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2.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加入汽油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3.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化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
称量固体 C.
滴加液体药品 D.
稀释浓硫酸
4.如图是X、Y、Z、W四种溶液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Y一定是水
C.Z一定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W的碱性一定比Z强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要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相同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其化学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6.下列各物质按照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硫酸、生石灰、纯碱 B.醋酸、纯碱、氯化钠
C.碳酸、酒精、苏打 D.盐酸、氨水、纯碱
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焊锡的熔点比锡低
B.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玻璃钢不属于金属材料
D.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制品不易被腐蚀
8.下列变化前后的数据关系不符合a>b的是( )
A.一瓶稀硫酸溶液的pH=a,将其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b
B.一瓶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为b
C.一瓶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
D.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为a,混合后总体积为b
9.若已知X、Y、Z、W四种金属与化合物之间存在化学反应有:①Y+ZCl2═Z+YCl2、②X+ZCl2═Z+XCl2、③Y+2HCl═YCl2+H2↑、④W+YCl2═W Cl2+Y;又知X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试推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W>Y>X B.X>Y>W>Z C.W>Y>X>Z D.Y>Z>X>W
10.下列两种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D.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11.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2.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氢氧化钠、氢氧化镁﹣﹣加水观察
D.氯化钠、氢氧化钠﹣﹣加稀盐酸区分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O)
盐酸
过滤、结晶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14.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1)三个氧分子______;
(2)氖气______;
(3)标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5)硫酸铵______.
15.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铁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6.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______g氯化钠固体.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______(填字母).
(3)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______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______仪器(填序号).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g.蒸发皿
(4)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______
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
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
C.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
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
(5)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用①计算 ②称、量③______④转移贴标签等操作步骤.
三.应用(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7.2008年全球出现“无声海啸”﹣﹣粮食危机,而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化肥为保持粮食丰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常用化肥有:①尿素[CO(NH2)2]②氯化钾KCl ③硝酸铵NH4NO3 ④磷矿粉[Ca3(PO4)2]⑤硝酸钾(KNO3)
(1)以上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序号),其中______(填序号)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2)硝酸铵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硝酸铵溶于水可以解离出NH4+和______(写离子符号),供植物吸收.
(3)尿素是一种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尿素中所含C、O、N、H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18..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温馨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装置C还存在一处缺陷是_____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收集(2)中所得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______,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果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人.图2如果将水换成适量的其他物质还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该物质为______.
20.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某活动小组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水搅拌、过滤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NaCl、Ca(OH)2、Na2CO3
乙同学猜想: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猜想:可能是______
丁同学猜想: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______.
【活动与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乙同学的猜想成立
丙同学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
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丁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盐酸
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解释与结论】丁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丁同学和乙同学使用了相同的试剂,却没有看到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红纸剪成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泥土烧成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块制成冰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加入汽油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形成溶液必须满足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不溶性物质只能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而不能形成溶液.
【解答】解:A、碘可以溶解在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
B、面粉不能溶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放置后面粉慢慢沉淀,混合物不具有均一稳定性,不能得到溶液.故不选;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因此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选;
D、植物油不溶于水,混合所得为乳浊液.故不选.
故选A
【点评】均一,指溶液各处的组成、性质相同;稳定,指溶液在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时间静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3.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化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
称量固体 C.
滴加液体药品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如图是X、Y、Z、W四种溶液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Y一定是水
C.Z一定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W的碱性一定比Z强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酸性愈强;当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X的pH小于7,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故正确;
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的溶液也是中性的,故错误;
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正确;
D、Z的pH为10,W的pH为13,因pH>7时水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强,故W的碱性一定比Z强,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pH与酸碱性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知道pH的变化规律结合自身的识图分析能力,属常规基础知识考查题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要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相同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其化学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其化学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只要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其化学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各物质按照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硫酸、生石灰、纯碱 B.醋酸、纯碱、氯化钠
C.碳酸、酒精、苏打 D.盐酸、氨水、纯碱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硫酸属于酸,生石灰是金属氧化物,纯碱是盐,错误;
B、醋酸属于酸,纯碱属于盐,氯化钠属于盐,错误;
C、碳酸属于酸,酒精是有机物,苏打属于盐,错误;
D、盐酸属于酸,氨水属于碱,纯碱属于盐,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焊锡的熔点比锡低
B.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玻璃钢不属于金属材料
D.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制品不易被腐蚀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A、根据合金的性质: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进行分析;
B、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C、根据材料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铝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的熔点低,故A正确;
B、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
C、玻璃钢,学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它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是金属材料;故C正确;
D、铝属于亲氧元素,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导致表面致密氧化膜对内部铝具有保护作用,所以铝制器皿不易被腐蚀,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材料的分类,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变化前后的数据关系不符合a>b的是( )
A.一瓶稀硫酸溶液的pH=a,将其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b
B.一瓶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为b
C.一瓶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
D.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为a,混合后总体积为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酸稀释后酸性减弱分析.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挥发后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水分之间有间隔,故酒精溶于水后的总体积比混合前两者的体积和要小.
