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11 KB
  • 2021-05-13 发布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红磷燃烧 C.葡萄榨汁 D.玻璃破碎 ‎ ‎ ‎2. 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陶瓷 B.黄铜 C.羊毛 D.塑料 ‎ ‎ ‎3. 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 A.铁 B.钙 C.碘 D.锌 ‎ ‎ ‎4.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氧气验满 B.‎ 蒸发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 ‎ ‎5. 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KNO‎3‎ B.‎NH‎4‎HCO‎3‎ C.‎‎(NH‎4‎‎)‎‎2‎SO‎4‎ D.‎Ca‎3‎(PO‎4‎‎)‎‎2‎ ‎ ‎ ‎6. 某转化过程可表示为:‎6CO‎2‎+6H‎2‎O‎⇌‎呼吸作用光照(光合作用)‎C‎6‎H‎12‎O‎6‎+‎‎60‎‎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属于糖类 B.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转化过程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 ‎ ‎7. 下列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 ‎ A.酸雨形成原因:CO‎2‎+H‎2‎O=‎H‎2‎CO‎3‎ B.天然气燃烧:‎CH‎4‎+O‎2‎H‎2‎O+CO‎2‎ C.工业冶炼铁:Fe‎2‎O‎3‎+3CO=‎‎2Fe+3CO‎2‎ D.碱式碳酸铜受热:‎Cu‎2‎(OH‎)‎‎2‎CO‎3‎‎△‎2CuO+CO‎2‎↑+H‎2‎O ‎ ‎ ‎8. 关于H‎2‎O和H‎2‎O‎2‎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氢、氧元素 B.都由氢、氧原子构成,结构相同 C.一定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 D.H‎2‎O是常见的溶剂,H‎2‎O‎2‎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 ‎ ‎ ‎9.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水(植物油)–加洗洁精,搅拌振荡 C.Na‎2‎CO‎3‎(NaHCO‎3‎)‎固体–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NaCl溶液‎(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过滤 ‎ ‎ ‎10. 根据如图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氯酸钾最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30‎∘‎C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80‎∘‎C时‎7gNaCl和‎20g水能形成饱和溶液 D.控制温度,图中氯酸钠和氯化钾能发生化学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应答内容,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 ‎ ‎11. 下表是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部分) ‎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项目 限值 色度 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浑浊度 不超过‎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pH ‎6.5−8.5‎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mg/L 铝 ‎0.2mg/L 铁 ‎0.3mg/L 硫酸盐 ‎250mg/L ‎ ‎ ‎(1)上表中“铝”指的是________(选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 ‎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 ‎ ‎(3)实验室用上述水样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 ‎ ‎ ‎(4)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 ‎ ‎(5)‎1L合格的生活饮用水中,均以CaCO‎3‎计算硬度,则钙元素的含量不超过________mg/L.‎ ‎ ‎ ‎12. 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 ‎(1)在干冰、铜、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 ‎ ‎(2)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钙,振荡。 ①宏观现象:可观察到(    ),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和(    )(填离子符号); ‎ ‎ ④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是(    )‎ A.银丝 B.Al片 C.CuO粉末 D.BaCO‎3‎固体 E.Ba(OH‎)‎‎2‎溶液。‎ ‎ ‎ ‎13. 金属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 ‎ ‎(1)用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 ‎ ‎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 ‎ ‎ ‎(3)A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___;‎ ‎ ‎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向洗净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_; ②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 ‎ ‎14. 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 ‎(1)Na‎2‎CO‎3‎俗称________;‎ ‎ ‎ ‎(2)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3)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Na‎2‎CO‎3‎+M→NaOH+N,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4)从组成看,Na‎2‎CO‎3‎、NaCl均属钠盐,NaCl溶于水显中性,但Na‎2‎CO‎3‎溶于水显碱性.请完善实验方案,探析上述性质差异的初步原因: ‎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振荡 ‎①________‎ Na‎+‎和Cl‎−‎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取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 ‎15.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投入使用,可缓解大气污染。下图为其中某种转化的微观示意图。 ‎ ‎ ‎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1)图中表示单质微粒的化学式________;‎ ‎ ‎ ‎(2)对此转化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是实现转化的条件 B.能减少碳元素排放量 C.催化剂能增加生成气体的产量 D.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 ‎(3)若某车辆汽车经燃烧产生如图I中气体的质量各为‎12g,实测相同时间经转化排放出的图Ⅱ中气体总质量为‎20.4g。某同学认为污染物没有完全转化,他的依据是________,计算图I中某一种气体实际转化的质量是________g。‎ ‎ ‎ ‎16.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 ‎ ‎ ‎(1)写出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 ‎ ‎(2)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 ‎(4)用分析天平称取‎3.50g氯酸钾和‎1.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称得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3.54g. ①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是________; ②通过已知条件列出生成氯化钾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 ③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g.‎ ‎ ‎ ‎17. 氢氧化镍是某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一种材料。