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 147页

  • 959.00 KB
  • 2021-05-11 发布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

  • 1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知识网络]‎ 一、[我们学了什么]‎ ‎1.空气 ‎(1)空气的成分 性质: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很难和其它物质反应。‎ 用途:充氮包装,保存食品;作保护气。‎ ‎(2)氮气 性质: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通电时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用途:作焊接保护气、用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3)稀有气体 ‎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 含硫化合物—二氧化硫 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含氮化合物—二氧化氮等氮氧化合物 含氯化合物—氟利昂制冷剂等 气体污染物:‎ 颗粒状污染物--------烟、雾、粉尘、铅颗粒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继而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如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将被淹没……人类将面临失去生存家园的危机;酸雨频频,“空中死神”扼杀了植物,使湖水变酸,鱼虾死亡,建筑物遭受腐蚀;臭氧层出现空洞,紫外线毫无阻挡地倾泻到地球表面,人和动物因此而患皮肤癌、白内障等多种疾病.‎ ‎(3)保护好大气环境 ‎①关心大气质量,用无氟制品,‎ ‎②改变燃烧结构,改进工艺和燃烧方法,增加脱硫除尘设备,汽车改用无铅汽油;充分利用核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等能源 ‎③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二、[中考考什么]‎ ‎1.了解空气的成分,会用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 ‎2.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能提出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 三、[这些容易错]‎ ‎【例1】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经合作学习选定他们所设计的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步骤如下:‎ ⑴ 夹子夹紧橡皮管;⑵点燃燃烧匙中 的红磷;⑶燃烧完毕打开夹子。实验完 毕后发现测定的空气体积分数低于21%,‎ 试分析可能由哪几种原因形成的,‎ ‎【解析】:本题是一道“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维的试题,逆向思维在化学上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从实验原理上分析误差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失败原因时,必须思考全面、由果索因、合情合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广口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广口瓶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水进入广口瓶的多少取决于瓶内压强减小的程度,而影响压强的原因有:(1)装置的气密性(2)消耗氧气的量(3)温度。此外还应分析导管中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解答】:原因:(1)装置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进入广口瓶(2)红磷不足,瓶内氧气未反应完(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夹子(4)弹簧夹到烧杯的一段导管未注满水,使导管内空气进入瓶内而占据了一定体积。‎ ‎【例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汽车排放的尾气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④石油燃烧产生的气体⑤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解题的关键要弄清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的污染包括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气体污染主要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 对空气的污染.题中的①②③④项都含有有害气体,而动植物呼吸排出的 二氧化碳和氧气,不是有害气体,无污染. ‎ ‎【解答】:选A ‎【例3】 据报道,目前一些省市对查获的一些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矿物燃烧能够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很大危害;采用“绿色销毁”的办法,不但避免了污染,还充分利用了资源.‎ ‎【解答】:避免因焚烧造成污染、避免浪费、充分利用资源等 四、[动动手、动动脑]‎ 一、选择题 ‎1.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 ‎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标准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物 ‎52‎ ‎ ‎ Ⅱ ‎ ‎ Ⅱ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为燃料 ‎3.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4.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还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是有害的 B.空气中只有氧气能提供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体有害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利 D.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自然生命的支柱,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6.近年来,很多城市都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原因是:①浪费资源 ②容易发生火灾③产生强大噪音,破坏城市安宁 ④产生大量烟气严重污染空气 ⑤容易发生炸伤事故,请你按照其重要性的大小,判断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⑤③① D.⑤②④③①‎ ‎7.从环境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整顿市容,拆除无轨电车空中的电缆和有轨电车的轨道,改用烧汽油和柴油汽车 B.为了促进生产发展,推广城市居民购买私人汽车,限制自行车的行驶 C.控制和减少小型汽车、私人用车和出租车的数量,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D.控制和减少燃油汽车的发展,发展电力交通工具和自行车的使用 ‎8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考,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氧化合物 D 可吸入颗粒 ‎9 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中填充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 D 空气 ‎10 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关闭所有化工厂 B 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料 ‎ C 提高污水处理 D 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二、填空题 ‎11.空气成分主要有     、     、     、     以及其他     。按各种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计算,分别约为     %、     %、     %、‎ ‎     %以及     %。‎ ‎12.稀有气体是     、     、     、     、     等气体的总称,它们含量较少却有很重要的用途,稀有气体一般     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       ;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        。‎ ‎14.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有0.0064kg/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②瑞利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是纯净物 ‎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④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的密度 ‎15 防治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迫切而且意义重大的课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防治空气污染的法规,根据法规的要求,工厂的废气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方能向空气中排放;实行煤炭综合利用,减小__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_;推广使用______________,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大力改善周围环境等。‎ 三、简答题 ‎16.在一个锥形瓶里放一段镁带,点燃镁带,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镁带燃烧后并冷却,开启瓶塞非常费劲。‎ ‎ ‎ ‎17.将一只老鼠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过一段时间,老鼠就会死亡。‎ 四 实验探究 ‎18 使适量的磷和木炭在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如上图所示.试回答:(1)待磷、木炭完全燃烧后,A、B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燃烧实验能验证哪些结论?‎ ‎19 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的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197‎ TSP Ⅲ 天津 ‎157‎ TSP Ⅲ 上海 ‎90‎ NOx Ⅱ 重庆 ‎201‎ SOx Ⅳ 南京 ‎87‎ TSP Ⅱ 济南 ‎169‎ TSP Ⅲ 武汉 ‎92‎ TSP Ⅱ 海口 ‎28‎ Ⅰ 注:TSP—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NOx—氮的氧化物;Sox—硫的氧化物 ‎(1)最需要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和运用初步净化的生活用水供给大型人工喷泉、瀑布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的是_______ ;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______________;为减少酸雨的产生,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①对煤等燃料运用脱硫技术 ‎②广泛开发太阳能 ‎③ 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全面实行用燃气代替燃煤 ‎④大面积改良酸化的土壤和水源 ‎(2)假设你是政府部门的一位环保官员,你有哪些整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氧气 ‎[知识归纳]‎ 一、[我们学了什么]‎ 一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它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金属、非金属,某些化合物等)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2)部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对比 ‎ ‎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化学方程式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C+O2=CO2‎ S+O2=SO2‎ 硫磺 有隐约可见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铝 灼成红热,离火变冷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Al+3O2=2Al2O3‎ ‎ ‎ 二 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制法有很多种,若要得到大量的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工业制法,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如下:‎ ‎ ‎ 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低,蒸发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氧气.在 整个过程中,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理:‎ ‎2H2O2=2H2O+O2↑‎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②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注意: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 ‎③操作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④检验和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二、[中考考什么]‎ ‎1 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性、氧化性)及氧气支持燃烧时所发生的现象,会运用知识。‎ ‎2 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装置、检验方法,与工业上制取氧气方法的本质区别,会书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会判断制取氧气装置的正误,会判断有关催化剂命题的正误。‎ 三、[这些容易错]‎ 例1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反应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在任何状况下,氧气都是无色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分析:此题涉及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现象等问题,考查面较广.A、D、C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很明显,A、D是正确的,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故C不正确.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肯定属于“物质 跟氧的反应”这个范畴,故是氧化反应.‎ 答案:C 例2 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的 是 A.碳 B.硫 C.磷 D.蜡烛 分析: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和蜡烛燃烧后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水蒸气也都是气体,只有磷燃烧后的生成物为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若选项中有铁,也不能选铁,因为铁在纯净的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不能除去氧气,所以还要 选磷.‎ 答案:C 例3 质量、浓度都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a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中不加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下列图像表示放出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 系,其中正确的是 图2—5‎ 解:转折点的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的氧气量的多少,横坐标的意义是指时间,综合题目的内容,转折点表示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所需的时间.因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说明a比b完全分解的时间要短,所以A项错;又因为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产量,所以B项错,a中加催化剂二氧化锰,不需加热即可以放出氧气,而b中不加催化剂,需要等到微热之后才能分解放出氧气,a、b不是同时分解,所以C也错.‎ 答案:选D 点拨:就知识内容而言,本题全面考查了催化剂的性质,要求同学们对催化剂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就试题的形式而言,是较典型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化学问题,即用坐标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变化,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曲线的转折点,即研究曲线转折点 所表示的化学意义.‎ 例4 图2—6是实验室用KMnO4(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图中错误之处,能造成哪些后果?‎ 图2—6‎ 答:(1)药品堆积在试管底部,不利于均匀加热和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应平铺在试 管底部.‎ ‎(2)铁夹夹在试管中间,不利于均匀加热,易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 ‎(3)试管口向上倾斜,易使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4)试管内导管太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导管露出橡皮塞1~2 mm即可.‎ ‎(5)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并能使水槽中的 水变红,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制取氧气实验的装置图,易错的是错误之处找得不全,表述不准确,因此,我 们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审题,表达要准确、规范 四、[动动手、动动脑]‎ 一、选择题 ‎1.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白烟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硫 B.氧化镁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火焰,又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3.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B.硫——微略淡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C.铁——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D.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4.某同学归纳氧气的主要用途有:①急救病人,为飞行员、登山运动员、潜水员等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②在炼钢铁中,进行富氧鼓气,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钢铁的产量和质量;③化学工业上主要用于制取蒸馏水;④使乙炔燃烧产生高温的氧炔焰,用于焊接或者割断金属;⑤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做氧化剂;⑥液氧用于火箭发动机,促使燃料迅速燃烧,产生高能推动火箭前进,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 D.⑤‎ ‎5.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硫 B.木炭 C.红磷 D.铁丝 ‎6.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变化本质不同的是( )‎ A.燃烧 B.氧化 C.分解 D.熔化 ‎7.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离液态空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氧气,所以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B.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放出氧气 C.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入二氧化锰,无法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D.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放出氧气 ‎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 ‎10.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用(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1.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磷立即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开始收集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按要求连接好装置 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熄灭酒精灯 ⑧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 盖住,倒放在水槽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①⑧③②⑥⑦ B.⑤④①⑧③②⑦⑥‎ C.⑤④①③⑧②⑥⑦ D.⑤④①③⑧②⑦⑥‎ ‎13.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利用了类似装置,并 在装置盛放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管连接供氧钢瓶 B.B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14.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 g/L,以下几种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 ‎15 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硫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化羰可做灭火剂 B 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大 C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是CO2和SO2‎ D硫化羰是酸性氧化物 二、填空题 ‎1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       或加热      的方法制取氧气。‎ ‎1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待没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是    。改为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     。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过氧化氢的反应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的加热反应中,它 是      。‎ ‎18.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化学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它在-183℃时变成了淡蓝色的液体________;它能支持燃烧__________,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____.‎ ‎19.用坩埚钳夹住镁带在酒精灯上____时,镁带____,发出______.白磷在空气中会________,细铁丝在氧气中会剧烈________.人的呼吸作用包含____________,某些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剧________的时候,常会发生______.没有经过________的木炭放 在氧气中不会____________.上述填空用以下序号填写.‎ ‎①燃烧 ②点燃 ③自燃 ④爆炸 ⑤火星四射 ⑥缓慢氧化 ⑦加热 ⑧耀眼白光 ‎20.实验室只有少量的高锰酸和足量的氯酸钾,为了迅速获得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明显改变,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则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分解起了________作用,是____剂.‎ ‎22.实验室为了得到纯净的氧气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制取和收集这两种气体的过程中,有两项主要的操作是相同的,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 ‎23.实验装置如图1—13,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13‎ 三、实验题 ‎2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极难溶于水中,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得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1)需要的主要仪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步骤与____________相似.(3)收集甲烷时,可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收集.‎ ‎25.(1)在你学过的化学实验中,采用如图1—14所示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写 出两个具体的实验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图1—14装置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稍做改动,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写出改动方法和对应实验的名称.‎ ‎26.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常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物的方法.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是制取氮肥的一种基本原料.试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可用到的仪器有:①大试管;②酒精灯;③量筒;④集气瓶;⑤水槽;⑥导管;‎ ‎⑦漏斗;⑧天平;⑨药品.下列选择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⑥⑨             B.②④⑤⑥⑨‎ C.①②④⑥⑨              D.①②④⑤⑥⑨‎ ‎(2)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7.如何用实验的方法,鉴别分别装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无色气体?‎ ‎28.如何除去氧气中的少量二氧化碳杂质?‎ ‎29.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氧气杂质?