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 组合型文本与科技作品阅读 新版 苏科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组合型文本与科技作品阅读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12-14题。(13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此项成果,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其实科学家们在2000年已经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当时,美国俄勒冈地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107个猴胚胎分裂成368个猴胚胎,名为“Tetra”的克隆猴在胚胎分裂157天后幸运降生。不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团队攻克的是体细胞克隆世界难题。这种克隆方法与知名的克隆羊“多莉”的克隆方法类似。孙强说,在“多莉”诞生以后,马、牛、兔、猫、狗、骆驼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被攻克。‎ 材料二: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引发伦理讨论,对此,记者采访了科研团队。‎ ‎ 记者:克隆猴子是伦理上的进步还是退步?既然猴子能被克隆,那么人也能被克隆吗? ‎ 蒲慕明院士:每年美国、欧洲等大型医药巨头都会进口数万只猴子,用于开展药物检测实验。由于每只猴子的遗传背景不同,所以只能通过增加猴子数量,筛选关键基因,最终确定药物是否有用。体细胞克隆猴能够在一年内产生大批基因、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模型猴。这就再也不用为了完成几个药物的检测,每年牺牲数万只猴子。克隆猴是伦理上的重大进展,可以大大减少世界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克隆技术的突破还有望加强濒危动物的保护。例如,金丝猴是濒危珍稀保护动物。掌握了克隆猴技术,我们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母体接受金丝猴克隆胚胎,就可以为世界各地动物园提供来自中国的珍贵金丝猴。‎ 13‎ 孙强:人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克隆灵长类动物的障碍和瓶颈基本上已被攻破,从原理上讲克隆人可以实现。我们没有任何计划克隆人,社会伦理也坚决不允许克隆人。但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克隆猴,更好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原理,弄懂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找到有效治疗方法。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可以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突破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这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制作脑疾病模型猴,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材料三:从第一只克隆羊到第一只克隆猴,人类已经探索了21年。灵长类动物的克隆难题一度像不可逾越的高山,让学术期刊《科学》认为现有技术“行不通”。克隆猴姐妹的横空出世,宣告这一世界难题已被攻克,生命科学实现重大突破。带着不可思议的传奇,中国科学家们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世界又一次通过创新之窗感知新时代的中国。在中国向世界不断递出的“创新名片”中,“克隆猴”是最新的一张。‎ ‎1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3分)‎ ‎ ‎ ‎ ‎ ‎(2)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中“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一模一样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这句话的具体含义。(2分)‎ ‎ ‎ ‎13.根据上述材料,为“克隆猴姐妹”设计创新名片。(4分)‎ 创新名片:克隆猴 可爱形象 诞生时间 中中:‎‎2017年11月27日 华华:‎‎2017年12月5日 创新之处 13‎ 诞生意义 ‎14.李阿姨的父亲不幸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你看到体细胞克隆猴诞生的新闻、听了孙强主任的介绍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阿姨。请完成下面你和李阿姨的对话。(4分)‎ 你:李阿姨您好,中国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克隆猴“中中”“华华”诞生了。