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i ‎ ‎(1)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 ‎ ‎(2)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________,从组成上看,它属于____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盐”),预测该物质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 ‎ ‎(3)按实验方案设计的路径,寻找两物质发生反应的证据。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镍:蓝绿色微溶于水的固体 ②硫酸镍溶液呈绿色 ③碳酸镍:浅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路径 步骤 现象 结论 反应物角度 取少量氢氧化镍(新制)悬浊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硫酸,振荡 ‎①________‎ 氢氧化镍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 生成物角度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 ‎【答案】‎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红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葡萄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答案】‎ D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陶瓷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 ‎【答案】‎ A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 从各种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易患贫血。故正确; 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错误; D.锌影响身体发育,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错误。‎ ‎4.‎ ‎【答案】‎ B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过滤操作及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5.‎ ‎【答案】‎ A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1)C、‎(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2)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氧化物的概念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葡萄糖属于糖类物质,故正确; B、适当提高CO‎2‎浓度,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正确; 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物,只有两种物质,不是三种物质,故错误; D、此反应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7.‎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答案】‎ D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正常的雨水显酸性;但是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造成的,方程式为SO‎2‎+H‎2‎O=H‎2‎SO‎3‎,故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为CH‎4‎+‎20‎‎2‎2H‎2‎O+CO‎2‎,故错误; C.工业炼铁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错误; D.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8.‎ ‎【答案】‎ B ‎【考点】‎ 常见的溶剂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 A‎.H‎2‎O和H‎2‎O‎2‎的中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H‎2‎O和H‎2‎O‎2‎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分解反应,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上述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是最常用的一种溶剂;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 ‎【答案】‎ C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CO 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搅拌振荡,形成稳定的乳浊液,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HCO‎3‎充分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至固体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l‎2‎能与适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D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A‎、氯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氯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氯酸钾最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A错误; B、‎30‎∘‎C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所以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g‎100g+10g‎×100%=9.1%‎,故B错误; C、‎80‎∘‎C时‎7g氯化钠在‎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也就是‎80‎∘‎C时溶解度为‎35g,而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8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5g,故C错误; D、氯酸钠和氯化钾交换成分可以得到氯酸钾和氯化钠,这个反应是一个复分解反应,但是很明显它不符合初中阶段所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控制温度在‎10−30‎∘‎C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较大,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会以晶体形式析出,所以图中氯酸钠和氯化钾能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请将下列各题应答内容,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1.‎ ‎【答案】‎ 元素 煮沸 ‎2:1‎ ‎+1‎价 ‎180‎ ‎【考点】‎ 电解水实验 硬水与软水 元素的概念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解析】‎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水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5)根据题目信息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 上表中“铝”指的是铝元素,不属于单质、原子; 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铝”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加热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含量.所以,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实验室用中将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填:‎2:1‎;‎ 在Ca(ClO‎)‎‎2‎中,钙为‎+2‎价,氧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2=0‎,x=1‎;故填:‎+1‎价;‎ 由题目信息可知,‎1L合格的生活饮用水中,CaCO‎3‎的质量不能超过‎450mg,则钙元素的含量应不超过:‎450mg×‎40‎‎40+12+16×3‎=180mg;故填:‎180‎;‎ ‎12.‎ ‎【答案】‎ 干冰 C,C,H,C,C,C,H,C,H,C,D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以及题中的微观图示进行分析。‎ ‎【解答】‎ 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①宏观现象: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和H‎+‎; ④银丝不会与盐酸反应,铝和盐酸反应时,氯离子增加的个数不同,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钡离子的个数不变,故选:CD。 