‎ 四 推断题 ‎ ‎30.在下列转化关系中,生成物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的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 ‎ ‎ 则图中E为 ,H的溶液为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五、计算题(4分)‎ ‎31 .将a克氯酸钾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最终可得10克氧气。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计算:‎ ‎(1)固体残留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2)在标准状况下所得氧气多少升?‎ 六 开放探究题 ‎2003年,武汉市政府坚决取缔“正三轮”(俗称“电麻木”),原因之一是“正三轮”产生的大量尾气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关专家介绍,每辆正三轮产生的尾气远远超过小汽车的排放量。‎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有CO2、CO ‎ 、SO2、氮的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同学推测:汽油中有碳以及少量氮、硫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 ‎2C+O2=2CO(不完全燃烧)‎ C+O2=CO2(完全燃烧)‎ S+O2=SO2‎ (1) 该同学的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 请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二氧化碳 一、[我们学了什么]‎ 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时可变为雪花状固体,这 种固体通常称为“干冰”.‎ ‎2 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来灭火.‎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CO2+ H2O=H2CO3,‎ H2CO3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H2CO3=CO2↑十 H2O ‎(3).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 此反应灵敏,常用来检验或鉴定CO2,但吸收CO2最好用强碱(如:NaOH)溶液.‎ ‎3 用途: (1)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与制造汽水、纯碱、化肥等。‎ ‎(2)“干冰”用与人工降雨。‎ ‎(3)液态二氧化碳用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 烧,而且密度又比空气大,能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常用灭火器种类: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CO2灭火器.‎ ‎(4)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起反应制得.‎ CaCO3+ 2HCl= CaCl2+ CO2↑十 H2O 注意:‎ ① 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② 不能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 石)表面,使反应难以进行.‎ ‎③ 不能直接用CaCO3粉末,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适宜实验室制取气体.‎ ‎(2).反应装置:前面已学过了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思路,由于实验室制CO2为“固十液”不加热型,因此,其发生装置与制H2相同.‎ ‎(3)收集方法:因为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5 疑难问题解析 ‎(1).干冰与冰是不同的物质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可升华;而冰是固态的水,不能升华.‎ ‎(2).气体的检验方法 实验室里检验气体应按:“一操作二现象三结论”的顺序.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 ‎ ‎ 实验操作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 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有毒吗?‎ 无毒.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产生二氧化碳,它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对人体有害,达到10%,会使人窒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是污染物,它的过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最显著 的是容易造成温室效应.‎ ‎[中考考什么]‎ ‎1 二氧化碳的性质;灵活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分析其用途。‎ ‎2 会根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 ‎3 二氧化碳的检验。‎ ‎4 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组装、集气方法、验满方法和检验方法。‎ ‎[这些容易错]‎ 例1 为区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空气四种无色气体,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 A. 加入水 C.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木条实验 ‎ 分析: 本题实际上是要求用一种方法区别四种气体.(A)无法区别;(B)(C)只能找出CO2;‎ 只有(D)才能将四种气体都区别开来,一因为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 更旺,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在二氧化碳中熄灭,而氢气则可被点燃.‎ 解答 选(D)‎ 例2 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图5—3装置,写出A、B两处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故使蜡烛熄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使下层蜡烛先熄灭.‎ 答案:A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B处: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后 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例3 如图5-8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 图 5-8‎ ‎ ‎ ‎(1)指出图中的错误,并说明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能否换成NaOH溶液 (填 能或不能);C中浓H2SO4的作用是 .‎ ‎( 4 )B、C顺序能否交换 .‎ ‎ 分析 : B、C均为洗气装置,气体顺利流动,导管要“长进短出”,显然C有错误.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其导管均应插入集气瓶底部,这样有利于空气的排出,D有错误.除杂质时,主要物质不能与洗气瓶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故不能用 NaOH(2NaOH+CO2=NaCO2+ H2O). B、C顺序不能变,否则 除去水蒸气的气体通过B时又会带来水蒸气。‎ 解答 :(1)C中导管没按“长进短出”装配,气体无法流动,D中导管末插入集气瓶底 部,不便空气排出,难以收集满纯净的CO2.‎ ‎(2)CaCO3+ 2HCl= CaCl2十CO2 + H2O ‎(3)除少量HCl气体;不能.除水蒸气 ‎(4)不能 例4 图5—7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 ‎(1)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用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B中应装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装置D中,___________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因此可以 用二氧化碳来___________ .‎ 分析:本题全面地考查了CO2的实验室制法及CO2的性质.在发生装置中有一处错误:长颈漏斗下端位于液面上,这样生成的CO2有一部分从长颈漏斗逸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此B瓶中应装入石蕊试液.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又由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可看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利用 CO2的这两条性质,将CO2放在燃烧的物体上面,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1)长颈漏斗的下端没伸入液面以下 ‎(2)稀盐酸 石灰石(或大理石)‎ ‎(3)石蕊试液 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4)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5)下层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的大 灭火 ‎ ‎ 例5 某纯净气体依次通过图5- 4装置时,可看到如下现象: A瓶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管中黑色炭粉逐渐减少,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推断该气体的名称,写出A、B、C各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5-4‎ ‎ 分析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有多种,如HCl、CO2、SO2等,但又能与碳反应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就只有CO2.‎ ‎ 解答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各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CO2+ H2OH2CO3‎ ‎ B. CO2+ C2CO ‎ C.CO2 十 Ca(OH)2CaCO3↓+ H2O ‎ [这些容易错]‎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铜器生锈 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空气液化制氧气 D.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鉴定CO2气体常用( )‎ A.燃着的木条 B.澄清石灰水 C.水 D.紫色石蕊试液。‎ ‎4. 下列有关CO2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有可燃性 B.能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溶于水、水溶液有酸性,有毒 ‎ D.难溶于水,无毒,有可燃性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致冷剂,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C.汽水是将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在水里制成的 D.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属于氧化物 ‎6. 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破坏臭氧层 B.产生温室效应 C.产生酸雨 D.毒害农作物 ‎7.下列药品中,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时都用不到的是(  )。‎ A.二氧化锰            B.稀硫酸 C.大理石              D.硫酸铜 ‎8.下列各组仪器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①集气瓶,②导气管,③酒精灯,④长颈漏斗,⑤量筒,⑥广口瓶,⑦试管,⑧水槽,‎ ‎⑨带1~2个孔的胶塞,⑩燃烧匙。‎ A.①②④⑥⑨            B ①②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            D.②④⑥⑧⑩‎ ‎9.下列各组气体中,都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氧气、二氧化碳          B.氢气、氮气 C.二氧化碳、氨气          D.氧气、氢气 ‎10.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一份充分煅烧,它们所生成的 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 A.一样多 B.充分煅烧生成的CO2多 C.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多 D.很难确定 ‎11.为了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份含有碳酸根离子,向鸡蛋壳上滴加的药品是( A )‎ ‎ A. 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 C.石蕊试液 D.硫酸溶液 ‎12.质量相同的CaCO3、Na2CO3 、K2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 B )‎ ‎ A.一样多 B.CaCO3最多 C.Na2CO3最多 D.K2CO3 最多 ‎13 .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C )‎ ‎ A. 加热 B. 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加碳酸浸洗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表示为:CO2 + H2O→淀粉 + O2由此判断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 )‎ ‎ A.碳、氢、氧元素 B.碳、氧元素 C.碳、氢元素 D.氢、氧元素 ‎15 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其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气体 性质 空气 甲烷 二氧化硫 氨气 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 ‎0.72‎ ‎2.86‎ ‎0.77‎ ‎1.63‎ ‎20℃、101kPa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 ‎0.033‎ ‎40‎ ‎680‎ ‎500‎ A 甲烷 B 二氧化硫 C氨气 D 氯化氢 二 填空 ‎16.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也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此反应可用_____来验证,现象是_________,当再加热时溶液的颜色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7.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井底等,在进入之前可以做一个________试验。如果_______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能进去了,因为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_),收集方法采用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 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      作用将CO2释放 到空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  )+4H2O ‎20 .“南极的冰化了”,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 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 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 ‎ ‎ 三 实验题 ‎21 硫化亚铁是一种黑色块状固体,把稀硫酸滴在硫化亚铁的表面,会产生硫化氢气体,实验室常用这 个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 空气大,能溶于水,水溶液叫氢硫酸.‎ 图5-9‎ ‎ (1)制取硫化氢。应选用图5-9所示的 装置(填代号,下同);收集硫化氢 时应选用图5-9所示的 装置.‎ ‎(2)硫化氢气体可以燃烧,当氧气不充分时,燃烧产物是单质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 ‎ ‎22.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    和    。‎ ‎(2)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五 计算 ‎ 23 碳在氧气中全部燃烧后,同时生成CO和CO2气体共10 g,将混合气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O不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10 g,求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 六 开放探究题 ‎24 如图所示,向盛有少量固体X的试管内持续通入气体Y,过一会儿在W导管口点火(假设点着的火焰可以达到高温),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 若X是CuO、Fe2O3和Cu2(OH)2CO3中的一种,而Y是O2、H2、和CO中的一种,试判断X和Y的组合可能有哪几种?‎ (2) 若X是CuO和C的混合物,Y是CO2,这种组合行不行?为什么? ‎ 四、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 一、水 水资源 水的存在、应用 水资源的危机 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饮用水 水的净化和纯化的原因、方法 各种饮用水 软水和硬水的区别 我们学了什么:‎ ‎1.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⑴纯水与自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自然水(雨水、河水、井水、海水、雪水等)中含有大量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混合物。‎ ‎⑵软水、硬水 区别:按水中含钙离子、镁离子的多少不同。‎ 检验方法:倒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肥皂水、少的为软水。‎ 硬水的危害:‎ 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矿泉水:经过滤、杀菌等工序制成,含有某些有益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的水。‎ ‎2.水净化的原因、方法及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⑴原因:因为自然水中含有泥砂、腐殖质、藻类、细菌、浮渣,甚至可能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 主要方法 沉淀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从液体中沉降,从而跟液体分离的方法。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从液体中滤去,从而跟液体分离的方法。‎ ‎⑵‎ ‎⑶自来水净化的过程:‎ ‎①加絮凝剂,吸附、静置、沉降出悬浮物;②过滤得到更清澈的滤后水;③滤后水曝气氧化;④投药杀菌除微生物。‎ ‎3.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 ‎⑴水的污染源:①工业“三废”未达标排放;②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④船舶的航行。‎ ‎⑵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强化水质监测;②工业“三废” 、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后再排放;③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④加强船舶航行的管理。‎ ‎4.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5、应用与实际:了解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附:课本图例(人教版)‎ 砂石 明矾 ‎①加凝絮剂 除悬浮物 活性炭 ‎②过滤 除不溶物 ClO2‎ ‎③吸附 除有气味、有色物质 ‎④消毒 除微生物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焦点2 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三、这些容易错 ‎【例1】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均会造成严重损失和威胁。下列行为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的是: ( )‎ A.生活污水、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 B.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 C.向河中直接倾倒工业废水和垃圾 D.农田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水污染来源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增强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解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①工业“三废”未达标排放;②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④船舶的航行。如;热电厂排放的热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水和垃圾、农业上排放的含有农药化肥的水等。因此,A、C、D选项错误。‎ ‎【解答】B ‎ ‎【例题2】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a为年的符号)‎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⑴我国人均水量约为2300 m3·a-1,居世界第88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⑵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的金属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t水无法饮用。若成年人每人每天饮水约2Kg,则60t水能供给一个人饮用约 年(一年按365天计,结果保留整数)。‎ ‎⑶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或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 ‎ 【命题意图】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试题。试题通过具体事实增强了学生节 约用水的意识和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人文思想,并在行动中自觉做到珍惜水、爱护水,想方设法节约用水。 ‎ ‎【解析】我国淡水分布极不均匀,北方地区缺水程度严重,因此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节约用水的基本原则是:用水时能少不多,不浪费;循环使用水,多次合理使用水,不轻易排放;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关键是消除污染原,不将污染性物质投入水中。此题第⑶问对答案的要求只要言之有理,符合科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解答】⑴轻度缺水 ⑵82 ⑶节约用水的方法有:①可采用一水多用的方式;②安装节水器具;③使用无磷洗衣粉;④洗澡时不用盆浴而用淋浴;⑤少用洗洁剂等。防止水污染的具体做法:①回收废旧电池;‎ ‎ 生活垃圾不倒入水中等。‎ ‎【例题3】(05江西)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明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⑴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⑵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明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你设计另一种方法(简述步骤、现象和结论): ‎ ‎⑶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的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难溶性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设计实验]‎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 ,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盐;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馈与应用]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启发,在家里可用 除去热水瓶胆内壁上的水垢。‎ ‎【命题意图】‎ 此题是一道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型试题。题目中涉及到硬水的软化、硬水和软水的检验、二氧化碳及碳酸盐的性质等知识,并考察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生活中常用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里常用蒸馏方法使硬水软化。检验硬水、软水的常用方法有:①加热蒸干法,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无固体析出的为软水;②将肥皂水分别加入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硬水中产生泡沫较少甚至没有泡沫,而且有浑浊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CO2 + Ca(OH)2 === CaCO3↓+ H2O 。碳酸盐能与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有关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解答】‎ ‎⑴蒸馏 ⑵分别取样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纯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⑶①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H2O ‎ ‎②稀盐酸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食醋。 ‎ ‎【例题4】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碳酸钠、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冲厕所用的清洗用水。‎ ‎⑴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⑵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⑶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后,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命题意图】该题通过生活污水的处理,使学生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处理具体问题,提高保护水、节约水的环抱意识。‎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生活污水中有不溶性杂质(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可溶性杂质(氯化钠、碳酸钠)以及臭味。再根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冲洗厕所,所以可溶性杂质氯化钠、碳酸钠不用除去。固体杂质一般用过滤法除去,生活中则可用器具将它们捞去;除去污水的臭味则利用活性炭、木炭、吸附剂或除臭剂等。‎ ‎【答案】⑴可用过滤操作(或捞去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沉淀性杂质)。