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选材 8页

  • 35.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作文——选材教案 记叙文就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通过人物或事件或景物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中心,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无外乎“亲情空间”“友情天地”“故乡眷恋”“自然怀抱”“感悟历史”“讴歌生命”“拥抱幸福”“品味孤独”“直面挫折”“敲击心灵的音符”“逆境抗争”等等。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就像蜜蜂采花粉酿蜜一样,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的花粉,经过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例子:PPT5--8‎ ‎【点评】本文是对人内心精神家园的讴歌。对于一个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地方有过热情的人,这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乡土”。也就是精神上的“家”。这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为表达这个中心,作者抓住爷爷的孤独,“爷爷”在“奶奶”的葬礼后被子女带到城里,在外人看起来是晚年生活有了依靠,但在内心,“爷爷”却远离了那给他无限经历的“家”。作者对“爷爷”在远离家园后的一系列描写是那么细腻,丝丝入扣,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感抒发很到位,能突出中心。这就是围绕中心选材。‎ ‎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就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即使观点再新颖、再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使人印象不深。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材料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常见的选材失误 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死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自己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可以无中生有地成为文中的亲朋好友。即便是想象,也必须源于生活,合乎情理。‎ ‎ 很多学生的作文形式相似,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虚情假意,就像流行感冒一样具有广泛性。有一个中考作文是要求考生写在生活中是如何战胜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奋发的。结果,考生们为了表示自己如何追求坚韧,如何战胜脆弱,编造了许多生活的“坎坷”。阅卷过程中老师发现,大量的考生不是写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亡故,就是写自己手脚残疾后如何克服困难。‎ ‎ 据报道,有一个考场30份的试卷中,竟有6篇作文写的是考前父母双亡!至于将好好在一块儿生活的父母写成离异的就更多了。后来媒体上对中考作文中的虚假现象议论纷纷,有文章在惊问:我们这一年的考生,绝大多数是不幸的??其实,这是考生为了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肆意渲染,胡编乱造莫须有的困难来感动阅卷老师。‎ ‎ 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少深度,空洞无物。‎ 三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母爱,不是送伞就是深夜背你去医院;写同学,总是写因误会导致友谊破裂,而后对方转学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让人不爱读不想读。此外,常见的题材“撞车”的可能性太大,写作中最好避开。中考老师在阅卷时,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考生材料平淡,材料老套,没有新意。比如:《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许多考生,选材没有新意,就一个材料,“换汤不换药”。‎ 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写懂得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 如片断练习作文《校园活力》:‎ PPT11‎ 这段话,完整的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却忽视了文段的主旨:活力。也就是说,叙述过于讲究材料的完整性,却没有扣住重点、突出主题。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写过操场上的一次体育项目的比赛,然后就一下子过渡到对整个校园特色的概括,材料比较单薄,典型性不够,导致过渡就很牵强。‎ 修改这个片段,可以直接从4×100米接力跑现场写起,集中笔力表现现场人物的呐喊、拼搏,以凸现活力。还应该围绕“活力”,写其他校园生活,简笔勾勒典型场景,用丰富的材料表现主旨。‎ 改后PPT11-12‎ ‎ 修改后,开头直接切入比赛情景中,集中地描述了精彩的比赛和众人的努力,突出了“活力”成分。通过叙写在教室里、在考场上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校园生活。材料的丰富和细化描写,让文章的魅力大大增强。‎ 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我们不需要 把文章写得多么崇高,但拒绝庸俗的、低下的,幼稚的内容。如以“尝试”为题,有的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 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我们不需要 把文章写得多么崇高,但拒绝庸俗的、低下的,幼稚的内容。如以“尝试”为题,有的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 ‎  例《寻》PPT14:我们可以寻找一件眼前急用可怎么也找不到的物品,可以寻学习做事的方法和途径,也可以寻高层次的东西,如好心情、真理、奥秘、知音、净土等,但你无论寻什么,都要寻得合理,寻出感悟来,然而阅卷中却发现好多都是对那些幼稚的、庸俗的、无用的东西的寻。‎ 六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淹没主题,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怎样选材 一、根据写作要求和目的选材 ‎ ‎ 每篇作文在写作之前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是为写好文章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有了要求,中心才能进一步明确。