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贵港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3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改其它答案标号。
1.(3分)(2013•贵港)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易挥发
B.
氯化钠易溶于水
C.
石墨能导电
D.
碳酸易分解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
解:A、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石墨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易分解性,需要通过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3分)(2013•贵港)在空气中,氮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
B.
C.
D.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即;
故选C.
点评: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3分)(2013•贵港)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 )
A.
质量变小
B.
间隔变小
C.
体积变小
D.
个数变少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而不是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而不是体积变小,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而不是个数变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3分)(2013•贵港)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硫
B.
红磷
C.
木炭
D.
细铁丝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3分)(2013•贵港)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
A.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A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6.(3分)(2013•贵港)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
过滤可使硬水软化
C.
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D.
电解水时,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考点:
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常见的溶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C、根据常用的溶剂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解答:
解:A、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矿物质或其它杂质,属混合物,A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不能将溶于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物除去,故B不正确.
C、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正确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确
故选B
点评:
硬水软化是将溶于水中的钙镁化合物降低或除去,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7.(3分)(2013•贵港)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新型材料C3N4属于( )
A.
混合物
B.
单质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其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新型材料C3N4属于是由碳、氮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3分)(2013•贵港)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大米
B.
鸡蛋
C.
黄瓜
D.
花生油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3分)(2013•贵港)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振荡试管
B.
闻气体气味
C.
过滤
D.
取用固体粉末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振荡试管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腕的力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3分)(2013•贵港)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B.
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防止钢铁生锈
C.
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B、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真金不怕火炼”,即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
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D、“真金不怕火炼”,即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合金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3分)(2013•贵港)O2和Cl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反应,已知氧气和甲烷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氯气和甲烷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
A.
C和HCl
B.
CH2Cl2和HCl
C.
CCl4和HCl
D.
CCl4和H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氧气和甲烷反应的产物,来判断氯气和甲烷反应的生成物.
解答:
解:氧气和甲烷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两种物质中都含有两种元素且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可以判断氯气和甲烷反应的生成物中也应该都含有两种元素且都含有氯元素,即形成碳和氯的化合物,以及氢和氯的化合物,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这一要求.
故选C.
点评:
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2.(3分)(2013•贵港)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B.
使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
C.
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D.
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绿色化学;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保护空气就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进行解答;
B、根据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进行解答;
C、根据爱护水资源就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进行解答;
D、根据绿色化学就是要求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保护空气就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故A正确;
B、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故B错误;
C、爱护水资源就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故C正确;
D、绿色化学就是要求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问题,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可轻松解答该题.
13.(3分)(2013•贵港)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的气体是CO2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有的CO
C.
不用另加试剂就可以把MgSO4、KOH、HCl、Ba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D.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A、根据不支持燃烧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支持燃烧的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用燃着的木条是错误的,故说法错误;
B、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缺少助燃的物质,可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一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四种溶液相互混合,出现两次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一次明显现象也没用的是盐酸,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因都出现一次沉淀而无法区分,故说法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氯离子,因为硫酸钡和氯化银都不溶于稀硝酸,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鉴别物质时,要通过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根据现象的不同来鉴别物质,方法越简单,现象越明显越好.
14.(3分)(2013•贵港)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符合图示甲、乙、丙两两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是
甲
乙
丙
①
盐酸
Na2CO3溶液
Ca(OH)2溶液
②
盐酸
K2CO3溶液
CaCl2溶液
③
盐酸
K2CO3溶液
Ba(OH)2溶液
④
盐酸
Na2CO3溶液
BaCl2溶液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甲和乙可以反应生成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沉淀,甲和丙要么不反应,或者反应没有现象,可以据此结合表格中所给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①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钠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①正确;
②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钾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盐酸和氯化钙不反应,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②正确;
③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钾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③正确;
④若甲为盐酸,乙为碳酸钠溶液,则它们能够反应生成气体,而乙和丙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所以能够满足图中的实验现象,故④正确;
经以上分析可以知道①②③④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
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够利用条件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及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问题,熟悉常见的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5.(4分)(2013•贵港)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碘元素 I ;
(2)熔点最低的金属 Hg ;
(3)2个亚铁离子 2Fe2+ ;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NH3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写出其分子符号即可.
解答:
解:(1)碘元素的元素符号为:I.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其化学式为:Hg.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
(4)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其分子符号为:NH3.
故答案为:(1)I;(2)Hg;(3)2Fe2+;(4)NH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5分)(2013•贵港)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①③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②⑤ ;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④ .
(2)溶液④的质量为 142.6g ;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加溶质 .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出在一定温度时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于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因此在20℃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会全部溶解,得到的①溶液是20℃不饱和溶液;又加入20g氯化钾,由于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因此这20g氯化钾只能再溶解14g,所以形成的②溶液是20℃饱和溶液;升温至50℃,由于氯化钾在50℃时的溶解度是42.6g,因此后加入的氯化钾会全部溶解,而且形成的溶液③是50℃不饱和溶液,但又加入20g氯化钾,这20g氯化钾会再溶解2.6g,形成的溶液④是50℃饱和溶液,然后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形成溶液⑤是20℃饱和溶液.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②⑤,都是20℃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④,是50℃饱和溶液;
(2)溶液④的质量=100g+42.6g=142.6g;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质.
故答案为:(1)①③;②⑤;④;
(2)142.6g;加溶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17.(7分)(2013•贵港)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中出现火焰的地方是 a 点(填“a”、“b”、“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升温和 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
(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3)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能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此元素是 钙 .
(4)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写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仓库有一包久置失去标签的化肥,为了确认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加入 氢氧化钙 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该化肥为 氮 肥(填“氮”、“磷”、或“钾”)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1)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是物质能燃烧,因此该处应该满足该物质燃烧的条件,据此分析判断即可;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2)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形成的是乳浊液,属于乳化作用;
(3)钙元素能促进骨骼的发育;
(4)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解答即可;
(5)根据铵盐与碱混合是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分析.
