会生成铁,氧化铁不会生成硫酸铁,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生成碳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的规律,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物质之间能否找一个反应发生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B.因为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C、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根据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 ‎【解答】解: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溶液显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说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灭火原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3.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只有CuSO4‎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把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到CuSO4溶液中,铝和CuSO4反应生成了铜和Al2(SO4)3.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沉淀中不可能有铝,一定有铜,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据此可知:‎ A、滤渣中不含有铝,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A正确;‎ B、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有Al,故B错误;‎ C、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故C错误;‎ D、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4.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③农业上熟石灰不能和氯化铵同时施用 ‎①焚烧植物秸杆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③煤矿井下严禁烟火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过量食用加碘食盐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A.A B.B C.C D.D ‎【考点】硬水与软水;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金属资源的保护;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防范爆炸的措施;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软硬水的区别、干冰的作用,铵盐遇碱产生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和水污染知识及金属资源的保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的性质,液化气的性质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贫血原理、海产品保鲜、碘元素的作用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③农业上熟石灰不能和氯化铵同时施用,因为二者反应会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正确;‎ B、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有多种,如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C、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煤气泄漏,不能开灯,开灯产生电火花会引发爆炸,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D、甲醛有毒,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人体内碘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能引起甲状腺肿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有一项归纳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 ‎ ‎1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4‎ 未测 ‎48.4‎ ‎39.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C.表中未测数据是16‎ D.若Z与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22:9,则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生成物.生成物的质量和是‎44g+‎36g=‎80g,反应物X反应了‎64g,由此可知Y是反应物,反应了‎80g﹣‎64g=‎16g.‎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看可出,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且Z增加了‎44g,Q增加了‎36g,X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且减少了‎64g,生成物的质量和是‎44g+‎36g=‎80g,反应物X反应了‎64g,由此可知Y是反应物,反应了‎80g﹣‎64g=‎16g.‎ A、由上分析知,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Y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但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不能确定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因此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表中未测数据是‎16g﹣‎16g=0,故说法错误;‎ D、设反应中Z与Q的化学计量数a和b,则依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 =,解得:a:b=1:2,则Z与Q的计量数之比是1:2,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难度不大.‎ ‎ ‎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的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 ‎(1)在C、H、O、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引起酸雨的一种气体 SO2 ; ②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碱 Ca(OH)2 ;‎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H2O ;④医疗上用于杀菌消毒的有机物 C2H5OH .‎ ‎(2)“科技创新,材料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钢铁是建筑业的重要材料,它易与空气中的水、 氧气 等反应而锈蚀,请列举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 刷漆 .‎ ‎②可降解塑料的问世,既方便了生活,又减少了“白色污染”.塑料属于 合成 材料(填“复合”或“合成”)‎ ‎③尼龙(聚酰胺纤维)因能抽成细丝而极像蚕丝,生活中可采用 灼烧 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根据已有的铁锈蚀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据此解答.蚕丝属于动物纤维而尼龙属于合成纤维,二者在燃烧是的气味是不同的.‎ ‎【解答】解:(1)①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故填:SO2;‎ ‎②氢氧化钙是可作建筑材料碱性物质,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③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故填:H2O;‎ ‎④由提供的元素可知,在医疗上可用于杀菌消毒的有机物是乙醇,故填:C2H5OH.‎ ‎(2)①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保持钢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刷漆等能防锈,故填:氧气,刷漆(答案合理即可);‎ ‎②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③尼龙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而蚕丝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用点燃的方法来区别二者.‎ 故填:灼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 ‎ ‎17.波尔多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杀菌剂,在苹果、葡萄种植业中广泛施用.配制方法如下:‎ ‎(1)用等量水分别溶解等量的硫酸铜晶体和生石灰,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2)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搅拌即可.两者反应生成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同时生成硫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CuSO4═Cu2(OH)2SO4↓+CaSO4 .‎ ‎(3)注意:配制过程不可在铁、铝等活泼金属容器中进行,以免药液失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理: Fe+CuSO4═FeSO4+Cu (任写一个即可).‎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CuSO4═Cu2(OH)2SO4↓+CaSO4.‎ ‎(3)铁、铝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3+3Cu.‎ 故填:CaO+H2O═Ca(OH)2;Ca(OH)2+2CuSO4═Cu2(OH)2SO4↓+CaSO4;Fe+CuSO4═FeSO4+Cu.‎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1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CG (选填装置编号,下同).写出用该组合在实验室制取的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 ‎【查阅资料】‎ ‎①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②氨水,主要成分NH3•H2O(一水合氨),氨气的水溶液,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出氨气.