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玉林市防城港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物 理(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15年玉林市防城港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物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
A. V B. A C. Ω D. W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A、伏特(V)是电压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B、安培(A)是电流的基本单位.符合题意;
C、欧姆(Ω)是电阻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D、瓦特(W)是功率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是一道基础题.
2.利用声音区分不同的乐器,主要是依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
解:不同乐器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利用声音区分不同的乐器,主要是依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D.
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
A.10℃ B.40℃ C.50℃ D.60℃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解答:
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50℃.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学会观察分析物质熔化或凝固的图象,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苹果从树上由静止落下的过程中(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D.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高度,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苹果从树上由静止落下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故其动能增加;同时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小.
故选C.
点评:
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高度)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水中桥
C.
林中影
D.
缸中鱼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
解:A、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林中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缸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果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缩小、倒立的实像,那么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B. 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C.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 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要使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
解答:
解: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应减小物距,将蜡烛靠近透镜,并增大像距,将光屏远离透镜,所以蜡烛和光屏都要向右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掌握成实像时物距、像距、成像特点的对应关系.
7.以下操作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更换灯泡时要切断电源
B.
保险丝熔断后可用铜丝代替
C.
将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D.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一定要接地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物体接触电器;维修电器或更换灯泡,应先切断电源.
(1)保险丝在电流过大时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采用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材料制作.
(3)如果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火线直接接在灯泡时,虽然断开开关,但是火线和灯泡相连,触及灯泡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
(4)为防止因用电器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一般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
解答:
解:
A、更换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换新灯泡,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铜丝的电阻较小,产生的热量较少,同时铜的熔点又较高,所以在电路出现电流过大的故障时不易熔断,起不到及时切断电路的保护作用,不能当成保险丝,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C、开关接在火线与电灯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不但没有电流通过,而且电灯与火线断开连接,防止人发生触电事故,故C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D、为了防止因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故D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故选B.
点评: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现象,要有适当的应对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
8.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
手机通信
B.
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C.
雷达跟踪目标
D.
北斗卫星系统导航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声呐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
解答:
解:A、手机通信是通过手机发出和接收电磁波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属于回声的利用,故B符合题意;
C、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故C不符合题意;
D、通信卫星是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故D不符合题意.
选B.
点评:
这是一道考查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题,比较容易,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
9.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晒太阳
B.
钻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压缩空气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
解:
A、人晒太阳时,会感到很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两手掌相互摩擦,手掌发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空气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基础题目.
10.下列哪个措施能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 )
A.
减小线圈的电流
B.
减少线圈的匝数
C.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D.
在线圈中插入铁芯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中有无铁芯.并且,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在电流与匝数相同的情况下,加入铁芯的磁性要比不加入铁芯时的磁性要强.因此要增强螺线管的磁性,就要从以上三个因素入手考虑.
解答:
解:A、在相同条件下,减小电流,磁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B、在相同条件下,减少螺线管的匝数,磁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改变电流的方向,只能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不符合题意;
D、在相同条件下,插入铁芯,磁性增强,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在明确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基础上,再结合对应的措施来确定答案.
11.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
绝缘体也能带电
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考点:
导体;绝缘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解答:
解:
A、根据定义可知,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属是导体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绝缘体)带负电,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电子并不少,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注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
12.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
动力臂逐渐变大
B.
阻力臂逐渐变大
C.
动力F保持不变
D.
动力F逐渐减小
考点: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先确定阻力臂、动力臂的变化,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分析动力的变化.
解答:
解:A、由图示可知,木棒是一个杠杆,力F是动力,力F始终垂直与木棒,则木棒的长度是动力臂,木棒长度保持不变,动力臂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木棒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木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0,转过θ角后,重力力臂(阻力臂)逐渐增大,故B正确;
C、已知:G、L保持不变,LG逐渐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GLG=FL可知,动力F逐渐增大,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会熟练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
13.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未超出量程,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灯泡短路
B.
灯泡断路
C.
滑动变阻器短路
D.
滑动变阻器断路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整个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发生了短路.