‎ ‎⑵活性炭(木炭、吸附剂或除臭剂)‎ ‎⑶减少污水排放;节约资源;降低生活用水成本,变废为宝。‎ ‎【例5】2005年1月,某县城发生一起锅炉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试说明使用锅炉应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 ‎【命题意图】此题属于结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平时多进行社会调查和探究活动,并能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围绕锅炉的性能、使用、用水及保养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 ‎【答案】⑴锅炉的性能方面:不能购买、使用没有合格证的劣质锅炉;⑵使用方面:烧锅炉时,锅炉内水蒸气的压强不能超过其安全压强范围;⑶用水方面:不能使用硬水,防止锅炉内出现大量水垢导致受热不均而引起爆炸;⑷保养方面:定期对锅炉进行全面的检测,除去锅炉内的水垢。‎ 四、动动手、动动脑 ‎1.下列家庭用水习惯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洗脸、洗手时让水常流不止 B.洗手、洗脸、刷牙时不随时关闭水龙头 C.洗碗筷时不间断冲洗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 A.硬水中含污染物,软水中无污染物 B.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C.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D.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3.(05宁夏)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还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 B.煮沸 C.吸附 D.搅拌 ‎4.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的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壁上 ‎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以下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有3/4的面积覆盖着水,因此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不必保护水资源 B.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小,这是水下生物能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 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的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的主要原因 D.纯净矿泉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成软水 B.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C.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D.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易溶物 ‎7.海门是国家卫生城市,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树造林③不随意丢弃废电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⑤工厂将废水处理后排放到长江中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A.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兰州市在治理黄河水污染方面成果显著,黄河水已经成为二类水体,黄河水清澈幽蓝,各类候鸟在河心岛栖息,下列措施与治理无关的是:‎ A.严格要求沿岸各工厂生产的工业污水必须处理达标方可排放 B.扩建雁儿湾生活处理厂 C.严格控制过量使用地膜、农药、化肥,尽力减少黄河沿岸农业区域土壤的污染 D.严禁捕杀河心岛候鸟 ‎9.(北京)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入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下列物质中,大量使用不会引发水华、赤潮的是:‎ A.CO(NH2)2 B.Ca(H2PO4)2 C.Na2CO3 D.Na5P3O10‎ ‎10.(05宜昌)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⑴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 ‎⑵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⑶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 ‎⑷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11.矿泉水(该矿泉水属于硬水)、蒸馏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其中具有气味的是 和 ,鉴别它们可以选用的化学方法是 (只填一种);其他两种无色液体可用多种方法区分。例如:‎ ‎⑴加入 (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 ‎①肥皂水 ②活性炭 ③食盐水 ‎⑵将这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热,完全蒸发,根据是否有 (填现象)来区分。‎ ‎12.某市内河河面上漂起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⑴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 (用序号表示)。‎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铁架台 E.酒精灯 ‎⑵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检验水样是否显酸性,他们选用的物质可能是 。‎ 请你任选上述两种物质的一种,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⑶若测得水样显酸性,继续向此水样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水样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可能是 。‎ ‎⑷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治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此水变活;③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13.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实验室中的过滤装置是由 ‎ ‎ 等仪器组成的。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14.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步骤)可简化如下;‎ 净水 加氯气 过滤 沉淀 加明矾 原水 D C B A ‎⑴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 (填序号,下同)‎ ‎⑵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 ‎⑶可以除去小颗粒杂质的步骤为 。(69页)‎ 细菌 ‎15.甲厂排出的废水每吨含氨(NH3)10.2g ‎,乙厂排出的废水每吨含甲醇(CH3OH)8g。某污水处理厂利用现代先进的生化技术巧妙地将两种污水混合,在某种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 6NH3 + 5CH3OH +12O2 3N2 + 5CO2 + 19H2O,这样处理后排放的水中清除了氨和甲醇对环境的污染。问:‎ ‎⑴1000t 甲厂污水中含NH3多少千克?‎ ‎⑵每1000t甲厂污水需配多少吨乙厂污水?‎ 五、探究水的组成 一、我们学了什么:‎ 探究水的组成实验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 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下,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的导电能力很弱。‎ 化学性质:水通电时分解 2H2O 2H2↑+ O2↑‎ 通电 ‎1.‎ ‎2.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8世纪末,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附课本实验图 ‎①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实验结论:水(H2O)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H2)和氧气(O2)。‎ A B 电极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中考考什么 会观察、分析水的电解实验,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 三、这些容易错 ‎【例题1】如图表示电解水的简单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 极,B量筒 中产生的气体是 。‎ ‎⑵如果用VA、VB分别表示A量筒与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则 VA:VB约等于 。‎ ‎⑶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氢气4g,则同时会生成氧气 g。‎ ‎⑷从该实验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 ;‎ ‎② 。‎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及其结论,以及从宏观、微观角度对该反应实质的认识。‎ 通电 ‎ 4 32‎ ‎ 4g 32g ‎2H2O 2H2↑+ O2↑‎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 O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是H2,V(H2) :V(O2) == 2:如果实验中产生氢气4g,则 电解水实验说明:①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解答】⑴正 氢气 ⑵1:2 ⑶32g ⑷①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例题2】在医疗上、实验室里、工业上常用水银、酒精、煤油等作温度计的填充剂,请你分析:不能用水作温度计填充剂的理由是什么?‎ ‎【命题意图】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力,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 ‎【解析】作温度计的填充剂必须具有热膨胀系数大、比热小等特点,而水的比热大,随温度升高体积变化不明显,又在4℃时密度最大,而在0℃下结冰,不能反映出0℃以下的温度。‎ ‎【解答】因为水的比热大,随温度升高体积变化不明显,又在4℃时密度最大,而在0℃下结冰,不能反映出0℃以下的温度;所以,不能用水作温度计填充剂。‎ ‎【例题3】试利用水的有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命题意图】此题为实验设计题,考察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水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下,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学生通过分析,可利用水的沸点这一物理性质,利用加热法进行设计实验,但可能忽略了控制实验温度,因为温度过高会使其他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水,而使实验不严密。‎ ‎【解答】取适量新鲜的植物样品榨汁,将汁水放入烧杯内,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小心加热(防止其中的有机物发生分解),将一块冷而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烧杯口,过一会儿,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四、新课标中考练习题 ‎1.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O O H H O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O H H ‎ +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05无锡)下列关于水的观点不科学的是:‎ A.水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营养素之一 ‎ B.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 C.水通电能分解,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生活中通过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的实验证明:‎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 ‎ D.每一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05合肥)《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这一科技突破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联系最密切的是:‎ A.水是化合物 B.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 C.水有固、液、气体三种状态 D.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5.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纯净水,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些是蒸馏水。对于这一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电能力很强 B.它的pH等于零 C.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等多种微量元素 D.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6.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 = 374.3℃,P = 22.05MPa)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为超临界水。将有机废物如二恶英等和空气、氧气等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进行均相快速氧化,能将有害物质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以及盐类等无毒小分子化合物。下列内容与所给信息相悖的是:‎ 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毒物 B.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 C.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 D.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7.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间接制取的称为二次能源,如氢气属高效、无污染的二次能源。关于用水制二次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次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源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A B ‎8. (05桂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极上都 有气体放出。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发现试管A中的气体 能燃烧,试管B中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根据电解水 的实验,我得出了以下结论:⑴ ;‎ ‎⑵ ;⑶ 。‎ ‎9.电解水实验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在理论上讲是1: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g/L,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但根据该实验计算得到的氧气的密度是1.438g/L。试分析氧气的密度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不包括操作失误和仪器失准所致)。‎ ‎10.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加入少许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在正极上若产生32g气体,则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气,为 g,若负极上产生44.8L气体,则同时在正极上产生 气,为 L。‎ ‎11.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能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沫,丧失去油污的功能。现有肥皂溶液和四种等体积的待测溶液:①蒸馏水 ②质量分数为0.1%的CaCl2溶液 ③质量分数为1%的CaCl2溶液 ④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检测这四种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 ‎ 。‎ ‎12.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现在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极、阴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⑴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 ~ 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从第7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可能的原因是 。‎ ‎⑵将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100g进行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达到6%时停止通电,则生成的H2质量约为 。‎ ‎13.实验测定: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该盐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①小明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 。‎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 ‎ ‎ ‎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 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 ‎(5)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4.小时侯小明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天天用香皂洗澡,澡盆边豆油一圈白色垢状物,换一盆干净水用香皂再洗一次,仍然如此。学了化学之后,小明知道了小时侯用的干净水中溶有较多的 ,我们把这样的水称为 水。小明想探究雨水是否也是这样的水,他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六 溶液的形成 一、我们学了什么:‎ ‎1.知识网络 溶液 组成 溶质: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也可以是酒精、汽油等 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类: ‎ 饱和溶液 晶体 不饱和溶液 结晶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定温定溶剂量条件下,能否再溶解该溶质 溶解度:用于量度溶质的溶解性 ‎2.溶液的用途;‎ ‎⑴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⑵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3.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食油等难溶于水的液体加入洗涤剂后变成小液滴分散到水中不分层形成乳浊液,这一过程叫做乳化过程,洗涤剂是乳化剂。‎ ‎4.溶解的过程:‎ ‎⑴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①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②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⑵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①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于水。‎ ‎②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 ‎、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③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于水。‎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焦点2: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焦点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这些容易错 ‎【例1】下列家庭中的用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碱面 B.金龙鱼油 C.食盐 D.味精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学生对溶液特征的理解。‎ ‎【解析】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即单位体积内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应相等,表现为不下沉、不上浮。而食用油不溶于水,出现上浮分层现象,所以金龙鱼油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答案】B ‎【例2】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⑴一定量的锌粒和适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 。‎ ‎⑵将SO3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 。‎ ‎⑶将胆矾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 。‎ ‎【解析】⑴稀硫酸是一种溶液,加入锌粒后,两者发生反应后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后,所得溶液为硫酸锌;⑵SO3‎ ‎ 溶于水后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SO3 + H2O == H2SO4,所以SO3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为硫酸,而不是SO3,溶剂是水;⑶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当它溶于水后,结晶水便进入溶剂中,溶质是结晶水合物中的无水物部分。‎ ‎【答案】⑴溶质:ZnSO4,溶剂:H2O;⑵溶质:H2SO4,溶剂:H2O;⑶溶质:CuSO4,溶剂:H2O。‎ ‎【例3】请你个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解析】此题考察溶液组成的基础知识。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溶液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溶质、溶剂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是气体。‎ ‎【解答】①硫酸铜 ②水 ③氯化氢 ‎【例4】日常生活中,衣服上常常会沾上油渍、墨迹等,在不损害衣服的情况下如何洗去各种污渍?它们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命题意图】运用溶液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解析】形成污渍的原因不同,则洗涤原理和方法不同。‎ ‎【解答】油渍可用下列方法洗去:① 用洗涤剂或洗洁精;原理:洗涤剂有乳化功能。② 用汽油、松节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从油渍的边缘向中间擦洗多次除去;原理:油渍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被除去。墨迹可用吸附法除去:选择米饭粒、干淀粉等放在墨迹上揉搓除去。‎ 四、动动手、动动脑 ‎1.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A.颜色 B.沸点 C.导电性 D.水分子的构成 ‎2.(05河南)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3.(05南通)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B.用活性炭使红糖脱色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食醋清除水瓶中的水垢 ‎4.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在矿泉水中加入石蕊试液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 ~ 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 ‎5.(05无锡)日常生活或实验里,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 C.用酒精清洗残留在试管中的碘 D.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6.(05威海)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7.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MgCl2。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食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不变 B.浸洗的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循环使用 C.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不变 D.粗盐粉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 ‎8.根据要求举出一例:‎ ‎ 错误结论 ‎ 证明结论错误的例子 例如:均一稳定的物质都是溶液 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水不是溶液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⑴‎ 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 ‎⑵‎ 常温下任何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 ‎⑶‎ 蒸发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⑷‎ ‎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 ‎⑴某沿海城市一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NaCl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选择 (填序号)作原料,理由是 ‎ ‎ 。‎ ‎⑵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 溶解度/g KCl MgCl2‎ ‎100‎ ‎80‎ ‎60‎ ‎40‎ ‎20‎ MgSO4‎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⑶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 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右 图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就会逐渐析出 (填名称)晶体,理由是: 。‎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到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和氯化镁晶体,然后用少量的 (填热水、冷水)洗涤两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10.