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蒙古通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免费下载更多众中考语文试题,请关注VX公众号部编版中学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分,第5题3分,共1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通过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理、农技工具、纲常伦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因为字形的①___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字有繁简神采、开合气势,由篆而隶,由隶而楷,从纵向取势到横向取势,再到翩然灵动,汉字翻卷腾挪着历史的风云;音有平仄神韵、词腔曼妙,青灯寒帐,沐浴焚香,吟咏诵读,那yì yáng dùn cuò一波三折,流变切换着时光的幻影。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将相、士农工商们创造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中华文化长河②______、浩浩汤汤,汉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长河上悠扬的船夫曲、高扬的云中帆。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字字相连、句句相扣,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结成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纽带。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尘土飞扬,从不踌躇。
(1)给选文中加点词语注音。
徜徉 篆
(2)根据选文中所给拼音填写词语。
yì yáng dùn cuò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
B.通过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
C.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将相、士农工商们创造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D.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尘土飞扬,从不踌躇。
(4)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特立独行 ②历史悠久
B.①别出心裁 ②历史悠久
C.①特立独行 ②源远流长
D.①别出心裁 ②源远流长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B.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这段文字中被吴用施计骗到的“员外”是卢俊义。
C.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
D.悟空在瑶池大闹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
二、古诗词赏析(共3分)
3.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对这两首词曲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B.【乙】曲“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甲】词“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D.【乙】曲中“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分析】
【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合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 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乙】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译文:
【甲】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乙】: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曲内容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正确;
B.有误,【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从视觉、听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C.有误,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D.有误,“意踌躇”写出了作者看到长安从繁盛到荒凉的沧桑巨变,不由感慨横生的样子。
故选:A。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7.默写。
①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⑤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⑦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一片奉献之心,恰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 , 。”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渣重积的样子。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正者
③被发行吟泽畔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0.【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11.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 ”(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 ”。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
五、记叙文阅读(完成12-16题,共12分)
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感,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④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需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儿,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⑥天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暗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我做了根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绝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上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秧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之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来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缥缈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2.请仿照示例在空格中填出相关往事。
笼蚊烟→ → →采野菜→炸鱼酱→ →被蚊咬
13.选文第⑧段画线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表达效果。
14.简要分析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
16.往事如烟,生活美好。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你难忘的记忆。
六、说明文阅读(完成17-20题,共9分)
健康“双刃剑”--抗生素
①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菌或者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其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 1929年偶然发现的。从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陆续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②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均有抗生素滥用行为。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5%、住院患者的使用率为80%,外科手术中使用率高达95%,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导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变化,致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1961年,英国发现耐甲氧西林的超级金色葡萄球菌MRSA.1986年法国和英国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超级肠球菌VRE.2009年,印度出现了一种几乎可以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NDM-1超级耐药肠杆菌……各种新型多重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让细菌学家不得不接受一个可怕的现实: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
③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基因突变是完全随机的,自然界施与基因进化过程压力,从而改变该过程的前进方向,使得适应自然环境者得以存活和繁衍。在漫长的进化中,基因每次随机突变的结果逐渐累积,最终使细菌的基因库中出现了各种耐药基因,这就是细菌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相似的抗生素,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不占主要地位。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获得性耐药:指细菌在选择压力下,通过接合型质粒、转化、转导或基因重组的方式获得外来基因片段而产生的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细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株间转移,很容易形成多重耐药。号称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化而来的。然而获得性耐药并不稳定,细菌也有可能因丢失耐药基因片段而失去耐药性。
④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清醒、理性地看待抗生素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并不是普通感冒或腹泻都需使用。抗生素也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患者必须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凭经验自我用药、预防性用药、家庭常备抗生素等观念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17.选文介绍了抗生素是健康的“双刃剑”,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抗生素的作用及由来→ →细菌的耐药性(或抗药性)产生原因及分类→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19.阅读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
B.天然耐药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两种抗生素,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不占主要地位。
C.超级细菌也可以对抗所有抗生素从而产生永久抗药性。
D.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普遍。清醒理性地看待抗生素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20.如何理解抗生素是健康的“双刃剑”?
七、议论文阅读(完成21-24题,共11分)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終获得青萵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特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什么好处?
