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7 MB
  • 2021-05-13 发布

本溪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本溪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 ‎※理化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化学试卷满分8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一第15小题,每小题2分)‎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蒸馏水 D.碘酒 ‎3.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俗称是 A.生石灰 B.熟石灰 C.消石灰 D.石灰石 ‎4.下列物质通常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亚硝酸钠 B.甲醛 C.葡萄糖 D.黄曲霉素 ‎5.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KCl B.(NH4)2SO4 C.Ca(H2PO4)2 D.NH4NO3‎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 B.称量固体 C.连接仪器 D.加热液体 ‎7.2018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乘坐公交车出行 B.循环使用教科书线 C.废弃物品焚烧处理 D.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B.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C.C与CO2反应放出热量 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9.能源是社会发展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 ‎10.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X=31 ‎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2.下列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不相符的是 A.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13.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14.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 B.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C.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B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鉴别羊毛线和尼龙线 灼烧后闻气味 D 鉴别NaC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 ‎(1)氯酸钾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3)2H (4)3N2 ‎ ‎17.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 ‎ ;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2)厨房中洗菜用的塑料盆、装垃圾的塑料袋都是塑料制品,塑料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便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 。‎ ‎(4)为了增加菜的鲜味,炒菜时可适当加入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3H8NO4Na)。谷氨酸钠由 种元素组成。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 。‎ ‎(5)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 (填“上”或“下”)方。‎ ‎18.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 种氧化物。‎ ‎②参加反应的A、B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写出家庭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 ‎19.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6分)下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 ‎ 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 ‎(3)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 (填字母)。‎ A.Mn FeSO4溶液 B.Mn Fe MgSO4溶液 C. Mn Fe ZnSO4溶液 ‎21.(4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Ⅰ所示,升温到t2℃后的现象如图Ⅱ所示。结合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甲烧杯中溶解的物质是 。‎ ‎(2)t1℃时,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 (填“>”“=”或“<”)乙。‎ ‎(3)t2℃时,乙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 不能确定”)。‎ ‎(4)若使t1℃时乙烧杯中未溶的固体继续溶解,除升温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22.(6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 ‎(2)C的类别是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反应E→A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的名称是 。‎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步骤③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将氯化钠与泥沙分离所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具有 的性质。‎ ‎24.(7分)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E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否”)。‎ ‎(4)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 。‎ ‎25.(7分)碳酸钠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A性。‎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说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3)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还有哪些溶质?‎ ‎【分析讨论】无色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实验验证】为检验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 ‎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硫酸 化学式:H2SO4 净含量:500mL 溶质质量分数:98%‎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 (2 分)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 需要水的质量是 g。‎ ‎27. (6分)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蓝色沉淀。请计算:‎ ‎(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