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白磷自燃 C.石蜡熔化 D.洁厕剂除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钛合金 C.液氧 D.矿泉水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4.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予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O Mg S Cl A.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O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 C.由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2S D.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5.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人体分泌出蚁酸,涂上氨水可减轻痛痒 D.印染厂的废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可加入适量稀硫酸除去 ‎6.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7.下列物质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铁粉 C.烧碱 D.浓盐酸 ‎8.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羊毛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10.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D.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请将其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11.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D.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1‎ 鉴别试剂2‎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熟石灰 水 C 氯化铵和氯化钾 硝酸银溶液 熟石灰 D 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14.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甲 C Na2CO3‎ Ca(OH)2‎ Fe 乙 O2‎ Ca(OH)2‎ HCl HCl 丙 CuO NaCl CO2‎ CuCl2‎ 丁 CO H2SO4‎ NaOH NaOH A.A B.B C.C D.D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 ‎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3题,共20分)‎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干冰②碳酸氢钠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石墨⑥氮气等物质,按要求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 ‎(2)充入灯泡中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可作干电池中电极的是______;‎ ‎(5)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6)用作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______.‎ ‎1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 ‎(2)在氨气,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填化学式).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氧化镁和硅和氧化钙在真空环境下加热至1600℃反应生成镁单质和硅酸钙(Ca2SiO4).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Mg反应使产品混有______(填化学式).‎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5)对(4)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剩余溶液一定是甲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乙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甲.‎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______;‎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混合______.‎ ‎20.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图所示).‎ ‎(1)上述Ⅰ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在①~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的方程式______;写出在①~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21.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铁锅用来做饭是利用了铁的______性.‎ ‎(2)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______(填字母)‎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则:‎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 (NO3)3和Zn (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 (NO3)2和Cu (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 (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______(填序号).‎ ‎(4)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x为______;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操作I和操作II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II中的作用是______.‎ ‎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2.实验室现有药品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根据所给药品和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多功能瓶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2)用______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充满水的多功能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需从______(填“①”或“②”)端通入.‎ ‎(3)实验室可用______装置的组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试验后的液体残留物进行蒸发的操作训练,蒸发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直到出现______时(写现象)停止加热.‎ ‎23.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l.09g/cm3),配制50g质曼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l),需要水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 ‎(3)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g.‎ ‎24.A~‎ 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F的化学式为______,C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六、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0分)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5.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2)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50t纯度为80%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______.‎ ‎26.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定质量的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3)上述反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2016年优胜教育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白磷自燃 C.石蜡熔化 D.洁厕剂除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白磷自燃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洁厕剂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 ‎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 B.钛合金 C.液氧 D.矿泉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A、大理石是由碳酸钙和一些其它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钛合金中含有钛、铝、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 ‎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 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4.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予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O Mg S Cl A.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O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 C.由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2S D.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得电子形成的是阴离子;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据此解答.‎ ‎【解答】解:A、硫原子的最外层是6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后,成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A正确;‎ B、O2﹣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故B正确;‎ C、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化合物是硫化镁,化学式为MgS,故C错误;‎ D、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5.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人体分泌出蚁酸,涂上氨水可减轻痛痒 D.印染厂的废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钠,可加入适量稀硫酸除去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稀氨水属于碱,与蚁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6.