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
一、认识新自我
1.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常见现象:闯红灯、酒驾、抽烟、喝酒、长时间沉迷网络、课间哄闹、校园安全问题、救死扶伤、抢险救灾等。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①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爱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
②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 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成才之路。
(4)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考点拓展:与“珍爱生命”有关的考点,还涉及到八年级下册“生命健康权”、九年级“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知识。
2.正确认识并克服青春期烦恼
常见现象:中学生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失去控制;珍惜友谊.但又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往;富有理想爱 探索,但追求理想容易脱离现实;朝气蓬勃,但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渴望独立、自由,但又未能摆脱依赖,有逆反心理 等。
(1)青春期会出现心理变化,如智力发展到高峰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但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自我意识高涨,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情绪和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易冲动;性意识萌动等,这些都是正常的。
(2)青春期心理矛盾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也会成为我们健康发展的阻力。
(3)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4)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考点拓展:注意与七年级“自立”“自强”“正确认识自我”和八年级“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相关考点的联系。
3.客观地认识自我
常见现象: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自卑;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自大;只能从某一方面如学业、外貌来评价自 己,不会立体全面地认识自己;过于在乎或毫不在乎他人或集体的评价等。
(1)正确认识自我的要求:正确认识自我,就要做到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①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②发展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 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2)认识自我的途径: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③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考点拓展: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对自己认识全面、客观的人,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注意本考点与七年级下册
“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考点的联系。
二、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1.对人们的影响,学会调控情绪
常见现象:伤心生气时,寝食难安;复习迎考时,学习效率提高;考砸了,想到暴露了学习中的问题,对后面的学习未 尝不是件好事,心不再郁闷不堪;情绪低落时,听歌、运动、倾诉等。
(1)情绪具有多样性: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通常把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 多种复杂的情绪。
(2)情绪对人的影响:
①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②情绪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3)学会调控情绪:
①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②学会调节情绪,掌握正确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应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方法有:通过改变自 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
运用。 考点拓展:在这一考点中,“情绪对人的影响”和“学会调控情绪”是重点知识,也是特别重要的考点内容。在考试中,
往往会以问答题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查。同学们应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日常现象中体会情绪的积极影响和消极 影响,并能列举一些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分析一些错误调节情绪的方法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伤害他人的情感,这 样做不道德,甚至违法。
2.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常见现象:好奇心——对新鲜或未知事物有兴趣,爱学、爱琢磨、爱探索;从众心理——跟风、赶潮流等。
(1)好奇心:①青少年正处在兴趣高峰的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有兴趣。②我们要善于将 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2)从众心理:
①盲目从众的危害: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 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②正确对待从众心理: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考点拓展:从这几年的中考来看,该考点的能级要求一直较低,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难度不大。
三、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1.拒绝不良诱惑
常见现象:吸食毒品、抽烟、酗酒、赌博、沉迷网络、考试作弊等。
(1)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黄赌毒”与邪教等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诚实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
(3)娱乐应适当、有节制,不能沉迷。
(4)我们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避免 其对自己的伤害。
考点拓展:同学们在复习此考点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辨别出身边存在的不良诱惑,还应联系七年级下册“防微杜渐, 远离违法犯罪”中的相关知识,以及九年级全一册“对自己负责”的相关知识。
2.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常见现象: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及家庭的重要信息;未成年人去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遭遇非法侵害忍气吞声或以 暴制暴;遭遇违法犯罪能机智地向他人求救、打 110 报警电话等。
(1)防范侵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①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智慧和方法。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 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求助,把损失降到最小。
③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④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要讲究斗智。如面对歹徒行凶,要设法稳 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等。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式和途径
①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还需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 径。
②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两种有效手段:
A.非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方 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B.诉讼手段(打官司),是我们维护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诉讼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 诉讼、行政诉讼。
(3)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既能保护自 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考点拓展:注意与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及九年级全一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相关内容的联系。
七年级下册
四、做自尊自信的人
1.自尊和知耻
常见现象:对他人针对自己的歧视、侮辱、诽谤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并进行有力的还击;不谩骂、侮辱、歧视他人;爱惜 他人的劳动成果;与他人交往,注重礼貌、礼仪;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等。
(1)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①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待人有礼貌、尊重
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
(2)知耻是自尊的表现,惟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我们有沉重的耻辱感,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要客观认识、 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考点拓展:注意与八年级“尊重他人”考点的联系。
2.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常见现象:乐观、积极、向上,能发现并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不自卑。 如何看待自信的态度?
(1)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
(2)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3)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 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而实力,是撑起信心最重要的支柱。
为什么要树立民族自信心?
