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以下简称地球日).2016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
石墨做
电池电极
不锈钢做水壶
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
性质
金刚石硬度大
石墨很软
不锈钢有导热性
钛合金抗腐蚀性强
A.A B.B C.C D.D
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⑤ D.④⑤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属于化合物 B.亚硝酸钠属于盐
C.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D.纯碱属于碱
5.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B.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C.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服用保健品补充各种营养素
D.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6.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7.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NaOH固体称量 C.
液体读数 D.
熄灭酒精灯
9.在化肥中磷矿粉[Ca3(PO4)2]属于( )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10.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克
1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12.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医疗上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生活中常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
13.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14.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与棉纱线
B.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
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15.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C
测定某稀硫酸的pH
将pH试纸伸入稀硫酸,拿出后对照比色卡,读出数值.
D
验证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A.A B.B C.C D.D
1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的FeSO4溶液、过滤
D
HCl溶液(H2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钉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金属的活动性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20.某化工厂生产的某固体产品中除了含有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NaHCO3、Na2CO3
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g,经充分加热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原样品中无NaHCO3
B.若m1>m2,则原样品中一定有NaHCO3
C.若53m1/84<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Na2CO3
D.若53m1/84<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无Na2CO3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①4个碳酸根离子 ;
②3个氨分子 ;
③金刚石 ;
④亚铁离子 ;
⑤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 ;
⑥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 ;
②实验室用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
2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明矾 b.葡萄糖 c.武德合金 d.聚乙烯
①用于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是 ; ②可用于净水的是 ;
③可作为人体重要能量来源的是 ; ④可用于制造保险丝的是 .
(2)如图所示都是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填序号).
(3)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表:
(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 养 成 分 表
项目 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①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 种;
②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③若用燃烧天然气煮方便面,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④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原理相似;
(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
2X+SiCl4═Si+4HCl.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5)自行车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 隔绝.
23.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酚酞溶液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溶液A是 ;
(2)实验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 ;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5)步骤②和③两次使用了滴管,用完后需要洗涤滴管的是步骤 (填②或③)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旧普通干电池筒内的物质中主要含有C、淀粉、MnO2、ZnCl2、NH4Cl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Zn(NH3)4]Cl2.
(1)为验证MnO2是否存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 ;操作④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的黑色粉末含有 .
(2)取少量滤液加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并加热,可用 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一段时间来检验滤液中是否含NH4Cl.
(3)向盛有少量滤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 ,观察到 ,可证明滤液中含ZnCl2.
(4)可利用 (填物质名称)证明淀粉的存在.
25.以白云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1:
(1)白云石属于 物(选填“混合”“纯净”),白云石“轻烧”过程中只发生了碳酸镁的分解,写出碳酸镁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如图2判断“轻烧”温度应不超过 .
(2)流程图中“加热反应”是指硫酸铵与氧化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盐、氨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H4)2SO4等.
(4)传统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是将白云石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再提取,而本工艺流程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其优点是 、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21分)
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他们就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一】: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1)中对产物只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准确 (填“是”或“否”),其理由是 .写出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用铜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CuCuSO4 方案二:CuCuOCuSO4
经过对两种方案的讨论、对比,同学们认为方案二具有的优点有 (填序号),所以工业上制备硫酸铜不是直接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
A.提高铜的利用率 B.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C.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探究二】: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同学们对上述实验后试管内残余清液成分进行了讨论,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不能将硫酸耗尽.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
: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更快,放出大量热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粒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的原因是 ;
(2)甲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3)小王同学选用图2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你认为图2中最简易的装置及其连接顺序是: ;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过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 (填序号);
A.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不纯的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且放热,使瓶中压强增大;
③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3中的集气装置 (填“A”或“B”).
(4)小张同学用如图4所示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连接仪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下列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填序号);
A.连接仪器后,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
B.向水准管内注水,连接好左侧装置,抬高水准管,左右两边液面始终相平.
②实验中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倾斜,将 (选填“锌粒”或“残余清液”)转移到Y形管的另一边.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
、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③反应完毕后,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④该实验中残余清液质量为a g,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b mL(假设在实验条件下气体密度为c g/mL),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⑤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
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以下简称地球日).2016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分析】本题可从“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防止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的措施等均符合这一主题.