解答:
解: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A、如果小灯泡发生短路,电流表有示数且较大,电压表示数为零,符合题意;
B、如果小灯泡发生了断路,则电路为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不符合题意;
C、如果滑动变阻器短路,电路中电流将会很大,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不符合题意;
D、如果滑动变阻器断路,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这是我们常考的内容,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多总结,多积累.
1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
A.
所用时间为2.4h
B.
所用时间为2.6h
C.
平均速度为48km/h
D.
平均速度为50km/h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利用t=求前、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得出总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解答:
解:
(1)由v=得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t1===1h;
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t2===1.5h;
总时间:
t=t1+t2=1h+1.5h=2.5h,故AB错;
(2)平均速度:
v===48km/h,故C正确、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记住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
15.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
A.
0.45W
B.
0.50W
C.
0.80W
D.
0.90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根据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利用P=I2R求出电流,结合R1阻值求出电源电压;
(2)由曲线图可知当R2的阻值为20Ω时,消耗的功率最大,利用电源电压和串联总电阻求出电流,即可求出电功率.
解答:
解: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可知当R2=10Ω时,P2=0.4W
由P=I2R可得:I===0.2A,
由欧姆定律I=得:电源电压为:U=IR=0.2A×(20Ω+10Ω)=6V;
乙图可知当R2=20Ω时,R2的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15A,
电阻R2的最大功率为P′=(I′)2R2=(0.15A)2×20Ω=0.45W
故选A.
点评:
此题为图象求解问题,始终抓住曲线告诉的信息,结合电功率公式的理解求解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6.太阳能属于 一 次能源(选填“一”或“二”).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 聚变 .
考点:
太阳能;核聚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2)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解答:
解:
太阳能是直接吸收阳光来利用的,是一次能源;
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故答案为:一;聚变.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和核能的利用;核反应的类型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
17.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矫正近视眼的一种方法是戴一副由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光折射的可逆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解答:
解: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可逆;凹.
点评:
该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故能从光的会聚和发散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和矫正是解决该知识点的关键.
18.书包用宽的背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 增大 受力面积来 减小 压强.(以上两空选填“增大”或“减小”)
考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
解:书包用宽的背带,做的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点评:
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
19.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 (选填“化学能”或“内能”).如果一辆汽车行驶时消耗汽油10L,那么这些汽油完全燃烧能放出 3.15×108 J的热量.(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
考点:
热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燃料放热公式求解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在汽油机内,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由ρ=得汽油的质量:
m=ρV=0.7×103kg/m3×10×10﹣3m3=7kg,
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7kg×4.5×107J/kg=3.15×108J.
故答案为:内能;3.15×10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能的转化、燃料放热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单位换算.
20.某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A、电阻为42Ω.假设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工作5min后,水吸收的热量为 3.15×105 J,此热量能把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 95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和热综合题.
分析:
根据焦耳定律公式求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得出水吸收的热量,结合水的吸热公式再求水的温度.
解答:
解:电流产生的热量为:Q=I2Rt=(5A)2×42Ω×5×60s=3.15×105J
由于全部转化,则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Q=3.15×105J
由Q吸=cm△t可得:△t===75℃
则水的末温为t=75℃+20℃=95℃
故答案为:3.15×105J;95.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焦耳定律公式和物质吸热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常规考法,难度不大,但是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2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滑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1A和0.2A;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可知电阻R2的阻值为 30 Ω,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 5.12 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计算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当S1、S2均闭合,滑片P滑到右端时,R2短路,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电阻R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和电流表示数特点得到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即可求出电源电压;
当S1、S 2均断开,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R2与R中串联,电流表A1测量电路电流.已知电源电压和电路电流,可以得到串联电路总电阻;
已知串联电路总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两者之差就是R2的阻值;
(2)电源电压一定,要使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由公式P=可知,电路总电阻最大.据此确定用电器连接方式并计算电功率大小.
解答:
解:(1)S1、S2均闭合,滑片P滑到右端时,R2短路,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R1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电阻R的电流.
