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解: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指的是响度,故C错误;
D、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生,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我们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A。
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到。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涉及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2. 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小孔成像
B. 彩虹的形成
23
C. 太阳灶聚光
D. 从岸上看鱼的位置变浅
【答案】C
【解析】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太阳灶聚光是利用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D、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从岸上看鱼的位置感觉变浅,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1.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答案】D
23
【解析】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
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正确;
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错误。
故选:D。
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
“雾”和“冰花”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我们要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态变化。
1. 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 把纸撕成碎片 B. 冰熔化成水
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 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解:
A、把纸撕成碎片,形状变化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密度发生了变化,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其密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所以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
1. 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A. 质量为46kg B. 身高为
C. 肺活量为2580mL D. 800m长跑的成绩为3min48s
【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斤,即50kg左右,故46kg合理;
B、中学生身高在左右,即16dm左右;故B不合理;
C、中学生的肺活量在2500ml左右;故C合理;
D、中学生800m长跑成绩在左右;故D合理;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 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A. 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解: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方向相同,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23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力的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要看它们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我们必须要牢记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时缺一不可。
1. 如图所示中,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获得升力的是
A. 热气球 B. 降落伞
C. 火箭 D. 客机
【答案】D
【解析】解:A、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降落伞升空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火箭发射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来升空的,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起飞,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哪里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由此产生的压力差方向向哪儿。
对于流体问题,一般分析物体两侧的流体流速,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判断物体两侧的压强是解决此类习题的思路。
2. 2018年4月2日,我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返回大气层,绝大部分部件在下落过程中烧蚀销毁。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关于飞行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动能增大 B. 重力势能减小
C.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机械能减小
23
【答案】C
【解析】解: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由于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减小,故C是错误的。
故选:C。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
1. 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 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C. 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 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B
【解析】解: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由于总功的多少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有用功与总功比值的大小,即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其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
B、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所做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它的机械效率越大,故B正确;
C、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所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值小,不是做的额外功越少,故C错误;
D、使用滑轮组做功越快,说明功率越大,但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增加物重,其他条件不变,有用功增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升高;
机械效率高的机械,说明所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值小,不是做的额外功越少,
机械做功的快慢指功率,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没有关系。
23
此题考查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功率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
1. 酸甜多汁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还可以发电呢如图所示,几只水果提供的电力足以点亮一排发光二极管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关于这个电路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
B. 此时电路中有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C. 水果中储存的是电能
D. 把水果串联起来可以提高电压
【答案】C
【解析】解:A、电源是为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果是电源,为用电器即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电压;故A正确;
B、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则电路中有电荷发生定向移动;故B正确;
C、水果电池储存的是化学能,对外供电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将多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得到的电压是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可以提高电压;故D正确;
故选:C。
电源是为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果电池对外供电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串联时,得到的电压是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本题借助水果电池考查电源及能量的转化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
2. 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 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 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 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23