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灵魂和血肉的,如果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组成文章的血肉。所选的材料要针对中心需要来确定,才能使中心表现得丰满,进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 我们写作文的长度一般只有六七百字,少的只有五百多字,在这样的篇幅里,我们不可能什么内容都写,只能选择那些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而且所选择的材料还要尽量少而精。那些与主旨无关的材料,即使再生动、再新颖也要忍痛割爱,也不能选;即使那些能表现主旨的,但彼此之间只是简单重复的材料,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反面例:PPT17‎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成了一本“流水帐”。去“野炊”的路上的情景只需一笔带过,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笔墨,似乎此行是观景赏花的。中心内容“野炊”却写得平淡而笼统。在“野炊”时,那有趣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只字未提。根本就没有表现中心的具体材料,就更谈不上突出中心了。‎ 正面例子:PPT18-21‎ ‎【点评】为表达爷爷高尚的医德这个中心, 本文开篇从题目“这也是一种芬芳”的反面入题——厌恶躲避草药的气味,显得与众不同,再从容易打动人心的童年情结,来叙述药铺里的言语举止,不知不觉中在情感上理智上让自己明白了“草药香,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 ‎。材料典型集中,转折自然合理,篇末点题,水到渠成,有个性色彩,是灵魂和血肉组合的典范,这就叫围绕中心选材。‎ 二、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 ‎ ‎ 只有熟悉,才有深刻的印象。心存强烈的感受,才有话可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感人心者在于真”,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 例如:PPT23-25‎ 写作中如果材料不真实,胡编乱造,不但文章的主旨得不到真正的体现,而且往往让人读来会感到虚假不可信,甚至产生反感。这样,在考场上,你的作文也就很难拿到高分了。 ‎ ‎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拒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像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中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虚假,这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也是“真实”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 ‎ ‎ 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我们不能老是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比如,一提起父母,不少人写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提起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学生作业、备课之类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有些材料人人皆知,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 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当然许多材料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 正面例子:PPT29--32‎ ‎【点评】上文通过描写“送伞”的家庭真事,写出青年人对关爱父母的问题的深刻反思,选材具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样写家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同学往往写父母如何关爱自己,上文则另辟蹊径,写出一片新天地。‎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求,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的材料。‎ ‎ 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比如有位考生写《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班上有个叫李玲的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还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吭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例:‎ ‎ 《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正面例子:PPT33-37‎ ‎【点评】卖冰棍,是曾经生活中最常见的剪影,如今我国独生子女已占了大多数,优越的条件、长辈的疼爱,使他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容易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这样的立意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文章要通过这幅剪影表达“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个中心。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很成功。作者选取“边做饭边读书”和“成绩单”这两个细节进行描写,当母亲看到孩子如此懂事、成绩如此优秀时,“泪珠一滴滴掉在了地上”,紧扣话题又真实可感,既典型又有力度。‎ 正面例子:满分作文PPT39-41‎ 满分解密: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正面例子:PPT43-45‎ ‎【简评】‎ 亲爱的同学,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选谁来做你爱的对象?妈妈?偶像?抑或音乐?而本文的作者选的是汉字!善于选取新颖别致的描述对象,这是本文的第一个亮点。其次,在选择具体材料时,作者先选用了“初见汉字”,“首写汉字”,“理解汉字”三个具体的生活片段,然后又用了概述式的手法,记叙了升入高年级以后运用汉字传承祖国文化的材料,这样在选材上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很好的表现了“作者对文化民族的热爱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这一主题。‎ 四、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加工、润色 ‎ ‎ 平时,我们积累的材料很多,把这些材料写入文章时,不能照搬照抄,而应根据文章的中心表达需要来选材,选取后要进一步加工、润色,为文章所需,为我们所用。