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5-13 发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一、文学常识 ‎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二、语音、停顿 ‎1、说yuè 鬲gé  拂bì ‎2、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三、通假字 ‎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 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 四、古今异义词 ‎1、举于版筑之间 筑: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2、举于士 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市 今义,城市 古义,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五、词类活用 ‎1、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2、劳其筋骨  劳,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劳累 ‎ ‎3、饿 使......饥饿 4、空乏 使.... 穷困缺乏  ‎ ‎5、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 ‎6、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 指国内。‎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六、 一词多义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给)  ‎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七、重点词语 ‎1、故天将降大任 大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意愿)。‎ ‎3、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4、衡于虑:思虑堵塞。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而后喻:明白,了解。‎ 八、重点句子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有灭亡的危险。‎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九、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 (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8)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都经受过苦难的磨炼。‎ ‎(9)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10)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十、开放题。‎ ‎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艰难困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 ‎(张海迪、爱迪生)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  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 中考试题集锦 一、(山东淄博市)‎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 。‎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3分)‎ ‎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 ‎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3分)‎ 二、2004年泰安市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 乙问的主要观点:‎ ‎ 共同特点:‎ 三、贵阳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 ‎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 ‎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四、2006年河南省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五、攀枝花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于 曹操比于袁绍 D、而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 ‎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 六、2007年襄樊市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20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七、2007年盐城市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八、2008年贵阳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故: 任: 曾: 过: ‎ ‎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 答: ‎ ‎24、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 论据。作者从个人 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 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4 分)‎ 材料链接:‎ ‎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 邦:国家。‎ ‎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九、2008年衢州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十、2008年浙江金华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词义 例句 入 ‎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十一、2009 年北京市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二、2009年湖南衡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 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 ‎23.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分) 十三、2009山东济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十四、 (2010·百色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 译文: ‎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 ‎ 译文: ‎ ‎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十五、2011年绥化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用原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一、1、阻塞,梗塞 (被人)了解,明白 发扬光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志士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二、5、同“弼”,辅佐 边境 6、①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②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三、1.①所以 ②这种人 (每个1分)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四、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 ‎(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五、8、A 9、D 10、C ‎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 ‎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六、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 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 ‎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 ‎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 ‎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三)(15分)‎ ‎18、(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1分) ‎ ‎19、(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 ‎20、(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七、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 ‎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 ‎ 八、22、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 ‎23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24.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 分)‎ ‎2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 分)‎ 九、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 ‎(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 17.D (2分)‎ ‎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十、15、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 十一、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 ‎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十二、19.B 20.B 21.D ‎22.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3.答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 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十四、11.D(过:犯错误)‎ ‎12.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 ‎ 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 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 ‎1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14.①(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错一处扣0.5分)‎ ‎②(2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错一处扣0.5分)‎ ‎15.(3分)不同意。(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 族之林。(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十五、10.(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1.(1)(您)凭借什么作战?‎ ‎(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 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说明:(3分)每空各1分。‎ ‎1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4.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 评分说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