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中考必备┄┄初中物理公式归纳
(已会的,划红线删除;不懂的,及时求教;易忘的,留下重点号强化)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速度公式
求速度:v=
求路程:
求时间:
v ┄┄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总路程 / T总时间;车过桥、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 ┄┄路程
m
km
1 m==10dm=102cm=103mm
t ┄┄时间
s
h
1h=60min=3600s 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G ┄┄重力
N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 ┄┄质量
kg
g=9.8N/kg≈10N/kg
合力
F = F1 + F2
F为合力,
F1 、 F2为分力
N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1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
求密度:
求质量:ρ=mv
求体积:V = m/ρ
ρ ┄┄密度
kg/m3
g/cm3
1kg=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3
cm3
浮力公式
称重法公式:
F浮=G - F拉
F浮 ┄┄浮力
N
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 ┄物体重力
F拉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 ┄浮力
N
G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 ┄液体的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
F浮 ┄浮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 V排=V物。
G物 ┄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
P ┄压强
Pa (N/m2)
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1cm2 =10-4m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液体压强公式:
P =ρ液gh深
P ┄压强
Pa (N/m2)
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
kg/m3
h深 ┄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
F1┄动力
N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甚至可以用“个”“格”等作为力和力臂的单位。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轮组公式
绳子末端拉力与物重关系:
F = G物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s =nh
F ┄绳子末端的拉力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须已知告知拉力F的大小。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V绳末端=nV物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S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m
h ┄物体上升的高度
n ┄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不必单位
F= (G物 +G动)
G动┄动滑轮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基本不用)。
机械功公式:
W=F s
W ┄动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P =
P┄功率
W
1W=1J/s 1kW=103W
公式变形:P=FV
W┄功
J
t ┄做功所花的时间
S
机械效率:
×100%
η┄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 [适用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 [适用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用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m△t (保证 △t >0)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当物体吸热后,末温t2高于初温t1, △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末温t2低于初温t1。 △t = t1- t2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
△t ┄温度差
℃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Q放 ┄放出的热量
J
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放 = Vq;
此时热值的单位为J/m3。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J/m3
电流定义式:
I ┄电流
A
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Q ┄电荷量
C(库)
t ┄时间
s
欧姆定律:
I ┄通过某导体电流
A
同一性:I、U、R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时性:I、U、R三个量对应的必须是同一时刻。
U ┄导体两端的电压
V
R ┄导体的电阻
Ω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电功公式
普适公式:W = U I t
结合U=I R →W = I 2Rt
结合I=U/R →W = t
W ┄电功
J
(1) I、U、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3.6×10 6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电功与电功率关系的公式:W = Pt
W ┄电功
J
kWh
此公式是用电器消耗电能,即消耗几度电(kWh)的首选公式。
P ┄电功率
W
kW
t ┄通电时间
S
h
电功率公式
电功率定义式:
P = W /t
P ┄电功率
W
kW
所谓定义式:就是从电功率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公式。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由定义式变形的公式:
P = I U
P ┄电功率
W
P= P=I2R(用于纯电阻电路)
I ┄电流
A
U ┄电压
V
由
从用电器的铭牌求出电阻专用公式。
由P实=()2 P额 得:当U实=U额时,P实=P额
如标有“220V,100W”灯泡,在实际使用中接入110V的电压下,此时的实际功率为25W。
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等效电路图
U11
U21
U1
R1
R2
I
U1
R1
R2
I1
I2
I
电流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
I=I1=I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
I=I1+I2
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
U=U1+U2
并联电路中,总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表达式:
U=U1=U2
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表达式:
R=R1+R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表达式:
电阻作用
分压原理:
分流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P1为R1消耗的功率,P2为R2消耗的功率。表达式: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P1为R1消耗的功率,P2为R2消耗的功率。表达式:
2015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已会的,划红线删除;不懂的,及时求教;易忘的,留下重点号强化)
“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在液体传播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v为340米/秒,t为声音传播时来回所花的时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人类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0.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1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靠近)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远离)作用
14.透镜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凸透镜
U=∞(平行光)
V=f
与物异侧
会聚成一点
测定焦距
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计算焦距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电影机,投影仪
U=f
V=∞
同侧
不成像(平行光)
探照灯的透镜
Uf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
凹透镜
物在镜前任意处
VG物,上浮,最后达漂浮状态, F浮'= G物; (3) F浮= G物,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较实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液 < ρ物, 下沉;(2) ρ液>ρ物, 上浮 (3) ρ液=ρ物,悬浮。(不会漂浮)
19.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0.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1.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22.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F拉 ,(G是物体在空气中受到重力,F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 若忽略滑轮的重和轴之间的摩擦,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 P有/W总
7.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1)同一滑轮组,增大提升的物重(不超过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物重),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提高效率(2)不同滑轮组,提相同物重时,给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减小摩擦阻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提高效率。
尽量减少做额外功,如
8.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9.功率和功的区别:功率是指做功的快慢,功是指做功的多少。以公式P=W/t 进行联系。
10.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两者没有什么联系。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参考九年级书本P 18 11-34图,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晶体熔化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
14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5.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6.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7.沸腾特点: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继续吸收热,才能沸腾。③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如高压锅内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18.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9.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20.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21.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物体能够做多少功,它就具有多少能。能量是指物体做功的本领。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1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4.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5.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做功的实质是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的转移。