(1)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 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2)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绝不会做出 有损国格的事情。
考点拓展:只有对自己认识全面的人,才有可能树立自信。。因此在掌握本考点时,一定要注意与“认识自我的要求和 途径”考点的联系。
五、做自立自强的人
1.正确认识自立
常见现象:不自立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生活上过度依赖父母;缺乏主见,不敢拿主意等。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现在不自觉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4)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解决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 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考点拓展:注意与“自强”“责任”“艰苦奋斗”考点的联系。
2.自强不息的表现及意义,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常见现象: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和失败、勇于面对并战胜挫折、能在逆境中奋起、执着追求理想、开拓创新等。
(1)自强精神表现在:
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②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④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2)自强的意义:
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
②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主观上是否想自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 弃。
(3)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①人生自强少年始。
②理想,是自强的航标。要自强,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③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④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考点拓展:注意与“挫折”“责任”“艰苦奋斗”考点的联系。同学们还应认识到,自强精神不仅是个人应当具备的一种
艮好的品质,也是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因此复习这一考点时,还应联系九年级全一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相关 知识。
六、做意志坚强的人
磨砺意志
常见现象:考试失败;比赛、竞争失败;生病残疾;对学习失去兴趣;国家遇到自然灾害等。
【关键词】挫折、逆境、难免双刃剑、应对
1.挫折的含义:挫折,俗称碰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人生难免有挫折,遭遇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天灾)、社会因素(各种人为因素等)、个人因素(人的道德品质、 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
3.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
(1)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
(2)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有利于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 真正的人生。
4.挫折的作用(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的消极作用: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恐惧等消极心理。
(2)挫折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
5.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学会自找疏导,善于自我排解,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6.磨砺意志(理解)
(1)坚强意志的表现
①对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②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
③无论碰到成功或失败,都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④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为什么要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①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②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
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④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3)如何磨砺意志:
①磨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②磨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③磨砺意志,要善于管理自己;
④磨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考点拓展: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能不能克服困
难,除了要有正确的态度外,能否有坚强的意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注意本考点与“民族精神”“自强 不息”“艰苦奋斗”“竞争的消极作用”等的关联。
七、做知法守法的人
1.法律的特征 常见现象:人们代表大会修改或制定法律法规、违法分子被依法审判接受法律的制裁、高级官员违法犯罪与民同罪等。 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常见现象: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如人身权利、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等,一旦侵权或不履行义务就要受到法 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对违法犯罪者的打击制裁,也体现了法律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
(1)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我国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
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b.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考点拓展:对于此考点的把握,重点在于掌握理解法律的最重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其中
“国家强制力”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本考点的难点是法律的作用,学生往往只知道法律的规范作用,认为法律只是制 裁违法犯罪的,而忽略法律时刻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具有保护作用。
3.违法与犯罪
常见现象:违法行为中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如父母不让 6-15 岁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6-15 岁的孩子旷课辍学、不依法 纳税等;犯罪行为如抢劫、醉驾等。由赌博发展到行凶抢劫;由沉迷于黄色网站和不良书籍发展到违法犯罪;由爱占小便宜 发展到偷窃等。
(1)违法行为的含义: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
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
②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③应依法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4)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②加强自我防范: a.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c.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
患于未然。 考点拓展:本考点的难点主要在于把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同学们一定要从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触犯法律的不同、法
律处罚方式的差异三大方面把握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的区别。复习此考点时,要联系七年级上册“正确对待诱惑,学会拒绝 不起诱惑”的相关知识,在答题时必须把这些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观点要全面。
4.法律对未成人的特殊保护
常见现象:未成年人免费参观博物馆;有关部门查处并销毁淫秽书籍和音像制品;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学校内禁止吸烟;发生自然灾害时,未成年学生应先撤离等。
(1)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5.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常见现象:遭遇违法犯罪行为机智求救、拔打 110 报警电话等;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检举揭发等。
(1)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同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 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4)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要讲究斗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 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 话等。
考点拓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强的具体表现。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也是有自 我保护意识的一种表现。复习时应注意与“责任”“义务”“自我保护”“法制观念”“正义”等主题结合起来。
八年级上册
八、相亲相爱一家人
1.孝敬父母和长辈 常见现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少让父母操心;能在父母有错误时用合适的方式指出等。 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做法:
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 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④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 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⑤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 庇其违法行为。
考点拓展:要培养孝亲敬长的美德,首先要了解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哺育我们成 长,教我们做人。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同时,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孝敬 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在回答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时,我们首先 应该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小事上入手,其次应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理性思考。从中考的考点特点上看,重在运用所学知识对 具体情境进行分析,考查方式多出现在评析题中。
2.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常见现象:逆反心理的表现如嫌父母唠叨、听不进父母的意见或不愿服从父母提出的要求,总是和父母对着干等。夸奖 父母、主动和父母谈心、帮助父母排忧解难、能与父母换位思亏等做法是与父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做法。
(1)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①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②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③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①青春期渴望独立,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经常产生矛盾。
②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 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③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3)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和行为:
①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
②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我们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 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4)消除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积极做法:
①和父母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
②掌握有效沟通的要领。
③学会和父母交往的艺术。学会得体地赞赏父母;认真倾听;帮助父母,竭力为父母分忧;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考点拓展: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
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再加上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要求过严, 很容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对于逆反。理大家要学会辩证分析,不能认为逆反心理都是错的,要注意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 再作具体分析,否则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从而造成丢分。如果父母的做法错误,这时的逆反。理则不无道理。本考点考查 方式多以情境分析为主。
九、师友结伴同行
1.正确与老师交往