解答:
解:(1)该图中c处缺少氧气、b处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a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依据燃烧的条件可知a点的白磷能够燃烧并出现火焰;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红磷不能达到着火点,且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2)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涤剂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将油污除去,这种作用是乳化作用.
(3)钙元素能促进骨骼的发育,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能促进人体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是钙元素.
(4)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5)为了确认一包久置失去标签的化肥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钙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该化肥为铵态氮肥.
故答为:(1)a,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2)乳化;(3)钙;(4)塑料;(5)氢氧化钙,氮.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学以致用.
三、我会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18.(6分)(2013•贵港)(1)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Ga2(SO4)3,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是 +3 价;
(2)肼(N2H4)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与氧反应的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水中溶解的氧,以保护锅炉等设备.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2H4+O2N2+2H2O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Ga2(SO4)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题意,肼(N2H4)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与氧反应的产物无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1)硫酸根显﹣2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2)根据题意,肼(N2H4)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与氧反应的产物无污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氮、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为氮气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O2N2+2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3;(2)N2H4+O2N2+2H2O;置换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置换反应的特征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6分)(2013•贵港)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和吸收)
实验过程中装置A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装置D中增重6.6g.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水蒸气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 ①⑤⑥ (填序号).
①CH4 ②CH4和H2 ③CH4和CO2 ④CH4和CO ⑤H2和CO ⑥CH4、H2和CO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
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中装置A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空气水蒸气,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增重5.4g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D中增重6.6g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气体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6g××100%):(5.4g××100%)=3:1,而CH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4×1)=3:1,所以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CH4或H2和CO或CH4、H2和CO.
(1)装置B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吸收空气水蒸气.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该气体可能的组成有CH4或H2和CO或CH4、H2和CO.
故答案为:(1)吸收空气水蒸气;(2)2NaOH+CO2=Na2CO3+H2O;(3)①⑤⑥.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析、对比等思维能力.
四、我会实验(除20题第1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20.(8分)(2013•贵港)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
(2)选用装置B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D (填装置代号,下同).
(4)图2气体的发生装置中,在制二氧化碳时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效果的是 ac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认识并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及双氧水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分析解答,并书写对应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4)根据装置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锥形瓶;
(2)装置B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可用此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22H2O+O2↑;
(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实践;
(4)a装置中大理石放于铜网上,可通过上下抽动铜网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b装置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会造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且无法使反应终止;c装置打开止水夹,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出干燥管,固液分离,反应终止;d装置中关闭止水夹无法使小试管内液体压入长颈漏斗,故反应无法终止,符合题意的是ac;
故答案为:(1)试管;锥形瓶;
(2)2H2O22H2O+O2↑;
(3)D;
(4)ac.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了解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其次能据装置特点分析其优越性,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4分)(2013•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2NaOH=Cu(OH)2↓+2NaCl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中 性(填“酸”、“中”、“碱”).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 NaCl ;猜想Ⅱ NaCl、BaCl2 ;猜想Ⅲ NaCl、Na2SO4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在实验②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锌(合理均可) .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1)碱、盐,盐、盐反应时反应物均须可溶,第一个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第二个反应: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后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废液混合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说明第一个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将氯化铜反应消耗完;
(2)滴入 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最终滤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铜离子,滤液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第一个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氯化钠和硫酸钠;
若第二个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其废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铜,若氯化钡与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恰好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若第二个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其废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铜,若氯化钡与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反应后有剩余,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再结合实验操作的现象和结论分析猜想的内容;
【实验探究】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无现象,说明滤液中无钡离子,则猜想Ⅱ是NaCl、BaCl2;
加入某物质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最后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是加入的碱性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硫酸钠,所以猜想Ⅲ是NaCl、Na2SO4,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据此分析解答;
【交流拓展】据前面的金属可将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回答.
解答:
解:(1)第一个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第二个反应: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后废液中一定有氯化铜,废液混合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说明第一个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CuCl2+2NaOH=Cu(OH)2↓+2 NaCl;
(2)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最终滤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铜离子,滤液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第一个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氯化钠和硫酸钠;
若第二个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其废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铜,若氯化钡与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恰好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若第二个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其废液中有氯化钡、氯化铜,若氯化钡与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反应后有剩余,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则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无现象,说明滤液中无钡离子,因为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硫酸钠不反应,则猜想Ⅱ是NaCl、BaCl2;
加入某物质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最后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是加入的碱性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硫酸钠,碱与氯化钠不反应,所以猜想Ⅲ是NaCl、Na2SO4,猜想Ⅰ是NaCl;
【实验探究】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实验②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
【交流拓展】锌排在铜前面,且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故可选锌,铝、镁也可;
故答案为:(1)CuCl2+2NaOH=Cu(OH)2↓+2 NaCl;
(2)中;
【作出猜想】NaCl;NaCl、BaCl2;NaCl、Na2SO4;
【实验探究】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
【反思拓展】锌(合理均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以及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要依据物质间的反应细心分析解答.
五、我会计算(共8分)
22.(8分)(2013•贵港)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如下:取25g该硫酸溶液,加入到烧杯中,然后把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烧杯中,同时用电子PH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求;
(1)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配制500g上述硫酸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当溶液的pH值等于7说明硫酸恰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进行解答;
(2)根据98%的硫酸溶液与500g上述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当溶液的pH值等于7说明硫酸恰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此时消耗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
设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0g×10% 25g×x
x=19.6%
答: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2)设所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
500g×19.6%=y×98%
y=100g
答:所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00g.
点评:
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题时要注意格式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