2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八、作文(5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期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选材适当,内容具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要求:①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10.要求:①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阅读 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元朝有个人叫胡石塘,很有才华,在当地颇有名气,但他不拘小节。后来,他到京城应聘,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他。
上朝时,胡石塘的斗笠戴歪了,可自己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元世祖问他:“你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胡石塘自豪地回答。皇帝笑着说:“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结果,忽必烈并没有任用他。
【材料二】一家小剧院的老板,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大仲马写的一个非常好的剧本。另一家大剧院的老板很不服气,因为他曾出两倍的高价,但大仲马却没有卖给他。于是,这位大老板怀着一肚子怨气前去拜访大仲马。一见面,他连帽子也没脱下,就气势汹汹地质问:“为什么以那么低的价格把剧本卖给了那个小老板,而我出了高于他两倍的价格竟空手而归?”
大仲马笑了笑说:“其实你那位同行一点力气都没费。”
“那是为什么?”
“因为他说与我交往是他的荣幸,并且每次见面,他都礼貌地脱下帽子。”
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结构完整,有理有据。
内蒙古通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分,第5题3分,共1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通过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理、农技工具、纲常伦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国;因为字形的①___和仪态万千,而使书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字有繁简神采、开合气势,由篆而隶,由隶而楷,从纵向取势到横向取势,再到翩然灵动,汉字翻卷腾挪着历史的风云;音有平仄神韵、词腔曼妙,青灯寒帐,沐浴焚香,吟咏诵读,那yì yáng dùn cuò一波三折,流变切换着时光的幻影。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将相、士农工商们创造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中华文化长河②______、浩浩汤汤,汉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长河上悠扬的船夫曲、高扬的云中帆。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字字相连、句句相扣,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结成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纽带。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尘土飞扬,从不踌躇。
(1)给选文中加点词语注音。
徜徉 篆
(2)根据选文中所给拼音填写词语。
yì yáng dùn cuò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
B.通过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
C.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将相、士农工商们创造的中国故事,尽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库之中了。
D.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尘土飞扬,从不踌躇。
(4)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特立独行 ②历史悠久
B.①别出心裁 ②历史悠久
C.①特立独行 ②源远流长
D.①别出心裁 ②源远流长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音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徜徉”读作“cháng yáng”,“篆”读作“zhuàn”。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yì yáng dùn cuò”写作“抑扬顿挫”。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根据平时对病句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
ACD.正确;
B.错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故选:B。
(4)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①处,特立独行:是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故应选特立独行。②处,历史悠久: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故应选源远流长。
故选:C。
【解答】答案:
(1)cháng yáng zhuàn
(2)抑扬顿挫
(3)B
(4)C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B.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这段文字中被吴用施计骗到的“员外”是卢俊义。
C.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
D.悟空在瑶池大闹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错误,“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指的是辛弃疾;
B.正确;
C.错误,简•爱半夜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她叫醒罗切斯特,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D.错误,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四大天王、李靖、哪吒三太子及众天神。
故选:B。
二、古诗词赏析(共3分)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对这两首词曲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B.【乙】曲“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甲】词“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D.【乙】曲中“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三、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7.默写。
①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⑤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⑦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一片奉献之心,恰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言“ , 。”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与巩固。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答案:
①徙倚欲何依(注意“徙”的书写)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注意“碾”的书写)
④山岛竦峙(注意“峙”的书写)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⑥何妨吟啸且徐行(注意“”的书写)
⑦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涟”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渣重积的样子。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正者
③被发行吟泽畔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0.【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11.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 ”(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 ”。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解答】(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正:标准,准则。
③句意: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被:同“披“,披散。
④句意: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遂:于是,就。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②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的开始,不译。而,表转折关系。句意: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10)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概括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根据【甲】文中“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投汨罗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准确无误。
答案:
(8)①真正,确实;②标准,准则;③同“披“,披散;④于是,就。
(9)(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②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10)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1)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五、记叙文阅读(完成12-16题,共12分)
蚊烟中的往事
迟子建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感,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④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需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儿,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⑥天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暗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我做了根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绝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上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秧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之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来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缥缈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2.请仿照示例在空格中填出相关往事。
笼蚊烟→ → →采野菜→炸鱼酱→ →被蚊咬
13.选文第⑧段画线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表达效果。
14.简要分析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