常见现象:被老师批评就记恨老师,继而不好好上老师教授的课程;被老师表扬就骄傲自满;对老师直呼其名,举止不 够尊重礼貌,不注意分寸;指出老师的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和场合,让老师难堪等。
(1)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③原谅老师的错误。
④礼貌待师。
⑤注意场合。
⑥勿失分寸。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表扬和批评带来的成功和挫折的体验 都是人生的财富。
②受到表扬要再接再厉,受到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当老师批评错的时候,要原谅老师的错误,尊重老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考点拓展:师生交往也是一门艺术,从学生的角度看,如果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不能正确看待,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
对老师的错误不能正确对待,很容易使师生关系紧张。所以在面对师生冲突时,学生应该从礼貌待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 与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等角度分析。对此考点的考查主要结合“与人交往”的其他知识,以情境评析为主,一般不单独命 题。
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常见现象:因怕同学说闲话不敢帮助异性同学;在异性同学面前封闭自己;同学作业未完成或犯了其他错误替同学打掩 护;经朋友要求一起上网吧、抽烟等。
(1)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2)积极与同学交往的原则:
①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
②学会欣赏、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③坦诚相待,但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④慎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3)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的要求: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④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考点拓展:此考点的考查方式一般以选择题为主,或出现在评析题当中。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切忌泛泛而谈,而应从本考
点出发,找到思考或回答问题的依据。
十、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常见现象:当代中学生在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文化节日的同时却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等;我国从
2019 年开始,把春节、清明、端午作为法定节假日放假;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国家形象等。
(1)丰富多彩的文化
①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2)和谐的文化乐章
①文化存在差异,没有优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②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③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a.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 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b.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们也是 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考点拓展: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单项选择或组合选择),重点在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客观、 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同时又要注意弘扬优秀的传统 文化。与之相关的考点“有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交往的礼仪和技能”等,不需要作深入分析。
十一、交往艺术新思维
1.交往的礼仪和技能
常见现象:在中学生中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出口成脏、乱涂乱画,在旅游号点写“某某到此一游”,在公共场所大 声喧哗等。
(1)礼貌显魅力
①什么是礼貌: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 道德准则。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
②为什么要讲礼貌: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 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③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 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2)礼仪展风采
①礼仪的要求:就个人礼仪来说,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 衣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方面。
②讲究礼仪的意义:
a.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 和国家的形象。
b.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③如何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 a.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 b.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c.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
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d.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考点拓展: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生活现象的选择和判断,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
2.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
常见现象:学习、工作、竞赛、企业、国家之间的较量;工作、团队中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等。
(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的合作和合理的竞争。
③竞争中需要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得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④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2)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
①竞争的作用: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 a.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b.竞争能使我们在比较中客观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 c.竞争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消极作用: a.竞争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b.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过分紧张和焦虑;
c.竞争可能会导致嫉妒心理。
②合作的作用: a.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b.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
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3)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
①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
a.竞争基于一定规则进行。法律和道德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我们要树立平等竞争意识,不能采取不 正当的手段。
b.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②在合作中竞争: a.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b.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③在竞争中合作。 a.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在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b.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
利益。
④无论竞争还是合作,我们都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以诚待人、 帮助他人,求得共同发展。
考点拓展:“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该考点中的重要内容,“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该考点的关键语句。该考 点涉及的内容较多,“诚信”、“宽容”、“尊重”、“法制观念”往往会在试题中与该考点有较多的联系。
3.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常见现象:以捉弄他人为乐;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换位思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 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进行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3)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 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
考点拓展:能换位思考的人一定是能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人。
4.正确认识宽容
常见现象: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斤斤计较或纵容一些纪律、法律所不允许的不良行为,如作弊、违法犯罪等。
(1)什么是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 的基础。
(2)为什么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无意之中伤害别人,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 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的原谅;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道歉,我们也要真诚接 纳、理解、原谅。
(3)如何做到宽容?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 盲目的,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考点拓展:“宽容是有原则的”是这一考点中的重要内容。试题在考查“宽容”这一考点的同时,往往会同时考查“责 任意识”“法制观念”“诚信”等考点。
5.做诚信的人
常见现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撒谎、不守时、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
(1)什么是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 守信义。
(2)为什么要诚信?
①为人诚实,言而有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②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 负责的态度。
①“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②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③诚信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④诚信的守则: a.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b.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
c.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d.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4)诚信的复杂性:
①我们应该正确把握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 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 情况妥善处理。
②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说谎,但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 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 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③诚信的核心是善。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 诚信的人。
考点拓展:“诚信的原则”是这一考点中的重要内容,往往以问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论题在考查“诚信”这一考点的 同时,往往会同时考查“责任意识”“法制观念”等考点。
八年级下册
十二、权利义务伴我行
1.权利与义务
常见现象:只想享受权利,忽略义务;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侵犯了他人权利;以不正确的方式行使监督权、建议权等权 利;不履行受教育、消费者、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义务;不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
(1)什么是权利、义务?
①权利、义务的含义: a.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b.公民义务: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所谓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②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的含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义务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
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如何履行义务?