【解答】解:A、稀硫酸稀释后,酸性减弱,pH变大,则a<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挥发后会因溶质的质量减小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则a>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则a>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分之间有间隔,故酒精溶于水后的总体积比混合前两者的体积和要小,则a>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量的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溶液的变化过程,找到溶液发生改变的一些相关的量的变化,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若已知X、Y、Z、W四种金属与化合物之间存在化学反应有:①Y+ZCl2═Z+YCl2、②X+ZCl2═Z+XCl2、③Y+2HCl═YCl2+H2↑、④W+YCl2═W Cl2+Y;又知X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试推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W>Y>X B.X>Y>W>Z C.W>Y>X>Z D.Y>Z>X>W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反应则不能发生.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W>Y;Y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X不能,Y>X;X能将Z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Z.故金属活动性顺序为:W>Y>X>Z.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判断.
10.下列两种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D.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盐酸和硝酸银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
D.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A、由图可知: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正确;
B、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正确;
C、50℃时A的溶解度是8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的A,所以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80g溶液,不能全部溶解,故错误;
D、由图可知: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氢氧化钠、氢氧化镁﹣﹣加水观察
D.氯化钠、氢氧化钠﹣﹣加稀盐酸区分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结合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鉴别可以使用肥皂水,正确;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气味,可以使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正确;
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以使用水鉴别,正确;
D、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都没有现象,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O)
盐酸
过滤、结晶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u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14.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1)三个氧分子 3O2 ;
(2)氖气 Ne ;
(3)标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Cl2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5)硫酸铵 (NH4)2SO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O2;
(2)氖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氖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氖元素的元素符号,即:Ne;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Cl2;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5)硫酸铵是由显+1价的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H4)2SO4;
故答案为:(1)3O2;(2)Ne;(3)Cl2;(4)CH4;(5)(NH4)2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5.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冒出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铁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可以根据酸与金属以及酸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做出回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可以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盐溶液为黄色,除去铁锈后的铁可以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水溶液为浅绿色.
【解答】解: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除去铁锈后的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该溶液为浅绿色(在黄色溶液中颜色不太明显),同时生成的氢气形成气泡;
故答案为: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铁钉表面冒出气泡;Fe+2HCl=FeCl2+H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酸与金属以及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最常考查的就是酸除铁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课本已有知识作出回答.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知识的储备.
16.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10 g氯化钠固体.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 B (填字母).
(3)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c 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a 仪器(填序号).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g.蒸发皿
(4)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D
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
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
C.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
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
(5)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用①计算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贴标签等操作步骤.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g,即称量的总质量为33.1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根据溶解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4)配制溶液时,称取的溶质质量的多少或量取水的多少,都将直接影响溶液的配制结果;分析操作能否正确称量配制所需要的溶质和溶剂量,判断操作是否影响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5)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通常选用固体氢氧化钠溶解在一定水中而配制溶液的方法,需要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50g×20%=10g,需溶剂水的质量=50g﹣10g=40g(合40mL).所设计的配制方案只要满足氢氧化钠10g、水40g即可完成配制.
【解答】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室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0g=90g(合90mL).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g,即称量的总质量为33.1g,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游码的质量应为3.1g,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中的B.
(3)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0mL水时需要用到100mL量筒;先要向量筒中倾倒水,当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故要同时选择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溶解时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
(4)A、游码没有回到零位就开始称量,使所称得食盐质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高;
B、只在称量食盐的托盘垫上了干净的纸,忽略了纸的质量而使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低,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C、所用烧杯不干燥,有少量水,此时水的质量变大,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D、溶解时先把量筒里的蒸馏水倒入烧杯,后把称好的食盐加入水中,此操作对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已无影响,只是不符合操作规范.所以,对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故选D:
(5)选用固体氢氧化钠溶解在一定水中而配制溶液的方法,需要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50g×20%=10g,需溶剂水的质量=50g﹣10g=40g(合40mL),然后称量出固体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水40mL,溶解即可,所以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包括:计算、天平称量、量筒量取、溶解.
