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6.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高考地理快速命中考点13
人类地域联系
考点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真题1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1200
600
图1
1200
900
600
00
00
美 国
北回归线
墨西哥
哥伦比亚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试题分析】
试题以鲜切花生产与销售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约20个纬度以上,运输距离遥远,鲜花本身受温度、撞击、挤压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易腐烂、凋谢、变质,鲜切花的价值还合家欢特定时间(情人节)的影响,需要快速运到市场,所以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答案】C
真题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
【试题分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合理选择,意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及解读能力。高考要求理解并掌握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情况。图例中给出“国际机场”和“国内机场”,所以交通运输方式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来是航空。原因:新西兰是南半球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距离远,发展航空运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缩短时间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西兰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适合发展海洋运输。
【答案】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原因:岛国;经济发达
考点2
交通建设区位选择
真题1 .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一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 (双选)
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以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交通布局区位因素,以景观图为载体考查交通工程的建设与布局是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位于四川地区,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地形条件复杂,极易产生地质灾害。溶洞对桥隧影响不大;角峰为冰川地貌,本地区极少分布。
【答案】AC
真题2.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站点的区位选择。读图可知,银川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枢纽地位明显,固原、中卫、石嘴山仅有一种或两种交通运输方式,故银川最适宜布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C项正确。
答案:C
考点3
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真题1 .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
A.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CBD发展
B.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CBD
D.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试题分析】
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交通(高铁)建设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区布局的影响”
。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正确的地理观念,分析、探讨、评价现实中地理问题”。试题难度:中。在中小城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但这类城市即使是几何中心一般也不会有典型的CBD功能区),而此类城市用地相对充足,因此高铁站通常选址一般不会远离城市中心,通常会在市区原有车站基础上进行新站改造。高铁带动的客货流主要是区际间,对工业活动的带动力大,而不是城市内部商业活动为主的CBD,因此A错;城市空心化是城市化在高级阶段的表现,因此B错;特大城市的高铁站不会选址于市中心,一是用地不足,二是对市核心区干扰大,负面效应明显,故C错。在特大城市郊区,高铁新城交通便利,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力大,有助于郊区城市化。在复习和备考中,要关注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D
真题2.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回答(1)~(2)题
(1)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 B.网络化 C.大型化 D.专业化
(2)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试题分析】
本题组本题考查城市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和是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及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高速化指速度的提升,大型化指运输量的增加,客运本身就是专业化。题中强调地域间不同交通方式的联接,故体现了网络化。(2)网购实际上是虚拟商业网点取代了实体商业网点的数量,增加流通量,但不会增加商品流通环节,也不会加大商业网点密度和促进实体商业区的规模扩大。商品流通量增大只是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高考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发展变化的地理;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答案】(1)B (2)D
考点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
路
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
缺点
造价高、耗材多、占地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
路
优点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水
运
优点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
空
优点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
优点
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缺点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只能运送气态和液态物资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考点2 交通建设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显已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虽然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不同类型的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选址要求均不同,下面以港口、汽车站、航空港为例加以说明: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选址要求
港
口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局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对其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汽
车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平坦开阔,位置适宜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站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系统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航
空
港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适中的地方
考点3 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对聚落的影响
①交通与城市分布。
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在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形成的区位有所不同,一个地区的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下表:
交通运输时代
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分布
举例
帆船运输、驿道运输时代
城市多建在河流汇合处(如我国南方)、大道会合处(如我国北方)
邯郸、丝绸之路上的城市、淮阴、扬州、济宁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时代
在公路、铁路枢纽以及公路、铁路沿线出现一批城市
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
高速公路、航空运输时代
沿高速公路枢纽、公路沿线和航空港分布
②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例如:湖南的株洲市是沿铁路线发展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沿交通干线形成南北狭长带状形态,浙江嘉兴市沿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说明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京杭运河沿河城市因运河淤塞,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缓慢,这说明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③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
观察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世界上一些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向下游,河流越开阔,城市也越密集。
河流功能
城市区位
区位优势
举例
运输
沿
河
设
城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江西省赣州市
河流汇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处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
上海、广州、加尔各答
过河点位置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伦敦、布达佩斯、金边
(2)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状况、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通达性等因素都会对商业网点的密度产生影响。(见下表)
区域
山区
平原
商业网点密度
小
大
成因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以伸展