①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
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②法定义务: a.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b.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c.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考点拓展: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是初中阶段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权利 和义务的主体,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要考虑到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如: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依法纳税、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
建议在复习该考点时应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除可能出现选择题以外,还可能以材料中的错误观点、认识误区等来呈现, 例如:“读不读书是我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钱是我自己辛勤劳动赚来的,凭什么让我交税?”“我在家里唱歌,别人管 不着!”等。
本考点常与某项具体的权利(如监督权、建议权、人身权利、受教育权、财产权)和某项具体的义务(如受教育消费者、 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相关联。答题时注意既要回答具体要求权利也要回答本考点要点。
十三、我们的人身权利
1.生命健康权
常见现象:阳光体育;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溺婴、弃婴;童工;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等。
(1)生命健康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①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和民族未来。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童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 生命健康加以保护。
(3)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①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原因:这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 具有社会责任。
②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 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4)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①任何人都有不得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伤害他人就是伤 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②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珍爱生命”、“尊重他人”、“法制观念”、“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等考
点相联系。
2.人格尊严权
常见现象: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诽谤他人,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照片,冒用他人姓名,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 像,偷看他人信件等。
(1)人格尊严权的涵义:任何人都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就是人 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的体现: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同时, 也表现为生命健康权、自由权不能受到伤害和侮辱。
(3)法律维护公民的名誉权。
①侵害名誉权的表现:侮辱、诽谤。
②后果: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4)法律维护公民的肖像权。
①侵害肖像权的表现: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 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②维护方法: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法律维护公民的姓名权。
①侵害姓名权的表现:盗用、冒用。
②维护方法: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尊重他人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 具备的法律素质。
3.隐私和隐私权
①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尊重隐私的道德要求包括: a.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b.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c.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②依法维护隐私权。维护隐私权的方法包括:
a.当隐私没有被侵犯时:我们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 的隐私上把锁。但是,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b.当隐私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勇敢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 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③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考点拓展: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核心权利,它与我们每个人时刻联系在一起,甚至是生命已经消亡的公民,
他们的人格尊严权仍然不得侵犯,它是人的“第=生命”,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而人格尊严权又是复杂多样甚 至是隐形的,侵害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因而维护好我们的人格尊严需要法律和智慧。
在实际的考查当中,该考点多数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人身权利的核。权利是什么?当然,也不排除出现简答、 判断等形式,如:如何看待“在违反交通规则时为躲避处罚而冒用他人的姓名”、“父母或老师擅自查阅自己的书信、短信、 电邮等情况”、“班级中出现损害他人名誉权的情况,如何处理”等。
在考试中,此考点与“法律的作用”、“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等考点联系紧密。
十四、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1.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常见现象:上学是我的权利,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辍学在家;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被学校停课;免除义务教育 阶段学杂费等。
(1)受教育的权利:
①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②原因: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③维权方式:当我们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非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2)履行受教育义务:
①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原因: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 强、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②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内容: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c.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③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要求.a.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b.必 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c.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 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3)维护受教育权利的方法: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以采 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考点拓展:该考点与我们中学生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它是我们青少年最主要、最直接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 任务就是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业,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本考点与法律对“青少年的四道保护线”、“未成年人保护法”、“权 利与义务的一致性”、“青少年的责任”、“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考点紧密联系,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的中考中,一般不会出现单独专门的题(除选择题)来进行考查,主要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四道 保护线”等考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如:“读不读书是公民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是父母让我来读书的,成绩好坏跟我 无关。”作为家长、老师有意或无意中侵犯孩子的受教育权等。
2.合法财产所有权
常见现象:东西被偷,使用零花钱,向灾区捐款,发表作品获得稿费,继承财产,向低年级同学“要钱”。
(1)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①财产所有权的概念: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②维权具体做法: a.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 b.当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 c.当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d.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③维护合法财产的意义:a.公民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b.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财 产及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①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②当继承权发生争执的时候:a.要有注重情意、互谅互让的精神;b.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c.依法 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3.智力成果权
①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和荣誉权,如果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 以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②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 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的作用、本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等考点相联系。
4.消费者的权益
常见现象:产品有安全隐患;产品无生产日期或保持期;产品试了就得买;短斤缺两;无售后服务或不到位;不按国家 三包规定提供售后;消费者破坏市场秩序等。
(1)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 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
(2)消费者应履行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要事先考虑好,以免耽搁其 他顾客的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要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3)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 会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4)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①炼就一双“慧眼”来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②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懂得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③商品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④侵权行为发生后.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 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点拓展:本考点可以和“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制观念”;“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的方式和途径”等考点紧密相连。
本考点作为单独内容考查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是以此作为材料的形式出现,而考点的呈现可能“涉及权利与义务的一 致性”;“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制观念”;“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方式和途径”等。因此,建议复习时要 注意材料和考点的结合,不能只浅层次地复习消费者权利知识。
十五、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1.维护社会公平
常见现象:数据反映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两会精神关注民生问题;关注食品安全。
(1)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①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
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 有保障。
③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 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2)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①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②公平总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公平,但我们仍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③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④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觉得委屈时,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 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⑤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 作斗争。
考点拓展:公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含义广泛而深刻,它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它与道德、法律、 制度等紧密相连,而具体到考点,它与依法治国、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权利与义务、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和政治制度等有密切的联系。
在实际的考查中,要理解公平是相对的,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应该与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国家重大的措施,如税收 调节;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各种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等有关。
2.维护社会正义
常见现象:积极同某种违法或犯罪行为作斗争,(对自己、对他人)如看到小偷提醒注意;见义勇为人物事迹;遵守规 则程序;严厉打击醉驾;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对违法犯罪现象感到愤怒。
(1)掌握正义的判断标准: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
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的原因:
①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③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
(3)做有正义感的人:
①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②面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面对非正义的行动, 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的情绪,乃至采取行动维护正义。
③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④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⑤总之,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 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自己、还会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考点拓展:本考点与“社会公平”考点紧密联系,是社会两个基本价值体系,也是每个人追求的个人优秀品质。该考点 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权利与义务;依法治国等考点紧密联系。
中考中,该内容以前涉及的并不多,与公平相同,只要注意与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国家重大 的措施,如税收调节;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各种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等现实热点关注的 问题相联系。
九年级全一册
十六、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1.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常见现象: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履行某种承诺;感动中国人物;参加某公益活动;参加抗震救灾等志愿者活动;捐款;
同某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勇为等。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3)增强责任意识:
①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但往往也伴随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些该做的事.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③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4)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对谁负责?)