由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得: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滑=I﹣I′=1A﹣0.2A=0.8A;
由I=得:电源电压U=U滑=I滑R1=0.8A×20Ω=16V;
S1、S 2均断开,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R2与R中串联;
由I=得:电路总电阻:R总===40Ω;
由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可得:R2的阻值:R2=R总﹣ R1=40Ω﹣×20Ω=30Ω;
(2)由P=可知:U一定,当R总最大时,电路功率P最小,所以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滑到b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R总最大,则R总=30Ω+20Ω=50Ω,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最小===5.12W.
故答案为:30Ω;5.12.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有关公式的掌握和应用,根据开关的开合确定用电器连接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第一步.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22、23各2分,24题7分,25题8分,共19分
22.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故连接AA′,作出AA′的中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解答:
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23.如图所示,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物体向右匀速运动,请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由于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确定物体的重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拉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解答:
解:因为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方向上受到推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得,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此过物体重心作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大小相等推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情况,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24.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必须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丁 (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压力 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超程度”)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2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物块,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接触面越光滑、物体间的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3)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答题.
(5)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分析答题.
解答:
解:(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图示四次实验可知,在实验丁中,物体间的压力最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最小,因此滑动摩擦力最小.
(3)由图甲、乙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可以应用甲、乙所示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由图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丙所示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由图甲、丁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由于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5)由图2所示实验可知,拉动木板时物块保持不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实验时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故答案为:(1)必须;等于;(2)丁;(3)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4)错误;(5)不一定.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知道实验原理、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清楚图示实验情景即可解题,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电压为4.5V.
(1)请根据图1甲的实物图将图1乙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断开 .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原因是电流从电压表的 ﹣ (选填“+”或“﹣”)接线柱流入.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若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丙所示,其读数为 2.5 V.
(4)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测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如下表所示.由测得数据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1 W,其电阻为 5.7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4
0.8
1.2
1.7
2.5
3.0
电流I/A
0.12
0.22
0.34
0.36
0.44
0.48
(5)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2中画出I﹣U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约为 0.64 W.(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先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电压表测量谁的电压,然后根据电路图将实物电路连接起来.
(2)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必须要断开.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否则指针反转);
(3)首先确定电压表多选量程,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4)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根据表格数据找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由P=UI求出灯泡额定功率,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
(5)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作出I﹣U关系图象,
由图2所示图象求出2V电压所对应的电流,然后由P=UI求出灯泡功率.
解答:
解:(1)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目的是保护电路.指针反向偏转,正负接线柱接反;
(3)由电压表所选量程0~3V,可知,其分度值为0.1V,由指针位置可知其读数为2.5V;
(4)由表格数据可知,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为0.44A,灯泡额定功率P=UI=2.5V×0.44A=1.1W;
由I=可得,R==≈5.7Ω;
(5)由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可作出图象如下:
由图2所示图象可知,电压为2V时电流为0.32A;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约为P′=U′I′=2V×0.32A=0.64W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断开;﹣;
(3)2.5;
(4)1.1;5.7;
(5)0.64.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会根据实物图连接出正确的电路图,实验注意事项、电表读数、求电阻、求灯泡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考查的比较全面,是一道好题.
四、综合应用题:26题7分,27题7分,28题10分,共24分
2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汽车所受阻力为1000N,问:
(1)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2)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瓦特?
(3)如图所示,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动能的影响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利用v=可求得行驶路程,再利用W=Fs可求得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
(2)根据(1)求得的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利用P=可求得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3)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可用影响动能的因素分析,由于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对于质量较大的车,允许的速度就比质量较小的车的速度低.