味精是烹饪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味精中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 ‎⑴下面是他所作实验的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②。‎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 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 ‎⑵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 。‎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 ‎③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⑶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到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在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对人体有害。试想一想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答两点即可)‎ ‎11.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测得温度很高的火星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盐的含量高,科学家认为这是“地下”有水的证据,请结合溶液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把这个发现认为是火星有水的证据 。科学家让“勇气”号在火星上找水的意义是: 。‎ 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我们学了什么:‎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⑴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⑵当温度、溶剂的量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 加溶质或升温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注意:改变温度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溶质;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该方法不适用;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则转化情况与上述方法相反。‎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四个关键词必须同时满足,溶解度才有意义:‎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可依此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时。④单位:质量常用单位“克”。‎ ‎⑵影响因素:内因:由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 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少数物质(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 也有极少数物质[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⑴定义;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注意:定义中的几个关键词:‎ ‎①一定温度下;②101 kPa;③1体积水中;④饱和时的气体体积数。‎ ‎⑵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②压强: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4.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比较:‎ ‎⑴区别:‎ 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衡量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溶解度/g ‎<0.01g ‎0.01~1‎ ‎1~10‎ ‎>10‎ 溶解性描述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⑵联系:‎ ‎5.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⑴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⑵不同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⑶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⑷曲线下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且有溶质析出。‎ ‎6.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⑴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⑶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看曲线倾斜度;‎ ‎⑷判断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量;‎ ‎⑸确定使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 ‎⑹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7.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两种常用方法:①蒸发溶剂法;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焦点2:了解结晶现象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焦点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焦点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0 10 20 30 40 50 温度/℃‎ 溶解度/g 食盐 纯碱 ‎50‎ ‎40‎ ‎30‎ ‎20‎ ‎10‎ 三、这些容易错 【例1】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 化钠的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 过的结晶知识,并结合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明其中 的道理。‎ ‎【命题意图】此题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考察学 生识图能力及对溶液中溶质结晶方法的认识。‎ ‎【解析】比较纯碱和食盐的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的趋势明显,而食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温有利于纯碱的结晶,蒸发则有利于食盐的结晶。‎ ‎【解答】冬天温度低,纯碱的溶解度明显降低,有利于纯碱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夏天气温高,水蒸发得快,使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而纯碱的溶解度增大无法析出。‎ ‎【例题2】现有一20℃时的无色KCl溶液,能证明它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C.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Cl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标准问题。‎ ‎【解析】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①‎ 看在一定温度下溶液底部有无晶体存在,若有,则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向溶液中加入同种溶质,若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不能判断温度变化前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答案】A ‎【例题3】(05南京)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配制200g 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A.4g B.8g C.192g D.200g ‎【命题意图】以安全实验为命题背景,进行有关溶液配制的计算。‎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解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则所需溶质质量为:200g×4% = 8g ‎【答案】B ‎【例4】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⑴小伟在踢完一场足球后回家,发现身上和衣服上有许多带咸味的白色晶体物质,你认为这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⑵某中药的主要成分为芒硝(硫酸钠:Na2SO4),常混有泥土等杂质,用 、 、 法可得到较纯的硫酸钠晶体。‎ ‎⑶已经除去了泥沙的食盐中还含有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如CaCl2、MgCl2等,可以利用溶液的有关知识,达到精制食盐的目的,你认为应如何操作呢?并请你简述其中的道理。‎ ‎【解析】⑴‎ 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盐,人们每天都会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氯化钠,因此,小伟身上和衣服上有许多带咸味的白色晶体物质是氯化钠;⑵硫酸钠是可溶于水的盐,所以要将它从中药中提纯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⑶根据溶液的知识,温度一定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能够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因此,可用NaCl的饱和溶液反复浸洗该粗盐,以达到精制食盐的目的。‎ ‎【答案】⑴氯化钠 ⑵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⑶用NaCl的饱和溶液反复浸洗粗盐,然后干燥即得精盐。因为,温度一定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还能够继续溶解CaCl2、MgCl2。‎ 四、动动手、动动脑 ‎1.(05桂林)公路积雪会引发交通事故,撒食盐能使积雪很快融化。其主要原因是:‎ A.食盐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B.食盐溶于水放热使冰雪融化 C.食盐与水反应放热使冰雪融化 D.食盐溶于水使水的沸点降低 ‎2.(茂明)小明不小心向汤里多加了食盐,烫变“咸”了,要使汤变“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继续加热 B.向汤里加水 C.向汤加花生油 D.将汤减少一半 ‎3..(05河南)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的数值相等 C.50mL 的水和50mL 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 ‎4.(山东)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Beijing )下列有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g硝酸钾投入到7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一定为100g D.5g食盐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6.(自贡)农业生产中通常用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配制好的15%的食盐水200kg,其中含水 A.30kg B.170kg C.140kg D.200kg ‎7.(自贡)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 B.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 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8.下列几种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石灰水 ‎9.(05益阳)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0 t1 t2 t3 温度/℃‎ 溶解度/g 乙 甲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 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 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0.浓溶液在用水稀释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7.0‎ ‎11.(05无锡)近几年木糖醇作为新型甜味剂正在悄悄地代替蔗糖进入生活。木糖醇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式为C5H12O3。木糖醇与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图中a1<a2<a3),在口腔中细菌的作用下pH 变化如图Ⅱ所示。‎ 时间 / min ‎0 5 10 15 20‎ ‎6.5‎ ‎6.0‎ ‎5.5‎ ‎5.0‎ ‎4.5‎ ‎4.0‎ pH 木糖醇 蔗糖 ‎0 20 37 60 80 100‎ ‎ 温度/℃‎ a1‎ a2‎ a3‎ 溶解度/g 木糖醇 蔗糖 试回答;‎ ‎⑴在37℃时木糖醇的溶解度 (填“大于”或“小于”)蔗糖的溶解度,将60℃等质量的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2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 ‎⑵人们食用含糖较高的物质在口腔中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腐蚀蛀坏牙齿,形成龋齿。则食用 (填“蔗糖”或“木糖醇”)能有效的防止龋齿。‎ 海水 贮水池 ‎①‎ 结晶池 食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工产品 ‎12.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⑴已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试推断:‎ 上图中①是 池(填“蒸发”或“冷却”)‎ ‎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0 t 温度/℃‎ 甲乙的溶解读曲线 溶解度/g 图2‎ b ‎ a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甲 剩余固体 B A 乙 图1‎ ‎13.(05福州)t℃时,分别向盛有10g ‎ 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 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 现象。 ⑴t℃时, (填“A”或“B”)试管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⑵右图2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或 ‎0‎ ‎10‎ ‎20‎ ‎30‎ ‎40‎ ‎50‎ ‎60‎ ‎80‎ ‎70‎ ‎9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 ℃‎ 溶解度 ‎/g A B C ‎ 的方法。‎ ‎14.(05江西)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40℃时,A物质的溶解度约为 g;‎ ‎⑵写出一种使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的方法 ;‎ ‎⑶50℃时,B、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更大的是: 。‎ 溶解度/g ‎0 t1 t2 温度/℃‎ ‎40‎ ‎60‎ A B C ‎15.(05沈阳)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⑴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 ;‎ ‎⑵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 提纯A;‎ ‎⑶ 在t1℃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盛有50g 水的 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 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 ‎16.下面是三种气体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中所列气体体积数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CO ‎0.035‎ ‎0.028‎ ‎0.023‎ ‎0.020‎ ‎0.018‎ ‎0.016‎ ‎0.015‎ N2‎ ‎0.024‎ ‎0.020‎ ‎0.016‎ ‎0.014‎ ‎0.012‎ ‎0.011‎ ‎0.010‎ O2‎ ‎0.049‎ ‎0.038‎ ‎0.031‎ ‎0.026‎ ‎0.023‎ ‎0.021‎ ‎0.019‎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0.005‎ ‎0.010‎ ‎0.050‎ ‎0.015‎ ‎0.020‎ ‎0.025‎ ‎0.030‎ ‎0.035‎ ‎0.040‎ ‎0.045‎ 溶解度 ‎①‎ ‎②‎ ‎③‎ 某课外小组同学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⑴请写出CO和O2对应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CO 、O2 ;‎ ‎⑵有人说,冬天在生煤炉的屋里放一盆清水可以防止CO中毒。请根据CO的溶解度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⑶夏天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主要原因是此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根据O2的溶解度曲线,查找并写出35℃时,O2的溶解度为 (精确到0.001)。‎ ‎17.(天津)将一瓶80g10%的NaCl溶液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 ‎18.(南通)研究表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下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50‎ ‎60‎ ‎70‎ ‎80‎ ‎90‎ ‎0‎ ‎100‎ ‎20‎ ‎40‎ ‎60‎ ‎80‎ ‎30‎ 蔗糖 木糖醇 ‎⑴联想:在牙膏中填加某种元素,也能起到防止龋齿的作用,这种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⑵比较: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 蔗糖(填“〈”、“〉”或“=”‎ ‎);通过比较溶解度曲线,请你说出这两种物质在溶解度方面的一个共同点 ‎ ‎ 。‎ ‎⑶分析:40℃知,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 ‎19.(南通)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当溶液pH=7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0g。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测定时,有同学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溶液有温度的变化,于是他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⑴配制100mL 10%的盐酸(密度为1.05g/cm3).他们应量取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 ‎⑵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上述配制的10%的盐酸。有关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 mL ‎2‎ ‎4‎ ‎6‎ ‎8‎ ‎10‎ 溶液温度变化(△t)/ ℃‎ ‎5.2‎ ‎9.6‎ ‎13.0‎ ‎0 2 4 6 8 10 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t/℃‎ ‎16.0‎ ‎18.2‎ 试在坐标系中绘制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 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⑶根据⑵中的关系图,请你从能量变化的角度 谈谈对中和反应的认识。‎ ‎20.(课本44)50g 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97g/L。)‎ 八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的主要性质 一、我们学了什么:‎ ‎1.金属材料:‎ ‎⑴纯金属:如铁、铜、铝等,自然界中存在少数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单质如金、银等。‎ 它们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热和电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⑵合金:①合金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②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合金;③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金属材料;④因为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所以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 ‎2.金属的化学性质:‎ ‎⑴与氧气反应: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金属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化学方程式 镁 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 ‎2Mg + O2 2MgO ‎ 常温下表面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铝 常温下,铝表面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 ‎4Al + 3O2 2Al2O3‎ 铁 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变冷;潮湿空气中生成铁锈而被腐蚀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 ‎3Fe + 2O2 Fe3O4‎ 铜 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固体 加热 ‎ ‎2Cu + O2 2CuO 金 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⑵与酸反应:排在氢以前的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⑶金属与某些盐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除K、Ca、Na以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焦点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焦点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三、这些容易错 ‎【例1】黄金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做饰品。但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常将铜粉掺到黄金中冒充纯黄金(足金),坑害消费者。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或化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某标明是足金的饰品是否是真品。‎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用化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开放性试题。‎ ‎【解析】⑴金和铜的物理性质比较:‎ 物理性 质比较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 为100作标准)‎ 密度/(g·cm-3)‎ 熔点/℃‎ 硬度(以金刚石的 硬度为10作标准)‎ 金 ‎74‎ ‎19.3‎ ‎1064‎ ‎5~3‎ 铜 ‎99‎ ‎11.3‎ ‎1083‎ ‎2.5~3‎ 因此,可采用测导电性、测密度、试验硬度等方法来鉴别。‎ ‎⑵ 金和铜的化学性质比较:①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而金不能。‎ ‎②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而仅不能。所以可采用将饰品在酒精灯火焰上定点加热,观察是否有变黑的现象;或给饰品表面上滴加一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接触点是否变黑的化学方法来鉴别。‎ ‎【答案】略 ‎【例2】阅读表格,综合考虑表中各方面的因素,回答以下问题:‎ 金属 全球产量/‎ ‎(104吨)‎ 密度/(g·cm-3)‎ 熔点/℃‎ 导热 性能 导电 性能 市场价格/‎ ‎(元/吨)‎ 铝 ‎15000‎ ‎2.7‎ ‎660‎ ‎4‎ ‎4‎ ‎16000‎ 铜 ‎8000‎ ‎8.9‎ ‎1083‎ ‎2‎ ‎2‎ ‎17700‎ 金 ‎2‎ ‎19.3‎ ‎1063‎ ‎3‎ ‎3‎ ‎88000000‎ 铁 ‎301430‎ ‎7.9‎ ‎1540‎ ‎8‎ ‎7‎ ‎2200‎ 铅 ‎3000‎ ‎11.3‎ ‎327‎ ‎9‎ ‎9‎ ‎4900‎ 银 ‎8‎ ‎10.5‎ ‎961‎ ‎1‎ ‎1‎ ‎1365000‎ 注:表中导热性能、导电性能1~9是指其性能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 ‎⑴导电性能最好的两种金属是 。‎ ‎⑵在你认为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那种更适宜作导线?为什么?‎ ‎⑶有人说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好,所以建议用铝锅烧饭要比铁锅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说明理由。‎ ‎⑷为什么用铝锅炒菜时锅底易变形,而铁锅则不会?‎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能够得出,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和铜,但是,铜的年产量比银高得多,而且铜的价格又比银便宜得多,因此,铜更适宜作导线。铝的导电性虽然比铁高,但是铝元素在人体内过量堆积对人身体不利,因此不宜过多使用铝锅。铝的熔点比铁低,因此炒菜时用铝锅容易受热软化变形。‎ ‎【答案】⑴银和铜 ⑵铜;铜的年产量比银高得多,而且铜的价格又比银便宜得多。⑶不同意,铝的导电性虽然比铁高,但是铝元素在人体内过量堆积对人身体不利,因此不宜过多使用铝锅。⑷铝的熔点比铁低,因此炒菜时用铝锅容易受热软化变形。‎ ‎【例3】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化,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融物------合金。试根据下表所列金属的熔点的沸点的数据(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判断不能制得的金属是:‎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8‎ ‎63.6‎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774‎ ‎2200‎ ‎2595‎ ‎2750‎ A.K、Na合金 B.K、Fe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命题意图】此题是从合金的定义出发,来推断有关合金制备的知识。‎ ‎【解析】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判断两金属能否形成合金的关键在于:一定温度范围内同时都能熔化为液体。通过对比观察表中金属熔点和沸点可以看出:A、C、D项均可制得合金。B项中,K的沸点为774℃,而Fe的熔点为1535℃,若将两者在同一容器中加热当铁熔化时,钾已气化成蒸气了。‎ ‎【答案】B ‎【例4】下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g/cm3‎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⑴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是 。⑵请提出你想要探究的有关该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问题:A ,B 。