【答案】B
【解析】解: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1. 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答案】C
【解析】解:
AB、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吸管得到电子是带负电餐巾纸失去电子带负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吸管带负电;故AB错误;
CD、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吸管带正电,说明吸管失去电子,吸管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一些,餐巾纸得到电子,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23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 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B. 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总是指向地磁的南极
C.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D. 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答案】D
【解析】解:A、磁感线是为了我们研究磁场而假想出来的物理模型,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
B、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有地磁场;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南极,故B错误;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故C错误;
D、扬声器的线圈中通入携带声音信息、时刻变化的电流,使得在一个瞬间和下一个瞬间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纸盆也就振动起来,便发出了声音。因此扬声器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原理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地磁的南北极和地理的南北极是相反的,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存在着磁偏角;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后,可以使导线在磁场中产生运动。
此题考查了磁场的判断方法、磁感线的理解、地磁场的理解、动圈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2. 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再采取急救措施
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C.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D. 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路
23
【答案】D
【解析】解:
A、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与电源脱离,并进行现场抢救,故A正确;
B、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金属外壳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B正确;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才能构成通路,使氖管发光,故C正确;
D、漏电保护器一般是在电路发生对地漏电现象时才会自动跳闸,而电路中电流过大不会跳闸,故D错误。
故选:D。
有人触电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立即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一般安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家庭电路连接、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
1. 两个定值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如图甲所示,它们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则,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4:1 D. 1:4
23
【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是相同的,由图乙可知,电压相同,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根据可知,、的电阻之比为1:2;
通电时间相同,电压相同,则根据焦耳定律公式可知,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反比,故热量之比为2:1。
故选:A。
根据图象利用欧姆定律判定、的阻值关系;根据焦耳定律公式判定产生热量的比值。
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公式的应用,能判定电阻的比值是解题的关键。
1. 我国核动力潜艇的相关技术已十分成熟,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将大功率核动力用于航空母舰的技术。关于核动力航母说法正确的是
A. 航母使用的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航母核反应堆里发生的是核聚变
C. 航母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 航母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答案】C
【解析】解:AB、航母核反应堆核潜艇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不是可再生能源,故AB错误;
C、核在裂变和聚变时都能释放能量,但是由于核聚变不容易控制,故航母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故C正确;
D、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故D错误。
故选:C。
核潜艇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核在裂变和聚变时都能释放能量,但是由于核聚变不容易控制,故核能发电厂内的核反应堆里发生的是可控的核裂变;
核废料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
本题通过核电站考查了核能应用的相关知识,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应熟练掌握。
2.
23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仍有示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灯泡断路 B. 灯泡断路 C. 灯泡被短接 D. 灯泡被短接
【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灯的电流,电压表测量两端电压;
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但两电表指数仍明显偏转,这说明电路不是短路,而是一个支路断开;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正常,故故障是灯泡断路。
故选:A。
首先判定电路的连接形式;根据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清是断路还是断路,然后再判定具体故障的位置。
本题应首先分析电路中是发生了断路故障还是短路故障,再根据电表的示数变化找出发生故障的电器。
1.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连续工作,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
B. 卫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 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卫星相当于太空中的微波中继站
【答案】D
【解析】解:A、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地面做参照物,同步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卫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同步卫星作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地球上空只需3颗就几乎能覆盖全世界,故D正确。
故选:D。
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3
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用同步卫星作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地球上空只要3颗就几乎能覆盖全世界。
此题涉及到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同步卫星的特点,太阳能的转化等多个知识点,考查卫星通讯的基本常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 2018年1月,宜昌市持续几天降下暴雪,小红父亲清晨驾驶汽车缓慢行驶在至喜长江大桥上,以车为参照物,桥栏杆是______的;车里的小红观察到因为桥面结冰发生了几起汽车追尾事故,发生这种事故时,坐在后车里的人由于惯性会向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倾倒。
【答案】运动;前方
【解析】解:小红父亲清晨驾驶汽车缓慢行驶在至喜长江大桥上,以车为参照物,桥栏杆的位置与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汽车追尾事故,是因为前车紧急刹车时,后汽车撞上了前汽车的尾部,后车乘客的下半身随车一起速度减小而停止,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身体要向前方倾倒。
故答案为:运动;前方。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若两车距离太近,当前车紧急刹车时,后车由于惯性,难以立即制动,造成追尾事故。
本题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惯性等,考查了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是一道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好题。