①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对国家负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⑥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具体做法)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考点拓展:“责任”是根据初中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
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中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 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考试中往往以优秀人物的言行(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为背景材料,分析其承担的责任及重要意义;考查时往 往与民族精神、诚信、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制观念的考点知识结合,要求多角度分析材料。
2.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常见现象:参加抗震救灾等志愿者活动,捐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班集体建设,做好值日生,载人航天团队, 两弹一星元勋等。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
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考点拓展:作为中学生,在一定集体中学习生活,长大后走入社会,也将在一定的集体中学习工作。要正确认识个人与
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与 人之间需要合作、需要团队精神。
考试中常常会以集体中某个人物的案例为材料,要求分析“个人与集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促进社 会发展、个人进步需要团队精神等。在分析时要看到此考点只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考点中的一部分,不能忘记联系考 点的其他知识。本考点常与竞争与合作、责任、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战胜挫折等考点相联系。
十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与义务
常见现象:东部城市对口扶贫;在民族地区建厂;在喀什建立经济特区;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等现象。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考点拓展:此考点在今年中考中,能级要求提高了。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的
构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从法律角度来说,公民维护民族团结是应该履行的义务。 要了解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事材料,运用此知识时注意和社会责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
及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考点结合起来思考。
2.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常见现象:港、澳、台地区与内地的交流,钓鱼岛事件,谣言惑众、扰乱社会秩序,打击东突恐怖势力、藏独分子等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 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维护国家安全
①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②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③维护国家安全
a.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 现。
b.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 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常与责任、法律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参与政治生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义务等考点相 联系。
3.我国的基本国情及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常见现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看病难,入园难,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 初步显示。
(2)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表现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还表现在:
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不足。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联系,从题型 上看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学生。
4.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常见现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参 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我国人均 GDP 不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有待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限制稀土出口;外国企 业进入中国对国内企业形成压力;国家安全形势严峻等。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 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民族精神,我国资源环境形势,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关联。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常见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政府采取措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采取的发展经济的各种举措。
(1)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考点拓展:本考点考查方式一般为选择题,但也要注意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考点同时出现。
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常见现象: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国企业在他国建立分厂;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世界 500 强企业大多在中国设立分公司。
(1)必要性: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②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必然选择。
(2)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要求: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②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 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 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④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考点拓展:对外开放是中国 30 多年来创造的辉煌成就和积淀的发展经验。在当今科技发展、世界开放的形势下,我国 加快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国力的发展,同时,这些成就的取得也将更有助于我国 对外开放国策的实施。
此考点可联系国策中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方略等,共同探究中国发展巨变的原因;注意结合南 京成功申办“青奥会”、“走出去”战略等现象分析;坚持对外开放,重要的是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基 点。
7.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常见现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整体 素质有待提高。
(1)我国人口的主要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
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 是发展问题。
(2)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等考点相联系。
8.保护环境
常见现象:我国限制稀土出口,企业环保达标,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每年北方形成的沙尘暴南下影响范围很广等。
(1)我国的环境现状。 总体上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不容乐观,环境
的污染仍较严重。
(2)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
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 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从本质上说,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是发展问题。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等考点相联系。
9.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资源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仍较严重。
(2)保护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常见现象:我国经济发展单位 GDP 能耗是发达国家的 4 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家限制稀土出 口;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等。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
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2)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
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理想的实现。 考点拓展:要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在正确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在严格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 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此考点可联系到“世界发展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和谐社会建设”、“现代文明生活消费习惯”等时事 背景,分析时要考虑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不仅仅要大力实施此战略,还要在科技、教育、法律等方面采取措施。
本考点常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考点有关系,答题时注意联系。
1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常见现象:我国设立最高科技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J20 隐形战机试飞;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同城待遇; 让教师成为让人最羡慕的职业。
(1)重要意义。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
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提升科技,有利于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这
样,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2)途径——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考点拓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必然要求。此考点要理解科技、教育、创新、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其中,“创新”这个词在伟大的民族精神 及艰苦创业精神中有所体现。科教兴国战略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一并思考。同时,在理解此考点时要注意 联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和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创造型人才等知识。
此考点可联系国策中的对外开放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方略等,共同探究中国巨变、家乡发展的原因;同时, 这些也是全面推进我国小康建设、实现共同理想的重要举措。
1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常见现象:载人航天精神;抗震精神(汶川、玉树、舟曲泥石流);积极捐款捐物,参加志愿者行动;年度感动中国人 物;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中学生自立自强的事例。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 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时期,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如:科学 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等。
②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发扬开拓创新精神。
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有责任、有义务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 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考点拓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要在 理解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 源。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
此考点还可联系“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相关内容,明确在当今社会发展 过程中,青少年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作用。
十八、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常见现象:国家制定法律要依据宪法并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考点拓展: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前几年中考中往 往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考点。在理解时要从三大方面准确把握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从而理解宪法为什么是根本大法;要 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内容来自宪法,在树立宪法意识的同时树立权利与义务的观念。
此考点需要全面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课的法律内容,要在七、八、九年级法律知识基础上全面理解本考点;公民的 法制观念体现在权利意识、用法维权、宪法意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方面。公民法制观念提高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 志,它与公民道德素质提高是相互促进的。试题中本考点常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等考 点相联系。
2.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常见现象:全国人大或地方各级人大通过某法律;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打击互联网庸俗之风;取缔非法经营;取消行政 强拆;打击醉酒驾驶(取消驾照五年);交警严执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化工原料;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等。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①有法可依(前提)——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有法必依(中心环节)——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
③执法必严(关键)——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