‎ 李阿姨: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你: 。‎ 李阿姨:你讲得真是简洁明了,看来我父亲的病有希望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20题。(16分)‎ ‎【材料一】‎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齐国,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 ‎ 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召集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造就了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没有它,各种文化也在,诸子百家也在,却无法进入一种既高度自由又高度精致的和谐状态。因为世上有很多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学宫以尊重为基础,把这两者统一了。‎ ‎ 稷下学宫是开放的,但也不是什么人想来就能来。世间那些完全不分等级和品位的争辩,都算不上“百家争鸣”。因为只要有几个不是“家”而冒充“家”的人进来搅局,那些真正的“家”必然不知所措、讷讷难言。这样,不必多久,学宫也就变成了一个以嗓门论是非的闹市,就像我们今天不少传媒的“文化版面”一样。‎ ‎ 稷下学宫是齐国朝廷建立的,它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摆脱朝廷控制而成为一所独立自由的学术机构。 ‎ ‎ ▲ 学宫里的学者不任官职,因此不必对自己的言论负行政责任。古籍中记载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统治者的取舍并不影响各派学者的社会地位和言论自由,稷下学宫里的争鸣也就有了平等的基础。彼此可以争得很激烈,似乎已经水火难容,但最后还是共生互补。‎ 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各派充分的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后,又遇到了充分的驳难。结果,谁也不是彻底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各方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上一个等级。‎ 13‎ ‎(选自余秋雨《中华文脉》,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谈徐悲鸿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所以没有他的“天时”“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 ‎  徐先生留洋巴黎,因为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打电话给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 徐先生回国,凭本事和才华执掌中央大学艺术系,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 徐先生的学生,不必通过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刘勃舒先生当年不过是江西一名小学生,给北京的徐先生写信请教,徐先生回信鼓励,后来刘勃舒被收为弟子。‎ ‎ 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 ‎ 诸位知道,法国有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相争,俄国有柴可夫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相争,德国有瓦格纳与勃拉姆斯相争,美国有海明威与福克纳相争……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 ‎ 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 ‎(选自陈丹青《我看徐悲鸿》,有删改)‎ ‎【材料三】‎ ‎2014年12月3日‎,某组织举办了一场辩论。辩题为“我们是否应该支持转基因食品”。四位行业权威开展牛津式辩论。辩论采取二对二的形式,首先是每人七分钟陈述,之后自由辩论和观众答疑,最后是每人两分钟总结。辩论正式开始前观众先对这个辩题进行投票,观众可以明确表明支持或反对,也可以表明“未决定立场”,结束后再次投票,以改变观众立场最多的一方为胜者。‎ 辩论后,52%的观众立场保持不变,而48%的观众立场发生变化。立场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下:‎ 13‎ 辩论前 辩论后 ‎3%支持 ‎2%反对 ‎1%未决定 ‎12%反对 ‎9%支持 ‎3%未决定 ‎33%未决定 ‎23%支持 ‎10%反对 ‎(选自《“智能平方”辩论》,有删改)‎ ‎16.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意思连贯。(2分)‎ ‎ ‎ ‎17.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学术争论的最高境界”?请用材料二中的事例阐释。(3分)‎ ‎ ‎ ‎ ‎ ‎18.