【解答】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及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故不符合题意;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可以节约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应合理利用,故符合题意;
D、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理解答题即可.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
石墨做
电池电极
不锈钢做水壶
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
性质
金刚石硬度大
石墨很软
不锈钢有导热性
钛合金抗腐蚀性强
A.A B.B C.C D.D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硬度大,决定了金刚石可做玻璃刀,故A正确;
B、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决定了石墨用做电池电极,故B错误;
C、不锈钢有导热性,决定了不锈钢可制作水壶,故C正确;
D、钛合金抗腐蚀性强,决定了钛合金可制造船舶设备,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⑤ D.④⑤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1和图2的实验中,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盐酸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可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即使丁中没有小药品,还是有空气,同样可以对比,故正确;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时,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的很慢,滤纸条也会变红,只是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要注意理解.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属于化合物 B.亚硝酸钠属于盐
C.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D.纯碱属于碱
【分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解:A、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
B、亚硝酸钠属于盐,故B正确;
C、冰水共存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纯碱属于盐,不是碱,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酸碱盐的定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5.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B.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C.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服用保健品补充各种营养素
D.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分析】A、根据纤维素的功能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
C、根据大部分的营养元素需要从外界摄入,但不能每天都服用保健品去分析;
D、根据淀粉在人体内不能直接的吸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的有害物质.故错误.
B、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便很难再分离,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的能力,造成中毒,故正确.
C、大部分的营养元素需要从外界摄入,所以我们每天都需要补充各种营养,但不是每天都服用保健品;故错误.
D、馒头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转化成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所以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特别是关于食品加工及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元素、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生活经验或常识等.
6.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电器灭火的特点分析;
C、根据天然气的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分析即可;
D、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
【解答】解:A、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
B、为防止触电,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是正确的.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浴室透气效果较差,若天然气泄露,可能引起爆炸,且甲烷燃烧要消耗氧气,会造成浴室内氧气减少,故错误.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
7.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黄酮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黄酮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NaOH固体称量 C.
液体读数 D.
熄灭酒精灯
【分析】A、根据过滤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
B、根据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的方法考虑;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的方法考虑;
D、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
【解答】解:A、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不然的话会使液体溅出,故A错误;
B、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放到纸上,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误差,量取的数值不准确,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如果吹灭时火焰会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引发火灾,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熟记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不但实验不成功而且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9.在化肥中磷矿粉[Ca3(PO4)2]属于( )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磷矿粉[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磷矿粉[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磷矿粉[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D、磷矿粉[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
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
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克
【分析】A、根据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B、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S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6;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32﹣16=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答案:A.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12.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医疗上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生活中常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
【分析】A、根据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又能除去酸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解答;
D、根据纯碱能与油污发生反应解答.
【解答】解:
A、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又能除去酸,故正确;
B、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故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D、纯碱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以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故正确.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运用.
13.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分析】A、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判断;
B、根据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分析判断;
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分析;
D、根据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
B、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故B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有关水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加强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
14.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与棉纱线
B.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
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羊毛线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纱线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分别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蒸馏水,较少的是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分别能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5.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分析】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固体质量不变化分析.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固体质量减少的过程;
而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mg,说明硝酸银被置换完了,硝酸铜也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A、滤液可能含有硝酸铜,因此滤液可能呈现蓝色,故A说法正确;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因为硝酸银完全被置换,故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C、因为滤渣可能含有锌,因此取滤渣滴加硫酸,可能有气泡,故C说法正确;
D、滤渣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C
测定某稀硫酸的pH
将pH试纸伸入稀硫酸,拿出后对照比色卡,读出数值.
D
验证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会析出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是否复燃,能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D、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会析出晶体,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某KCl溶液在20℃时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的FeSO4溶液、过滤
D
HCl溶液(H2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Zn能与过量的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钉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金属的活动性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物质间的接触面积越充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通常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反应速率等;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B、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钉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故选项推理合理.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铜片与铜粉均属于同一种物质,无法得出反应物的种类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故选项推理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了解影响反应的因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可从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颗粒的大小、反应物的浓度及催化剂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错误;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某化工厂生产的某固体产品中除了含有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g,经充分加热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原样品中无NaHCO3
B.若m1>m2,则原样品中一定有NaHCO3
C.若53m1/84<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Na2CO3
D.若53m1/84<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无Na2CO3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若m1=m2,说明固体质量没有改变,进而可以得出无碳酸氢钠分解,所以原样品中无碳酸氢钠,故A正确;
B、若m1>m2,说明固体质量减少,而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造成质量减少,所以样品中一定有碳酸氢钠,故B正确;
C和D、根据题目能引起固体质量变化的就是碳酸氢钠,因为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下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使固体质量减少,因而AB正确,碳酸钠与其它成分一样,加热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若样品全部为碳酸氢钠,最终固体质量为,若样品全部为碳酸钠,那么m1=m2,反应后若<m2<m1,则说明一定含有C碳酸氢钠,使m2<m1,还可能含有碳酸钠或不分解的物质,则C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难度较大,尤其是最后两选项.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①4个碳酸根离子 4CO32﹣ ;
②3个氨分子 3NH3 ;
③金刚石 C ;
④亚铁离子 Fe2+ ;
⑤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 O ;
⑥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 Hg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 Al(OH)3+3HCl═AlCl3+3H2O ;
②实验室用一种紫黑色固体加热制取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但碳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2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O3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CO32﹣;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氨分子可表示为:3NH3.
