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2分)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变化或技术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液化气的燃烧 B.使用火药 C.用棉花线织布 D.冶炼金属
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验满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操作 D.
测定溶液pH
3.(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NO2 B.O2 C.H2O2 D.MnO2
4.(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属于有机物
B.C15H22O5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C.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11个氢分子
D.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2:5
5.(2分)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亚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
A.Na2SO2 B.Na2SO4 C.NaSO3 D.Na2SO3
6.(2分)下列离子可在溶液里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Ba2+、Na+、OH﹣、SO42﹣ B.Ba2+、Cu2+、NO3﹣、CI﹣
C.K+、Na+、OH﹣、Cl﹣ D.H+、Ba2+、NO3﹣、OH﹣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4分)
7.(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原子 ;
(2)4个二氧化硫分子
(3)5个钠离子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5)写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6)写出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 .
8.(5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填“氢气”或“煤”);
(2)在新买的轿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
(3)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应理解为 (填“元素”或“单质”)
(4)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由反应2NaOH+X=NaClO+NaCl+H2O
制得,则X的化学式为 .
9.(3分)请根据硝酸钾、氯化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2)将30℃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硝酸钾 氯化铵(填“>”、“=”或“<”);
(3)如图中m点的含义是 .
10.(3分)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条件省略),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
(2)上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根据上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7分)在常温下,X是一种能灭火的气态氧化物,Y是一种黑色固态氧化物,它们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X、Y的化学式:X 、Y
(2)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③: 其中反应③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画出气体Z中呈正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呈负价的离子结构
示意图 .
三、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2.(8分)已知: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②:NaHCO3+HCl=NaCl+H2O+CO2↑
某学生欲用黔西南州著名的万峰林风景区山上的石灰石和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
(2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 (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该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C、D装置仪器接口顺序应选
A.abcd B.badc C.dcba D.cdab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接口字母序号)进入.
13.(8分)现有2瓶无色且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如何鉴别,其方案很多.
【提出问题】仅提供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来?
【猜想假设】将失去标签的两种溶液分别编号为A、B,假设A为碳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
【设计思路】现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思考得出如下初步鉴别思路:
甲:将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乙:将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氢氧化钙溶液,振荡,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1)以上两种思路是否都正确 (填“都正确”或“一个正确一个不正确”)
【实验探究】请参与下列实验过程:
(2)请在上述实验思路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思路 (填“甲”或“乙”)
进行实验
(3)填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将A、B两溶液各取少
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②
A溶液样品中有:
则A 为 溶液
B 为 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散思维】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还可从下列试剂中选取.请你选择一种能鉴别这两种溶液的试剂 (请填写序号)
A.KOH B.Na2SO4 C.BaCl2 D.NaCl.
四.计算题(共8分)
14.(8分)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克;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2分)(2017•黔西南州)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变化或技术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液化气的燃烧 B.使用火药 C.用棉花线织布 D.冶炼金属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化气的燃烧是液化气与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使用火药是利用火药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用棉花线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冶炼金属是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把金属从金属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7•黔西南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验满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操作 D.
测定溶液pH
【分析】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2017•黔西南州)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NO2 B.O2 C.H2O2 D.MnO2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等;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O2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H2O2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7•黔西南州)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属于有机物
B.C15H22O5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C.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11个氢分子
D.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2:5
【分析】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计算方法考虑.
【解答】解:A.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B.C15H22O5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存在分子,故错误;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有机物的特点,元素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5.(2分)(2017•黔西南州)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亚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
A.Na2SO2 B.Na2SO4 C.NaSO3 D.Na2SO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2=0,则x=+2价,故选项错误.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y+(﹣2)×4=0,则y=+6价,故选项错误.
C、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故选项错误.
D、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w+(﹣2)×3=0,则w=+4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2分)(2017•黔西南州)下列离子可在溶液里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Ba2+、Na+、OH﹣、SO42﹣ B.Ba2+、Cu2+、NO3﹣、CI﹣
C.K+、Na+、OH﹣、Cl﹣ D.H+、Ba2+、NO3﹣、OH﹣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A、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不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4分)
7.(6分)(2017•黔西南州)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原子 3Mg ;
(2)4个二氧化硫分子 4SO2
(3)5个钠离子 5Na+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Cl3
(5)写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Al2O3
(6)写出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 CH4 .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6)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原子表示为:3Mg.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4S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钠离子可表示为:5Na+.
(4)氯化铁中氯元素显﹣1价,铁元素显+3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l3.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6)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3Mg;(2)4SO2;(3)5Na+;(4)Cl3;(5)Al2O3;(6)CH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5分)(2017•黔西南州)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氢气 (填“氢气”或“煤”);
(2)在新买的轿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性 ;
(3)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应理解为 元素 (填“元素”或“单质”)
(4)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Ca(OH)2 ;
(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由反应2NaOH+X=NaClO+NaCl+H2O
制得,则X的化学式为 Cl2 .