16.往事如烟,生活美好。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你难忘的记忆。
【分析】本文是一篇散文。小时候,一到夏天,全家人就要在院子中笼蚊烟吃晚饭,最受欢迎的就是酱了,酱缸很娇贵,制作酱的过程很快乐,尤其是采野菜和钓鱼的时候。但是那美好的童年生活已经过去了,被蚊子咬的时候爱开玩笑的父亲也离世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岁月逝去的惆怅。
【解答】(12)本题考查文章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题可依据各个段落的中心句--“笼蚊烟其实很简单”“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等,概括出“笼蚊烟→吃晚饭→做豆酱→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被蚊咬”。
(13)本题考查句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它讨厌蚊虫……它喜欢晒太阳……它惧怕雨水……”,用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句式构成,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每个句子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酱缸以人的情感,描写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14)本题考查结尾段落作用的分析。第⑩段是结尾段落,“让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本文回忆了童年温馨的往事,“亲切和熟悉的气息”是一家人围坐一起点着蚊烟吃晚饭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对亲人的怀念,对时光逝去的伤感失落。
(15)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主旨、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蚊烟中的往事”,在内容、结构和情感方面,都有总括的效果,概括了本文回忆童年往事的内容,也是文章线索,并且烘托了温馨平和的氛围。
(16)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所写事例只要是回忆中的往事,简洁表述,能突出“美好”二字即可。
答案:
(12)吃晚饭 做豆酱 盖酱缸
(13)拟人,排比。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酱缸以人的情感,描写人们精心呵护酱缸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示例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强调酱缸需要精心呵护,表达了作者对酱缸的特殊感情。
(14)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表达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15)结构上,“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内容上,“蚊烟往事”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章记叙了与“蚊烟”有关的“往事”)。在蚊烟烘托的宁静平和生活氛围下,往事显得更为温馨美好。
(16)示例一:妈妈做了一桌好菜,难忘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示例二:老师的叮咛嘱咐,难忘漫漫求学之旅中老师的一路相伴。
【点评】文章段落的作用:
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六、说明文阅读(完成17-20题,共9分)
健康“双刃剑”--抗生素
①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菌或者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其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 1929年偶然发现的。从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陆续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②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均有抗生素滥用行为。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5%、住院患者的使用率为80%,外科手术中使用率高达95%,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导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变化,致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1961年,英国发现耐甲氧西林的超级金色葡萄球菌MRSA.1986年法国和英国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超级肠球菌VRE.2009年,印度出现了一种几乎可以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NDM-1超级耐药肠杆菌……各种新型多重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让细菌学家不得不接受一个可怕的现实: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
③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基因突变是完全随机的,自然界施与基因进化过程压力,从而改变该过程的前进方向,使得适应自然环境者得以存活和繁衍。在漫长的进化中,基因每次随机突变的结果逐渐累积,最终使细菌的基因库中出现了各种耐药基因,这就是细菌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相似的抗生素,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不占主要地位。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获得性耐药:指细菌在选择压力下,通过接合型质粒、转化、转导或基因重组的方式获得外来基因片段而产生的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细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株间转移,很容易形成多重耐药。号称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化而来的。然而获得性耐药并不稳定,细菌也有可能因丢失耐药基因片段而失去耐药性。
④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清醒、理性地看待抗生素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并不是普通感冒或腹泻都需使用。抗生素也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患者必须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凭经验自我用药、预防性用药、家庭常备抗生素等观念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17.选文介绍了抗生素是健康的“双刃剑”,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抗生素的作用及由来→ →细菌的耐药性(或抗药性)产生原因及分类→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19.阅读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
B.天然耐药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两种抗生素,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不占主要地位。
C.超级细菌也可以对抗所有抗生素从而产生永久抗药性。
D.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普遍。清醒理性地看待抗生素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20.如何理解抗生素是健康的“双刃剑”?
【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抗生素的利与弊。文章先介绍什么是抗生素及其作用、由来,接着介绍现在社会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细菌的耐药性产生原因及分类,最后指出普通患者应清醒、理性地看待抗生素。
【解答】(17)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找到对应段落,然后简洁概括段落内容即可。文章第一段,介绍抗生素的作用及由来;第三段介绍的是细菌的耐药性产生原因及分类,所以根据第二段可概括出第一空的答案,即:介绍现在社会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最后第四段,指出我们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能力。阅读句子,“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表明使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门诊、住院、外科手术中都使用抗生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句子中又给出一系列的数据,是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各行各业均有抗生素滥用行为”;句子结尾处还将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率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以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再次说明“各行各业均有抗生素滥用行为”。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即可。
(19)本题考查文本内容正误的判断能力。
A.有误,原文中表述的是“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选项将句中的“可能”删去,表述过于绝对;
B.有误,原文中表述的是“天然耐药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相似的抗生素”,选项表述删了“相似的”,意思发生变化;
C.有误,原文表述的是“号称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化而来的。然而获得性耐药并不稳定,细菌也有可能因丢失耐药基因片段而失去耐药性”,可知选项表述错误;
D.正确。
故选:D。
(20)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所谓抗生素是健康的“双刃剑”,指的就是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既有好处又有伤害,找出文中对应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根据第一段的“其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第二段中的“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导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变化,致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17)滥用抗生素的现状(或社会各行各为均有滥用抗生素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
(18)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示例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我国存在抗生素滥用行为。
示例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各行各业均有抗生素滥用行为。
示例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与国际水平作比较,突出强调了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率高于国际水平。
(19)D
(20)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把病原体杀灭,治疗疾病。滥用抗生素使疾病对抗素敏感性发生变化,治疗难以奏效。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七、议论文阅读(完成21-24题,共11分)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終获得青萵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特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什么好处?