③金刚石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由碳元素组成,故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C;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
⑤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O;
⑥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水银,即金属汞,其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可表示为:Hg;
(2)①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填:3HCl+Al(OH)3═AlCl3+3H2O;
②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1)①4CO32﹣ ②3NH3 ③C ④Fe2+ ⑤O ⑥Hg
(2)①Al(OH)3+3HCl═AlCl3+3H2O ②2KMnO4K2MnO4+MnO2+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明矾 b.葡萄糖 c.武德合金 d.聚乙烯
①用于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是 d ; ②可用于净水的是 a ;
③可作为人体重要能量来源的是 b ; ④可用于制造保险丝的是 c .
(2)如图所示都是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 ⑥ (填序号).
(3)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表:
(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 养 成 分 表
项目 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①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 4 种;
②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甲状腺肿大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③若用燃烧天然气煮方便面,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④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过滤 原理相似;
(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
2X+SiCl4═Si+4HCl.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H2 ;
(5)自行车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 水(或H2O) 隔绝.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三种;
(3)食物的六大营养元素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5)根据防止铁生锈原理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聚乙烯无毒,可用来包装食品,故填:d;
②明矾溶于水后能将悬浮杂质吸附在一起起到了净水的作用;故填:a;
③葡萄糖是一种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故填:b;
④武德合金的熔点较低,可以用来制保险丝;故填:c;
(2)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⑥;
(3)①观察图表可知,方便面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故答案为:4;
②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甲状腺肿大;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④用漏勺捞方便面,能将方便面和水分开,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故答案为:过滤.
(4)反应前: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因此2X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1个X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5)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绝.故填:水(或H2O).
【点评】此题是对营养物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六类营养物质,并对其中各种营养素的作用要有初步的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基础性知识,要熟练掌握.
23.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酚酞溶液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溶液A是 氢氧化钠溶液 ;
(2)实验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4)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蒸发结晶 ,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量固体 时应停止加热;
(5)步骤②和③两次使用了滴管,用完后需要洗涤滴管的是步骤 ③ (填②或③)
【分析】(1)根据酚酞试液只有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及常见的仪器分析;
(2)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3)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蒸发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解:(1)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因此A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2)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4)步骤⑤是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得到氯化钠,结合仪器及操作可知是蒸发结晶;在蒸发操作中注意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靠余热烘干,防止固体溅出,也可以节约能源;
(5)滴瓶上的滴管不要清洗,防止把原试剂稀释,而其它的滴管需要清洗,防止互相使用污染试剂.
故填:(1)氢氧化钠溶液;(2)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NaOH+HCl=NaCl+H2O;(4)蒸发结晶;较多量固体;(5)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难度不大,依据酸碱指示剂及常见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旧普通干电池筒内的物质中主要含有C、淀粉、MnO2、ZnCl2、NH4Cl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Zn(NH3)4]Cl2.
(1)为验证MnO2是否存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操作③灼烧黑色滤渣时,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 CO2 ;操作④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得出结论,滤渣中的黑色粉末含有 C和MnO2 .
(2)取少量滤液加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并加热,可用 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一段时间来检验滤液中是否含NH4Cl.
(3)向盛有少量滤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 稀氨水 ,观察到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 ,可证明滤液中含ZnCl2.
(4)可利用 碘液 (填物质名称)证明淀粉的存在.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是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并结合图②来解答;图③是蒸发结晶以及所需的仪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进行解答;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解答;
(2)根据铵盐遇到碱溶液会放出氨气进行解答;
(3)向ZnCl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Zn(NH3)4]Cl2;
(4)淀粉遇碘变蓝色,为淀粉的特征反应,以此选择鉴别试剂.
【解答】解:
(1)因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MnO2、ZnCl2、NH4C1等成分,C、MnO2不溶于水,图②是过滤操作,在该操作中玻璃棒可引导液体流下,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由此得到结论:滤渣中除了含碳外,还含有MnO2;
(2)铵盐遇到碱溶液会放出氨气,所以取少量滤液加入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并稍微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放出,也就证明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H4Cl;
(3)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向氯化锌溶液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可溶性的[Zn(NH3)4]Cl2,因此检验绿化新的存在,可以选用稀氨水;
(4)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故答为:(1)引流,CO2,C和MnO2;(2)湿润的红色;(3)稀氨水,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4)碘液.