按照牛津式辩论的规则,材料三中的辩论最终获胜方是哪一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 ‎ ‎ ‎ ‎19.学术发展也需要“人和”。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对“人和”的理解。(3分)‎ ‎ ‎ ‎ ‎ ‎20.文学著作中有很多值得辩论的话题,请在下面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任务。(5分)‎ A.《骆驼祥子》 B.《水浒传》 C.《朝花夕拾》‎ ‎(1)依据名著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表明你的立场。(2分)‎ ‎ ‎ ‎(2)如果在该名著中邀请一位人物作为你的本方辩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3分)‎ ‎ ‎ ‎ ‎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4-16题。(11分)‎ ‎【材料一】‎ ‎3000多年来,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们记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以“马”字的演变为例:‎ 13‎ 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马头朝上,眼睛炯炯有神;马背朝右,右部的几画表示马鬃;前后蹄朝左,意在行走;马尾在下部。瞧,这是一匹多么形象又生动的骏马呀。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似,只是变得更抽象一些;小篆的字形是从金文衍变而来的,已经不太像马形了;楷书的繁体字形,基本看不出马的样子;现在的简体字形,更加简单。‎ ‎ ‎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我向马主人坦白说,我一直隐瞒衣服的秘密是为了尽可能跟那群该死的耶胡区分开来,但是现在我没办法再隐瞒了。而且我的衣服和鞋子已经破烂不堪,很快就要穿破了,必须用耶胡皮或者其他什么野兽的皮再做一套,否则秘密就会被揭穿。我还请求它,不要让别人知道我身上有一层衣服做伪装。希望它帮我保守秘密,至少等我把这身衣服穿破再说。主人生性仁慈善良,他非常体贴地答应了我所有的要求,并承诺为我好好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我把身上的这套衣服穿破为止。‎ 我来到这里,看到慧骃的一言一行竟然能像人类一样理性,真是大吃一惊。正如它和它的朋友们看到我这样的耶胡竟然也能如此理性,会觉得不可思议一样。说到耶胡,虽然我与它们在外表上极为相似,但却实在无法理解它们下作野蛮的本性。‎ 如果我将来能有幸回到祖国,一定要把这里的见闻讲给那里的人们听。不过估计没人会相信我说的话,他们定会认为,这些都是我凭空捏造的。我的同胞肯定不会相信慧骃能掌管一个国家,而耶胡却成了畜生。‎ ‎……‎ 一切就绪,终于到了我离开的那一天。我再次向主人郑重道别。当我准备俯下身亲吻它的蹄子时,它轻轻地把蹄子抬高至我嘴边,这让我倍感荣幸。我很清楚,很多人会就最后这个动作指责、诋毁我。‎ ‎(节选自《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有改动)‎ ‎【材料三】‎ 13‎ 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成的皱纹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 (节选自《马》 布封著)‎ ‎14.根据材料一中“马”字的演变过程概括汉字的变化规律。(2分)‎ ‎ 由 到 ,由 到 。‎ ‎15.《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来到慧骃国是由于( ) (2分)‎ ‎ A.海上覆舟遇险,他泅水逃生,登陆成了俘虏后被押解至此。‎ ‎ B.大风暴后,船长派出长舢板去取淡水,他也上了舢板,遭丢弃后被捕。‎ ‎ C.他被海盗劫走,被放在小船上随波逐流,到达此地。‎ ‎ D.他被部下出卖,遭到禁闭,后被抛弃在此地。‎ ‎16.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 细节常指一种细微的物件或行为表现。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深化情感主题。用心捕捉、比较文章或书籍中的典型细节,你会更加接近作品的本质。‎ ‎(1)“衣服”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与契诃夫的《变色龙》中都出现的细节,结合原著,比较这个细节在作品中的作用有何异同。(3分)‎ ‎ ‎ ‎(2)找出“材料二”“材料三”中相同的细节(“衣服”除外),并结合材料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 ‎ ‎ ‎ ‎ ‎ ‎(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19题。(22分)‎ 奇幻的“大人”们 ‎【材料一】‎ 大人先生者,人不知其姓字,莫知其生年之数。述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居苏门之山,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应变顺和,以天地为家;运去势颓,则魁然独存,默探道德,不与世同。无识者怪其不能负术营家,育长妻子。先生亦不易其务也。