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0 KB
  • 2021-05-13 发布

汕头市龙湖区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目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 0 1 4 年 中 考 模 拟 考 试 试 卷 数 学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总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的绝对值是( ) A.2 B.-2 C. 2 1 D.- 2 1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A.(3,-2) B.(2,3) C.(2,-3) D.(-2,3) 3.如图是由相同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为( ) A. B. C. D. (第 3 题) 4.已知 kxx  162 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 k 等于( ) A.64 B.48 C.32 D.16 5.方程组 42 2   yx yx 的解是( ) A. 2 1   y x B. 1 3   y x C. 2 0   y x D. 0 2   y x 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7.702班某兴趣小组有7名成员,他们的年龄(单位:岁)分别为: 12,13,13,14,12,13,15,则他们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13,14 B. 14,13 C.13,13 D.13,13.5 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8cm,∠AOD=120o,则AB的长为( ) A. 3 cm B.2cm C.2 3 cm D.4cm A B C D O 第 8 题 9.如图,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A=40o,∠APD=75o,则∠B=( ) A.15o B.35o C.40o D.75o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a﹣a=3 B.a15÷a3=a5(a≠0) C.a2•a3=a5 D. (a3)3=a6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我区今年约有6600人参加中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人. 12.若二次根式 1x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3.点(1,-1)_________在反比例函数 xy 1 的图象上.(填“是”或“不是”) 14.若 a 、 b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6x-5=0 的两个根,则 ba  的值等于_________. 15.如图,AB∥CD∥EF,那么∠BAC+∠ACE+∠CEF=_________度. 16.如图,在Rt△ABC中,∠C=90o,AC=4,BC=2,分别以AC、BC为直径画半圆,则图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计算:(- 2 1 )-1-3tan30o+(1- 2 )o+ 12 18.已知 2 1  xA , 4 2 2   x B , 2 x xC .当 x =3时,对式子(A-B)÷C先化简,再求值. 19.参加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双循环比赛),共要比赛90场,问共有多少 个队参加比赛? 四、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五一”期间,小记者刘凯随机调查了城区 若干名学生和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看法,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 (1)求这次调查的家长人数,并补全图①; (2)求图②中表示家长“赞成”的圆心角的度数; 第 9 题 第16题第15题 (3)从这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查一个,恰好是“无所谓”态度的学生的概率是 多少? 21.某兴趣小组用高为1.2米的仪器测量建筑物CD的高度.如示意 图,由距CD一定距离的A处用仪器观察建筑物顶部D的仰角为  ,在A和C之间选一点B,由B处用仪器观察建筑物顶部D的仰 角为 .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4米,若tanα=1.6,tanβ=1.2, 试求建筑物CD的高度. 22.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CD互相垂直,垂足为点E. ⊙O的切线BF与弦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且AD=3,cos∠BCD= 4 3 . (1)求证:CD∥BF; (2)求⊙O的半径; (3)求弦CD的长. 五、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2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的 一个交点为A(4,0),与y轴交于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学生及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的态度统计图 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 的态度统计图 20% 反对 无所谓 赞成 图① 图② AC D B E F G F A DE O C B (2)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 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边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D并将线段PD绕点P顺时针 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PE交边BC于点F,连接BE,DF. (1)求证:∠ADP=∠EPB; (2)求∠CBE的度数; (提示:过点E作EG⊥AB,交AB延长线于点G) (3)当 AB AP 的值等于多少时,△PFD∽△BFP?并说明理由. 25.把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EF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DEF的锐角顶点D与三角板ABC 的斜边中点O重合,其中∠ABC=∠DEF=90o,∠C=∠F=45,AB=DE=4,把三角板ABC固定不 动,让三角板DEF绕点O旋转,设射线DE与射线AB相交于点P,射线DF与线段BC相交于点 Q. (1)如图,当射线DF经过点B,即点Q与点B重合时,易证△APD∽△CDQ.此时,AP·CQ= .(直接填答案) (2)将三角板DEF由图1所示的位置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其中 0o<α<90o,问AP·CQ的值是否改变?