故答案为:(1)干冰;(1)①有气泡生成;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H‎+‎; ④CD。‎ ‎13.‎ ‎【答案】‎ 导电性 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 Fe+CuSO‎4‎=FeSO‎4‎+Cu 氢气,‎AgNO‎3‎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用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进行分析; (2)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4)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5)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所以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用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固体作用的结果,所以A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是b;‎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所以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所以 ①向洗净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锌过量,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渣中含有锌、铜、银,则该气体是氢气; ②若滤液呈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则滤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AgNO‎3‎.‎ ‎14.‎ ‎【答案】‎ 纯碱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无明显现象,过量CaCl‎2‎(BaCl‎2‎等)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Na‎2‎CO‎3‎溶于水呈碱性与CO‎3‎‎2−‎有关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碳酸钠俗称纯碱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4)根据紫色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 碳酸钠俗称纯碱;‎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紫色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 ‎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振荡 ‎①无明显现象 Na‎+‎和Cl‎−‎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取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②过量CaCl‎2‎(BaCl‎2‎等)溶液 ‎③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 ‎④Na‎2‎CO‎3‎溶于水呈碱性与CO‎3‎‎2−‎有关 ‎15.‎ ‎【答案】‎ N‎2‎ A,B,C,D 质量守恒定律,‎9.2‎(或‎11.2‎)‎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进行有关的分析与计算。‎ ‎【解答】‎ 图中表示单质微粒的化学式为N‎2‎;‎ A‎.由图示可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是实现转化的条件,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不变,不能减少碳元素排放量,故错误; C、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气体的产量,故错误; D、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故正确。‎ 若某车辆汽车经燃烧产生如图I中气体的质量各为‎12g,实测相同时间经转化排放出的图Ⅱ中气体总质量为‎20.4g。某同学认为污染物没有完全转化,他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际转化的质量为‎20.4g;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4CO催化剂4CO‎2‎+‎N‎2‎;                                   ‎92‎     ‎112‎ 则二氧化氮气体实际转化的质量是:‎20.4g×‎92‎‎92+112‎×100%=9.2g; 则一氧化碳气体实际转化的质量是:‎20.4g×‎112‎‎92+112‎×100%=11.2g;‎ ‎16.‎ ‎【答案】‎ 酒精灯 A ‎2KClO‎3‎MnO‎2‎‎△‎2KCl+‎30‎‎2‎↑‎ 增大,‎149‎‎96‎‎=‎x‎0.96g,‎‎1.05‎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反应的过程以及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 a仪器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A来制取;故填:A;‎ 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KClO‎3‎MnO‎2‎‎△‎2KCl+‎30‎‎2‎↑‎;  (4)①因为氯酸钾固体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少,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中不变,所以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是增大;故填:增大;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50g+1.00g−3.54g=0.96g,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 ‎2KClO‎3‎MnO‎2‎‎△‎2KCl+‎30‎‎2‎↑‎  ‎245‎                  ‎149‎   ‎96‎   y                     x    ‎0.96g ‎149‎‎96‎‎=‎x‎0.96g 故填:‎149‎‎96‎‎=‎x‎0.96g; ③‎245‎‎96‎‎=‎y‎0.96g y=2.45g 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3.50g−2.45g=1.05g 故填:‎1.05‎.‎ ‎17.‎ ‎【答案】‎ ‎2‎ Ni(OH‎)‎‎2‎‎,碱 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呈绿色(或蓝绿色沉淀消失,溶液呈绿色),Ni(OH‎)‎‎2‎+H‎2‎SO‎4‎=NiSO‎4‎+2H‎2‎O,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或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或产生浅绿色沉淀)‎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以及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 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填:‎2‎;‎ 镍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显‎+2‎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Ni(OH‎)‎‎2‎;是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填:Ni(OH‎)‎‎2‎,碱;‎ 氢氧化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水,所以观察到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呈绿色(或蓝绿色沉淀消失,溶液呈绿色);故填: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呈绿色(或蓝绿色沉淀消失,溶液呈绿色); 从生成物的角度看,可取上述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镍蓝绿色沉淀,所以会观察到有蓝绿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取上述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会生成碳酸镍浅绿色沉淀;故填: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或取上述澄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或产生浅绿色沉淀); 氢氧化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水,故填:Ni(OH‎)‎‎2‎+H‎2‎SO‎4‎=NiSO‎4‎+2H‎2‎O.‎ 第15页 共16页 ◎ 第16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