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 MB
  • 2021-05-13 发布

河北中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化学部分 卷Ⅰ(选择题,共14分)‎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按要求填写在卷头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考试中请按要求规范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题号 ‎1‎ ‎2‎ ‎3‎ ‎4‎ ‎5‎ ‎6‎ ‎7‎ 选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C )‎ ‎ ‎ A.‎ 硫 B.‎ 木炭 C.‎ 红磷 D.‎ 蜡烛 ‎ ‎ ‎2.缺铁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 B )‎ ‎ ‎ A.‎ 患佝偻病 B.‎ 引起贫血 C.‎ 产生龋齿 D.‎ 甲状腺肿 ‎ ‎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 ‎ ‎4.下列化学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 )‎ ‎ ‎ A.‎ Mg﹣镁 B.‎ ‎2Na﹣2个钠元素 ‎ ‎ C.‎ ‎3Fe2+﹣3个铁离子 D.‎ ‎4N2﹣4个氮原子 ‎ ‎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C )‎ ‎ ‎ A.‎ 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 ‎ B.‎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 ‎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 ‎ D.‎ 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 ‎ ‎6.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 A.‎ M可能是铝 ‎ ‎ B.‎ Ag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 ‎ ‎ C.‎ 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 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前 ‎ ‎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 ‎ A.‎ 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 ‎ B.‎ 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C.‎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 ‎ D.‎ 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 ‎ 卷II(非选择题,共28分)‎ 二、填空题及简答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 ‎8.(3分)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和烧杯中都是自来水.‎ ‎(1)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2)实验中消耗的4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2×106 J.(酒精热值为3.0×107J/kg)‎ ‎(3)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震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中的水产生的泡沫较多,烧杯中的水产生的泡沫较少 .‎ ‎ ‎ ‎9.(5分)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1)“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 碳酸氢钠 .‎ ‎(2)鸡蛋和牛奶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 ‎(3)铁制品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铁与水、氧气接触 .‎ ‎(4)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 淘米水浇花 .‎ ‎(5)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 隔绝可燃物 .‎ ‎ ‎ ‎10.(4分)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 能使酚酞变红、能与酸反应 的化学性质.‎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火柴快燃尽 时,将铁丝深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反应中的高温度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 ‎(3)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内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将盐酸排出试管 .‎ ‎ ‎ ‎11.(4分)A~I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CaCO3 .‎ ‎(2)A的一种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 .‎ ‎(3)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 NaOH+HCl=NaCl+H2O .‎ ‎ ‎ 三、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3.(7分)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 依据 不是KMNO4‎ 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 K2MnO4 (填化学式)‎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 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 过氧化氢溶液 .‎ 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 ‎【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 都是金属氧化物 .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O₃+6HCl=3H2O+2FeCl₃ ,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 问题三:生产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元素只有碳、氢、氧 ,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 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 ,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 ‎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 ‎14.(5分)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产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质量/g ‎0.04‎ ‎0.04‎ ‎0.02‎ ‎(1)共制得氢气 0.1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0.04g+0.04+0.02g=0.1g,故填0.1;‎ ‎(2)设10g硫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 98 2‎ ‎ x 0.04g ‎ x=1.96g 故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河北省2015年中考理综试题 ‎(物理部分)‎ ‎15.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托里拆利有关的是( )‎ A.发现光的色散 B.测出大气压的值 C.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D.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解析: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力学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光的色散也是牛顿发现的.大气压的测量最早是托里拆利进行的,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准确的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答案:B ‎16.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6℃‎ B.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0.6m C.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次用1s D. 一块学生用橡皮的质量约为0.5kg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0.3m,健康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左右.