‎ ‎⑶请设计实验方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命题意图】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对金属的性质、用途知识是否能够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解析】结合本表所给出的性质,可以从金属性质及用途出发,大胆开发其用途,只要合理均可。如:根据导电性良好,可以用做导线等。从金属的通性出发,还可以进行科学地猜测而提出探究课题,如:A:该金属是否与稀硫酸反应、B、该金属能否与硫酸铜反应、C:该金属与Fe(或其他金属)比较谁更活泼、D该金属是否与氧气反应而发生锈蚀情况等等。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如A课题的方案可设计如下: ‎ ‎【解答】⑴根据该金属密度小可以做航天器材的外壳;或者根据导电性良好,可以用做导线;或根据导热性良好,可用做厨房炊事用具等等 ⑵A:该金属是否与稀硫酸反应、B:该金属与Fe(或其他金属)比较谁更活泼、C:该金属能否与硫酸铜反应、D:该金属是否与氧气反应而发生锈蚀情况等等 ⑶A课题:取少量的该种金属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该金属与稀盐酸反应。B课题:取少量的该种金属投入盛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取出后,若金属表面附着有红色固体则该金属与硫酸铜反应。‎ 四、动动手、动动脑 ‎1.下列关于铁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铁会完全溶解在盐酸里 B.盛水的铁桶最易生锈的部位是水面附近处 C.铁桶可用于盛放“波尔多液” ‎ D.铁矿石用于炼铁是因为铁矿石中含有大量铁单质 ‎2.(05黄冈)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根据它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A.用来做保险丝 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 C.用来制造人造骨 D.用于制造船舶 ‎3.(05南京)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C.缺碘易患坏血病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4.(山西)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关铁的知识的认识符合实际的是:‎ A.生铁和钢是纯净物 B.用CO还原铁矿石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 D.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5.下列常见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玻璃钢 B.陶瓷 C.青铜 D.聚乙烯塑料 ‎ ‎6.(南京)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A.铁器 B.青铜器 C.塑料制品 D.石器 ‎7.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回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A.苹果汁中含有OH-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的Fe2+ 变成Fe3+ D.苹果汁中含有Na+‎ ‎8.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管是在水中、埋入地下还是在空气中长久放置都不易变质,由此说明黄金在自然条件下的化学性质比较 ,它主要是以 形式存在(指“单质”或“化合物”)。‎ ‎9.(南京)被誉为“江南小三峡”的南京胭脂河是明代初年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因其“石有胭脂色”而得名。胭脂河岸的那些红色石块的成分是什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取一小块这种红色石块A,粉碎后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记录中如下图所示。‎ A D ‎(黑色固体、已提纯)‎ B(黄色溶液)‎ C(无色无气味气体)‎ E(无色无气味气体)‎ F(浅绿色溶液)‎ G(红色固体)‎ ‎①稀盐酸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④稀硫酸 ‎⑤CuSO4溶液 ‎③ CO 高温 请你根据实验推断:A中含有的原子团是 (写离子符号)。‎ ‎ B中肯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 ‎⑤ ‎ ‎10.(04山西竞赛)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三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 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⑴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正确,其理由是 ;‎ ‎⑵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同学的猜想只正确的。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①‎ ‎②‎ ‎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05武汉)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金属铁有很多用途,金属铱(元素符号为Ir)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它是重要的化工催化剂。通常状况下,铱是银白色固体金属,熔点2410℃,沸点4130℃,密度22.42g / cm3 。金属铱硬而脆,很难进行机械加工,但在高温下可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块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时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⑴金属铱的物理性质中,明显不同于金属铁的是(只写出两点):‎ ‎① ;② ;‎ ‎⑵写出铱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铱的化学方程式 。‎ ‎12.(武汉)小明在学习了铁的冶炼知识后,想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粉的反应。他把经过烘干的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 小心地平铺在硬质试管底部,并将硬质试管固定在铁架 台上。然后,用酒精喷灯(其火焰温度比酒精灯高)加 热,同时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出(见图)。请你对导 出气体的成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⑴猜想:导出的气体可能是 (只写出一种猜想);‎ ‎⑵验证猜想的实验操作 ;‎ ‎⑶实验现象预 ‎ ‎⑷根据你的探究结果,写出在探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13.(05沈阳)某校学生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实验情况如下:‎ 实 验 操 作 ‎10%的 稀盐酸 铝片 ‎10%的 稀硫酸 铝片 实验 现象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从上述实验现象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 。‎ ‎[猜想]针对你发现的问题,就其原因,大胆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 。‎ ‎[设计方案]根据你的猜想,任选下列实验用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用品:10%的稀硫酸、30%的稀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若干)、氧化钠、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镊子、药匙、砂纸 操作步骤 ‎(用图示说明或文字叙述均可)‎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应的结论 ‎ ‎[评价与反思]通过这次探究,你得出的启示或感受是:‎ ‎ 。‎ ‎14.(课本)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一定量的水配制而成的,但人们不用铁桶来配制,为什么?那么,你会选择什么容器来配制呢?‎ 九 金属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一、我们学了什么 ‎1.铁的锈蚀及防护方法:‎ ‎⑴铁的锈蚀:纯净的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是稳定的,铁在无氧的条件下即使与水接触也不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接触,铁锈的成分复杂,其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⑵防止铁生锈:从铁制品生锈条件可分析出防止铁生锈的关键是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 ‎ ‎①‎ 短期防护: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并涂上防锈材料,如机油、防锈油脂、凡士林等。‎ a.涂油漆、沥青、橡胶、搪瓷等非金属材料。‎ b.用电镀法、浸镀法、喷镀法等将金属如锌、铬、镍等镀在钢铁制品表面。‎ 在金属表面涂一层保护膜 ‎②长期防护:‎ 组成合金改变金属内部组织结构:如在钢中加入镍可以增强防锈能力等等。‎ ‎2.金属资源的存在: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 几种矿物(括号里是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 FeS2)、辉铜矿(Cu2S)‎ ‎3.金属资源的保护:①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严禁乱采滥挖;②防止金属锈蚀;③废旧金属回收利用;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4.铁的冶炼:‎ 高温 ‎①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点燃 高温 ‎②冶炼原理:2Fe2O3 + 3CO 4Fe + 3CO2‎ 高温 高温 冶炼过程中的有关反应: C + O2 CO2 ; CaCO3 CaO + CO2↑‎ C O2 + C 2CO CaO + SiO2 CaSiO3‎ ‎5.“纯度”计算 纯净物的质量 不纯物的质量 纯度 === × 100% ‎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焦点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焦点3: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三、这些容易错 ‎【例1】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铁粉,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 ‎0 反应时间 /s H2的 质量/g ‎0 反应时间 /s 溶液的 质量/g ‎0 反应时间 /s 生成 FeSO4‎ 的质量 ‎0 反应时间 /s 溶液 的pH A. B. C. D.‎ ‎【解析】 Fe + H2SO4 == FeSO4 + H2↑‎ ‎ 56 98 152 2‎ 反应中,生成物H2、FeSO4以及溶液的质量随着铁粉的反应而增大,反应结束后它们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溶液的pH随反应的进行将逐渐增大,但不会大于7。‎ ‎【解答】C ‎【例2】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 ‎⑴生铁和钢都是 的合金,但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良,这是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 (填“多“或”少“)。‎ A B C ‎⑵据统计,每年锈蚀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 某同学为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将一支洁净的铁钉放入敞 口的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铁钉 ‎ ‎(填“A”“B”或“C”)处最先生锈。该实验说明,钢铁 常温下接触 和 最容易生锈,因此平时应注意 保持铁制品 。‎ ‎⑶工业用稀硫酸对生锈的铁制品进行酸洗除锈,请写出稀硫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铁合金的组成、钢铁的腐蚀及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保护金属资源的节约意识。‎ ‎【解析】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分析铁钉在A、B、C、三处部位所处的环境的差别,可判断出铁钉在B处最易生锈。‎ ‎【答案】⑴铁 多 ⑵B 氧气(或空气) 水 表面的干燥 ‎ ‎⑶ 2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例3】小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小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作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②Fe2O3 ③Fe3O4 ④FeCl3 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 ‎⑴你认为小李同学的猜测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 和 (填序号),理由是 。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 ,理由是 。‎ ‎⑵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黑色粉末是否为Fe粉: 。‎ ‎⑶小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Fe粉。你认为小李同学的结论对吗? ,理由是 ‎ ‎ 。‎ ‎【命题意图】此题,围绕铁及铁的化合物的有关基础知识,以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猜想与假设、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要素,创设命题情景。在解答过程中,可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 ‎【解析】生活中所用的铁钉是铁碳合金,浸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由于铁的锈蚀,使铁钉表面疏松而发生脱落现象产生黑色粉末,因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粉、Fe、Fe3O4或数种物质的混合物,红棕色的Fe2O3和能溶于水的FeCl3则不可能。铁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所以可利用这一思路设计实验验证黑色粉末是否是Fe粉。能被磁铁吸引的可能是铁也可能是四氧化三铁。‎ ‎【答案】⑴ ② ④;Fe2O3是红棕色的 ,FeCl3可溶于水。碳粉,制造铁钉的材料是铁碳合金 ⑵取少量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有无气体放出。⑶不对,四氧化三铁也能被磁铁吸引。‎ ‎【例4】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课后,想自己动手从废干电池中分离和制取所需的药品,这样既可以丰富化学活动内容,又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解决了废干电池的污染问题。他们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废干电池内含有锌、二氧化锰、石墨、铜、氯化铵、氯化锌等成分。‎ ‎⑴请你分析:从废干电池中可回收那些物质,它们在实验、生产中各有什么用途?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可回收的物质 锌 用途 ‎(只填一项)‎ 实验室中制取氢气 ‎⑵‎ 他们用螺丝刀、钳子、烧杯等器具,从废干电池中依次拆出了碳棒、铜帽、锌筒和电池内的黑色混合物。他们将碳棒用水洗净抹干,将拆出的铜帽放入 中,除去污锈,再用水冲洗晾干即得到铜片。‎ ‎⑶刷洗干净的锌筒可以直接用于制取氢气实验,但它储存和使用都不理想。他们想如果制成锌粒就方便多了?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帮他们将锌筒制成锌粒。(已知:锌的熔点为410.6℃)‎ ‎【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对物质性质、用途的认识情况,并激发了学生回收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同时体现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中第⑶问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解析】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质都可以回收利用,废干电池中的碳棒可做电极等;等;二氧化锰可用于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等;铜在工业上可制成导线等;氯化桉可在农业上用做化肥;氯化锌可制得氧化锌等。铜帽表面的污锈以氧化物为主,因此可以用浓硫酸洗去。将锌筒制成锌粒,即改变它的形状,可以先将锌筒熔化,再利用冷凝法将“锌水”通过铁网筛(漏勺)漏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答案】⑴‎ 可回收的物质 碳棒 二氧化锰可做催化剂 氯化桉 用途 ‎(只填一项)‎ 可做电极 氯酸钾制氧气时的 可在农业上用做化肥 ‎⑵稀硫酸 ⑶‎ 将洗刷干净的锌筒压扁剪碎放入铁坩埚中,加热将它熔化,除去上面的浮渣,将熔化的液态锌慢慢的倾泻在事先准备好的盛满水的容器上的漏勺(铁纱网)上,并不断来回晃动漏勺(铁纱网),使熔化的锌呈珠状落到冷水中,便得到大小均匀的锌粒。‎ 四、动动手、动动脑 ‎1.(05益阳)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快的是:‎ A.在潮湿、致密的土壤中 B.在干燥、致密的土壤里 C.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D.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中 ‎2.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是,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3.检查钢质设备完好性的方法之一是:在被怀疑有裂纹处涂上10%的盐酸,过一段时间如观察到有粗线裂纹,表明该部分确有裂纹。请你分析产生粗裂纹的原因是:‎ A.裂纹处尘埃多,起催化作用 B.裂纹处铁的表面积大反应快 C.裂纹里含有水分 D.裂纹处的铁锈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4.在搪瓷和陶瓷器具表面釉质中含有极微量的铅(Pb)、镉(Cd)、锑(Sb)等有毒金属盐类,为防止中毒,不能长期盛放的下列物质是:‎ A.酱油 B.食醋 C.蔗糖 D.食盐 ‎ ‎5.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银色漆颜料 ⑤明矾净水 ⑥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记剂 ⑦易拉罐 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仅③⑤⑧⑨ B.仅⑥⑧⑨ C.仅③⑤⑨ D.仅③⑤⑥⑦⑧⑨ ‎ ‎6.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被氧化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作用 ‎ ‎7.(南京)已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桥塔所用的钢材属于 (填“金属单质”或“合金”)。桥身钢结构覆盖氟碳涂料,可以保证50年不生锈,其防锈的原理是(根据生锈条件说明) 。‎ ‎8.生铁含碳约为4%,钢含碳在2%以下。在古代,人们把在高温下烧红的铁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也是所谓“百炼成钢”的来历。请你写出上述转变过程中最关键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高温烧制黏土砖时,当砖已烧成且窑温较高时,往往砖上浇水得到的是青砖,而不浇水得到的是红砖。成砖的颜色主要是由砖中铁的氧化物决定的。青砖中含铁的氧化物 (填化学式),红砖中含铁的氧化物 (填化学式)。‎ ‎10.铁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接近5%。铁矿石的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 Fe2O3)等。‎ ‎⑴高炉中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 ‎⑵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起反应,生成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常温下,铁跟水不起反应。但是,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等共同作用下,铁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刷油漆是重要的放腐蚀措施之一,油漆防腐蚀的主要原理是: 。‎ ‎11.(05茂明)某同学设计和进行了如下实验:‎ 铁丝团 ‎①将约0.4g表面光亮的铁丝,绕成团,用水浸湿后,放进量筒中;②将量筒中倒置在装有蒸馏水的水槽中,并使量筒内的水面调至10.0mL的刻度处,固定;③当量筒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停止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铁丝绒表面的变化是: ;‎ ‎⑵上述⑴变化的条件是: ;‎ ‎⑶量筒内水面最后约在 mL刻度处(忽略铁丝体 积和上升水柱压强的影响);‎ ‎⑷如果你的自行车被雨淋湿后,你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 。‎ ‎1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TiO2)、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请写出生产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 ‎13.(05益阳)材料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前沿科学之一。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2005年3月28日,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学校长黄伯云所领导的课题组,因为他们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黄伯云和他的创新团队历经20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仅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和技术封锁、而且性能更优。‎ ‎⑴“炭/炭航空制动材料”中的两个“炭”字代表两种不同的的含碳材料,由此制得的这种航空制动材料属于 材料。‎ ‎⑵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有优点也有缺点,请你任意写出其中的优、缺点各一种。优点 ,缺点 。‎ ‎14.(05福州)下面是某同学对铁部分知识学习的过程。‎ ‎⑴对铁制品生锈的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 掉漆的自行车 裸露在混凝土以外的钢筋 涂油的无锈铁钉 镀铬的铁制剪刀 风吹雨淋、时间长了掉漆的部分会生锈 时间长了钢筋表面出现锈层 较长时间仍不生锈 较长时间不生锈 铁制品锈蚀的情况 从调查中可知铁制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 。‎ ‎⑵提出下列保护铁资源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防止铁制品腐蚀 B.回收利用废旧铁制品 C.任意开采铁矿石 ‎⑶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05河南)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图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约6000年前 约2500年前 约200年前 约6000年前 ‎⑴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④金属的延展性;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⑵‎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请你写出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把铁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里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⑶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⑷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原因是什么?‎ ‎⑸若将13g锌放入1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可生成氢气多少克?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6.某化学活动小组要做“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实验,其操作如下:将一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铜片表面变黑。由此,有的同学得出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有的同学得出另一种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碳单质)。⑴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请你只用一步实验操作验证上述各结论。‎ 可能有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黑色物质是炭黑 你的结论 ‎⑶为避免上述结论的不确定性,要验证加热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应如何改进上述实验?‎ 十 常见的酸 二、知识要点:‎ 物理性质 特殊性 用途 盐酸 ‎①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②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工业盐酸中因含Fe3+而呈黄色 ‎①人体胃液里含有它,可帮助消化;②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 硫酸 ‎①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②空气中不易挥发,易吸水。‎ ‎①浓硫酸有吸水性和水 性;②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①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制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1.几种常见的酸:‎ ‎⑴解释:①吸水性:可吸收气体中含有的水分,所以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如干燥H2、O2、CO2、CO、CH4等气体。‎ ‎②脱水性:能把由C、H、O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2:1的H2O的组成比的形式夺取出来,使物质发生炭化现象。因此浓硫酸对皮肤、衣服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⑵‎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由于浓硫酸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2.酸的通性: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酸的通性 一般规律 特殊性 ‎⑴‎ 跟酸碱指示剂 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⑵‎ 跟活泼金属发生 置换反应 酸 + 金属 → 盐 + H2↑‎ ‎2HCl + Fe == FeCl2 + H2↑‎ H2SO4 + Zn == ZnSO4 + H2↑‎ ‎①K、Ca、Na与酸反应太剧烈;‎ ‎②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但不生成H2。‎ ‎⑶‎ 跟某些金属氧化物 反应 酸 + 金属氧化物→盐+H2O ‎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3H2SO4+ Fe2O3==Fe2(SO4)3 + 3H2O ‎⑷‎ 跟某些盐反应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CaCO3 + 2HCl == H2CO3 + CaCl2‎ ‎ H2O+CO2↑‎ ‎①HCl + AgNO3 == AgCl↓+ HNO3 ‎ ‎②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⑸‎ 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3.