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声现象含解析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 ‎ A.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 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 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 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 ‎【解析】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B符合题意;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不符合题意;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2.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 A. 在学校周围植树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 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 ‎【解析】 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产生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乐音都是乐器发出的 B.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响度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的 ‎【答案】C ‎ ‎【解析】 A、收音机可以发出乐音,但不是乐器,A不符合题意; B、发声体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大,但是音调不受振幅的影响,只与振动的频率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 D、响度是由声源振动振幅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描述了声音的特征,它们是不相关联的.‎ ‎4.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振幅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答案】D ‎ ‎【解析】 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5.下列有关声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声纹锁在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是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B. “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太阳能、风能、核能是目前正在努力研究、开发的新能源,它们都是可再生能源          D.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 ‎【答案】D ‎ ‎【解析】 A.声纹锁在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是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A不符合题意; B.“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风能、核能是目前正在努力研究、开发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C不符合题意; 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声音的三大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响度反映声音的强弱,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音色反映的品质;B、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再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C、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D、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6.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答案】C ‎ ‎【解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 B、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哨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正确; C、哨音的响度由吹的力度决定,吹的力度不同管内空气柱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C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向下拉活塞空气柱变长,振动变慢,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 B.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 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D ‎ ‎【解析】 A、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A不符合题意; B. 可用音量开关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B不符合题意; ‎ C. 可以减少鞭炮的燃放, 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C不符合题意; D、随身听上播放音乐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随身听播放声音时,是电能转化为声能.‎ ‎8.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 学校附近禁止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          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 ‎【解析】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选项正确;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选项错误;“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选项错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只有音色能区分发声体的不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9.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答案】C ‎ ‎【解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 “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 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 ‎【解析】 A.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A不符合题意; B.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由水传播到了鱼耳朵,故水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 “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即说明声音小,而不是指音调,C错误,符合题意; D.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大        D.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 ‎【解析】 A.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但人要听到声音,音调必须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响度要达到人能听见的级别,所以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A不符合题意; B.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符合题意; C. 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C不符合题意; D.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高音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2.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啡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D ‎ ‎【解析】 A.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啡,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 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可以测量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小噪声,C不符合题意; D. 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声音的产生,在传播途径处控制声音的传播,在人耳处控制声音被听到.‎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 ‎【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不符合题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不符合题意;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 ‎【解析】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A不符合题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B不符合题意;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二、填空题 ‎ ‎15.智能手机的无线上网是靠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凭语音通话就能辨别对方是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 ‎ ‎【答案】电磁波;音色 ‎ ‎【解析】 手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电话时是靠音色来分辨对方的。 【分析】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音色反映声音的特色。‎ ‎16.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 ‎【答案】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噪声 ‎ ‎【解析】 甲同学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堵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噪声. 故答案为: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7.如图,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将________。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 ‎【答案】变小;真空 ‎ ‎【解析】 因为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当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将逐渐变小;经过合理的推理可知,当空气抽干净时,将不能听到电铃声,即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变小,真空.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如图所示是我国的国家大剧院。 ‎ ‎(1)它的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坚固而又不至过重,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为主材,这主要是利用了钛金属具有________较大,________较小的物理性质。 ‎ ‎(2)在大剧院内欣赏音乐会,乐器发出声音是因为声源在________;听众听到乐器声是由________传到人耳的;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 ‎【答案】(1)硬度;密度 (2)振动;空气;音色 ‎ ‎【解析】 (1)根据题意,国家大剧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坚固而又不至过重,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为主材,这主要是利用了钛金属具有硬度较大,密度较小的物理性质,硬度大则外壳坚固,密度小则相同体积的材料,质量轻; (2)声音由振产生,所以在音乐会上,乐器发出声音是因为声源在振动;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大都通过空气传播,听众听到乐器声就是由空气传到人耳的;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分辨声源,所以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故答案为:(1)硬度;密度;(2)振动;空气;音色 . 【分析】(1)为使建筑外壳坚固,应选用硬度大的材料;体积一定时,物体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 ‎19.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小萌同学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2min到达中考考点,小萌家距考点________km ‎ ‎【答案】信息;3.6 ‎ ‎【解析】 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t=12min=720s,根据v= 可得,小萌家距离考点的距离:s=vt=5m/s×720s=3600m=3.6km。故答案为:信息;3.6.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s=vt求得距离 ‎20.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 ‎【答案】振动;空气;频率 ‎ ‎【解析】 :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振动产生的;蚊子飞行的“嗡嗡”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蚊子飞行产生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以下,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故答案为: 振动;空气;频率。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传声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190Hz。‎ ‎21.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___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 ‎【答案】超声波;真空 ‎ ‎【解析】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由实验现象可知,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所以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2.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运动;“禁鞭”是通过在_______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 ‎【答案】不是;声源处 ‎ ‎【解析】 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 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不是分子运动,因为与微观的分子相比,烟尘仍然是很大的宏观物体,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 “禁鞭”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所以是通过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故答案为:不是;声源处.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三、实验探究题 ‎ ‎2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 ‎(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2)此现象说明________。 ‎ ‎(3)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 ‎ ‎(4)本实验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__。 ‎ ‎【答案】(1)小球被多次弹开 (2)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3)放大音叉的振动 (4)转换法 ‎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将小球紧靠发声的音叉,可以看到音叉发声时在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故答案为:(1)小球被多次弹开;(2)音叉发声时在振动;(3)放大音叉的振动;(4)转换法. 【分析】将不容易直接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成容易观察的小球被多次弹开,采用的是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2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 ‎【答案】(1)乒乓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3)空气 (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 ‎【解析】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分析】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可以利用小球或纸屑反应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