对所确定材料中的语言要进行一番推敲、加工、修改,纳入自己的主见,使之符合文章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内容。‎ 正面例子:PPT47-50‎ ‎【点评】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选了一个好的载体。母爱是无形的。为了彰显母爱中心,文章精心选择了两个绝妙载体。“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会准时出现”在书桌上,“风雨无阻”;另一个载体是“一床满是阳光的被子”,在房间里“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使人感觉到母爱的温馨。升华了自己的感 情,且在文尾再次强化。间接抒情,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懂得了珍惜奶茶之中浓浓的母爱”;结尾,巧引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抒情,使得全文弥漫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材料与中心巧妙融为一体。这就是应根据文章的中心表达需要来选材,选取后要进一步加工、润色,为文章所需,为我们所用。‎ 材料从哪里来 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1、处处留心生活 在家里留心发生的或听父母讲过的一些趣事、伤心的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心看到的景物和遇到的事情;在学校,留心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景物的变化,学校和班内发生的事情;双休日或节假日,留心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弄清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们的所言所行,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些新鲜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作文中丰富而生动的写作材料。‎ 当代影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提供的素材,具有鲜活性、即时性和多向性,假如你是一个有心人,养成搜集贮存这类“活水”的习惯,那么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 例如:PPT53--55‎ ‎2、坚持写日记 ‎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常常会触动我们,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材料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等到要用的时候却记不清楚了。‎ ‎ 每天晚上写日记时,可以先回顾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有重点地从当天的记忆中选取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片断记下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大胆而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日后写作文的素材。也可以写观察大自然的日记,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亭台楼阁等,都可以收入笔端。‎ ‎ 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素材,写作文的时候遇到某一主题,就可以从自己的日记素材库中提取到最新鲜的材料。‎ ‎3、善于体验生活 ‎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为神童。其实他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出门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 母亲看着儿子那记满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你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他的诗篇才千年传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体验生活,只有通过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花、饲养小动物、到菜场买菜、帮助家长做家务等,都能为写作积累一手材料。这样写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还会写得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二、从课本中找素材 ‎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数十册语文、政治、史地等教材,它们理应成为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 ‎ 三、从名著中找素材 ‎  从名著中找素材主要有“缩写”(用于议论文例证)、“改写”和“续写”等写作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人物形象都须与原著中的人物“接通”,都要与时俱进,体现新的理念。例如某省考“反省”话题,有位考生的文章取题《反省殿》,说的是唐僧取经归来后三个徒弟的老毛病复发,他要建“反省殿”约束,于是引出了趣味横生的故事。所写情节中,“下岗”“粉丝”“签名售书”“国家级贫困县”“公开招标”“豆腐渣工程”等新词语运用贴切,体现出针砭时弊、幽默风趣的特点。这种借用名著人物续编故事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借用”必须与原著衔接,人物描写必须符合各自原有的性格特点,想象要丰富贴切,要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四、从名人中找素材 ‎  引入古人素材要有新的视角。‎ ‎  当代名人的新鲜材料更能吸引眼球。‎ 引入名人言论诗句要恰到好处,对诗词名句的“改装”须服从主题需要,体现个性。‎ 例如:PPT61-62‎ 五、从感悟中找素材 ‎ 感悟是一种思考,一番由表及里的探求,它没有曲折的情节,却有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以此作为素材具有引导性和深刻性。‎ 例如:PPT63--64‎ 作者由草及人,借物明理,选材何其新,感悟何其深,启示何其大!‎ 六、从民俗中找素材 ‎  熟悉民间故事,走进民俗文化,了解通俗美学,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学生开阔视野、加强修养的必修课。这一课“修”得好,作文也就得益。‎ ‎【点评】作者提取民间故事为例证材料,叙述指向“恭敬”“虚心”“勤奋”等关键词,运用正反论证法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点评:‎ ‎ 文章以“故乡的唤鸭声”为题,点明写作对象,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拟题巧妙。文章主体部分对唤鸭声的描写生动细致。文章叙事简洁,抒情含蓄深沉。结尾的描写既呼应前文,又巧妙点题,深化主题,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