平原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区际商品流通便利、居民点多→商店众多,尤其是道路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快速、便捷地进行货物运输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时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
较大
较小
小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易管理
运速
慢
较快
短途较快
快
运价
低
较低
较高
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短途高
投资大
投资大
(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地协调使用。
空运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
铁路
水运
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远程、量大及不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
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3) 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确定运输方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
距
短距—公路(活物、鲜货
远距
航空
铁路
水运
运量
小—航空(贵重、急需的)
大
铁路
水运
运费
高—铁路
低—水运
2.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资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
(1)资源条件
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
开发需要
促进开发
(2)自然条件 见“考点探究”2 交通建设区位选择(1)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5)
①交通运输方式、等级的合理选择,需要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应结合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从上述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运输规模、等级。
②结合对区域交通发展条件的评价,从发展的角度,正确分析交通区位因素,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然后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以求既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又能减少工程建设量,并便于维修护养;同时科技因素是保障。
3.如何选择与评价交通线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等难关。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各交通运输方式在客运周转量中份额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A.铁路、航空、公路 B.公路、铁路、航空
C.航空、公路、铁路 D.铁路、公路、航空
2.在货运中主要采用了③运输方式的企业是(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小 B.原材料重量重,产品价值大
C.原材料重量重,产品价值小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大
1.D 根据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图示信息可确定①②③分别为铁路、公路、航空。铁路的客运周转量占的份额下降,公路和航空所占份额增加。
2.D 高新技术产品采用航空运输,其特点是轻、薄、短、小,但是价格昂贵。
2012年12月1日,我国“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该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至此,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高铁“四纵”骨架形成,运营里程近1万千米。右图为哈大高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哈大高铁建成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解东北地区客运的压力
B.完善铁路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联系与交流
C.有利于沿线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D.实现了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对话
4.高铁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为( )
A.科技 B.社会经济水平
C.自然状况 D.规划需要
3.D 本题主要考查哈大高铁建设的意义。高铁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通行时间,完善了交通网络,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客运专线的建成,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缓解了地区的客运压力;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哈大高铁没有连接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所以不能实现东北亚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对话。
4.B 交通线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水平。
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虚线表示机动车车速等值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若d等于a,说明②路口交通压力不大
B.若d等于b,②处可能建有立交桥
C.①处的车辆密度小于③处
D.等值线的数值a>b>c
6.若图中虚线表示市区噪声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可能有大片居住区 B.若d等于a,则②路口绿地面积较大
C.若d等于a,则②路口可能交通拥堵 D.④处重工业布局集中
答案:B
5.B 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可知市中心和十字路口由于交通拥堵,车速慢,外环交通便利,车速快,等值线的数值c>b>a,排除D选项;若d=a,说明②路口车速低于a,车速慢,交通压力大,排除A选项;若d=b,说明②路口车速高于b,可能建有立交桥,选项B正确;①处的车速小于③处,结合生活可知车辆密度越大车速越慢,所以①处的车辆密度应大于③处,排除C选项。
6.C 若图中虚线为噪声等值线,结合实际可知,距市中心越远噪声越小。①处等值线向郊区凸,说明噪声较高,而居住区较为安静,排除A选项;若d等于a,说明②路口噪声分贝较高,而绿地能降低噪声分贝,排除B选项;④处噪声分贝较低,而重工业区噪声分贝较大,排除D选项;城市交通拥堵往往造成噪声污染,拥堵路口噪声分贝较高,C选项正确。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7.A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从图中可知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8.A 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该区段高速铁路网发达且两地距离不是很远的区段,即武汉——广州符合,而成都——上海和兰州——北京两区段距离远对民航客运业影响不大,杭州——上海距离近,在高速铁路网建成前,两地民航客运业就较弱,主要是通过公路和普通铁路运输。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9.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0.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9.C 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乙模式需要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因而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10.B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乙模式,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乙模式会消失,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可能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92㎞
乙
甲
92㎞
高速公路、出入口
及到起点城市(M)
的距离
M
公路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高速公路的修建对传统美食分布区变化的影响来考察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题难点在于如何具体分析交通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题难度:中。
右图中可知,传统美食所在地甲远离新修的高速公路,而乙地在高速公路旁且有出入口连接,交通区位乙地远优于甲,而传统美食能够长期发展需要较大的市场,中心城市M是该美食的主要市场,为了便于美食进入市场或更好地吸引食客,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关键。因而大量的传统美食生产地转向乙地,而在乙地发展久了,美食生产量大了,名气自然上升,而甲地因远离市场且交通不便,传统美食生产逐渐衰落。
【答案】M市为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
市的更多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伊高速公路(喀什至伊尔克什坦口岸)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它是帕米尔高原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该路段连接两个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中国由新疆通往中、北亚和西亚的一条重要通道。预计2013年9月竣工。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高速公路及其他公路分布图。
(1)喀伊高速公路建设对喀什的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喀伊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试说明建设喀伊高速公路的重要意义。
【试题分析】(1)从对城市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作答。(2)喀伊高速公路地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气候严寒、风雪天气多、山高谷深、冰川广布等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选线和建设。(3)结合所学案例和相关地理知识,从旅游开发、特区建设、商贸交流、区域经济、城镇产业、民族团结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 (1)改变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人口迁移方向;推进喀什城市化进程。
(2)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气候严寒,暴风雪多,风速强劲;山高谷深,冰川广布等。
(3)有利于促进新疆西部边疆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的商贸交流;有助于推动新疆南部地区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沿线城镇与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沿线地区的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