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⑴酸碱指示剂与pH:‎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度 含义 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 检验 方法 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显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用pH来表示,pH范围在0~14之间。‎ 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二者 关系 ‎①pH = 7,溶液呈中性;②pH〈 7,溶液呈酸性;‎ ‎③pH 〉7,溶液呈碱性。‎ ‎⑵溶液呈酸性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呈酸性,如NaHSO4溶液;溶液呈碱性也不一定是碱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呈碱性,如Na2CO3溶液。‎ ‎⑶使用pH试纸时应注意:‎ ‎①不能将试纸润湿后再测定,否则是测定稀释后的溶液酸碱度,是结果不准确;‎ ‎②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以免带入杂质;‎ ‎③检验酸性气体时可将试纸润湿再用。‎ ‎⑷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①科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接近或等于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污染程度;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体液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焦点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焦点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焦点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这些容易错 ‎【例1】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学生综合运用酸、碱、盐知识的能力。‎ ‎【解析】A项,固体能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也可能是活泼金属;B项,若溶液中含有Ag+,遇BaCl2溶液也可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D项,若溶液中含有CO32-等,也能产生白色沉淀;C项,可判断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钾等盐类物质。‎ ‎【答案】C ‎【例2】(05福州)根据下图所示物质的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2 3 4 5 6 7 8 9 10 11‎ 橘子 酱油 牛奶 肥皂 厨房清洁剂 A.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B.肥皂是中性物质 ‎ C.牛奶的酸性比酱油强 D.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吃橘子 ‎【命题意图】此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近似pH作为命题背景,考察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pH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溶液pH的范围是0 ~ 14,pH = 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 〉7: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从图中可看出,肥皂pH约为9是碱性物质,故B项错误;牛奶pH约为6,酱油pH约为4,牛奶的酸性比酱油弱,所以C项错误;橘子的酸性较强,胃酸过多的病人一定不能多吃。‎ ‎【解答】A ‎【例题3】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在稀盐酸中主要存在有H2O分子、Cl-离子和H+离子。于是他们猜想:可能是盐酸中的那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和他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总结比较知识。‎ ‎【解析】本题可根据稀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性质,一一设计实验进行分别验证,从中排除H2O分子、Cl-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可能性,即可证明H+离子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粒子。因此,可分别选择蒸馏水、另一种含有Cl-离子的盐(如NaCl、KCl)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不变色,说明H2O分子、Cl-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答】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蒸馏水和NaCl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都不出现变红现象,则证明H2O分子、Cl-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结论:稀盐酸中的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例4】若把稀硫酸、氧化铁、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五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根据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之间的反应规律,按定一法逐一进行判断:‎ ① ‎3H2SO4 + Fe2O3 == Fe2(SO4)3 + 3H2O ;②3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 ‎③H2SO4 + Fe == FeSO4 + H2↑;④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⑤Fe + CuCl2 == Cu + FeCl2‎ ‎【解答】D 四、动动手、动动脑 ‎1.(南昌)已知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的pH。试问那一组溶液相互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 A.pH = 3 pH = 4 B.pH = 3 pH = 10‎ C.pH = 7 pH = 11 D.pH = 2 pH = 7‎ ‎2.(南昌)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H+),则该溶液一定可以:‎ A.跟氯化钡溶液反应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跟硝酸溶液反应 D.用来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05宜昌)实验测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肥皂水:9.5~10.5 B.食盐水:7 C.牙膏:8~9 D.橘子汁:3~4‎ ‎4.在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BaCl2 NaCl H2SO4 B.H2SO4 NaCl NaOH C.Na2SO4 KNO3 NaOH D.H2SO4 HCl Na2CO3‎ ‎5.下列物质中,pH最小的是:‎ A.柠檬酸 B.生理盐水 C.葡萄糖溶液 D.肥皂水 ‎6.(05益阳)下表上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A.由红到蓝 B.由绿到橙 C.由蓝到绿 D.由紫到红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水经常冲洗自行车以防生锈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石油液化气是否漏气 D.用烧碱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 ‎8..(05宜昌)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A 须辨清的物质 B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CO2‎ 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水银不是银----而是汞 三种可燃性气体----CO、H2、N2‎ 三种有毒物质----CO 、甲醇、亚硝酸钠 三种基本粒子----原子、离子、分子 C 化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D 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减法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 右下方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右上角数字----表示粒子所带电荷数 ‎9.(威海)小明家购买了一瓶白醋,标签上注明醋酸的质量分数≥5%,小明想,这瓶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的标注相符?‎ 请你与小明一起,用有关酸碱的知识,定量测定白醋中醋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 ‎⑴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⑵在混合溶液中,当醋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再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就呈碱性,而1滴氢氧化钠溶液约为0.05mL,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①用 取12.0mL白醋(密度近似为1.0g/mL ‎),倒入烧杯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稀释。‎ ‎②量取45.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近似为1.0g/mL),用胶头滴管取该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地滴加到稀释后的白醋中,同时不断地搅拌烧杯中的溶液。滴至恰好完全反应,剩余氢氧化钠溶液5.0mL。‎ ‎【交流反思】⑴在实验步骤①中,加适量水稀释白醋,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⑵在实验步骤②中,小明如何确定醋酸和氢氧化钠已完全中和?‎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判断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的标注相符?‎ ‎10.(05福州)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除第⑵题外,其余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物质 醋酸 水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3COOH H2O Ca(OH)2‎ Na2CO3‎ ‎⑴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⑵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电解水 ‎ ‎②制取氢氧化钠 ‎ ‎⑶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下列选项中的 。‎ ‎①无色酚酞试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pH试纸 ‎⑷‎ 槟榔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 来涂抹止痒。‎ ‎①食醋(含醋酸) ②熟石灰 ③纯碱 ‎11.(05江西)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A.甲烷 B.活性炭 C.食盐 D.维生素C E.纯碱 F.烧碱 G.熟石灰 ‎⑴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⑵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可使食品松软可口,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是 ;‎ ‎⑶能吸附有毒气体,常用于防毒面具中作吸附剂的是 ;‎ ‎⑷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倡“大办沼气、改善环境”,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⑸在人体中起着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若缺乏会引起坏血病的物质是 。‎ ‎12.(05江西)如图所示,小婧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 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全反应,小婧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 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⑴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 ;‎ ‎⑵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13.(05吉林)老师请小刚帮助他将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瓶溶液鉴别出来,重新标签。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小刚取这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到以下现象:‎ A、B、C A、C B C无现象 A中有气体 滴加酚酞试液 另取A、C分别 滴加碳酸钠溶液 由此小刚能推测出三种溶液分别为:‎ A为 溶液;B为 溶液;C为 溶液。‎ ‎14.(05茂名)元旦晚会中,小东在表演节目:在一张白纸上喷上碘酒,“空白”的纸出现了“新年快乐”四个蓝色大字。原来小东是根据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色的原理,表演前先用无色的米汤(含有淀粉)在白纸上写上“无色”的字,喷上碘酒后,字上的淀粉遇到碘变蓝色,字便可见了。同学们,请你不用小东的方法,也表演一个这样“白纸显字节目:‎ 你用 写字,用 显字,字的颜色是 。‎ ‎15.(05无锡)下图是浓盐酸的试剂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溶质质量分数36% 净含量500mL ‎[性状]本试剂是无色透明的氯化氢溶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1.18g/mL。‎ ‎[警告]腐蚀,对人体有害 ‎[安全措施]贮存阴凉通风处,皮肤接触后,用大量水冲洗 ‎[消防]用大量水冲洗 ‎⑴据报道近日某地一量装载浓盐酸的槽罐车恻翻,3t浓盐酸倾泻在路面上,路边的大理石发出嘶嘶声,并冒气泡,这种气体是 ,事故现场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消防队员对路面处理的应急措施是 。‎ ‎⑵实验室要配制36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作为铁钉表面的酸洗液,需36%的浓盐酸 g,应去化学试剂品商店买试剂至少 瓶。‎ 十一 常见的碱 一、我们学了什么:‎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称 苛性钠、火碱、烧碱(腐蚀性强)‎ 消石灰、碱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化学性质 ‎⑴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⑵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生成盐和水 ‎2Ca(OH)2 + CO2 == CaCO3↓ + H2O ‎2Ca(OH)2 + SO2 == CaSO3↓ + H2O ‎⑶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NaOH + HCl == NaCl + H2O 生成盐和水 Ca(OH)2 + 2HCl == CaCl2 + H2O ‎⑷与某些盐反应 生成新盐和新碱 ‎2NaOH +CuSO4==Cu(OH)2↓+ Na2SO4‎ 生成新盐和新碱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配制“波尔多液”;降低土壤酸性;用于建筑行业等等。‎ ‎2.几种碱的颜色及溶解性:‎ ‎⑴碱的溶解性 可溶性碱:KOH、NaOH、Ba(OH)2、NH3·H2O(氨水);微溶性碱:Ca(OH)2;其余碱难溶于水。‎ ‎⑵几种碱的特殊颜色: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3.常用气体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酸性 浓H2SO4‎ H2、O2、CO、CO2、HCl、CH4、N2、SO2‎ NH3‎ 中性 无水CaCl2‎ 除NH3外的其他气体 NH3‎ 碱性 固体NaOH、碱石灰、生石灰 H2、N2、CO、CH4、NH3‎ CO2、SO2、 HCl等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知道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碱的腐蚀性。‎ 焦点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焦点3: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这些容易错 ‎【例1】在表面皿上放一些固体烧碱,露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烧碱表面先变潮湿,然后表面又出现白色粉末。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你认为保存固体氢氧化钠的正确方法是 。‎ ‎【命题意图】烧碱是常见的碱,通过实验事实进一步掌握它的性质,以便明确它的保存方法。‎ ‎【解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极易吸水而潮解,因此表面湿润;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表面出现白色粉末;所以在保存氢氧化钠固体时,应隔绝空气、保持干燥。‎ ‎【解答】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极易吸水而潮解 ;2NaOH + CO2 == Na2CO3 + H2O;保存氢氧化钠时应隔绝空气密闭保存。‎ ‎【例2】一包固体混合物是由一种碱和一种正盐组成的。现进行如下实验:‎ 加水搅拌 加稀HNO3‎ 混合物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CO2‎ Ba(NO3)2溶液 ‎ 加Fe2(SO4)3溶液 K2SO4溶液 红褐色沉淀 ‎ ‎ ‎ ‎ ‎ ‎ ‎ ‎ ‎ 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这包固体的组成可能是 或 ‎ ‎(填写物质名称),写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命题意图】考察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及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和分析、推断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采用逆推法。根据白色沉淀与稀盐酸的反应,可推知白色沉淀为BaCO3;根据无色溶液与Fe2(SO4)3溶液反应后的现象,可推知无色溶液是KOH;因此,原固体混合物是BaCO3和KOH、或者是K2CO3和Ba(OH)2。‎ ‎【解答】碳酸钡、氢氧化钾或碳酸钾、氢氧化钡 ‎ Fe2(SO4)3 + 6 KOH === 2Fe(OH)3 + 3K2SO4‎ ‎【例3】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在做NaOH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当酚酞滴入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最终不显红色。‎ ‎⑴一同学猜测可能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而转化为碳酸钠的原因,请问你是否同意他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 ‎⑵再请你将你的各种猜想及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至少二种)‎ 序号 猜想 实验方案 预计现象 结论 ‎1‎ ‎2‎ ‎3‎ ‎⑶‎ 在洗涤作过上述实验的试管时,某同学发现加入了少量的酸后,试管内的溶液却变成了红色。请你猜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猜想: 。实验方案方法、现象和结论: ‎ ‎ 。‎ ‎【命题意图】此题是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基础上,作出猜测的试题。这种猜想有助于促进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设想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逐步形成。‎ ‎【解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使酚酞变红,因此那位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在该实验中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最终不变红,可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药品是否有错、仪器是否有问题、操作有没有错误、以及是否有其他反应发生等来进行猜想。而在第⑶题中原溶液加酸后变红的现象表明:药品没有取错、试管没问题, 说明少量酸与部分碱反应,相当于将原NaOH溶液稀释,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而使酚酞褪色。‎ ‎【答案】⑴这位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使酚酞变红。‎ ‎⑵‎ 序号 猜想 实验方案 预计现象 结论 ‎1‎ NaOH溶液取错 重取NaOH溶液滴加酚酞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 ‎2‎ 试管上有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 换一支试管重做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 ‎3‎ 酚酞已失效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 另取一瓶酚酞并滴加于该NaOH溶液中 ‎4‎ 可能是NaOH溶液太浓 将原NaOH溶液稀释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正确 ‎⑶可能是NaOH溶液太浓 取原NaOH溶液滴加酚酞,再滴入少量的稀硫酸试液变红,再加少量NaOH固体,红色褪去,再加稀硫酸又变红。‎ ‎【例4】小明在化学实验课中,将CO2分别通入Ca(OH)2溶液和NaOH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小明就以上实验进行了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猜想与假设]① 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②CO2和NaOH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结果 NaOH溶液 CO2‎ 方案1‎ 通CO2后 的溶液 稀盐酸 ‎①如果 ,则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② ‎ ‎ ‎ ‎ ‎ ‎③如果 ,则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 [实验与事实]小明在查阅资料后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命题意图】本题以碱溶液和CO2反应为命题背景,但实质上是考察Na2CO3的化学性质。‎ ‎【解析】CO2 + 2NaOH == Na2CO3 + H2O,反应中生成的Na2CO3可溶于水,所以实验中无现象。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就要从生成物Na2CO3的化学性质入手:‎ ‎①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反应中会看到有气体生成;② Na2CO3 + Ca(OH)2 == CaCO3↓+ H2O,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③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①产生气体 ‎ 方法一:②向通入CO2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 ③产生白色沉淀 方法二:②向通入CO2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CaCl2溶液 ③产生白色沉淀 四、动动手、动动脑 ‎1.下列物质中,能用来指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酚酞溶液 ‎2.(05武汉)下列中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3.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设计了下列三种检验方法:①‎ 加少量饱和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②加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中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①和③ D.①②③‎ ‎4. 我们常吃的云吞往往带点苦涩的味道,原因是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为了减少苦涩味,在吃时,最好蘸点以下那种物质:‎ A.食醋 B.食盐 C.花生油 D.白酒 块状 烧碱 橡皮管 不饱和 食盐水 ‎5.(天津)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 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 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6.(05宜昌)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白色粉末状物质。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 ‎⑵利用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取少量该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 ‎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该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 写出⑶中所涉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7.(山东)阅读下列短文:‎ 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B.它极易溶于水;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D.氢氧化钾固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⑴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⑵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⑶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是: 。‎ ‎8.(山西)稀硫酸有许多用途,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序号 用途 化学方程式 ‎①‎ 用稀硫酸制硫酸钠 ‎②‎ 用稀硫酸除铁锈 ‎③‎ 用稀硫酸制硫酸铜 ‎④‎ 证明“银粉”成分是铝不是银 ‎9.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 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 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 观察到小气球有什么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 水 ‎ 碳酸钠 ‎10.(天津)如果以碳酸钙、碳酸钠、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可设计如下反应过程:‎ 碳酸钙 氧化钙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 H2SO4(稀)‎ 如果以锌、稀硫酸和氧化铜为原料制取单质铜,可有两种设计方案,请你按照上面的设计格式,完成以下设计方案。‎ ‎ H2SO4(稀)‎ 方案一:Zn ‎ 方案二:CuO 在以上两个设计方案中,你认为方案 操作更合理、更简便。‎ ‎11.