下列实验操作(如图)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去分析;‎ B、从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去分析;‎ C、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去分析;‎ D、从熄灭酒精灯时,如果用嘴吹,容易引起火灾去分析.‎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错误;‎ B、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错误;‎ 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如果用嘴吹,容易引起火灾;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 ‎ ‎7.下列物质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铁粉 C.烧碱 D.浓盐酸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分析】利用相关的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解决此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质量增加,铁钉在潮湿空气中会与氧气及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烧碱易潮解且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质量减少.‎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B、铁粉在潮湿空气中会与氧气及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质量变大,故选项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变质导致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使其质量减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8.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草酸钙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解答】解: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2)+x×2+(﹣2)×4=0,解得x=+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能训练学生知识迁移使用的能力.‎ ‎ ‎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羊毛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羊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羊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 ‎10.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食醋区分食盐和小苏打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D.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区分氯化铵和硫酸铵 ‎【考点】硬水与软水;蜡烛燃烧实验;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分析;‎ C、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分析;‎ D、根据氯化铵和硫酸铵均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分析.‎ ‎【解答】解:A、可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可以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与食盐不反应,可以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蜡烛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和硫酸铵均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故无法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要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相应的鉴别方法.‎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请将其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11.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D.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1‎ 鉴别试剂2‎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熟石灰 水 C 氯化铵和氯化钾 硝酸银溶液 熟石灰 D 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A、依据两者与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的现象情况分析解答;‎ B、依据两者与熟石灰混合后的情况以及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 C、依据两者与硝酸银和熟石灰的反应现象分析解答;‎ D、依据氧气、二氧化碳二者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样品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可以鉴别;而二者都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冒出气泡,无法鉴别,所以错误.‎ B.用熟石灰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是硝酸铵;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向样品中滴加水感觉明显烫手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而明显温度降低的原固体是硝酸铵.所以可以鉴别.‎ C.用硝酸银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为氯化钾,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是氯化铵,可以鉴别,选项错误.‎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能够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原气体为氧气,能够使木条熄灭的原气体为二氧化碳;用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此现象的是氧气,可以鉴别.‎ 故选:BD.‎ ‎【点评】本题是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就是根据物质所具有的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与所提供的物质,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对它们加以区分.‎ ‎ ‎ ‎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不会显中性、酸性;‎ B、根据铝与氯化铜的反应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D、根据硫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最终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与实验事实不符,最终溶液的pH不会小于7,只能接近于7,故A错误;‎ B、由铝与氯化铜的反应2Al+3CuCl2═2AlCl3+3Cu可知,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小,不会增大,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固体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C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应该先与稀硫酸反应,再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因此起点不应该从原点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及化学实验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要结合反应和实验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14.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甲 C Na2CO3‎ Ca(OH)2‎ Fe 乙 O2‎ Ca(OH)2‎ HCl HCl 丙 CuO NaCl CO2‎ CuCl2‎ 丁 CO H2SO4‎ NaOH NaOH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题目给定的物质和转化关系太多,另外还是一道耗时不能太长的选择题,所以可以之间采取对号入座的形式直接验证,而不是先分析再回扣的风湿,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分析的准确程度.‎ ‎【解答】解:‎ A、甲是C,能够和乙(O2)、丙(CuO)反应没有问题,丙(CuO)能和丁(CO)反应,甲也能生成丁,所以该转化对应关系正确.‎ B、甲是Na2CO3,不能与丙NaCl反应,所以该转化推断是不合适的.错误.‎ C、甲为Ca(OH)2能够与除丁(NaOH)之外都反应,且还能够转化为丁(NaOH),丙(CO2)既能和甲(Ca(OH)2)反应,也能够和丁(NaOH)反应;乙(HCl)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所以转化关系对应成立.正确.‎ D、乙是HCl,能与甲(Fe)、丁(NaOH)反应,所以甲和丁、丙和丁之间都能反应,正确.‎ 故选:B ‎【点评】对于如此庞大的考查对象,一定要直接从给定的试剂和转化关系入手,找到最明显的不能实现或者能够转化的转化环节,从而做出选择,而不是一一分析验证,更不要从转化关系来推导可能对应物质.(注意考虑转化时,酸不和酸反应,碱不和碱反应,盐类含有相同部分时也不反应).‎ ‎ ‎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溶于酸,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由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A、通过推导可知,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故A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故B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含有硫酸钠,故C错误;‎ D、通过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可以看出,生成4.4克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克,没有超过沉淀的总质量,所以这种情况是可以的,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 ‎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3题,共20分)‎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干冰②碳酸氢钠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石墨⑥氮气等物质,按要求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③ ;‎ ‎(2)充入灯泡中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是 ⑥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① ;‎ ‎(4)可作干电池中电极的是 ⑤ ;‎ ‎(5)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② ;‎ ‎(6)用作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 ④ .