【分析】(1)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可再生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解答.
(3)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氢气作为燃料:资源丰富,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在新买的轿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3)生活中常接触到“高钙牛奶”,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氢、氧、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氧、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故答案为:(1)氢气;(2)吸附性;(3)元素;(4)Ca(OH)2;(5)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燃烧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质量守恒定律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2017•黔西南州)请根据硝酸钾、氯化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60g
(2)将30℃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硝酸钾 > 氯化铵(填“>”、“=”或“<”);
(3)如图中m点的含义是 t℃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0g;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30℃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硝酸钾>氯化铵;
(3)如图中m点的含义是:t℃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1)60g;
(2)>;
(3)t℃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分)(2017•黔西南州)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条件省略),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2:1:2 ;
(2)上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根据上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
【分析】(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各粒子间的个数比;
(2)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3)对比反应前后的两种分子和,可推测两种分子分别为CO和CO2分子,而分子可推测为氧气分子,则该反应微观模拟图可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解答】解: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1)由上图可知,反应中、、三种分子个数比为2:1:2;故答案为:2:1:2;
(2)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为混合物;
(3)根据微观模拟图,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该反应的模拟图.;故答案为:2CO+O22CO2.
【点评】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相同,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11.(7分)(2017•黔西南州)在常温下,X是一种能灭火的气态氧化物,Y是一种黑色固态氧化物,它们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X、Y的化学式:X CO2 、Y CuO
(2)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CO2+C2CO 反应③: 2Cu+O22CuO 其中反应③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
(3)画出气体Z中呈正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呈负价的离子结构
示意图 .
【分析】
根据X是一种能够灭火的气态氧化物,所以X是二氧化碳,Y是一种黑色的固态氧化物,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所以Y是氧化铜,Z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X是一种能够灭火的气态氧化物,所以X是二氧化碳,Y是一种黑色的固态氧化物,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所以Y是氧化铜,Z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CO2,Y是CuO;
(2)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反应③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通过推导可知,Z是一氧化碳,呈正价的元素是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呈负价的是氧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故答案为:(1)CO2,CuO;
(2)CO2+C2CO;2Cu+O22CuO,化合;
(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2.(8分)(2017•黔西南州)已知: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②:NaHCO3+HCl=NaCl+H2O+CO2↑
某学生欲用黔西南州著名的万峰林风景区山上的石灰石和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酒精灯 ,仪器②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 B (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该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气体 ;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C、D装置仪器接口顺序应选 D
A.abcd B.badc C.dcba D.cdab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e (填接口字母序号)进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浓硫酸有吸水性,洗气应该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酒精灯,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4)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浓硫酸有吸水性,洗气应该长进短出,所以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C、D装置仪器接口顺序为:cdba,故选:D;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e进入.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
(2)B,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O2↑;
(3)干燥气体;
(4)D;
(5)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3.(8分)(2017•黔西南州)现有2瓶无色且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如何鉴别,其方案很多.
【提出问题】仅提供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来?
【猜想假设】将失去标签的两种溶液分别编号为A、B,假设A为碳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
【设计思路】现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思考得出如下初步鉴别思路:
甲:将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乙:将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氢氧化钙溶液,振荡,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1)以上两种思路是否都正确 都正确 (填“都正确”或“一个正确一个不正确”)
【实验探究】请参与下列实验过程:
(2)请在上述实验思路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思路 甲 (填“甲”或“乙”)
进行实验
(3)填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将A、B两溶液各取少
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②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
观察现象
A溶液样品中有:
气泡产生
则A 为 碳酸钠 溶液
B 为 氢氧化钠 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发散思维】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还可从下列试剂中选取.请你选择一种能鉴别这两种溶液的试剂 C (请填写序号)
A.KOH B.Na2SO4 C.BaCl2 D.NaCl.
【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不能反应;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解答】解:(1)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可以将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稀盐酸,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不能反应,因此可以将两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氢氧化钙溶液,振荡,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由以上分析可知,以上两种思路都正确.
故填:都正确.
(2)选择的正确思路是甲.
故填:甲.
进行实验
(3)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将A、B两溶液各取少
量,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溶液中产生气泡
则A 为碳酸钠溶液
B 为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发散思维】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氯化钡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填: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共8分)
14.(8分)(2017•黔西南州)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20克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32 克;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pH=7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可求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根据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消耗的HCl的质量,最后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pH=7时也就是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32g.所含溶质的质量为32g×5%=1.6g
设消耗的H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1.6g x
=
x=1.46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32克;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