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 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 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
固、液、气
固
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观
通明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后的变化
稳定不变
沉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拓展】
① 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 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③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 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② 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①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② 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③ 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1.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规律】
(1)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 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1) 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2) 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1)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
(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和曾浓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