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反应结束后,小明、小芳两位同学欲探究“氢氧化钠和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上 小明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为7处的颜色一致(浅黄色)‎ 恰好完全反应 小芳 ‎⑴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里,加入几颗锌粒 ‎① ;‎ ‎⑴硫酸已完全反应 ‎⑵再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另一支试管里,滴加 溶液 ‎② 。‎ ‎⑵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 ‎12.(05广西)小芳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CuSO4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的探究:‎ ‎①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 (填化学式)生成,再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出现了红色沉淀。‎ ‎②在2mL NaOH溶液中滴加3滴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葡萄糖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之一是 。‎ ‎③在2mL CuSO4溶液中滴加3滴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加入2mL葡萄糖溶液,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这说明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条件之二是 。‎ ‎13.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多少克?‎ ‎14.(05无锡)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许多规律,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请你根据下列试剂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推测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并完成下表。供选用的试剂有:氢氧化钾溶液、食盐水、二氧化碳、酚酞溶液、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物质的溶解性(20℃):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可溶于水,氢氧化铜难溶于水。‎ 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钾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⑵‎ ‎⑶‎ ‎15.有A、B、C、D 四种化合物,已知A、D属于盐类,A是硝酸盐,B 是一种酸,C是一种碱,A、D、C均呈无色或白色。用其溶液进行实验,其现象如下:‎ A与B、A与D反应均生成同一种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B与C反应,其中一种生成物为硫酸钠;C与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⑴据此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B 。‎ ‎⑵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十二 盐和化肥 一、我们学了什么:‎ ‎1.生活中常见的盐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NaCl)‎ 食盐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 调味品,参与人体生理活动;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工业上作原料制取Na2CO3、NaOH、Cl2和盐酸等。‎ 碳酸钠 ‎(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焙制食品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碳酸钙 CaCO3‎ 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大量用于建筑业;补钙剂。‎ ‎⑴盐与食盐的区别:化学中的盐是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总称,如碳酸钠、硫酸铜等等,不仅只指食盐。‎ ‎⑵CO32-、HCO3-的检验方法:‎ CaCO3 + 2HCl == H2CO3 + CaCl2 N aHCO3 + HCl == NaCl + H2CO3‎ H2O + CO2↑ H2O + CO2↑‎ ‎①原理:组成里含有CO32-、HCO3-的化合物,与盐酸都能反应放出CO2气体。‎ 如 ‎ ‎②操作:‎ 将待测样品装入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若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 ‎2.能够熟练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酸:初中范围内的酸均可溶于水。‎ 碱:溶碱钾、钠、钡和氨,钙微溶;其余全不溶。‎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都能溶;碳酸盐中可溶只有钾盐、钠盐、铵盐,碳酸镁微溶,其余均不溶。‎ ‎3.复分解反应 ‎⑴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⑵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够发生。‎ ‎4.盐的化学性质:‎ ‎⑴跟某些金属反应:金属 + 盐(溶液) → 新盐 +新金属 条件: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外)置(置换)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如 Fe + CuSO4 == Cu + FeSO4‎ ‎⑵与酸反应:盐 + 酸 → 新盐 +新酸 ‎①生成不稳定性酸放出气体:‎ Na2CO3 + 2HCl == H2CO3 + 2NaCl H2O + CO2↑‎ ‎②生成难溶性盐:‎ AgNO3 + HCl == AgCl↓+ HNO3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⑶与碱反应:盐(可溶) + 碱(可溶) → 新盐 + 新碱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⑷盐和盐反应:盐(可溶) + 另一种盐(可溶)→ 两种新盐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AgNO3 + HCl == HNO3 + AgCl↓‎ ‎5.化学肥料与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⑴化学肥料:‎ 种类 作用 氮肥 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 植物缺氮元素,生长发育会迟缓或停滞,光合作用速率减慢,作物品质降低。‎ 磷肥 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 作物缺磷时,生长迟缓,产量降低,过量会引起作物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 钾肥 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复合肥料 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等。‎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⑵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①不合理使用的危害 : ‎ a.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污染;‎ b ‎.经过复杂的原因,引起土壤酸化、水域N和P含量增高;氮化物硫化物(N2O、NH3、H2S)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污染;‎ ‎②我们的对策:在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和保障食品品质的基础上,低水平地施用化肥;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合理适时地使用农药。‎ ‎6.化肥的简单鉴别方法:‎ ‎⑴氮肥、磷肥、钾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均可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 石灰 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氨气)‎ 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⑵根据状态、气味鉴别:氮肥中,氨水为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 ‎⑶根据化学性质鉴别氮肥:‎ 氮肥 加碱 无氨味 有氨味 尿素 ‎(NH4)2SO4、NH4NO3、NH4Cl 灼烧 燃烧发光 NH4NO3‎ ‎(NH4)2SO4、NH4Cl 熔化冒烟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H4)2SO4‎ 无明显现象的是NH4Cl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焦点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三、这些容易错 ‎【例1】(南通)利用下列试剂或加入试剂后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能鉴别稀盐酸、氯化钠和澄清的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A.酚酞 B.硝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命题意图】此题考察常见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A项:酚酞试液能鉴别碱性溶液,但无法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钙;B项:硝酸钾溶液与上述溶液均不反应;C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但无现象;D项: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D ‎【例2】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得到纯的氯化钙溶液,最适宜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生石灰粉末 D.碳酸钙粉末 ‎【命题意图】考察学生对酸和盐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点的综合处理能力。‎ ‎【解析】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则所选择的试剂不仅只能和盐酸反应,而且应为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固体。A项: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沉淀,不能满足要求;B项: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但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完全;C项:生石灰与盐酸反应,但生石灰与水也能反应;故满足此题的答案只有D项。‎ ‎【解答】D ‎【例3】(北京)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Na2SO4、 HCl B.NaOH、NaCl、HNO3‎ C.MgSO4、NaNO3、KOH D.NaHCO3、KNO3、HCl ‎【命题意图】此类试题基础性强,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反应。‎ ‎【解析】解答溶液中物质共存的试题,关键是运用复分解反应条件知识判断酸、碱、盐溶液之间能否反应,此题要求选出相互不反应的一组。B项:NaOH和HNO3反应生成NaNO3和H2O;C项:MgSO4和K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K2SO4;D项:NaHCO3、和HCl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气体;所以A项正确。‎ ‎【解答】A ‎【例4】有人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时,作出了两种假设:‎ ‎⑴假设它按KClO3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假设它按CaCO3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事实上由于FeO 易被氧化,因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是一种红棕色固体及两种硫的氧化物。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MnO2‎ ‎ △ ‎ ‎【命题意图】此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解析】⑴ 2KClO3 2KCl + 3O2↑,生成物分解为对应化合物和单质, 则 ‎△‎ ‎ ‎ 高温 ‎ ‎ 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 FeS + 2O2↑;‎ ‎△‎ ‎ ‎ ‎△‎ ‎ ‎ ‎△‎ ‎ ‎ ‎⑵ CaCO3 CaO + CO2↑,生成物中有两种氧化物,则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 FeO + SO3↑;FeO被氧化生成的红棕色固体应为Fe2O3 ,两种硫的氧化物分别为SO2和SO3。‎ ‎△‎ ‎ ‎ ‎【解答】⑴ FeSO4 FeS + 2O2↑;⑵ FeSO4 FeO + SO3↑,‎ ‎2FeSO4 Fe2O3 + SO3↑+ SO2↑‎ ‎【例5】小明的家乡经常出现水稻倒伏现象,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缺少 (填元素名称),他建议农民适量施用草木灰或者 (填化学式)。但是过多施用草木灰会使土壤的pH 7,显 性,不利于水稻生长。‎ ‎【命题意图】本题是化学与农业生产的联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肥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情况。‎ ‎【解析】缺少氮元素,植物的生长发育会迟缓或停滞,同时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作用的产物;缺少磷元素,植物生长迟缓、产量减低;钾元素具有保证植物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效。因此,该水稻主要是缺少钾元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其水溶液显碱性。‎ ‎【解答】钾元素 ; KCl(或K2SO4) ; 〉 ; 碱 四、动动手、动动脑 ‎1.食品安全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蒸馒头时加适量的纯碱 B.制香肠时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用霉变的花生做鱼皮豆 D.运输海鲜品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2.沈阳市正在筹建2006年“世园会”,其中园艺范围包括建一个“白菜园”,为此准备了一些化肥待用。以下所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NO3 B.NH4NO3 C.K2CO3 D.(NH4)2SO4‎ ‎3.(05黄冈)某星期天,小明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父亲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 A.NH4NO3 B.CO(NH2)2 C.Ca(H2PO4)2 D.KCl ‎4.(05南京)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D.碳酸氢钠不能用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5.(05黄冈)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旦壳能否溶于水;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6.(05威海)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 溶液显黄色不是Cl- ‎ 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KCl 溶液没有颜色 ‎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7.(南通)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合理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氯化钙)‎ C.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浓硫酸) D.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氧气)‎ ‎8.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①调节土壤的pH,改良酸性土壤②调节土壤的pH,改良碱性土壤③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④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⑤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9.(山东)从农药DDT和六六六的发明、推广、禁用,到医药PPA的发明、推广、禁用,人类对化学合成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有了更新的认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应当研制、推广和使用低毒、无公害的化学农药 B.在开发应用一种新药时,只有全面、正确地掌握药物的性质,深入了解其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才能推广使用这种新药 C.农药不仅能杀灭病虫害,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应杜绝使用农药 D.有害农药的大量滥用,导致了粮食、果品、蔬菜、食品的污染 ‎10.(北京)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只需加入适量稀硫酸就能除去的是:‎ A.NaCl(Na2CO3) B.Fe(Cu) C.Na2CO3(CaCO3) D.HCl(BaCl2)‎ ‎11.(武汉)为了防止病虫害,常对生长过程中的蔬菜喷洒农药。据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冲洗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我们在用水浸泡蔬菜时可加适量的:‎ A.固体碳酸钠 B.食盐 C.食醋 D.白酒 ‎12.(合肥)某班学生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B.施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化肥肥效快 D.复合肥料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沉淀甲 样品 溶液A 滤液B 沉淀乙 滤液C 沉淀丙 滤液D 固体丁 水 溶解 ‎①‎ ‎②‎ 过量 NaOH溶液 ‎ 过滤 ‎③‎ 过量 BaCl2溶液 ‎ 过滤 ‎④‎ 过量 Na2CO3溶液 ‎ 过滤 ‎⑤‎ 过量 盐酸溶液 ‎ 过滤 ‎1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⑤步除杂方案:‎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⑴沉淀甲是 ;滤液C中的溶质是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⑵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少);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固体丁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14.(天津)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Ag+、K+、Ba2+、OH-、Cl-、NO3-和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中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固体 ‎①加足量水溶解 ‎②加足量的BaCl2溶液 ‎③过滤 白色沉淀A 无色溶液B 加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C 无色气体D ‎(B中的酸根离子只有一种)‎ ‎15.(天津)某固体可能由Na2SO4、NaCl、Na2CO、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 ‎ 试回答:‎ ‎⑴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 ,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 。‎ ‎⑵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⑶为检验上述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一定存在,某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②取滤液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 在上述某同学的实验方案①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 ‎ ‎1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硝酸钡、碳酸钡、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 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 ‎[实验探究]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HNO3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获得结论]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 (写化学式),说明假设不成立;(2)步骤1中得到的沉淀是 (写化学式);(3)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 。‎ ‎17.(05福州)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⑴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①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 B.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C.磷矿粉[Ca3(PO4)2]‎ ‎②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 (“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 。‎ ‎⑵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 作用。‎ 若提供的气体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为了除去SO2,现设计以下两种方法。‎ 甲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乙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提供资料]‎ Ⅰ 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 Ⅱ SO2 + 2NaHCO3 ==== Na2SO3 + H2O + 2CO2‎ Ⅲ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请你利用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上述 方法(填“甲”或“乙”可行,理由是 。‎ ‎ ‎ 十三 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我们学了什么:‎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名称 化学式 主要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与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 甲烷 CH4‎ 点燃 ‎ ‎ 可燃性:CH4 + 2O2 ‎ 点燃 ‎ ‎ ‎ CO2 +2H2O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 乙醇(或 酒精)‎ C2H5OH 可燃性C2H5OH + 3O2 ‎ ‎ 2CO2 +3H2O ‎①医用消毒②燃料③制饮用酒 ‎④化工原料 乙酸(或 醋酸)‎ CH3COOH 酶 ‎ ‎ 具有酸的通性 ‎①化工原料②食用醋中含3% ~5%的醋酸 葡萄糖 C6H12O6‎ C6H12O6+6O2 ‎ ‎2CO2 +3H2O + 能量 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再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蔗糖 C11H22O11‎ 淀粉 ‎(C6H10O5)n 二、中考考什么 焦点: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这些容易错 ‎【例1】干洗最普通的溶剂是四氯乙烯(C2Cl4),皮肤吸收了四氯乙烯气体会引起恶心等症状。因此,干洗的衣服拿回家后应将衣服挂在通风的地方,待衣物上的干洗剂挥发后再穿。下列关于四氯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四氯乙烯由碳、氯两种元素组成 ‎ B.四氯乙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氯原子构成 C.四氯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D.四氯乙烯中碳、氯的原子数目比是1:2‎ ‎【命题意图】此题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命题背景,考察化学用语,在完成试题的同时,对生活中的有机物也会有所认识。‎ ‎【解析】从C2Cl4化学式可知:四氯乙烯由碳、氯两种元素组成;四氯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氯原子构成;四氯乙烯分子中由碳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数目比是1:2。‎ ‎【解答】D ‎【例2】在有机物里有一大类物质叫烷烃。其中CH4为甲烷,C2H6为乙烷,C3H8为丙烷,C4H10为丁烷……则含有8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化学式为 ;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化学式为 。‎ ‎【命题意图】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以考察学生的比较、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题中给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四种物质的化学式,从中不难发现它们组成的规律是:碳原子个数的2倍加2就是氢原子个数,所以有8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化学式为C8H18,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化学式为CnH2n+2。‎ ‎【解答】C8H18 CnH2n+2‎ 四、动动手、动动脑 ‎1.(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镁 C.甲烷 D.硫酸 ‎2.(05南京)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使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酶 ‎3.(05南京)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 + 6O2 6CO2 + 6H2O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的衡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 将增大 ‎4.(茂明)厨房中下列食物,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A. 米饭 B.瘦肉 C.白菜 D.花生油 ‎ ‎5.(北京)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6.(北京)小芳收集了一些衣料的纤维,各取一部分做燃烧实验。下列衣料纤维中,燃烧后能够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A.棉纤维 B.锦纶 C.羊毛纤维 D.涤纶 ‎7.液化石油气是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无色、无味的混合气体。