④违法必究(必要保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4)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
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考点拓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可联系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国策等,共
同探究中国发展的原因。此考点可从国家机关依法办事和公民依法办事两个层面思考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依法治国与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有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经济有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本考点常与宪法、珍爱生命、消费者权益、违法与犯罪、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考点有关联。
3.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常见现象:向有关部门举报社会或身边存在的问题;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利用网络征集社情民意等。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通过正确的渠道,如通过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及问题;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 或反映情况及问题;通过媒体等舆论工具进行监督。
(3)怎样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考点拓展:此考点要求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关注国家生活和社会发展。可结合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以
及八年级中“权利与义务”中的树立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树立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等知识进一步理解本考点。
4.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常见现象:我国的重要信息外泄;外国公司在中国进行非法测绘;窃取中国经济情报;中国的传统产业专利外泄等;国 家利益被损害等。
(1)国家安全的内容: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 序不被破坏等。
(2)国家安全的意义: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 保障。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 具体体现。
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 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考点拓展:国家安全,是关系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也 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问题。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爱国意识的体现,也是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意识的体现,同样也是法制观 念的体现。本考点常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治国等考点有关联。
5.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常见现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国有经济唱主角,非公有制经济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年春天 召开“两会”,热议民生话题。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行使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相联系。
6.实现共同富裕
常见现象: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东部沿海支接西部地区;在新疆建立经济特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①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①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
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同时在各方面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
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3)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 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考点拓展:本考点常与维护社会公平、维护正义、科教兴国、维护民族团结等考点联系紧密。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常见现象:学校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央政府采取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
(1)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 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我国
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实现,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 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
②辨别并自觉抵制消极文化;消极文化的危害。 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
③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考点拓展:此考点的能级要求提高到“运用”类。我们要懂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此考点与中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考试中往往以“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南京创建文明城市”、“青奥会申 办成功”、“青少年文明礼仪”等作为背景资料,要求分析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时可联系第五课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 神等相关知识。
在考试中注意本考点与艰苦奋斗精神、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宽容、诚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社会责任感、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考点的联系。
十九、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常见现象: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关注民生问题等
(1)我们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 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考点拓展: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各 个方面,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可与建设和谐社会一同思考。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常见现象:考试前的焦虑;初三学习压力大,与父母发生冲突等等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①学习生活中总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②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的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因此我们要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③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我们了解学习压力,不是要消除它,而是要学 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2)正确对待考试焦虑: 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3)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要增强自身实力。
考点拓展:此考点属于。理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辩证看待,可联系情绪、正确认识自我、与父母老师交往等知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常见现象:两会主题关注民生问题;维护社会主义;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待遇;通过各种措施缩小城乡差距; 国家频频实施重大举措抑制高房价等。
(1)重要性: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2)具体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
(3)如何构建:①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②需要脚踏 实地、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③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考点拓展:与小康社会一样,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各个方面, 因此和前面的十六、十七两个专题的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善于把这一考点的复习和前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和归纳。
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包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意味着和谐 社会的内容涉及法律、公平正义、诚信、经济、文化、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知识,考试中也经常会把与这些知识有关的材料放 在一起,考查我们对和谐社会的全面认识。考试时要注意本考点与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诚信、四个尊 重、可持续发展等考点有关联。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常见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两会热议民生问题,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考点拓展: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为单项选择题,但也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相联系。
5.艰苦创业精神
常见现象:学习中遇到困难;生活中勤俭节约;企业克服困难发展;国家遇到困难或天灾,如地震、泥石流、旱灾;新 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载人航天、国产大飞机 C919、国产航空发动机、巨型计算机等。
(1)倡导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原因: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 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②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艰苦奋斗。
③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2)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①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艰苦创业精神不 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②任何时代都需要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 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③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3)我们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①学习上:顽强拼搏。
②生活上:艰苦朴素。 考点拓展:辩证看待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是一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需要,都
不会过时;其次,今天提倡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不是要我们吃差的、穿破的,而是提倡一种精神风貌、一种积极进取的精 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我们在复习这一考点的时候要与时俱进。
全面看待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成功 也离不开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特别是在一些挫折和危机面前,我们尤其需要这种精神。考试中经常会通过一些感动中国的 人物事迹,考查我们对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的全面认识。
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与前面十六、十七两个专题内容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与民族精神有密切联系,艰苦奋斗本身就是我 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艰苦奋斗。在考试中,要注意本考点常与民族精神(自强不 息、爱国主义)、应对挫折、科教兴国战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竞争与合作等考点有关联。
第二部分
初中政治主要观点
(一)心理道德部分
关键词
重要观点
1.珍爱生命
(1)(理由)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2)(表态)我们要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 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
2.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我们要学会认识自我。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3)发展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3.情绪
(1)(观点)情绪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生活。
(2)(理由)情绪犹如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3)(表态)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应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4.自强不息
(1)(观点)自强是一种民族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2)(理由)自强是个人进取的动力,也是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立足于 世界民族之林。
(3)(表态)青少年要自强;我们要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孝敬父母
(1)(观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2)(理由)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3)(表态)孝敬父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要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 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不能愚孝、盲从。
6.正确对待父母 的教育/逆反心 理
(1)(观点)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2)(理由)父母对我们高期待、严要求,这种“严”反映父母对于我们的爱;在多数情况下,逆反 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3)(表态)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克制自己,与父母积极沟通。
7.正确对待老师 的表扬和批评
(1)(观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2)(理由)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表扬和批 评带来的成功和挫折的体验都是人生的财富。
