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5-13 发布

中考诗词鉴赏考点及答题技巧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诗词鉴赏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考点透析:‎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3、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1、赏析词语和句子。2、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3、理解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真题回放 ‎(14年连云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 ‎ ‎ ‎ ‎ ‎ 6. 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 ‎ ‎ ‎ ‎ ‎ ‎(13年连云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 请从炼字的角 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 ‎ ‎ ‎ ‎ ‎ 7. 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 ‎ ‎ ‎ ‎ ‎ ‎(12年连云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 采莲曲 王昌龄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 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 ‎ ‎ ‎ ‎ ‎ 7. 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3分)‎ ‎ ‎ ‎ ‎ ‎ ‎ ‎ ‎ 考点详解一、赏析词语和句子。‎ ‎(一)赏析词语 ‎• 题目形式: ‎ ‎(1)对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 个字? (形容词、动词) ‎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技巧:‎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 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 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 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 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 “阔”比“失”好。‎ 演练(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形容词)‎ 例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到的意思,更形象生动地描绘 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然闲适和恬静的心境。‎ 例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参考答案:“割”字用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 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 的形象。‎ ‎(二)赏析名句 ‎•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语言要优美。‎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 题型示例一: 2009年河南中考真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2.在下阕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遣冯唐”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射天狼”表达作者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二:‎ ‎•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 居易)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 恐后地飞到向阳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 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所 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 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其含义为:新事物必 定取代旧事物。‎ 考点详解二、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题目形式 ‎(1)诗歌(词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感情变化? ‎ ‎(2)诗词表现了诗人什么人生理想? ‎ ‎(3)诗中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答题技巧:‎ ‎1、抓住诗歌的标题; ‎ ‎2、了解写作的背景;‎ ‎3、联系诗词中的典故; ‎ ‎4、注意重点词语。‎ 题型示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分析:(1)看标题,抓住“送”字,送朋友出使“安西”,安西 地处偏远,因而举杯相送,依依惜别;‎ ‎(2)诗中“柳”谐音“留”, 暗指希望友人留下,写出了诗人的不舍。‎ ‎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考点详解三、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赏析技巧)‎ A• 体会诗词的写法 掌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用典、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答题技巧:‎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景)‎ ‎ 步骤三:分析作用 、感情 (情)‎ 题型示例 ‎(2009年成都市考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其中一例简要分析。 ‎ ‎(1)运用了大量的名词。组成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 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 ‎(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 静态中的 “小桥” “人家”相映衬,这种安适、幽静的温馨环境,使沦 落异乡的“断肠人” 更添悲愁。 ‎ ‎(3)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作者选用“枯藤” “老树” 和“夕阳”等 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 情。 ‎ ‎2、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 B • 题目形式 •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概括语言特色 ‎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词的语言特色 题型示例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 已忘言。‎ 请分析该诗的语言特色。‎ ‎(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 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 地自偏”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 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考诗词鉴赏考点及答题技巧(二)‎ 一、考点解析 要点一: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考查要求与命题特点 ‎(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 ‎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具体为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品析诗歌语言包括整体语言风格和炼字炼句、品析诗歌意境、品析作者情感主旨、品析诗歌表现技巧及举例。‎ ‎(三)命题特点 ‎ ‎1、命题材料 总体来说,主要是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考查,尤以唐诗为最。从内容上来说,山水田园题材最多,忧国忧民题材逐步增加;从思想感情上来说,表现愁思的内容最多;从作者方面来说,则多为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的诗人词客;从体裁来说,以近体诗为主,尤以唐代的绝句为最。‎ ‎2、题型设计 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 ‎3、考查角度 中考命题的考查角度,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4、学习策略 鉴于中考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诗词积淀,厚积薄发。‎ 只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明确考标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学有方向,提高鉴赏训练的针对性。‎ ‎(3)、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模式,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 只有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要点二: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经典考点梳理及解读 从近年连云港市和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考查内容分析可知,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点主要可梳理为以下四大考点:‎ ‎(1)、领悟情感 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对诗词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歌景、人与诗歌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体会意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赏析技巧 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4)、锤炼语言 赏析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或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方法归纳 ‎(一)、领悟情感 ‎【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 ‎【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题型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诗人自己的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美的景色。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二)、体会意境 ‎【题目形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 ‎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 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注意:‎ 中考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③对比、反衬 ‎(四)、锤炼语言 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⑴分析语言特点、风格;⑵炼字;⑶题眼。‎ ‎【题目形式】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参考答案】(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题型示例】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目形式】2、炼字、名句赏析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题型示例】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参考答案】:“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 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题目形式】3、欣赏诗眼、词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④思考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