‎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常见气体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解答;‎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解答;‎ ‎(3)根据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进行解答;‎ ‎(4)根据石墨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进行解答;‎ ‎(5)根据碳酸氢钠可做发酵粉进行解答;‎ ‎(6)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充入灯泡中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3)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4)石墨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5)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6)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 故答案为:‎ ‎(1)③;(2)⑥;(3)①;(4)⑤;(5)②;(6)④.‎ ‎【点评】此题是化学知识中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规知识,属常规中了解的一些知识.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 ‎ ‎1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甲丁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 ‎(2)在氨气,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NaCl (填化学式);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NH3 (填化学式).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氧化镁和硅和氧化钙在真空环境下加热至1600℃反应生成镁单质和硅酸钙(Ca2SiO4‎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MgO+2CaO+Si4Mg↑+Ca2SiO4 ,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Mg反应使产品混有 MgO (填化学式).‎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 ‎(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构成的微粒;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保持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根据工业制镁的反应写出方程式,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所以,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甲丁;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3)=22:3;‎ ‎(2)在氨气,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NaCl;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化学式是:NH3.工业制镁的一种原理是氧化镁和硅和氧化钙在真空环境下加热至1600℃反应生成镁单质和硅酸钙(Ca2SiO4).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MgO+2CaO+Si4Mg↑+Ca2SiO4,由于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抽走容器中的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且能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与Mg反应使产品混有MgO.‎ 故答为:(1)甲丁; 22:3 (2)NaCl; NH3; 4MgO+2CaO+Si4Mg↑+Ca2SiO4;MgO ‎【点评】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 ‎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丙<乙<甲 .‎ ‎(2)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填写字母)‎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 ‎(4)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5)对(4)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BCD (填写字母)‎ A.剩余溶液一定是甲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乙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解答,同温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据图苦役看出,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2)A、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溶剂的质量不一定变小,错误;‎ B、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正确;‎ C、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溶液组成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则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错误;‎ 故填:ACD;‎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4)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出甲,故填:降温结晶;‎ ‎(5)A、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甲的饱和溶液,正确;‎ B、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乙,错误;‎ C、剩余的溶液是混合物,错误;‎ D、析出的晶体甲的表面含有少量的乙,错误;‎ 故填: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2)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 2H2O22H2O+O2↑ ;‎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混合 NaHCO3+HCl=NaCl+H2O+CO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1)3Fe+2O2Fe3O4;(2)2H2O22H2O+O2↑;(3)NaHCO3+HCl=NaCl+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20.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图所示).‎ ‎(1)上述Ⅰ溶液中的溶质有 CuSO4、H2SO4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2CuO+H2O+CO2↑ ;‎ ‎(3)写出在①~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的方程式 ② ;写出在①~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方程式是 ⑤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B~‎ G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E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F,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所以F是碳酸钙,B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所以B是氧化铜,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稀硫酸,蓝色溶液和H反应会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H是铁,无色气体是氢气,红色固体是铜,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D、G是氧化钙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所以D是二氧化碳,G是氧化钙,E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E是氢氧化钙,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B~G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E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F,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所以F是碳酸钙,B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所以B是氧化铜,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稀硫酸,蓝色溶液和H反应会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H是铁,无色气体是氢气,红色固体是铜,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D、G是氧化钙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所以D是二氧化碳,G是氧化钙,E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E是氢氧化钙,C是水,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C是水,I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H2SO4;‎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A中含有的元素有:Cu、O、H、C,因此是碱式碳酸铜,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3)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及硫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碳酸钙高温能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⑤是水和氧化钙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剪标风衣;反应⑦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因此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②;发生化合反应的是⑤.‎ 故答案为:‎ ‎(1)CuSO4、H2SO4;(2)Cu2(OH)2CO32CuO+H2O+CO2↑;(3)②;⑤.‎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21.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铁锅用来做饭是利用了铁的 导热 性.‎ ‎(2)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ABD (填字母)‎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则:‎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 (NO3)3和Zn (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 (NO3)2和Cu (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 (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 ①②③④ (填序号).‎ ‎(4)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x为 Zn ;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SO4+Ba(NO3)2=Zn(NO3)2+BaSO4↓ .