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9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不仅仅是由它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盐酸用于除铁锈 B.二氧化碳灭火 C.天然气做燃料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农业上用适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 B.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杀菌剂 C.常用白醋除去铁锈 D.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3.正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因素之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4.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O ⑤Mg2+.‎ 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5.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O3﹣、K+、H+ B.Cl﹣、NO3﹣、K+、Na+‎ C.Na+、Cl﹣、OH﹣、Mg2+ D.Ag+、Cl﹣、CO32﹣、K+‎ ‎6.DHA(C22H32O2)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俗称“脑黄金”,具有增强记忆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我们可以从带鱼、黄花鱼等鱼类中摄取.鱼类中DHA含量高的部分首推眼窝脂肪,其次是鱼油.下列关于DH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HA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DHA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 C.DH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D.DHA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 A CaCO3(CaCl2)‎ 加水,将固体溶解后过滤 B Cu粉(Fe粉)‎ 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KCl溶液(MgCl2)‎ 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 D CO2气体(水蒸气)‎ 将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8.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氧气的溶解度曲线 C.‎ 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D.‎ ‎ 浓盐酸露置空气中 ‎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 二、填空题 ‎11.从C、H、O、Na、Ca五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物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3)汽水中含有的酸  (4)可用于洗涤生产的盐的  .‎ ‎12.①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会影响身体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  不足而引起的.‎ ‎②甘氨酸(CH2NH2COOH)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请将甘氨酸在人体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H2NH2COOH+3O2═CO(NH2)2+3H2O+3  .‎ ‎13.水是很好的溶剂.如图是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是  的溶液.‎ ‎②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 ‎ 三、实验探究(共2小题,第13题5分,第14题7分,共12分).‎ ‎14.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如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  ,G  .‎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B与水反应时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 ‎(3)实验室不用A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原因是  .‎ ‎(4)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 ‎15.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  .‎ ‎(4)为验证图㈢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㈣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  (填字母).‎ A. 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 ‎(5)称取5.0 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㈢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 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填计算结果).‎ ‎ ‎ 四、计算题(4分).‎ ‎16.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填写如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一位)‎ Na2CO3的质量/g ‎  ‎ ‎ 变质NaOH的质量/g ‎  ‎ 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 ‎  ‎ 请写出计算过程:‎ ‎ ‎ ‎2016年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不仅仅是由它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盐酸用于除铁锈 B.二氧化碳灭火 C.天然气做燃料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天然气做燃料是利用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 ‎ ‎2.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农业上用适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 B.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杀菌剂 C.常用白醋除去铁锈 D.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进行分析判断.‎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适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常用白醋除去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合金门窗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会擦去其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缩短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正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因素之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 ‎4.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O ⑤Mg2+.‎ 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后面是化学式表示分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解答】解:各化学用语中的2分别表示:①2H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 ②2NH3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个;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④O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⑤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故C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5.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O3﹣、K+、H+ B.Cl﹣、NO3﹣、K+、Na+‎ C.Na+、Cl﹣、OH﹣、Mg2+ D.Ag+、Cl﹣、CO32﹣、K+‎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OH﹣、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OH﹣、Mg2+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Cl﹣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 ‎ ‎6.DHA(C22H32O2)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俗称“脑黄金”,具有增强记忆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我们可以从带鱼、黄花鱼等鱼类中摄取.鱼类中DHA含量高的部分首推眼窝脂肪,其次是鱼油.下列关于DH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HA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DHA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 C.DH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D.DHA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DHA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但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式量高达几万,几十万,因此DHA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一个DHA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共56个原子,故错误;‎ C.DHA是由DHA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DHA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6×2)=1:1,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 A CaCO3(CaCl2)‎ 加水,将固体溶解后过滤 B Cu粉(Fe粉)‎ 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KCl溶液(MgCl2)‎ 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 D CO2气体(水蒸气)‎ 将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和操作正确.‎ B、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和操作正确.‎ C、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和操作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和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8.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氧气的溶解度曲线 C.‎ 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D.‎ ‎ 浓盐酸露置空气中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7进行解答.‎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C、根据同质量的镁、铁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速率与质量的多少关系解答.‎ D、根据浓盐酸敞口放置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进行解答.‎ ‎【解答】解:A、浓硫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7,图象超过了7,故A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错误.‎ C、等质量的镁、铁反应时,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镁反应的速度快;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所以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故C正确.