2. 如图所示,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一名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鞋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鞋的鞋底为塑料制成,由此可以判断______选填“橡胶”或“塑料”的粗糙程度更大一些;运动的冰壶最终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改变了冰壶的______。
23
【答案】橡胶;运动状态
【解析】解:
蹬冰鞋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蹬冰鞋的作用是防滑,所以要求摩擦力要大;
而滑行鞋的鞋底为塑料制成,它的作用是便于在冰上滑行,所以要求摩擦力要小;
由此可以判断橡胶的粗糙程度更大一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冰壶最终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橡胶;运动状态。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此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典型题目,适合学生训练。
1.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__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答案】扩散;引力
【解析】解: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引力。
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完成了7km级的潜水实验,它潜入海面下7k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______,在逐渐上升返回海面的过程中,所受到海水的压强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变小
23
【解析】解:它潜入海面下7k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
潜水器在逐渐上升返回海面的过程中,液体密度不变,蛟龙号在水中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可知,所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根据求出它潜入海面下7k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并分析上升过程中所受到海水压强的变化。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1. 有一木块的体积为,密度为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松手后,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量是______。
【答案】2;
【解析】解:
由题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则,
它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的重力:,
由于,则放手后物体将上浮;
它最终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浮力与所受重力为一对平衡力,
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所以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2;。
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与物体本身的体积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所受浮力;根据所受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的关系分析浮沉情况,应用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求出排开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浮力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重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能根据浮力和重力判断物体静止时的状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3
1. 如图甲所示,转动发电机的摇把,灯泡发光,这种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叫______;图乙中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地并联起来,与发电机串联,转动摇把,两个二极管交替发光,说明电路中产生的是______。
【答案】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解析】解:把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使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可观察到小灯泡发光,即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加快线圈的转动速度,感应电流变大,故灯泡变亮;
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地并联起来,并与发电机串联,缓慢转动线圈,两个发光二极管交替发光,表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的方向是变化的,故是交变电流。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解答本题应掌握: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其发出的电为交变电流;感应电流的强弱与线圈的转速、磁场强弱及线圈的匝数有关。
发光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果反向,二极管将不亮
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产生的是否是交流电的判断,难度较大。
2. 把很多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等电子元件做在芯片上,就成了集成电路,其中二极管、三极管是用______材料制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电子元件如果用______材料来制作,由于没有电阻,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就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答案】半导体;超导体
【解析】解:把很多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等电子元件做在芯片上,常用的各种二极管,三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
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当电阻为零时用超导材料传输电能可以减少热损耗,用作输电导线或制作电子元件。制造电子元件时,由于没有电阻,不必考虑散热问题。
故答案为:半导体;超导体。
23
二极管由半导体材料制成,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可以根据超导材料的电阻为零这一特点来分析第二个问题。
知道二极管,三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并知道超导现象以及它的应用,这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属物理常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 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实验中,小红观察到沸腾前与沸腾时杯内都有气泡产生,如图丙、丁所示,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______。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____;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答案】水蒸气;保持不变;沸腾更剧烈;
【解析】解:丁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水蒸气。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水已沸腾后,若继续对水加热,则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将不变,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沸腾更剧烈;
由图乙可知,温度的变化量,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
。
故答案为:水蒸气;保持不变;沸腾更剧烈;。
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据水沸腾的现象回答即可;
23
由,可求得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
此题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温度,所以有关温度计的读数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并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 小红同学在“测量小打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取定电压为的小灯泡、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另有三种现格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按如图甲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请将乙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变亮。
闭合开关,调节滑片的位置,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下表是小红四次实验的数据,根据数据可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______而改变。
数据序号
1
2
3
4
电压
电流
电功率