2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分析】作者通过提出人们更愿意“巧为”而不愿意“实干”的现象,引出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接着列举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等例子,还引用《汉书•枚乘传》的语句,证明论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解答】(2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②段的结尾处: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22)本题考查理解开头语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结合第①段内容可知,通过提出人们更愿意“巧为”而不愿意“实干”的现象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从现象入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结合画线句内容可知,列举了一些所谓“聪明人”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4)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围绕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会有所收获”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21)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22)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从现象入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举例论证;画线句列举了一些所谓“聪明人”的事例,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4)示例:做任何事情,如果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多半会一事无成;如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埋头苦干,一定会有所收获。正如我们在学习中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朝既定目标努力埋头前进,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点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
①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一般地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阅读开篇,捉住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③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与结论合并在一起。
④理清脉络,抓住中心论点。我们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探寻它的内在联系,抓住中心论点。
⑤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把握中心论点比较困难,只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八、作文(5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期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选材适当,内容具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要求:①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10.要求:①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露作者信息的名称一律用“XXX”代替。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阅读 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元朝有个人叫胡石塘,很有才华,在当地颇有名气,但他不拘小节。后来,他到京城应聘,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他。
上朝时,胡石塘的斗笠戴歪了,可自己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元世祖问他:“你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胡石塘自豪地回答。皇帝笑着说:“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结果,忽必烈并没有任用他。
【材料二】一家小剧院的老板,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大仲马写的一个非常好的剧本。另一家大剧院的老板很不服气,因为他曾出两倍的高价,但大仲马却没有卖给他。于是,这位大老板怀着一肚子怨气前去拜访大仲马。一见面,他连帽子也没脱下,就气势汹汹地质问:“为什么以那么低的价格把剧本卖给了那个小老板,而我出了高于他两倍的价格竟空手而归?”
大仲马笑了笑说:“其实你那位同行一点力气都没费。”
“那是为什么?”
“因为他说与我交往是他的荣幸,并且每次见面,他都礼貌地脱下帽子。”
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结构完整,有理有据。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在材料一中,胡石塘因为“不拘小节”,上朝见皇帝时斗笠戴歪了都不知道,最后没被任用。这则材料说明“细节”的重要性,正如俗话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还怎么治理国家。材料二中的大老板未能买到大仲马的剧本,是因为每次见到大仲马时,他连帽子都不脱,所以大仲马认为这个大老板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这虽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但更是一个细节问题。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可以得出本题的立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等。根据自己对两则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明确观点,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相关素材来写。
【解答】千万别忽略身边的细节
种子只差一点点就长成参天大树,只不过它还没有做破土而出的努力;鸭子只差一点点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只不过它没有练就一双健壮的翅膀;毛毛虫只差一点点就破茧成蝶,只不过它没有冲破束缚的勇气……
不是所有的渺小都是微不足道,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视而不见,不是所有的点滴都只能做陪衬……点滴成就辉煌。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明察秋毫”,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西方有这样一段民谣:丢了一颗钉子,坏了一个铁蹄;坏了一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个士兵;伤了一个士兵,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钉子效应”提醒我们:千万别忽视身边的细节。
只有抓住每个细节,才能挖出蕴含其中的奥秘。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质变总是随着量地变化而发生,量变一旦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地变化,点滴的细节有可能带你走进成功的殿堂,而一个不起眼的疏忽也能毁灭过去的所有努力,毁灭所有的美好与希望。
一个人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从身边的细节工作开始做起,逐步地积累并持之以恒,必须细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因为那是你登向成功之巅的每一级阶梯。牢固的石梯总能让你充满信心地勇敢攀登,并领略辛苦过后的美好;破碎的石梯则会使你处处提心吊胆,甚至在不经意间引你掉入万丈深渊。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人生,细节决定一切!
希望等待我们去追求,追求要我们去努力,努力要求我们重视点滴的积累,重视细节的作用,收集好自己的“钉子”,让它帮助我们建造通向属于自己成功的阶梯!
【点评】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富有丰富的意蕴。题目即亮明观点:千万别忽略身边的细节。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主体部分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相结合,论证了中心;结尾再一次回扣观点,结构严谨。论述语言有理有据、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