【点评】本题利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来综合考查学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知识迁移应用并注重了化学的实用性.
25.以白云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MgCO3•CaCO3)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1:
(1)白云石属于 混合 物(选填“混合”“纯净”),白云石“轻烧”过程中只发生了碳酸镁的分解,写出碳酸镁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O3MgO+CO2↑ ;依据如图2判断“轻烧”温度应不超过 700℃ .
(2)流程图中“加热反应”是指硫酸铵与氧化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盐、氨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MgOMgSO4+2NH3↑+H2O .
(3)该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NH3 、(NH4)2SO4等.
(4)传统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是将白云石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镁和氧化钙后再提取,而本工艺流程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其优点是 减少能源消耗 、 便于CaCO3分离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温度的控制、以及流程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白云石属于混合物,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根据图2可以看出温度不能超过700℃,故填:混合,MgCO3MgO+CO2↑,700℃;
(2)硫酸铵与氧化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镁、氨气和水,故填:(NH4)2SO4+MgOMgSO4+2 NH3↑+H2O;
(3)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氨气和硫酸铵能循环利用,故填:NH3;
(4)采用轻烧白云石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镁,能减少能源消耗、便于CaCO3分离,故填:减少能源消耗,便于CaCO3分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流程图进行.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21分)
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他们就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一】: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1)中对产物只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准确 否 (填“是”或“否”),其理由是 反应物中含H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写出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 H2SO4(浓)△CuSO4+SO2↑+2 H2O .
(2)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用铜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CuCuSO4 方案二:CuCuOCuSO4
经过对两种方案的讨论、对比,同学们认为方案二具有的优点有 BC (填序号),所以工业上制备硫酸铜不是直接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
A.提高铜的利用率 B.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C.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探究二】: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同学们对上述实验后试管内残余清液成分进行了讨论,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不能将硫酸耗尽.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
: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更快,放出大量热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粒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的原因是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
(2)甲方案是否可行? 不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只能求出SO42﹣质量,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
(3)小王同学选用图2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你认为图2中最简易的装置及其连接顺序是: ACE ;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过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 AB (填序号);
A.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不纯的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且放热,使瓶中压强增大;
③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3中的集气装置 B (填“A”或“B”).
(4)小张同学用如图4所示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连接仪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下列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 (填序号);
A.连接仪器后,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
B.向水准管内注水,连接好左侧装置,抬高水准管,左右两边液面始终相平.
②实验中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倾斜,将 锌粒 (选填“锌粒”或“残余清液”)转移到Y形管的另一边.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
锌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③反应完毕后,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反应放热,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少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④该实验中残余清液质量为a g,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b mL(假设在实验条件下气体密度为c g/mL),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⑤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下列可能的原因是 c .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
【分析】【探究一】:
(1)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组成来回答,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不能倒入水中,浓硫酸中含有氢元素,生成物中也要有氢元素;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进行分析;
(2)考虑制取硫酸铜的方案的优缺点时,要从原料的利用率,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
【探究二】: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解答;
(2)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3)①测量氢气的体积,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EDG;
②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短进.
(4)①用液压法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②将固体加入液体中,Zn粒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单质,并且生成气体,实验现象是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
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未冷却;
④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所消耗的硫酸的质量;
⑤根据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分析解答.
【解答】解:【探究一】:
(1)因为反应物中有氢,硫、氧、铜四种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原则,生成物中应该有氢元素;
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2)比较这两个方案,从经济,环保,安全的角度考虑,浓硫酸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二氧化硫有毒等,通过综合考虑,利用废铜屑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CuSO4,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使用不安全,有一部分硫元素转化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且造成原料的浪费,CuO与稀硫酸反应直接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方案②比①要好的多;
【探究二】: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该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
(2)没有溶液的体积,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3)①测量氢气的体积,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ACE;
②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故选AB;
③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短进;选B;
(4)①用液压法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②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未冷却;
④根据题意可知,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氢气的质量=b mL×c g/mL=bcg,
H2SO4~H2
98 2
x bcg
x=49bcg
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⑤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
答案:
【探究一】
(1)否; 反应物中含H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u+2 H2SO4(浓)△CuSO4+SO2↑+2 H2O
(2)BC;
【探究二】
(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2)不可行; 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只能求出SO42﹣质量,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或残余清液中有CuSO4、或BaCl2与CuSO4、H2SO4均反应)
(3)①ACE; ②AB; ③B;
(4)①A; ②锌粒;锌表面析出红色固体;③反应放热,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少; ④;⑤c
【点评】本题考查了铜与浓硫酸的相关知识,探究实验方法,装置的特征分析,流程反应和试剂作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熟悉装置及装置中每部分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