故答案为:
(1)10;
(2)B;
(3)②c;a;
(4)D;
(5)溶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应用(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7.2008年全球出现“无声海啸”﹣﹣粮食危机,而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化肥为保持粮食丰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常用化肥有:①尿素[CO(NH2)2]②氯化钾KCl ③硝酸铵NH4NO3 ④磷矿粉[Ca3(PO4)2]⑤硝酸钾(KNO3)
(1)以上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⑤ (填序号),其中 ③ (填序号)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2)硝酸铵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 .硝酸铵溶于水可以解离出NH4+和 NO3﹣ (写离子符号),供植物吸收.
(3)尿素是一种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尿素中所含C、O、N、H的元素质量比为 1:1:2:4 .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2)只有熟悉硝酸铵的组成和构成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解答本小题.
(3)依据有机物的概念可以判断出尿素是否属于有机物;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以得到尿素中原子的个数比.
【解答】解:(1)①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②中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
③中含有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④中只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
⑤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硝酸铵NH4NO3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
硝酸铵可以电离出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1个硝酸根离子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且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原子团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是“1”时省略),正负号在后.因此硝酸根离子表示为NO3﹣.
(3)尿素属于有机物.
由尿素的化学式可以看出:
尿素中含有碳元素,因此尿素属于有机物;
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1:1×2:2×2=1:1:2:4.
故答案为:(1)⑤;③.(2)35%;NO3﹣.(3)有机物;1:1:2: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类化肥的概念和判断、有机物的概念和判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
18..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废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的质量为9.8t,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可以处理的废水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设可以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6%x 9.8t×20%
x=100t.
故答案为:可以处理的废水的质量是100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温馨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装置C还存在一处缺陷是 试管口无棉花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收集(2)中所得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D(或E) ,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如果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管口通人.图2如果将水换成适量的其他物质还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该物质为 浓硫酸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据氧气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可控制反应速率;乙炔密度比水小,所以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干燥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装置中没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4)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要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可选有注射器的发生装置A;乙炔密度比水小,所以应从短管进气,长管便于排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
(2)试管口无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3)D(或E);
(4)A;b;浓硫酸.
【点评】了解常用仪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装置选取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发生装置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0.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某活动小组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水搅拌、过滤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可能是NaCl、Ca(OH)2、Na2CO3
乙同学猜想: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猜想:可能是 NaCl、NaOH、Ca(OH)2
丁同学猜想: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 Ca(OH)2和Na2CO3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 .
【活动与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Na2CO3
+2HCl═2NaCl+H2O+CO2↑
乙同学的猜想成立
丙同学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无现象
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丁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盐酸
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解释与结论】丁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丁同学和乙同学使用了相同的试剂,却没有看到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加入盐酸量太少,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丙同学猜想:根据反应后的生成物和反应物是否过量来考虑;【交流与评价】根据是否共存问题考虑;【活动与探究】:加入盐酸有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再根据原来含有的物质考虑有哪些反应;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加入碳酸盐看是否生成沉淀即可;由于加入的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考虑.
【解答】解:丙同学猜想:根据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知生成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因为配料中含有氯化钠,所以还含有氯化钠,但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反应物有可能过量,有可能氢氧化钙过量,也有可能碳酸钠过量,所以丙同学猜想是氢氧化钙过量情况;
【交流与评价】: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在水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活动与探究】: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所以发生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物是碳酸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又因为溶液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所以发生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和水,已经平了;
丙同学猜想不成立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加入碳酸钠后,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钙;
由于原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开始是与氢氧化钠反应了,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NaCl、NaOH、Ca(OH)2;Ca(OH)2和Na2CO3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HCl═NaCl+H2O;Na2CO3
+2HCl═2NaCl+H2O+CO2↑
乙同学的猜想成立
丙同学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 无现象
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丁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盐酸
无气泡产生
不正确;加入盐酸量太少,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猜想的考虑,要知道根据生成物确定出一定含有的物质,再根据反应物是否过量考虑还可能含有的物质,只能允许一种反应物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