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一轮专练3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江苏省泰州市 ‎(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①公叔痤对曰 (回答)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希望)‎ ‎③秦果日以强(一天天) ④悖者之患 ( 错误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C )‎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 (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 ‎1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 答:①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②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 ‎ (三)‎ ‎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 ‎ ——《宋史·寇准传》‎ ‎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答案示例: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评分:没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文言文,回答14—16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 (1)竹本固 固: ‎ ‎(2)夫如是 如是: ‎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14.(1)稳固 (2)像这样 (2分)‎ ‎  15.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分)‎ ‎  16.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 龙井题名记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以书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2.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2分)‎ ‎20.(1)书:信。(2)比:等到。(3)濯:洗、洗涤。(4)谒:拜访。(4分,每小题1分。)‎ ‎21.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2分,意思对即可。)‎ ‎22.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2分,景的概述1分,作者情感体验的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 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ì):野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 ) ②欲察君之政也( )‎ ‎15.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16.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14.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 ‎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围绕“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回答。(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围绕“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肥亲到中牟县去视察。肥亲走进中牟县,在视察过程中,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 ‎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 ‎ ‎  肥亲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 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往 来 者 皆 怪 此 树 非 凡 ‎ ‎(2)喜 怒 不 形 于 色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谓当出贵人( ) (2)先主以兄事之( )‎ ‎(3)顾自见其耳( ) (4)见而异之(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⑴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 ‎ ‎⑵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 ‎ ‎11. 选文写刘元起对先主刘备的赞语和人们对刘备的帮助,有什么作用?(2分)‎ ‎ ‎ ‎ ‎ ‎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少年时代刘备的评价。(4分) ‎ ‎  ‎ ‎ ‎ ‎8.(1)往 来 者 /皆 怪 此 树 非 凡 (2)喜 怒/ 不 形 于 色 ‎9.有人 对待 回头看 以……为异(对……感到奇怪)‎ ‎10. ⑴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 ‎ ⑵先主因此能用于聚合众人。‎ ‎11.从侧面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雄才大略,写出人们对他的支持与认同。‎ ‎12.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有抱负和超人的远见,不甘心贫苦;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少言,但深得他人喜爱。‎ ‎【参考译文】很小时,父亲便过世了;他与母亲一起织草鞋,编竹席卖以度日。所住房屋东南方有根桑树,高五丈多,远远望去,一片簇团,好似皇帝出行时的舆盖。刘备少年时,与同族人中的小孩子在树下嬉戏,说:“我一定要乘坐这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子敬说:“你不要说这狂妄的话,会灭我满门的!”‎ 刘备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让他去学习,跟同族的刘德然、辽西族的公孙瓒一起在九江太守同郡卢植门下共事。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刘元起的妻子说:“我们各自都有一家人,你怎么能常常这样资助刘备呢!”刘元起说:“我家族中能有这样的孩儿,他是不同寻常的人。”而且公孙瓒跟刘备友情深厚。公孙瓒年龄大些,刘备把他当兄长对待。刘备不很喜爱读书,却喜爱狗马、音乐、漂亮的衣服。身高七尺五寸,手臂垂下来可盖过膝盖,回过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言语很少,对下人很友善,喜怒的情绪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喜欢结交性情爽快的侠士,少年都争相依附他。中山地区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家财万贯,在涿郡贩卖马匹,见到刘备觉得他与常人不同,于是多次给刘备钱财。刘备因此能够用以集结百姓。‎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 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 ‎6、(3分)C ‎7、(4分)‎ ‎(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 ‎(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 ‎ 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 ‎ (“顾”1分;通顺1分)‎ ‎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②为人要诚实。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⑥事实胜于雄辩。‎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 俟: ‎ ‎(2)无人治具 治具: ‎ ‎(3)自朝过午 朝: ‎ ‎(4)直指谕其训 谕: ‎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 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 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 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 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 过程:‎ 结果:‎ 评价:‎ ‎4.(4分)(1)等 (2)下厨张罗(或做饭) (3)早晨 (4)明白、悟出 ‎ ‎5.(2分)(C)‎ ‎6.(6分)‎ ‎(1)(3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2)(3分)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7.(6分)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粝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 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 评价示例: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 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D.自矜功效也(夸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力疲气竭 思而不学则殆 B.灌溉以时耳 策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 胡不见我于王 D.苗则槁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2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 ‎19.C 20.AB ‎21.(1)种植时间长了以后,别人已经厌倦,淡忘,而我却更加勤快了(2)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 ‎ 22.种树者通过辨土、培壅、灌溉等长期的管理,最终树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长大而拔苗,最终禾苗枯萎。作者通用这两个事例正反认证了学习不在于一时的勤勉,关键是要有恒m的毅力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选自《晋书·孙晷传》)‎ ‎【注释】①孙晷(guǐ):人名。②赡:供给,供养。‎ ‎12.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B.乡里赠遗(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C.欣所逾甚(通“愈”,更加)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D.须去而出(离开) 属引凄异(延长)‎ ‎13.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多厌慢之 故逐之 B.而晷见之 结友而别 ‎ C.寒则与同衾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皆以美于徐公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5. 文意理解。(4分)‎ ‎(1)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 ”,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 ”。(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 ‎(2)“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2分)‎ ‎12.B(2分)‎ ‎13. A(2分)‎ ‎14.(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2分)‎ ‎(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2分)‎ ‎15.(1)人多厌慢之 欣所逾甚(2分)‎ ‎(2)示例:保护他人自尊心;宽以待人;体谅他人的难处;选择恰当的方式帮助别人。(2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得全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 ‎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 ‎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 ‎ ‎1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