尝友一薪者③,勉之曰:“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13‎ ‎(选自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删改)‎ ‎[注释]①苏门之山:苏门山,今河南辉县。②魁:高大,杰出。③薪者:砍柴人。‎ ‎【材料二】‎ 走了几日,到了大人国。其人较别处略长二三尺不等。行动时,有云托足,随其转动,离地约有半尺;一经立住,云即不动。‎ 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 多九公道:“云之颜色,总在行为善恶,不在富贵贫贱。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倘或满腔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丝毫不能勉强。国人皆以黑云为耻,遇见恶事,都是藏身退后;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 ‎  忽见街上民人都向两旁一闪,让出一条大路。原来有位官员走过,头戴乌纱,身穿员领,上置红伞;前呼后拥,却也威严;就只脚下围着红绫,云之颜色看不明白。多九公道:“此等人,因脚下忽生一股恶云,类如灰色,人都叫做‘晦气色’。凡生此云的,必是暗中做了亏心之事,人虽被他瞒了,这云却不留情,教他人前现丑。他虽用绫遮盖,却是‘掩耳盗铃’。好在这云,色随心变,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色也就随心变换。若恶云久生足下,国人就不敢同他亲近。”林之洋道:“老天怎只将这云生在大人国,别处都不生!若天下人都有这块招牌,让那些瞒心昧己、不明道德的,脚下都生黑云,个个人前现丑,人人看著惊心,岂不痛快?”‎ ‎(选自李汝珍《镜花缘》,有删改)‎ ‎【材料三】‎ 大人国国王对我提出的建议大为震惊。他很惊异,像我这么一只无能而卑贱的昆虫(这是他的说法),竟怀有如此非人道的念头,说起来还这么随随便便,似乎我对自己所描绘的那些毁灭性的机器所造成的流血和毁坏都无动于衷。他说,最先发明这种机器的人一定是恶魔天才、人类公敌。他坚决表示,虽然很少有什么东西能比艺术或自然界的新发现更使他感到愉快,但他还是宁可失去半壁河山,也不愿听到这样一件秘密。他命令我,如果我还想保住一命,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一位君王,具有种种令人敬仰的品质,却将到手的机会轻轻放过,这真是我们欧洲人意想不到的,要不然,他很可能成为他领导下的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绝对主宰。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件事上,英国的读者会很看不起这种性格。我认为他是出于无知,至今还没能像欧洲一些比较精明的才子那样把政治变成一门科学。国王非常鄙视我们的智慧。他表示,不论君王大臣,心里每一点阴谋都令他厌恶。因为他那里既没有敌人也没有敌国,所以他不懂国家机密到底是什么。他还提出了:谁能使原来只生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贡献就更重大。‎ 13‎ ‎(选自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有删改)‎ ‎【材料四】‎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由个体需要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文学创作中,借助想象,作家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中。刘勰这样描述想象的神奇:“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文学的想象在传情达意上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想象为抒发情感提供了载体和展现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作家的情感或深沉郁积,或激烈火热,它们往往会成为作家创作的动力。作家要凭借想象来调动起记忆中的诸多形象,承接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想象能较委婉含蓄地影射现实,隐晦地表达作者对现实问题的讽刺或批判,从而寄寓自己的理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负术营家 ( ) (2)不易其务也( )‎ ‎(3)尝友一薪者 ( ) (4)遗其书 ( )‎ ‎14.用“/”为句子标示两处停顿。(2分)‎ ‎ 述 天 地 之 始 言 神 农 黄 帝 之 事 昭 然 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 。‎ ‎16.【材料三】中格列佛给国王的“建议”是指( )(2分)‎ A.趁邻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时突袭,处死一半俘虏。‎ B.制造重量级战舰与敌国对阵,消灭掉对方军队。‎ C.制造火药武器用来镇压叛乱,捍卫国王的统治。‎ D.给一座浮岛装磁石升空,降至敌国,实施碾压。‎ ‎17.【材料四】中谈到了文学的想象,它在传情达意上有哪些重要意义?(2分)‎ ‎ ‎ ‎18.【材料四】中划线句论述了想象和现实的关系,说说这种关系在前三则材料中各是如何体现的。