16.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7.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8.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9.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伴随热传递的过程,一般表达为吸热或放热,所以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20.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2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3.水的比热容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24.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② Q放 =cm(t0-t)=cm△t
25.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6.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mq;(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为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为千克)。Q放 =vq (q单位为J/m3;v是体积,单位为m3)
27.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28.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29.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0.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电源短路,绝不允许。还有一种叫用电器短路(局部短路),只适合在串联电路中,是允许的。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5.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6.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
毫伏。
17.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量程;
18.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9.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20.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1.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3.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同一性: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同时性: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时刻中。③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④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即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即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U1∶U2= R1∶R2 电流之比: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若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 分流作用:I1:I2=R2:R1 电压之比:U1∶U2=1∶1
6.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7.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8.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9.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10.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电功和电功率”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实 > U额时,则P > P额;灯很亮,易烧坏。
当U实 < U额时,则P < P额;灯很暗,
当U实 = U额时,则P = P额;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电与磁转换”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磁感线)有关。
21.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 发电机的原理: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还有如动圈式话筒,与发电机原理相同。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3. 电动机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作用)。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4.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磁感线)方向有关。
25.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6.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27.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7.波的传播速度C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C=λv
8.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9.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0.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微波)传递信号的。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①裂变(链式反应),反应速度可控,应用在原子弹、核电站。②聚变(热核反应),反应速度不可控制,应用在氢弹、太阳。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
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输出的有用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100%
输入的总能量.
2016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归纳
(已会的,划红线删除;不懂的,及时求教;易忘的,留下重点号强化)
分类
测量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力
学
①测长度 ②测时间 ③测速度 ④测体积 ⑤测质量 ⑥测密度 ⑦测力(测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③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④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⑤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⑥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⑦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
声 热
①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①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 ②探究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③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④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属性⑤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另外,还有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等。
光
学
①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②探究平面镜的成象规律
③探究凸透镜成象规律等
电
与
磁
①测量电流
②测量电压
③测量电阻
④测量电功率
⑤测量电功等
①探究串联电路的I、U、R特点②探究并联电路的I、U、R特点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④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⑤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⑥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⑦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⑧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探究型实验例题:
一个完整的探究型实验,首先是对某物理现象⑴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知识,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⑵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的要求,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目的);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⑸分析与论证(运用归纳等思维方法,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收集的大量证据中找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结论);⑹评估(从实验的方案的合理性、操作的可行性、误差、应用价值等方面来考虑);⑺交流与合作。一般考题中只涉及其中部分要素。
一般考题中只涉及其中部分要素。
1、实验探究方案的确定:
探究方案的设计思路常用控制变量法,即只让一个因变量发生变化,而其他因变量不变,从而得出这个因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如:研究滑动摩擦力、浮力、液体压强、导体的电阻、导体中电流、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多少、液体蒸发快慢、物体隔音或保温效果、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cm~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
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为什么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合理的猜想。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
方法: 道理:
解.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理由: 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 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1分) 道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实验数据(或现象)的分析论证:
分析表格中包含的物理知识,隐含的物理意义;要写结论的前提(控制变量),语言要首尾呼应。
例.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
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 .
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
(2)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 .
3、实验的评价与反思:
例.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流体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同学猜想:流体阻力可能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秤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
②用弹簧秤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2;
③通过比较F1与 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请你对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只需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答: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有:①没有控制使用同一艘船模型;②没有说明船应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没有说明弹簧秤应对船施加水平力方向的力;④没有控制船的运动速度相同;⑤船模型在水中低速运动时,两艘底面粗糙程度不同的船受到的阻力差别可能不大,弹簧秤读数无法显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