解答:
解:(1)由v=可得,s=vt=72km/h×h=36km=36000m,
因为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阻力,即F=f=1000N,
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W=Fs=1000N×36000m=3.6×107J,
(2)汽车发动机的功率P===2×104W;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机动车质量一定,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刹车时制动距离越大,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要限速行驶;
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大车质量大,在速度相同时,其惯性大、动能也大,所以遇到紧急情况不容易刹车,且发生事故时伤害更严重,在同样的道路上,对质量较小的车,其允许的速度可大些,所以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答:(1)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3.6×107J,
(2)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2×104W;
(3)机动车质量一定,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刹车时制动距离越大,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要限速行驶;
大车质量大,在速度相同时,其惯性大、动能也大,所以遇到紧急情况不容易刹车,且发生事故时伤害更严重.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影响动能的因素等,要明确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2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只闭合S时,R消耗的功率为3.6W;只闭合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R1消耗的功率为P1;只闭合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R2消耗的功率为P2,若I1:I2=2:3、P1:P2=8:9,求:
(1)R的阻值;
(2)R1与R2的比值;
(3)R1与R2的阻值.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计算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只闭合S时,只有R连入电路,则根据P=求出R的阻值;
(2)只闭合S1时,R1与R串联,只闭合S2时,R2与R串联,根据P=I2R表示出出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结合I1:I2=2:3、P1:P2=8:9,求出R1与R2的比值;
(3)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电源的电压,根据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1与R2的阻值.
解答:
解:(1)只闭合S时,只有R连入电路,根据P=得:R===10Ω;
(2)只闭合S1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I12R1,只闭合S2时,R2消耗的功率为P2=I22R2,
则==()2×,
所以,===﹣﹣﹣﹣﹣﹣①;
(3)电源的电压不变,则根据欧姆定律得:R+R1=,R+R2=,
所以,===,即:=﹣﹣﹣﹣﹣②
由①②解得:R1=20Ω,R2=10Ω;
答:(1)R的阻值为10Ω;
(2)R1与R2的比值为3:2;
(3)R1与R2的阻值分别为20Ω、10Ω.
点评:
本题考查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分析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情况,本题考查内容较多,且相对较难,是一道难题.
28.如图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模型图,该装置主要由两个重力均为20N的动滑轮、长方体物块A和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物块A通过细绳与滑轮相连,物块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OM:ON=1:4,已知物块A的重力GA=1500N,底面积S=0.01m2,高H=10m,物块B的重力GB=100N.一切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当物块A有五分之一露出水面时,水库水位刚好达到警戒水位.求:
(1)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所受的浮力大小;
(3)当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2.5m时,电子秤的示数.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浮力大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简单机械.
分析:
(1)当达到警戒水位时,求出底部所处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求出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没入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块A所受的浮力;
(3)由于水库水位刚好达到警戒水位物块A露出水面的长度为2m,所以当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2.5m时,物块A已经浸没,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物块A所受的浮力;
由于滑轮组不是由一股绳子缠绕而成,对每一个动滑轮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求滑轮组对杠杆M端的拉力;
知道力臂关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杠杆N端受到的拉力,利用力的平衡求电子秤的示数.
解答:
解:
(1)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有五分之一露出水面,则底部所处的深度:
h=(1﹣)H=×10m=8m,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8m=.
(2)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排开水的体积V排=Sh=0.01m2×8m=0.08m3,
物块A所受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103kg/m3×0.08m3×10N/kg=800N;
(3)由于水库水位刚好达到警戒水位物块A露出水面的长度为H=h=10m﹣8m=2m,
所以当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2.5m时,物块A已经浸没,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此时物块A所受的浮力F浮=ρ水Vg=ρ水SHg=1×103kg/m3×0.01m2×10m×10N/kg=1000N;
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物块A对滑轮C的拉力FA拉=GA﹣F浮=1500N﹣1000N=500N;
根据受力平衡可知:2FC=G动+FA拉,
所以,FC=(G动+FA拉)=(20N+500N)=260N,
滑轮D根据受力平衡可知:2FD=G动+FC,
所以,FD=(G动+FC)=(20N+260N)=140N;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FM=FD=14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MLOM=FNLON,
所以,FN===35N;
对于物块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B=FN+F示,
所以F示=GB﹣FN=100N﹣35N=65N.
答:(1)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8×104Pa;
(2)当达到警戒水位时,物块A所受的浮力大小为800N;
(3)当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2.5m时,电子称的示数为65N.
点评: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浮力的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难点在第三问,注意滑轮组不是由一股绳子缠绕而成,要对每一个动滑轮受力分析,进行计算,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