‎ ‎②操作I和操作II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II中的作用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简记为“前置后,盐可溶”;‎ ‎(4)由流程图分析,加入的X是过量的锌,过滤后,固体物质是锌和银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将其分离;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是蒸发结晶,玻璃棒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散热;据此分析.‎ ‎【解答】解:(1)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所以铁可以制成铁锅;‎ ‎(2)A、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锌是氢之前的金属,则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镁排在锰的前面,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锌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锰排在铜的前面,能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ABD;‎ ‎(3)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溶液中;‎ ‎①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 3和Zn(NO3)2;‎ ‎②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锌,锌过量,铜未参加反应,溶液中AgNO3被反应完全,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故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4)由流程图分析,加入的X是过量的锌,过滤后,固体物质是锌和银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将其分离,溶液乙就是硫酸锌溶液;硫酸锌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锌;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是蒸发结晶,玻璃棒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散热;因此:‎ ‎①X是锌,硫酸锌和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锌;‎ ‎②操作I是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是过滤;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是蒸发结晶,都需要玻璃棒,在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故答案为:(1)导热(2)ABD;(3)①②③④;‎ ‎(4)①Zn; ZnSO4+Ba(NO3)2=Zn(NO3)2+BaSO4↓;②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点评】本题考查了废液的处理,依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设计分析实验.‎ ‎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2.实验室现有药品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根据所给药品和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多功能瓶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 ‎(2)用 AC 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若用充满水的多功能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需从 ② (填“①”或“②”)端通入.‎ ‎(3)实验室可用 BD 装置的组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试验后的液体残留物进行蒸发的操作训练,蒸发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直到出现 较多量固体 时(写现象)停止加热.‎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蒸发与蒸馏操作;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水槽是盛水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试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用AC装置的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若用充满水的多功能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需从②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可用BD装置的组合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试验后的液体残留物进行蒸发的操作训练,蒸发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直到出现 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2)AC(或AD或AC、D); 2KClO32KCl+3O2↑; ②‎ ‎(3)BD; CaCO3+2HCl=CaCl2+H2O+CO2↑;(4)较多量固体 (或多量固体).‎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氢气的还原性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 ‎ ‎23.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③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⑤③④②① .‎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l.09g/cm3),配制50g质曼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12%的氯化钠溶液 22.9 mL(计算结果精确到0.l),需要水 25.0 mL(水的密度为1g/cm3).‎ ‎(3)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③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配制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⑤③④②①.‎ ‎(2)配制50g质曼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质量分数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g×6%=l.09g/cm3×x×12% x≈22.9cm3(22.9mL)‎ 需要水的质量为50g﹣l.09g/cm3×22.9cm3≈25.0g(合25.0mL)‎ ‎(3)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68g﹣50g=18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故答案为:(1)③;⑤③④②①;(2)22.9;25.0;(3)3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F的化学式为 H2 ,C的化学式 CO2 ;‎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 ;‎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则D是氯化钠;由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假设A是碳酸钠,B为盐酸,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能与金属反应生成了气体,带入题中验证,符合题意,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则D是氯化钠;由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假设A是碳酸钠,B为盐酸,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C为二氧化碳,F为氢气,E氯化银,带入题中验证,符合题意,由此可知:‎ ‎(1)F的化学式为氢气,化学式是:H2,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3)写A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为:(1)H2;CO2;(2)HCl+AgNO3=AgCl↓+HNO3;(3)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此题是一道推断判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判断物质,并通过相互的转化关系对整个过程进行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 ‎ 六、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0分)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5.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请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3:4:7:1 ;‎ ‎(2)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6.7% ;‎ ‎(3)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50t纯度为80%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 88t .‎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由题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则由150t纯度为80%尿素中尿素的质量,计算出可固定的CO2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尿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1×2×2)=3:4:7:1.‎ ‎(2)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3)设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 ‎44 60‎ x 150t×80%‎ ‎ x=88t 故答案为:(1)3:4:7:1;(2)46.7%;(3)88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6.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定质量的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3)上述反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差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氯化钙的质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和上述反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为27.2g﹣25g=2.2g,‎ 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 ‎ 100 73 111 44 111﹣100=11‎ ‎ X Y Z M 2.2g ‎====,‎ 解之得:X=20g,Y=14.6g,Z=22.2g,M=8.8g,‎ 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 =200g,‎ 答: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200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溶液质量=20g+200g﹣8.8g=211.2g,‎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 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