请你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判断小红在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选填““、“”或“”。
【答案】;实际电压;
【解析】解: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变亮,即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滑片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并与灯串联,如下所示:
23
图乙中,电流表的量程为,分度值为,示数为,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由表知,测第4组数据时,,,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由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可选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不选是因为单位长度的电阻较大,不易调节电压值。
故答案为:如上图;;实际电压;。
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小灯变亮确定变阻器热线柱的连接;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利用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实际电压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中第4组数据的电压与电流值,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该阻值选择滑动变阻器。
此题考查了测量灯泡电功率实验,包括电流表的读数、电功率的计算及实际功率与实际电压的关系,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是一道常见题。
1. 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蜡烛,焦距分别为5cm和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23
如图乙所示,她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
接下来她换用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______不变,移动______,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______。
【答案】缩小;蜡烛的位置或物距;光屏;在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大,像越大;靠近物体或减小物距
【解析】解:焦距为,物距,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换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焦距变大,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小,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变大,所以她应该保持蜡烛的位置或物距不变,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通过对和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在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大,像越大;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让相机靠近物体或减小物距。
故答案为;缩小;蜡烛的位置或物距;光屏;在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大,像越大;靠近物体或减小物距。
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
根据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内容,并自己对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做到灵活应用。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 如图甲所示,钢丝钳可以看成是两个杠杆的组合,图乙是其中的一个杠杆。用钢丝钳剪铁丝时,将铁丝放在A处还是B
23
处更省力呢?请在图乙中你认为更省力的位置处画出阻力的示意图和动力的力臂。
【答案】解:
要想用更小的力,阻力不变、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要减小阻力臂,所以铁丝要靠近转轴A处。
由图知,人手对柄部作用力,使钳子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阻力垂直钳口向上;从支点向动力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在阻力、动力臂不变时,阻力臂越小越省力进行判断。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确定F的作用点和方向。
本题考查对杠杆要素的认识和作图,关键是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 湖北三江瓦力特公司生产的WS2900重型越野车如图所示,具有高机动、高越野,高平顺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在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质量为105吨,最大装载质量为60吨,共16个车轮,满载后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请解答下列问题:
该车以
23
的速度匀速行驶18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该车满载货物静止在水平路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答案】解:
,,
根据可得通过的路程:;
该车满载货物静止在水平路面时,对地面的压力:
,
对地面的压强:
。
答:该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18min,通过的路程是9km;
该车满载货物静止在水平路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解析】根据求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该车满载货物静止在水平路面时,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求出其大小,根据求出对路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大小计算、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1. 如图甲是小红家里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电热饮水机,其电路图如图乙所示,为温控开关,额定电压为220V,加热功率为保温功率为、均为加热电阻丝假设电阻不变,请解答下列问题:
电阻丝的阻值是多少?
某一次小红家中只使用了饮水机,在加热状态下她观察到电能表上的指示灯在5分钟内闪烁了54次,她家电能表上标有“”的字样,此时,饮水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压是多少?
【答案】解:饮水机保温时电路为的简单电路,饮水机加热时与并联,
因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23
所以,加热时电阻丝的电功率:
,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可得,电阻的阻值:
;
5分钟消耗的电能,
加热状态下的实际功率,
加热状态下的总电阻,
实际电压。
答:电阻丝的阻值是;
饮水机的实际功率是405W,实际电压是198V。
【解析】饮水机保温时电路为的简单电路,饮水机加热时与并联,饮水机加热功率减去保温功率即为的电功率,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求出的阻值;
已知每消耗的电能,表盘转动1600转,可求闪烁一次消耗的电能,进一步求出闪烁54次消耗的电能;最后利用公式求出消耗的实际功率;
已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公式可求总电阻;再根据公式求出实际电压。
本题考查电功率、电能、电阻、电压的计算,难点是求实际电压,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属于难题。
1.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2017年12月宜昌市正式发放新能源汽车牌照。某款电动汽车如图以的速度匀速行驶了80km,所受的牵引力为720N,耗电,请解答下列问题:
牵引力所做的功及功率各是多少?
上述行驶过程中,电动车的效率是多少?
有一款与它外形,重量均相同的汽油车,在相同路面上以的速度行驶80km,其效率为,需要消耗多少kg汽油?
23
我们常说新能源汽车能够“节能减排”,请你回答,“减排”为什么是和“节能”连在一起的?
【答案】解:
牵引力做的功有用功:
,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
消耗的电能:
,
电动车的效率:
;
由可得,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由得需要汽油的质量:
;
因为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其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它污染物,所以要“减排”就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即“节能”。
答:牵引力所做的功及功率分别是J、;
电动车的效率是;
需要消耗汽油;
因为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其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它污染物,所以要“减排”就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即“节能”。
【解析】利用求牵引力做的功有用功,利用求牵引力做功功率;
知道消耗的电能总能量,电动车的效率等于牵引力做的功与消耗的电能之比;
利用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求需要汽油的质量;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其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它污染物,所以要“减排”就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即“节能”。
23
本题为力学和热学综合计算题,考查了功的公式、功率公式、效率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的应用。注意“节能减排”的含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