(3)(表态)受到表扬要再接再厉,受到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8.竞争与合作
(1)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平等竞争、合作共享。合作离不开竞 争,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与竞争是统一的。
(2)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会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竞争的目的在于 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3)我们应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 高;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9.换位思考,与 人
为善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换位思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 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3)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 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
10.正确认识宽 容
(1)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 种境界。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2)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日的;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11.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
(1)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 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4)尊重从我做起:①尊重他人;②尊重社会;③尊重自然。
12.诚信
(1)(观点)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 积极负责的态度。
(2)(理由)“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这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 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兑现。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 人的核心。诚信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我们做大事的同 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3)(表态)诚信的核心是善。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我们应该正确把握诚
实与尊重隐私关系。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 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13.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
(1)(观点)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2)(理由)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集体利益与个 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3)(表态)我们应关爱集体,对集体负责。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
14.做负责任的 公民
(1)(观点)我们应该有责任感。
(2)(理由)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应该对自 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表态)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②当做错事时能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③自 觉地承担责任.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二)法律部分
关键词
重要观点
15.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6.法律的本质 和作用
(1)法律的本职: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的作用: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 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7.防微杜渐, 远离违法犯罪
(1)(观点)自觉辨别和抵制不良诱惑。
(2)(理由)学会分辨并抵制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付出沉重 的代价。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
(3)(表态)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避免其对我们的伤害。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 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18.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1)(观点)我们应该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做法)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 前提,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 容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 律制裁;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表态)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 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 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9.同违法犯罪 作斗争
(1)(观点)作为公民应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理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能保护自 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3)(表态)我们要树立法律观念,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0.权利和义务
(1)(观点)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理由)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相应的义 务。
(3)(表态)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以主人翁的责任感, 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行使权力
履行义务
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 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义务
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
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消费者权益、智力成果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政治权利:建议权、监督权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1)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 益;(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 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利。
21.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 侵犯。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 的生命健康加以保护。
(3)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①生命健康权不仅是公民的权利,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 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②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 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4)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①任何人都有不得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 义务。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②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 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22.受教育权利 和义务
(1)(观点)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2)(理由)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对自己和国家负责任的表现,有利于提高自身 素质和健康成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提供子女读书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 的富强、社会进步。
(3)(表态)中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3.消费者权利
(1)(观点)消费者享有许多权利,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
(2)(内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 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监督权等。
(3)(做法)消费者可以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解决: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诉讼。
24.宪法意识
(1)(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由)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3)(表态)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宣传宪法,树立 宪法意识,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5.依法治国
(1)(观点)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
(2)(理由)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 的长治久安。
(3)(表态)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 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6.建议权和监 督权
(1)(观点)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2)(内容)公民享有提出批评、建议权,举报权,监督权的政治权利。
(3)(做法)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正确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 据;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三)国情部分
关键词
重要观点
27.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我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 原则
(1)(观点)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 的原则,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理由)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我们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3)(做法)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 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习惯和语言文字。
28.我国的基本 国情(我国经济 建 设 的 巨 大 成 就)
(1)(观点)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由)a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成就)
b 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不足)
(3)(表态)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近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9.发展趋势, 格局地位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竞争日趋激烈。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 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只有在认清 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对外开放国 策
(1)(观点)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理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 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规律,是加快现 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做法)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②要 处理好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的根本基点;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 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④要坚持“引进来” 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1.科教兴国战 略/优先发展教 育
(1)(观点)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2)(理由)(国家重视科技的理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
(国家重视教育的理由)a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b 建设 社会主义的决定意义的一条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 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 取得战略地位。
(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理由)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竞争中 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跟不上去,一味的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做法)推进科教兴国,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2.可持续发展 战略/保护环境 国策
(1)(观点)我国要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理由)a 人口:人口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水 平提高。
b 环境:环境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 的位置;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 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c 资源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 学,浪费损失严重。
(3)(做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青少年应该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33.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1)(观点)我们要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理由)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 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有了民族精神,中华 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做法)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 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4.国家安全