约为一次用1s;一块学生用橡皮的质量约为10g。‎ 答案:C ‎17.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导航,其信息传播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解析: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上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利用的电磁波,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故D正确 答案:D ‎18.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缘故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人靠近平面镜或远离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会变化;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而不是漫反射;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介质,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其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即发生折射,所以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D ‎19. 汽车紧急刹车过程中,会在公路上留下车胎的擦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擦痕是由于刹车后摩擦增大造成的 B.擦痕越长,说明车的惯性一定越大 C.汽车刹车过程中,其惯性越来越小 D.刹车能使汽车迅速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汽车刹车后,轮胎停止转动,这是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摩擦力增大.故A选项正确;擦痕越长,说明汽车很难停下来,也就是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即其质量较大,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但也可能是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所引起的,故B选项错误;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故C选项错误;汽车刹车时能迅速停下来是由于地面对车有较大的摩擦,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选项错误.‎ 答案:A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通常用水作为冷却物质 D.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 解析:内能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有温度差,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使高温物体降温,低温物体升温,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才停止,所以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做冷却介质;因为Q放=cm△t,c水>c煤油,Q放相同,m相同,所以△t水<△t煤油,又因为初温相同,所以末温t水>t煤油。‎ 答案:CD ‎21.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5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大于F2‎ B.F1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 C.甲、乙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物体运动时间可能相等 解析:题目中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甲图中n1=2,乙图中n2=3,所以绳子受的拉力分别是:,,所以F1>F2,A正确;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动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B正确;C错误;、因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n11=2,n2=3,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所以s11=2h,s2=3h,可见s1≠s2;物体上升速度不同,上升高度相同,所以所用时间不同.D正确。‎ 答案:ABD ‎22.如图6所示,R1和R2为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滑片P置于变阻器中间,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闭合S1,滑片向左滑动,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B.只闭合S2,滑片向右滑动,电压表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 C.只闭合S2和S3,且滑片置于最右端时,两电流表的示数可能相等 D.先闭合S1,S2,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1,再闭合S3并移动滑片后,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2,I1和I2可能相等 解析:只闭合S1,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移动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不变,A选项正确;只闭合S2,R1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电压表与电流表A1的比值变小,B选项正确;只闭合S2、S3且滑片位于最右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这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R2的电流,由于R1、R2阻值不同,根据公式I=U/R可知:当U相同,R不同时,电流不同,C选项错误;S1、S2都闭合时,R1被短路,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I1,再闭合S3时,滑动变阻器与R2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I2,假设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I’,则此时总电流为I2=I+I’,当滑片向左移动,电阻变大,通过的电流将变小,电路中的总电流I2可能与I1相等.D选项正确。‎ 答案:ABD 二、填空及简答题 ‎23.如图是一运动员做蹦床运动的一幅图片,针对蹦床运动,从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不计空气阻力)‎ 问题: ?‎ 回答: 。‎ 解析: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而人的高度在不断增大,重力势能在不断增大,所以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问题:运动员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回答: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24.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物体ab静止,当蹄形磁铁竖直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 ‎ (选填“会”或“不会”)偏转;让铜棒ab向右缓慢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的角度较小;快速运动时,指针偏转的角度较大。这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 有关, (选填“动圈式话筒”或“动圈式扬声器”)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解析:蹄形磁体竖直向上运动时,铜棒ab相对于磁体竖直向下运动,运动方向与磁体的磁场方向平行,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灵敏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偏转;两次铜棒ab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不同,对应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角度也不同,即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不同,说明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答案:不会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动圈式话筒 ‎25.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 解析:由题意可知:焦距f=10cm,物距u=18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故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远视镜是由凸透镜制成,对光有会聚作用,使像距变小,所以需把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放大 会聚 靠近 ‎26.