(6分)‎ ‎ ‎ ‎ ‎ 13‎ ‎ ‎ ‎ ‎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1-13题。(12分)‎ 眼 神 眼神可能比明晰的语言和思想更为复杂。它往往涵盖了意识和欲辨已忘言的潜意识。我曾看过聋哑人与聋哑人之间的谈话,他们几乎能用眼神进行交流,极少辅以手势。难以言传的交流中,眼神替代了语言。‎ ‎  京剧中,有数不清的脸谱,每张脸谱都很生动,却无法媲美梅兰芳大师的两池春水,那善睐的明眸让人遐思,男人原来也可以风情万种。有一种悲哀和愤怒是最深刻的,凝聚在鲁迅先生的那一道横眉,可是横眉之下的深邃怒目让横眉也苍白。而绽开在海角天涯,那令人心碎的美的一瞬,是被追逐的鹿回望猎手弓箭的哀怨一瞥;鹿回头,鹿的眼神犹如一声叹息,美,制止了杀戮。断桥相会的浪漫,剪烛西窗的誓言,莫不是惊鸿一瞥、一见倾心,要说情人间有一种约定,那应该是望断春心之后,眼神的轻轻一碰。‎ 而世俗中的眼神,却缭绕着人间的烟火,描绘出人生的种种心境,敷衍出滚滚红尘的不同面具。可以不置一词,褒贬又尽在其中。‎ 但凡喜时,喜上眉梢;但凡怒时,豹眼环睁;但凡哀时, ▲ ;但凡惧时, ▲ 。眼神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弱者的怯懦、强者的张扬、百姓的善良、歹徒的凶顽等等情态,何须言表,世相种种,均可在眼神中一一阅读。同事之间,友好、信赖、激励、欣赏的眼神,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相反,三五成群,低低耳语,互相交换着诡秘的眼神,谎言的风暴已在酝酿,随之,另外一个人,可能会遭到空穴来风的袭击。这世间,眼神有温暖的,也有彻骨之寒的。‎ 我国古代察人术,察人之要津全在于看人的眼睛。君子的眼神如朗星明月澄澈坦荡,小人的眼神如茔头磷火游移闪烁。一个人的眼神往往在向世人表明他的处世态度和原则,是忠诚正直,还是奸诈邪恶,去看看他的眼神,他便穷形尽相了。‎ 无独有偶,国外有位饱经世故的哲学家,是天生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不过一只坏腿正好成了他了解别人的气压计或晴雨表。陌生人初次和他见面,如果把不怀好意的眼神停留在他坏腿的时间比停留在好腿的时间长些,他就有所疑忌;如果此人只把幸灾乐祸的眼神停留在他的坏腿上,而不去注意那条好腿,哲学家便决定不再和他进一步交往。‎ 有时,眼神比哲学还深奥。人们从眼神中找到了通往人性幽深处最隐秘的通道。‎ ‎(选自《纸上月光》,查一路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1版,有改动)‎ ‎11.作者为什么说“有时,眼神比哲学还深奥”?根据提示,用动宾短语填空。(3分)‎ ‎① ② ‎ ‎ ‎ 13‎ ‎ ‎ ‎ ‎ ‎④ ③ ‎ ‎12.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君子的眼神如朗星明月澄澈坦荡,小人的眼神如茔头磷火游移闪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 ‎ ‎(2)但凡喜时,喜上眉梢;但凡怒时,豹眼环睁;但凡哀时, ;但凡惧时, 。(仿照句式续写)‎ ‎13.结合《孔乙己》中“他的眼色,好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4分)‎ ‎“人们从眼神中找到了通往人性幽深处最隐秘的通道。”‎ ‎ ‎ ‎ ‎ 一、组合型文本与科技作品阅读 ‎(一)(13分)‎ ‎12.(5分)(1)(3分)运用列数据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美国科学家通过胚胎分裂的方法诞生克隆猴的情况,(1分)并将其与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进行比较说明,强调突出了中国科学家运用体细胞克隆法诞生克隆猴所攻克的是体细胞克隆世界难题。(1分)‎ ‎(2)(2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1分),(体细胞克隆猴)能够在一年内产生大批基因、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模型猴。(1分)。 ‎ ‎13.(4分)(1)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1分)。(2)可以大大减少世界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使用量(1分);加强濒危动物保护(1分);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1分)。‎ ‎14.(4分)阿姨,利用体细胞克隆,可以产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1分),这就突破了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1分),这样可以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等疑难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1分)。您父亲的病很快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啦(1分)。 ‎ ‎(二)(16分)‎ 13‎ ‎16.(2分)出乎人们意料,这个难题在稷下学宫解决得很好。或:那么稷下学宫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17.(3分)刘海粟和徐悲鸿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彼此佐证,相得益彰。