‎ ‎(2)将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可以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C .请写出固体烧碱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促进氨水挥发 .(任写一条)‎ ‎(3)实验室通过直接加热浓氨水的方法也可以获得氨气,但混有大量水蒸气.现欲用此方法制取干燥的氨气,其装置组合是 BDG .‎ 图为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是铁粉和石棉绒组成的混合物).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③在Y型管盛有亚硝酸钠和氯化铵饱和溶液的一边加热(NH4Cl+NaNO2NaCl+2H2O+N2↑);④到产生氮气较快时,将酒精灯移至玻璃管下方加热.‎ ‎(4)反应开始前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内部的空气,防止可能发生的爆炸,同时生成尽可能多的氢气,提高氢气浓度从而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 ‎(5)当锥形瓶中出现 酚酞溶液变红 现象,表示有氨气生成.‎ ‎(6)写出玻璃管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N2+3H22NH3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2)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3)碱石灰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可以用来干燥氨气;‎ ‎(4)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物质的转化率越高;‎ ‎(5)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G装置收集;‎ 用该组合在实验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将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可以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装置;‎ 固体烧碱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促进氨水挥发,或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促进一水合氨分解出氨气.‎ ‎(3)欲用此方法制取干燥的氨气,其装置组合是:通过B装置制取氨气,通过D装置干燥氨气,通过G装置收集氨气.‎ ‎(4)反应开始前使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部的空气,防止可能发生的爆炸,同时生成尽可能多的氢气,提高氢气浓度从而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5)当锥形瓶中出现酚酞溶液变红现象,表示有氨气生成.‎ ‎(6)玻璃管中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CG;2H2O22H2O+O2↑;‎ ‎(2)C;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促进氨水挥发;‎ ‎(3)BDG;‎ ‎(4)排出装置内部的空气,防止可能发生的爆炸,同时生成尽可能多的氢气,提高氢气浓度从而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5)酚酞溶液变红;‎ ‎(6)N2+3H22NH3.‎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能很好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9.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为莫尔盐,是一种蓝绿色的无机复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在医药、电镀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打算用含有少量铜的废铁屑来制取硫酸亚铁铵晶体.(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硫酸亚铁铵晶体在‎100℃‎﹣‎110℃‎时分解)(反应涉及到三种盐的溶解度见附表)‎ 附表 三种盐的溶解度(/g)‎ 温度/℃‎ FeSO4‎ ‎(NH4)2SO4‎ ‎(NH4)2Fe(SO4)2•6H2O ‎10‎ ‎20.0‎ ‎73‎ ‎17.2‎ ‎20‎ ‎26.5‎ ‎75.4‎ ‎21.6‎ ‎30‎ ‎32.9‎ ‎78‎ ‎28.1‎ 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废铁屑倒入容器中,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目的是利用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操作I要趁热进行的原因是 防止硫酸亚铁以晶体形式沉降 ,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铜 .‎ ‎(3)当通过浓缩硫酸亚铁与硫酸铵混合液时,能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步骤②适宜用 降温 结晶法.‎ ‎(4)洗涤干燥时,有人建议使用无水酒精洗涤快速晾干.这样的优点是 AB (填序号).‎ A.避免用水洗涤所造成的晶体损耗 B.酒精挥发能带走水分,无需烘干,避免强热烘干造成晶体分解.‎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趋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硫酸亚铁水解析出晶体;铜不会和硫酸反应,所以可以过滤出来;‎ ‎(3)根据硫酸亚铁铵晶体在‎100℃‎﹣‎110℃‎时会分解进行分析;‎ ‎(4)根据硫酸亚铁难溶于酒精进行分析.‎ ‎【解答】解:(1)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硫酸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水解,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过程,趋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硫酸亚铁水解析出晶体,防止过滤时溶液温度降低硫酸亚铁结晶析出,加入稀硫酸后,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但铜不会和硫酸反应,因此铜就被过滤出来;‎ ‎(3)硫酸亚铁铵晶体在‎100℃‎﹣‎110℃‎时会分解,所以步骤②适宜用降温结晶法;‎ ‎(4)硫酸亚铁溶于水不溶于酒精,用A方法洗涤硫酸亚铁晶体损失较多,可用酒精洗涤,酒精又易挥发,能得到大量的纯净的硫酸亚铁晶体,故选:AB.‎ 故答案为:(1)乳化;‎ ‎(2)防止硫酸亚铁以晶体形式沉降,铜;‎ ‎(3)降温结晶;‎ ‎(4)AB.‎ ‎【点评】通过这个题培养学生观察视图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以及某些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内容,从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以及某些盐的性质,解答时要依据题干提供信息,结合相关知识细心分析解答.‎ ‎ ‎ ‎20.(10分)(2015•宜兴市校级模拟)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①‎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 过碳酸钠易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过氧化氢.‎ ‎④‎ 取序号 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 小结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4+H2O═Na2CO3+H2O2 .‎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操作步骤:(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 .‎ ‎(3)同学们在实验前称取了‎44克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他杂质)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后E装置增重‎17.6克,求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装置F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偏低 (填“偏高”或“偏低”).‎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探究一】③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④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 实验小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1)根据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及碱石灰的成分和作用分析.‎ ‎(3)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成分进入E装置被吸收.‎ ‎【解答】解:【实验探究一】③根据题给条件可知,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进一步说明了含有过氧化氢溶液;故填:氧气;‎ ‎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小结:由于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故填: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1)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故填: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2)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当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被干燥,通入E中装入碱石灰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实验完毕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故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 ‎(3)F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这样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偏高,过碳酸钠的含量偏低.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偏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记住氧气的检验方法,掌握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性质,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物质加以验证,其中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用稀盐酸和氯化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