假期,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若此时小汽车的功率为80kW,它的牵引力为 N。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 ‎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客车行驶的路程s1=100m=0.1km,客车速度v1=80km/h,客车行驶的时间:t1=;小轿车行驶的路程s2=200m=0.2km,客车行驶100m所用的时间t1与小轿车行驶200m用的时间t2相等,所以小轿车行驶的速度v2=:, 160km/h>120km/h,所以已经超速了;小汽车的速度,功率P=80kW=80000W,小汽车所做的功为W=Pt=80000W×0.00125×3600s=360000J,根据公式W=FS可得:;小汽车与客车同向行驶,小汽车速度大于客车速度,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小汽车驶向的相反方向行驶,即客车向后运动。‎ ‎【答案】已经 1.8×103 后 ‎27.如图是核电站工作情况的方框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写装置的种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核能是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在汽轮机中,将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轮片的 能。‎ 解析:核反应堆利用反应堆产生的内能,通过蒸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答案:发电机 (1)不可再生 (2)机械(或动)‎ 三、实验探究题 ‎32.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14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因此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是小水滴,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也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2)小于 (3)③‎ ‎33.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ρ水=1.0g/cm3,g取10N/kg)‎ ‎(1)用细线讲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5所示,石块重 N。‎ ‎(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6所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N。‎ ‎(3)石块的体积V= cm3;‎ ‎(4)石块的密度ρ石块= g/cm3,‎ ‎(5)【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下表中的数据。‎ 弹簧测力计示数/N ‎3.2‎ ‎2.6‎ ‎1.9‎ ‎1.2‎ 液体的密度/g•cm3‎ ‎0.8‎ ‎1.1‎ ‎1.8‎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分析上表,小明得出此装置可制作“密度计”的分度值是 。‎ 解析:(1)由图15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8N,即石块的重力G=4.8N。‎ ‎(2)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8N,即F=2.8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F=4.8N-2.8N=2N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则:‎ ‎,即石块的体积200cm3。‎ ‎(4)石块的密度:。‎ ‎【拓展】(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V排一定时, F浮与ρ液成正比,观察第一组数据,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2N,即F=3.2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F=4.8N-3.2N=1.6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N时,石块所受液体的浮力为4.8N-1.9N=2.9N,即排开液体的重力为2.9N,所以有, ,则液体的密度 ‎(2)由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是均匀的,可以取弹簧测力计相邻的两个刻度为研究对象。现在假设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1N,此时石块所受液体的浮力为,则有,则液体的密度。故此“密度计”分度值为 ‎0.85g/cm3-0.8g/cm3=0.05g/cm3‎ 答案:(1)4.8 (2)2 (3)200 (4)2.4 【拓展】(1)1.45 (2)0.05g/cm3(或50kg/m3)‎ ‎34.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电源(电压恒为1.5V)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 ‎(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8是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A.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 ‎ ;‎ B.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 ‎ 。‎ ‎(3)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4)此实验也可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 ‎【拓展】用上述合金材料制成常1m,横截面积1mm2的电阻丝的阻值为1Ω.而实验中所用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0.5mm2,则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 Ω,长度为 m。‎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进行判断。量程为0~3A。图中电流表指针在第6小格处,即电流表读数为0.6A。‎ ‎(2)解答此题要结合实验数据运用控制变量法。‎ ‎(3)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排出偶然性,从中找出普遍规律,用于探究型实验;‎ ‎(4)实验中电源电源恒定,即不变量为电压;根据表格数据,不同连接方式下合金丝的等效电阻不同,对应电流表读数值也不同,即变化量为电阻大小和电流大小;然后根据得出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即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拓展】电源电压恒定为1.5V,即U=1.5V,电路中只接入一根合金丝时电流表读数为0.6A,即I=0.6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一根合金丝的电阻.用该材料的合金丝制成长1m、横截面积1mm2的电阻丝的阻值为1Ω。根据导体电阻跟截面积成反比可知,当长度不变,截面积为0.5mm2时,电阻为2Ω;再根据导体电阻跟长度成正比,可知要使阻值为2.5Ω,则长度为1.25m.‎ 答案:【实验过程】(1)0.6‎ ‎(2)A.横截面积相同的同种导体,其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成正比 ‎ B.长度相同的同种导体,其电阻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成反比 ‎(3)使结论具有普通性 ‎(4)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拓展】2.5 1.25‎ ‎37.如图19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点处,在B点施加力F1=3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撤去F1,在B点施加力F2时,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Pa,(OB=3OA,g取10N/kg)‎ ‎(1)画出F2的力臂。‎ ‎(2)求合金块的质量。‎ ‎(3)求F2的大小。‎ 解析:‎ ‎38.如图2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为定值电阻R0的三倍。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某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为I1,当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且I2:I1=5:4。两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之比R1:R=8:15。图21是该小灯泡I-U图像。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2)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3)电源电压。‎ ‎ ‎ 解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