‎ D、浓盐酸是因其挥发性使溶质氯化氢的质量减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但不会减小到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反应与图象的结合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反应分析各种量的变化关系,利用反应与图象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 ‎ ‎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物质质量,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1+30+17+2=m+39+0+10;解得m=1;所以推断甲可能是催化剂,因为也可能是杂质;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39﹣30=9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10﹣2=8克,是生成物;丙质量减少了17克,是反应物;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乙和丁,所以是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故选D.‎ ‎【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 ‎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C错误;‎ D、取d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能利用活动性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结合坐标分析各段的意义.‎ ‎ ‎ 二、填空题 ‎11.从C、H、O、Na、Ca五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物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3)汽水中含有的酸  (4)可用于洗涤生产的盐的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甲烷是结构最见到的有机物,故填:CH4;‎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3)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故填:H2CO3;‎ ‎(4)碳酸钠是生产洗涤剂的盐,故填:Na2CO3‎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2.①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会影响身体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  不足而引起的.‎ ‎②甘氨酸(CH2NH2COOH)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请将甘氨酸在人体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H2NH2COOH+3O2═CO(NH2)2+3H2O+3  .‎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①根据蔬菜、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进行解答;‎ ‎②根据物质的性质,选取生成物质符合变化要求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完成转化关系.‎ ‎【解答】解:①蔬菜、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物中有氧原子10,碳原子4,氢原子10,氮原子2;反应后碳原子数少3,氧原子数少6,因生成物前面系数为3,故可推断生成物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为二氧化碳,故补充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①维生素 ②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13.水是很好的溶剂.如图是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多的是  的溶液.‎ ‎②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①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②据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较大,所以析出固体质量较大;‎ ‎②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氯化钾,所以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 饱和溶液,且有10g剩余.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又可溶解4g,仍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温度不变,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所以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①硝酸钾;②饱和;不变.‎ ‎【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问题.‎ ‎ ‎ 三、实验探究(共2小题,第13题5分,第14题7分,共12分).‎ ‎14.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如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  ,G  .‎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B与水反应时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 ‎(3)实验室不用A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原因是  .‎ ‎(4)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E是黑色固体,能与硫酸反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故E可能是氧化铜,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G是硫酸铜,生成的C可能是二氧化碳;A高温分解生成的B能与水反应,故B是氧化钙,A是碳酸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F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据此解答.‎ ‎【解答】解:E是黑色固体,能与硫酸反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故E可能是氧化铜,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G是硫酸铜,生成的C可能是二氧化碳;A高温分解生成的B能与水反应,故B是氧化钙,A是碳酸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F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E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故填:CuO;CuSO4;‎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出;‎ ‎(3)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的进行,故不能使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填: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的进行;‎ ‎(4)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转化进行.‎ ‎ ‎ ‎15.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  .‎ ‎(4)为验证图㈢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㈣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  (填字母).‎ A. 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 ‎(5)称取5.0 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㈢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 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填计算结果).‎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该图的发生装置适用天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所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应选择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进行氧气的制取;‎ ‎(2)分析特别装置的使用方法,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方法;‎ ‎(3)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既能吸收水分也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检验混合气体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所以选择现象明显的石灰水;‎ ‎(5)分析装置质量差出现的原因,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求出混合粉末中木炭质量,再计算二氧化碳质量,最后用二氧化碳质量与混合粉末质量比,求出粉末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故答:H2O2、MnO2;2H2O22H2O+O2↑‎ ‎(2)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利用生成的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升高而把水从瓶中排出;气体聚集在容器上部,a端进气使气体无法逸出而瓶内压强增大,水从b端排出;故选a,b;‎ ‎(3)碱石灰既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影响探究结果,因此在本装置中,增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③,用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为检验装置②中排出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以检验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 故选B;‎ ‎(5)图㈢中用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 g,‎ 所以增重的量即为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即吸收了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其中含C元素质量=1.1g××100%=0.3g,即混合粉末中含有0.3g木炭粉,‎ 则含有黑色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100%=94%‎ 故答:94%.‎ ‎【点评】分析探究过程中各装置的作用,理清探究思路,根据探究思路逐步进行分析,找出符合探究思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 四、计算题(4分).‎ ‎16.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填写如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一位)‎ Na2CO3的质量/g ‎  ‎ ‎ 变质NaOH的质量/g ‎  ‎ 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 ‎  ‎ 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在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盐酸与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确定碳酸钠的质量.通过图示我们发现刚滴加盐酸时并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生成2.2g二氧化碳时需要的碳酸钠质量是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则由碳酸钠的质量为5.3g,设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z 5.3g z=4g 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100%=33.3%.‎ 答案:5.3 4.0 33.3%‎ ‎【点评】在碱和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首先与碱反应,然后再跟盐反应,所以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滴加盐酸,一开始没有二氧化碳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