为能及时发现其泄露,以防危险发生,在民用的液化石油气中常加入可指示泄露的“指示气”。在如下特性中:①无色;②有特殊气味;③易液化;④可燃烧;⑤有醒目的颜色;⑥易溶于水;⑦能灭火;⑧易气化;“指示气”必须具有的是;‎ A.①③④⑦ B.②③④⑧ C.②⑤⑥⑧ D.②④⑥⑦‎ ‎8.(南通)蛋白质、糖类、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已知每克蛋白质、葡萄糖、油脂完全氧化时,分别约放出18kJ、15.6 kJ、39.3 kJ的热量。产生相同热量时,消耗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蛋白质、葡萄糖、油脂 B.蛋白质、油脂、葡萄糖 C.葡萄糖、蛋白质、油脂 D.油脂、蛋白质、葡萄糖 ‎9.(山西)化学影响着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质量。以下分析不科学的是:‎ A.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用燃烧法区别 ‎10.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 ‎11.(黑龙江)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糖、蛋白质、无机盐等都是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 B.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C.人体内如果缺少铁元素易患缺铁性贫血 D.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 ‎12.铜、汞、铅等重金属盐能使人中毒,如误入口应采取急救措施是( )‎ A 喝大量蒸馏水 B 喝大量盐水 C 喝大量鸡蛋清 D 喝大量葡萄糖水 ‎13.(05江西)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性质。‎ 材料二:钙是人体中一种常量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 ‎⑴在10℃时,醋酸的状态是 ;‎ ‎⑵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 ,原因是 ;‎ ‎⑶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 。 ‎ ‎ ‎ ‎14.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微0%酒精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泡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如右图。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将完好无损。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其原因。‎ ‎15.(山西)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的油脂,来源于 等食物。油脂是制肥皂的主要原料,肥皂水中滴入酚酞变红色,表明肥皂水的pH 7。用肥皂水洗衣服泡沫很多时,所用的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当衣服沾上油污时可用汽油除去,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空气 一、1.D 2.B 3.B 4.B 5.D 6.D 7.AB 8 A 9 C 10 A 二、1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气体。21,78,0.03,0.94,0.03‎ ‎12.氦、氖、氩、氪、氙、很难 ‎13.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14.①③‎ ‎15 经过除尘 除污处理 直接以煤为燃料 改用气体燃料 水电 核电 能源结构 无铅汽油 三、16.因为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镁固体,锥形瓶中的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所以打不开了。‎ ‎17.因为老鼠自己也进行呼吸作用,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这样老鼠因 为缺氧而窒息死亡。‎ 四 18(1)A瓶有水进入,B瓶无变化;(2)A瓶中消耗O2生成固体,气体压强减小,B瓶生成CO2为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3)燃烧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上述现象验证了氧气体积气的1/5. ‎19 北京 重庆 ①②③‎ ‎(2)北京市;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建筑工地几相关产业的管理,减少粉尘污染,改变燃料结构等。重庆市:改变燃料结构,加强尾气治理。‎ 二、氧气 一选择 ‎1.C 2.C  3.A 4.C 5.D 6.D 7.C 8.D 9.C 10.A 11.C 12.A 13A 14 C , D 15 B C ‎ 二 填空 ‎16.过氧化氢溶液 高锰酸钾 ‎17.二氧化锰 锰酸钾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催化剂 生成物 ‎18.B A D C ‎19.② ① ⑧ ③ ① ⑥ ① ④ ② ① ‎20.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1.催化 催化 ‎2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排水集气法 ‎23.乙瓶内有白烟,冷却后瓶内壁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甲瓶内气球胀大 白磷在阳光照耀下达到其着火点而自燃,消耗了乙瓶中的氧气,由于导气管将甲、乙两个集气瓶相连 通,甲瓶中的氧气也消耗掉.使瓶内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强,因此甲瓶中的气球胀大了 三 实验 三、24.(1)试管 铁架台(带铁夹) 酒精灯 导管 单孔橡皮塞 集气瓶 水槽 玻璃片 (2)制氧气 (3)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25.(1)①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②加热碱式碳酸铜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在反应器内的导管后放一团棉花 ‎26.(1)C ‎(2)向下排空法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四简答 ‎27.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正常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 ‎28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29 .通过灼热的铜网。‎ 五 推断 ‎30.E为氧气;H为澄清石灰水;③,①②‎ 六计算 ‎(1)1克 (2)=7.0升 开放性题 ‎(1)不正确。汽油中不存在碳、硫、氮的单质。‎ ‎(2)改进发动机结构,使汽油充分燃烧,或在汽车发动机内安装转化器,加入催化剂,使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二氧化碳 一选择 ‎1.A 2.D 3.B 4.B 5 B 6 .B   7.D  8.AB    9.B D  10.B C11A 12 B 13 C14 C 15A 二 填空 ‎16.碳酸 === 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红色 变回紫色碳酸 水和二 氧化碳 ===↑ ‎ ‎17.灯火 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 供给呼吸 ‎18、1.稀盐酸 大理石 石灰石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熄灭则满 ‎19.(1)光合 呼吸 ‎(2)C2H4‎ ‎20.(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 ‎(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纸张就可以减 少造纸所需木材,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三 实验 ‎21 解答 (1)B;D (2) 2H2S + O22S↓+ 2H2O ‎22 (1)石灰石(或大理石) 稀盐酸 ‎(2)CO2+ Ca(OH)2====CaCO3↓+ H2O ‎(3)紫色石蕊试液 ‎(4)略 四计算 ‎23‎ 解: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10 g ‎44:100=x:10 g x=4.4 g 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10 g-4.4 g=5.6 g 设:生成4.4 g CO2需要碳的质量为y1,生成5.6 g CO需要碳的质量为y2.‎ C+O2CO2_       2C+O22CO ‎12 44 24    46‎ y1 4.4 g y2    5.6 g ‎12:44=y1:4.4 g 24:56=y2:5.6 g y1=1.2 g y2=2.4 g 所以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y1+y2=1.2 g+2.4 g=3.6 g 答案: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3.6 g.‎ 五 24 (1)CuO和CO ;Cu2(OH)2CO3和H2;Cu2(OH)2CO3和CO ‎ (2)不行,因为在W导管口没有可燃性气体放出,试管中的固体得不到加热,不能变成光亮的红色。‎ 四 ‎1.D 2.C 3.B 4.B 5.C 6.B 7.C 8.D 9.C ‎10.⑴过滤 ⑵活性炭 ⑶ClO2 ⑷加热煮沸法(或蒸馏法)‎ ‎11.白醋 酒精 方法一:在试管内分别加入少量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出现变红现象的是白醋;方法二:将少量待测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能点燃的是酒精;⑴ ① ⑵残余物 ‎12.⑴ E ⑵紫色石蕊试液 ,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或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水样显酸性。‎ ‎13.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①滤纸破损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14.⑴ C ⑵ D ⑶ A ‎15.解:⑴ 1000t ×10.2g / t ==10200g == 10.2kg 细菌 ‎⑵设处理1000t甲厂污水需甲醇质量为x。‎ ‎6NH3 + 5CH3OH +12O2 3N2 + 5CO2 + 19H2O 102 ‎160‎ ‎102‎ ‎160‎ ‎10.2kg x X== 16 kg ‎10.2g x ‎ ‎ ‎ 则需要乙厂污水质量为:16kg×1000÷8g / t == 2000t ‎ 五 ‎1.C 2.C 3.C 4.D 5.D 6.B 7.A ‎ ‎8.⑴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⑵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处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⑶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9.因为氧气微溶于水,使测定出的氧气体积偏小,所以计算出的密度比标准值偏大。‎ ‎10.增加水的导电性;氢气,4g;氧气,22.4L。‎ ‎11.分别向四种溶液中逐滴滴入肥皂溶液并振荡,根据肥皂溶液滴入后开始产生泡沫的滴数来区分。‎ ‎12.⑴ 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因此前6分钟,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第7分钟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因此阴阳两极生成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⑵ 电解水的过程中,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电解掉的水的质量为:100g — 100g×5%÷6% == 16.67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6.67g × 1/9 == 1.85g ‎13.⑵ 碳酸钙 CaCO3 ⑶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② 向生成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⑷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⒂ Ca(HCO3)2 == CaCO3 + H2O + CO2↑‎ ‎14.钙离子、镁离子; 硬 ;用干净容器收集一些雨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六 ‎1.D 2.B 3.B 4.D 5.D 6.C 7。D ‎8.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⑵饱和石灰水在温度升高时仍为饱和溶液 ⑶‎ 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均为液体 ‎9.⑴ ②,因为井水中NaCl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更容易蒸发水分后得到NaCl且经过沙层过滤后污染小。‎ ‎⑵ A ⑶ ①硫酸镁,温度高于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冷水 ‎10.⑴ ② AgNO3 ⑵ ① 漏斗 ②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液体,加入稀HCl或NaCl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洗净 ③ 23.4% 不符合 ⑶食用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较强和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避免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11.因为在温度较高时,可溶性盐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到火星表层土壤中。有水,火星上就可能存在过生命。‎ 七 ‎1.A 2.B 3.C 4.D 5.B 6.B 7.A 8.A 9.B 10.B ‎11.⑴ 大于,木糖醇 ⑵木糖醇 12.⑴ 蒸发 ⑵ AE ‎ ‎13.⑴ A ⑵ a ;加水 或升温 ‎ ‎14.⑴ 33g ⑵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A固体 ⑶ C ‎15.⑴ C、B、A ⑵ 冷却热饱和溶液 ⑶ 逐渐增大到33.3%‎ ‎16.⑴ ② ① ⑵ 否 ⑶ 降低 0.024‎ ‎17.10% 20 5 18.⑴ F ⑵ 〉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⑶ 不饱和 37.5% 将两溶液均降温到30℃‎ ‎19.解: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HCl + NaOH === NaCl + H2O ‎ 36.5 40‎ ‎ 50g×x 20g×2%‎ ‎36.5‎ ‎ 40‎ ‎50g×x ‎20g×2%‎ x = 0.73%‎ ‎23.22mL ‎100mL×1.05g/cm3×10%‎ ‎ 1.19 g/cm3×38%‎ ‎⑴‎ ‎⑵ 略 ⑶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0.解: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73 ‎44‎ ‎50g×14.6%‎ ‎ x ‎73‎ ‎ 44‎ x = 4.4g ‎ 50g×14.6% x CO2的体积为:4.4g÷1.997 g/L == 2.2L 答:略 八 ‎1.B 2.D 3.C 4.C 5.C 6.D 7.C ‎ ‎8.稳定 ,单质 9.CO32- 或 HCO3-;FeCl3 ;② CO2 + Ca(OH)2 == CaCO3↓+ H2O;⑤ Fe + CuSO4 == Cu + FeSO4‎ ‎10.⑴ 乙;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且铁粉的颗粒较小,常温下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而生锈,脱氧剂中的红色粉末即为生成的铁锈。‎ ‎⑵‎ ‎①用磁铁充分接触滤纸上 绝大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的脱氧剂粉末 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 ‎②将红色物质放入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红色物质溶解,溶液呈黄棕 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红色物质是Fe2O3‎ 其他答案只要原理正确,各项叙述清楚,能确定铁粉及氧化铁的存在均可。‎ ‎⑶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 Fe2(SO4)3 + 6NaOH == 2Fe(OH)3↓ + 3Na2SO4‎ ‎11.⑴ ①②项答案:金属铱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延展性中任意答出两点均可。⑵ Ir + O2 === IrO2‎ ‎12.答案一:⑴ CO2 ⑵ 将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将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再将从石灰水中导出的气体点燃) ⑶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不能被点燃) ⑷ CO2 + Ca(OH)2 == CaCO3↓+ H2O。‎ 点燃 答案二:⑴ CO ⑵ 将导出的气体点燃(或将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再将从石灰水中导出的气体点燃) ⑶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蓝色并且放出热量(或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蓝色并且放出热量) ‎ ‎⑷ 2CO + O2 2CO2。‎ 点燃 答案三:⑴ CO2 和CO ⑵ 将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再将从石灰水中导出的气体点燃 ⑶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蓝色并且放出热量 ⑷ CO2 + Ca(OH)2 == CaCO3↓+ H2O,2CO + O2 2CO2。‎ ‎13.[提出问题]铝片放到稀硫酸中为什么没有现象?‎ ‎[猜想]可能是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发生;也许与稀硫酸的浓度有关;也许是铝片与稀硫酸反应需要加热。‎ ‎[设计方案]‎ 方案一:‎ 操作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应结论 将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10%‎ 的稀硫酸 若有气泡产生 若无气泡产生 猜想正确 猜想错误 方案二:‎ 操作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应结论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铝片,加入30%的稀硫酸少量 若有气泡产生 若无气泡产生 猜想正确 猜想错误 方案一:‎ 操作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应结论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铝片,加入30%的稀硫酸少量,然后加热 若有气泡产生 若无气泡产生 猜想正确 猜想错误 ‎[评价与反思]学习化学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勇于探究。‎ ‎14.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因此如果在铁桶内配制,则会发生反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所以,配制波尔多液应选择塑料桶、玻璃桶、木桶来配制。‎ 九 ‎1.C 2.D 3.D 4.B 5.D 6.D 高温 ‎7.合金 氟碳涂料可以使钢材与氧气和水隔绝 高温 高温 ‎8. C + O2 CO2 9. Fe3O4 Fe2O3‎ ‎10.⑴ Fe2O3 + 3CO 2 Fe + 3CO2 ⑵3Fe + 4H2O Fe3O4 + 4H2 ;使铁制品与水和空气隔绝。‎ ‎△‎ 高温 ‎11.⑴ 表面生成红色铁锈 ⑵ 铁与潮湿的空气作用(或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⑶ 7.9或8 ⑷ 先用布擦干再涂上油。‎ ‎12.TiO2 + 2C + 2Cl2 TiCl4 + 2CO ;TiCl4 + 2Mg 2MgCl2 + Ti ‎13.⑴复合 ;⑵ 优点:轻便、耐腐蚀、成本低、强度较高、绝缘性好(只写一点);缺点:白色污染、有害健康。‎ ‎14.⑴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或铁与空气和水接触) ⑵ A、B 高温 ‎⑶ Fe + CuSO4 == Cu + FeSO4‎ ‎15.⑴ ③⑤ ;⑵ Fe2O3 + 3CO 2 Fe + 3CO2 ;⑶ 水和氧气 ;⑷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或氧化膜);‎ ‎⑸ 解: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y。‎ ‎ Zn + H2SO4 == ZnSO4 + H2↑‎ ‎ 65 98 2‎ ‎ 13g y x ‎13g ‎ x ‎65‎ ‎ 2‎ x = 0.4g ‎13g ‎ y ‎65‎ ‎ 98‎ y = 19.6g ‎19.6g ‎ 100g 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 == 19.6%‎ 答:略 ‎16.⑴ 黑色物质既有氧化铜又有炭黑。‎ ‎⑵‎ 可能有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表面变黑的铜片 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溶液变蓝,黑色物质完全消失 溶液颜色无变化,铜片表面黑色物质不消失 溶液变蓝,黑色物质部分消失 ‎⑶将铜片放在试管中或石棉网上加热。‎ 十 ‎1.B 2.B 3.D 4.C 5.A 6.A 7.B 8.B ‎9.【实验步骤】①量筒 ‎ ‎【交流反思】 ⑴ 无影响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 ‎⑵在白醋中先滴入几滴酚酞,当滴加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说明完全中和。(或在白醋中先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当滴加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时,说明完全中和)‎ 解: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5mL — 5mL)×1.0g/L×1.0% == 0.4g 设12g白醋中含醋酸的质量为x ‎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60 ‎40‎ x ‎ 0.4g ‎60‎ ‎ 40‎ x = 0.6g x 0.4g ‎0.6g ‎ 12g 则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 == 5.0%‎ 答:略 通电 ‎10.⑴②、③、④ ;⑵ ① 2H2O 2H2 ↑ + O2↑‎ ‎②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⑶ ③ ;⑷ ①。‎ ‎11.⑴ G ⑵ E ⑶ B ⑷ A ⑸ D ‎12.⑴ 不正确 ,因为如果盐酸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会变色 ‎⑵ NaOH + HCl == NaCl + H2O ‎ ‎⑶(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体产生 盐酸过量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体产生 恰好中和 ‎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有气体产生 盐酸过量 ‎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无气体产生 恰好中和 ‎13.A是盐酸(或HCl) B是氢氧化钠(或NaOH) C是氯化钠(或NaCl)‎ ‎14.① 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或其他碱溶液),红色 ‎②氢氧化钠溶液 (或其他碱溶液),酚酞试液,红色 ‎③氢氧化钠溶液 (或其他碱溶液),石蕊试液,蓝色 ‎④稀盐酸(或其他稀酸溶液),石蕊试液,红色 ‎15.⑴ CO2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用大量水冲洗; ⑵ 1000 2‎ 十一 ‎1.D 2.C 3.D 4.A 5.D ‎6.⑴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⑵Ca(OH)2或CaCl2或Ca(NO3)2或 Ba(OH)2或BaCl2或Ba(NO3)2等,生成白色沉淀。‎ ‎⑶方法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OH)2或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①生成白色沉淀 ‎②酚酞试液变红(或酚酞试液不变色)‎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方法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OH)2或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或加硝酸铜溶液)‎ ‎①红褐色沉淀(或蓝色沉淀 ‎②或不产生蓝色沉淀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 CaCl2 + Na2CO3 == 2NaCl + CaCO3↓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⑷取原变质的溶液,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过滤,所得滤液即为氢氧化钠溶液。‎ ‎7.⑴ A、B、C、 ⑵ CO2 +2KOH == K2CO3 + H2O;2KOH + Cu SO4 == Cu(OH)2↓+ K2SO4 ;⑶ 氢氧化钾应密闭保存隔绝空气和水。‎ ‎8.①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 ‎②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 ‎③H2SO4 + CuO == CuSO4 + H2O ④ 2Al + 6HCl == 2AlCl3 + 3H2↑‎ ‎ CuO 加热 ‎ H2SO4(稀)‎ ‎9.⑴气球涨大;CO2和NaOH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 CO2 +2NaOH == Na2CO3 + ‎ ‎ H2O ‎ ‎10.方案一:Zn H2 Cu ‎ Zn ‎ H2SO4(稀)‎ 方案二:CuO CuSO4 Cu 方案二 ‎11.①无气泡产生;⑵硫酸铜;②不产生蓝色沉淀 ‎12.①Cu(OH)2 ;②加热至沸腾;③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或NaOH溶液多)。‎ ‎13.解:设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 80 ‎98‎ ‎40g×15% x ‎ ‎40g×15%‎ ‎ x ‎ 80‎ ‎ 98‎ x = 7.35g 答:略 ‎14.‎ 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 ‎ ‎⑵氢氧化钾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 +2KOH == K2CO3 + H2O ‎⑶氢氧化钾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KOH+CuSO4==Cu(OH)2↓+K2SO4‎ 或氢氧化钾能与某些酸反应 KOH + HCl == KCl + H2O ‎15.⑴ Ba(NO3)2 H2SO4 ;⑵ 2NaOH + Cu SO4 == Cu(OH)2↓+ Na2SO4 ‎ 十二 ‎1.A 2.A 3.D 4.D 5.D 6.D 7.C 8.B 9.C 10.D ‎11.A 12.B ‎13.⑴ 氢氧化镁;BaCl2 和 NaCl;除去第④步中加入的过量Na2CO3。‎ ‎⑵ 增大 ;KCl。‎ ‎14.碱性 ;H+、Ag+、Ba2+、NO3‎ ‎15.⑴ BaCO3 CO2 ;⑵Na2CO3 ;Na2SO4、KNO3;NaCl;⑶除去Na2CO3。‎ ‎16.⑴ CuSO4;⑵ BaCO3和BaSO4 ⑶①Ba(NO3)2、Na2SO4、Na2CO3;②Ba(NO3)2、Na2SO4、BaCO3;③Ba(NO3)2、Na2SO4、Na2CO3、BaCO3。‎ ‎17.⑴① A ;②不能,因为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而使肥效降低;⑵ 光合 ,甲,因为CO2不能和NaHCO3反应,但是SO3能和NaHCO3‎ 反应,从而被除去。‎ 十三 ‎ ‎1.C 2.B 3.D 4.B 5.A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⑴固态 ⑵不能 ,因为铝会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 ⑶使不溶于水的磷酸钙转变为可溶性钙盐,便于人体吸收。‎ ‎14.酒精燃烧放出热量,手帕上的水吸收热量汽化,因此使温度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15.植物油(或动物油); 〉 ; 软水 ; 汽油可溶解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