‎ ‎18.(3分)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一方获胜。辩论后有32%(9%+23%)的观众由原来的反对或未决定变成了支持;而只有12%(2%+10%)的观众由原来的支持或未决定变成了反对;还有4%的观众未决定立场。根据比赛规则,改变观众立场最多的一方获胜,所以支持方获胜。‎ ‎19.(3分)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有势均力敌的辩论对手;有客观公平的辩论规则。‎ ‎20.(5分)‎ ‎(1)(2分)示例 ①辩题:祥子的悲剧是否值得同情?立场:祥子的悲剧值得同情。②辩题:李逵是真天真还是假天真?立场:李逵是假天真。③辩题:鲁迅更喜欢百草园还是更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 立场:更喜欢百草园 ‎(2)(3分)示例 ①曹先生。曹先生对祥子的本性很是了解,又熟读诗书,是个知书达理的人。②吴用。吴用是梁山的军师,对李逵非常熟悉,也是一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人。③闰土的父亲。闰土的父亲曾经带着鲁迅一起在百草园捕鸟,对小鲁迅比较了解。(选择的人物与辩题主人公有关系或对其比较了解,人物特点符合名著,语言表达顺畅。)‎ ‎(三)(11分)‎ ‎14.(2分)具象到抽象(1分)复杂到简单(1分)‎ ‎15.(2分)D ‎16.(7分)(1)(3分)异:格列佛反复强调身上所穿的衣服,哪怕穿破了也要再做一套,这个细节是为了将自己与耶胡区分开来,守住做人的底线。(1分)奥楚蔑洛夫反复穿脱大衣的细节,反映他内心恐慌又强作镇定的窘相,突出其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1分)同:都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1分)‎ ‎(2)(4分)材料二材料三都提到了马蹄/蹄子的细节。材料二中,格列佛与主人告别时,俯身亲吻它的马蹄,并倍感荣幸,(1分)体现格列佛将慧骃看做比人更高贵理性的生灵。/对理性并具美德的慧骃的尊重和赞美。(1分)材料三中,人类给马钉上蹄铁(1分)人将马看做被自己驱使的对象。/体现人类对马的摧残/侮辱/漠视/轻贱。(1分)‎ ‎(四)(22分)‎ ‎13.(4分)(1)凭借 (2)变换(或变更或改变)(3)与……为友/把……当做朋友 (4)留下 ‎14.(2分)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 ‎ ‎15.(2分)天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或:天下没有人知道他去的地方)。‎ ‎16.(2分)C 13‎ ‎17.(2分)(1)想象为抒发情感提供了载体和展现形式;(2)想象能较委婉和含蓄地影射现实,表达作者对现实问题的讽刺或批判,寄寓自己的理想。(意对即可,一点1分)‎ ‎18.(6分)(每点2分,想象与现实各1分。“现实”可谈揭示,可谈“理想”追求)‎ 示例:‎ 材料一:通过虚构(塑造)随性自然,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的大人先生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寄托顺应自然独善其身的精神理想(人生追求)。‎ 材料二:通过多九公的话委婉地影射现实中善恶难分、官场黑暗的现象。表达作者对人人向善、善恶分明的社会风尚向往。‎ 材料三:通过格列佛对大人国国王的评价,隐晦地讽刺了英国统治者“把政治当作一门科学”(玩弄权术、阴谋)(热衷非人道的战争)(不择手段维护统治)。寄寓作者希望统治者关注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 ‎【参考译文】‎ 大人先生这个人,人们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出生年月和寿数。他叙述天地创始,诉说神农黄帝的故事都很清楚。他曾经住在苏门山,休闲养生延寿,生命与自然同光。行走万里只如一步,经历千年好如一天。先生平和地顺应变化,把天地当做家园。时运消退时,也能庄严地生存,默默探索道德,不与世俗苟同。没有见识的人责备他不能凭借着本领经营自家的私产,养育妻儿,先生也不(因为这些流言)改变自己的行为。他曾经和一个砍柴的人做朋友,勉励他说:圣人一心追求道德,不追求富贵;把没有用当做大用,不把管理人、物当做追求。显贵了不会自傲,贫贱了不会自卑,失去时不觉得是羞辱,得到了也不觉得是荣耀。他在苏门山留下了文章离去了。天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五)‎ ‎11.(3分)①涵盖意识及潜意识②描绘人生心境(阅读世相种种)③表明处事态度和原则 ‎12.(5分)(1)(3分)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君子的眼神比作朗星明月,小人的眼神比作茔头磷火,两相对比(2分),形象地突出一个人的眼神会向世人表明他的处事态度和原则的观点(1分)。‎ ‎ (2)(2分)声泪俱下 目露惊惧(通过眼神表达出哀和惧的四字短语,意近即可)‎ ‎13.(4分)孔乙己恳求的眼神,流露出他在蒙受周围人嘲笑时,内心的耻辱和痛苦(1分);也表现其作为穷酸潦倒书生地位卑贱,懦弱与无奈(1分);由此可见,通过眼神可以探索到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复杂的人性(2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