(1)(观点)我们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理由)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我们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 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冤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 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3)(做法)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爱国主义 精神的重要体现。
35.共同富裕/ 财富源泉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积极实施共同富裕。
(2)必须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造福于人民。
36.精神文明建 设
(1)(观点)我们应积极的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理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37.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如何构建:a 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b 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青少年应积极承担责任;c 既着眼长远,又立 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38.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
(1)(观点)我们应树立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2)(理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 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艰苦创业,在不同时 代有不同的内容,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
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3)(做法)①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怕困难②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一)心理、道德
关键词、句及常用答案方式
分类
考点关键词
材料类型
答案
自 己 身 上 的 一 些 表 现
珍爱生命
患病后积极面对,创造生命 奇迹
……说明每个人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善待他 人生命。
出院后成了“爱心大使”
……说明我们要珍爱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正确认识自 己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根据自 己的优劣势、制订复习计划
……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我们要学会用全面、发展的 眼光看待自己,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情绪
心情不好、闷闷不乐,一气 之下,导致问题与矛盾
……说明情绪是双刃剑,积极情绪可能产生积极影响,消极情绪可 能产生消极影响,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自强不息
困难面前不低头,通过自己 的努力奋斗度过难关
……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与 父 母 交 往
孝敬父母
认真学习、做家务
……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从小事做起,尽到作为子女的责任。
正确对待父 母的关爱与 教育
认真听取父母的建议/没有 听从父母错误的意见
……是能够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与教育的表现。(不是盲目的顺从)
正确认识逆 反心理
不听父母话、赌气不理父母, 和父母吵架
……这是一种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要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克服消 极的逆反心理;没有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不尊重父母,不 孝敬父母的表现。
与 老 师 交 往
正确与老师 交往
老师上课讲错一道题,下课 告诉老师
……是正确与老师交往的表现,掌握了与老师沟通的方法,能恰当 指出老师的错误。
正确对待教 师的表扬与 批评
教师教育学生,接受老师批 评/不以为然
……是(没有)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的表现;受到表扬要再 接再厉;受到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交 往 品 德 与 艺术
竞争与合作
主动与竞争对手分享学习资 料/不和比自己成绩差的同 学来往
……是(没有)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表现,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 存的,我们应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看到别人难过或困难 等能安慰、同情别人/和父 母、老师、同学吵架等
……是(没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表现。
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
待人彬彬有礼、谦和/看不 起其他不如自己的人
……是(没有)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表现。
交 往 品 德 与 艺术
宽容
原谅别人无意的过错/对别 人的过错斤斤计较
……是(没有)宽容的表现,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应学会相互宽 容。
他闯红灯(或作弊或违法等) 是有原因的、算了,原谅别 人所有错误
……是没有正确认识宽容的表现,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的宽 容。
诚信
履行承诺/不守时、迟到、 抄作业、考试作弊、卖假货
(地沟油、毒胶囊、瘦肉精 等)
……是(不)诚信的表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与 他 人 集
个人与集体
学业紧张仍为班级出黑板报 等/不出黑板报、值日逃跑
……能(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我们应关爱 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体 社 会 交 往
责任
在家做有孝心的子女/在学 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 民
……说明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责任与角色同在。对自己、 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我们应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 的公民。
抗震救灾、捐款捐物、参加 青奥会志愿者等公益活动/ 参加环保活动
……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奉献精神,不言代价与回报。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答 应的事逃避
……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 表现。
做错事时主动认错/做错事 时隐瞒
……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 后果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主动报名参加公益活动等
……是自觉承担责任的表现,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在学习或活动后能思考得与 失
……说明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二)法律
分类
考点关键词
材料类型
答案
国家
依法治国
◎制定《刑法修正案》或条例、醉 驾人刑等
◎公安人员严格执法、警察抓酒后 驾车等违法犯罪、开展专项整治行 动
◎政务公开、听证会
……符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体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民
: 树 立 法 制 观 念
维 权 类
法制观念; 依法维权意 识;生命健 康权;消费 者 合 法 权 益;受教育 权利;建议 权、监督权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
◎消费者买到假货
◎东西被偷
◎被敲诈、被抢钱
◎被勒令退学
……
如果不维权:……是缺乏法制观念的表现,没有依法维权意 识、纵容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义务。
如果以牙还牙:……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是违法行为、 侵犯了××权利,没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受到法律制 裁。
如果用合法方式维权:……表明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有防范 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依法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履行同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违 法 和 守 法 类
法制观念; 违法行为
◎闯红灯、敲诈、食品非法添加和 滥用添加剂、让孩子辍学、退学
……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
……(侵犯了××权),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正确行使权 利,自觉履 行义务
◎学习、娱乐是我的自由,别人无 权干涉
◎捏造事实发布错误言论
……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 性,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 务。
受教育权利
◎认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逃课、 上课不认真听讲
……是(没有)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 现,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防范侵害、 提高自我保 护意识;防 微杜渐、远 离违法犯罪
◎沉迷游戏、看“鬼故事”、暴力等 不良书籍
◎课间哄闹、说脏话等认为是小事
……是不对的,要防范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 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护 法 类
履行同违法 犯罪行为作 斗争的义务
◎看到不法行为,及时举报、报警 或提醒他人、协助他人抓获违法犯 罪分子
……履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有社会责任感,维护了社会正义;
……是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表现。
维护国家安 全、民族团 结的义务
◎强烈谴责打砸抢的暴力行为……
◎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三)国情
分类
考点关键词
材料类型
答案
政治
依法治国
◎制定《刑法修正案》、醉驾人刑,修改《刑事 诉讼法》等
◎加大打击力度、公安人员严格执法、警察抓酒 后驾车等违法犯罪、全国“扫黄打非”办开展整 治互联网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关停并转污染严重 的企业
◎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召开听证会、回应市 民的意见和建议
……符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体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为社会 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处理民 族关系原则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扶持政策”、 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利于民族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维护民族团 结的义务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
……体现履行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也是爱国 主义精神的体现。
维护国家安 全的义务
强烈谴责新疆的暴力事件、保守国家的秘密
……体现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也是爱国 主义精神的体现。
建议权、监 督权
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向有关部门举报,对有关 部门行为不满在网上漫骂
……体现了积极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积极参与 政治生活,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体现了没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 议权、监督权。
经济
国际地位
我国 GDP 世界第二、中国经挤世界瞩目、中国 将参与全球经济 治理和区域合作、中国声音在 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中显现
……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和平、合 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世界所公认。
我国经济建 设的巨大成 就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长、 外汇黄金储备增长、我国 GDP 跃居世界第二
……体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初步显示。
对外开放的 基本国策
国家领导人出访参与国际会议、引进外资、引进 国外技术、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
……符合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要求,吸 收和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
共同富裕的 根本原则
缩小城乡差距、实施再就业新政策;帮助贫困地 区或个人脱贫致富;完善社会各种保障体系、全 民医保、富民惠民政策、调整个人所得税
……符合我国实施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的要求,让 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文化
精神文明建 设
学校开展“迎青奥”活动、法制宣传周、读书节 等系列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大力发展 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举办青奥会、亚青会等
……符合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 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
科教兴国发 展战略
颁发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对科技型企业给予支 持、组织科研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符合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 定性因素。
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符合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把教育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 教育权。
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的 民族精神
大学生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当村官、到西部艰苦的 地方支教;克服困难、奋力拼搏
……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 们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社会
可持续发展 战略
推广节能环保产品、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倡导 低碳生活、低碳循环经济、“地球一小时”活动、 参加“虎凤蝶”活动、植树活动;经济增长的同 时地耗之忧、企业污染严重
……(不)符合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有(不)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阻碍)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 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医保、 一系列“惠农”政策、切好分配的“蛋糕”、扩 大城乡就业规模、促进就业公平、加大保障房建 设
……体现我国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 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