说明你的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设CQ=x,两块三角板重叠面积为 y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B E P A D(O) CQ F M BE P A CQ F D(O) D(O) B(Q) C F E A P 图 1 图 2 图 3 2 0 1 4 年 中 考 模 拟 考 试 试 卷 数学答题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说明:数学科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11.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17.解: 18.解: 19.解: 四、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20.解:(1) (2) (3) 21.解: 学生及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的态度统计图 图① AC D B E F G 22.解:(1) (2) (3) 五、解答题(每小题9分,共27分)(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23.解:(1) F A DE O C B (2) 24.解:(1) (2) (3) 25. 解:(1)______________ (2) B E P A D(O) CQ F M BE P A CQ F D(O) D(O) B(Q) C F E A P 图 1 图 2 图 3 25(3) 2 0 1 4 年 中 考 模 拟 考 试 试 卷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A D B C D B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6.6×103 12. x≥1 13. 是 14. 6 15. 360 16. 42 5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解:原式= 3213 332  …………4分 = 13  …………6分 18.解:(A-B)÷C 2 1 2 2 4 2 x x x x         …………1分    2 2 2 x x x x x    …………3分 1 2x   …………5分 当x=3时,原式 1 13 2   …………6分 19.解:设共有x队参加比赛,根据题意可得: …………1分 x(x-1)=90 …………4分 解这个方程,得:x1=10,x2=-9(不合题意舍去) 答:共有10队参加比赛。 …………6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1)家长人数为 80÷20%=400 …………2分 (正确补全图①) …………3分 (2)表示家长“赞成”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40 400 ×360°=36° …………5分 (3)学生恰好持“无所谓”态度的概率是 30 140 30 30  =0.15………7分 21.解:设建筑物CD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G,DG=x米. …………1分 在 Rt △ DGF 中, tan DG GF   ,即 tan x GF   . 在 Rt △ DGE 中, tan DG GE   ,即 tan x GE   . …………3分 ∴ tan xGF  , tan xGE  . ∴ tan xEF  tan x  . ………4分 ∴ 4 1.2 1.6 x x  . 解方程得: x =19.2. ………6分 ∴ 19.2 1.2 20.4CD DG GC     . 答:建筑物高为20.4米. ………7分 22.(1)∵BF是⊙O的切线 ∴AB⊥BF ∵AB⊥CD ∴CD∥BF …………2分 (2)连结BD ∵AB是直径 ∴∠ADB=90° AC D B E F  G 学生及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的态度统计图 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 的态度统计图 20% 反对 无所谓 赞成 图① 图② F A DE O C B ∵∠BCD=∠BAD cos∠BCD= 4 3 ∴cos∠BAD= 4 3 AB AD 又∵AD=3 ∴AB=4 ∴⊙O的半径为2 ………………5分 (3)∵cos∠DAE= 4 3 AD AE AD=3∴AE= 4 9 ∴ED= 4 73 4 93 2 2      ∴CD=2ED=3 7 2 ………………7分 五、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23.解:(1)∵二次函数y= -x2+bx+3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4,0), ∴0= -42+4b+3, 解得b=13 4 , ∴此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x2+13 4 x+3,……3分 当x=0时,y=3, ∴点B的坐标为B(0,3). ……5分 (2)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点P( 7 8 ,0),使得△PAB是以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设点P(x,0),x>0,则根据下图和已知条件可得 x2+ 32=(4- x)2, 解得x= 7 8 , ∴点P的坐标为P( 7 8 ,0). 即,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 7 8 ,0),使得△P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 9分 24.(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PBC=90°,AB=AD,∴∠ADP+∠APD=90° ∵∠DPE=90° ∴∠APD+∠EPB=90° ∴∠ADP=∠EPB. 2分 (2)过点E作E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则∠EGP=∠A=90° 3分 又∵∠ADP=∠EPB,PD=PE,∴△PAD≌△EGP ∴EG=AP,AD=AB=PG,∴AP=EG=BG …………4分 ∴∠CBE=∠EBG=45°. …………5分 (3)方法一: 当 2 1 AB AP 时,△PFE∽△BFP. ∵∠ADP=∠FPB,∠A=∠PBF,∴△ADP∽△BPF …………7分 设AD=AB=a,则AP=PB= a2 1 ,∴BF=BP· aAD AP 4 1 ∴ aAPADPD 2 522  , aBFPBPF 4 522  ∴ 5 5 PF BF PD PB 又∵∠DPF=∠PBF=90°,∴△ADP∽△BFP …………9分 方法二: 假设△ADP∽△BFP,则 PF BF PD PB  . ∵∠ADP=∠FPB,∠A=∠PBF,∴△ADP∽△BPF …………7分 ∴ BF AP PF PD  , ∴ BF AP BF PB  , ∴PB=AP, ∴当 2 1 AB AP 时,△PFE∽△BFP. …………9分 25.解 (1)8 …………2分 (2)AP·CQ的值不会改变. 理由如下:在 APD△ 与 CDQ△ 中, 45A C     180 45 (45 ) 90APD a a          90CDQ a   即 APD CDQ   APD CDQ∴△ ∽△ AP CD AD CQ ∴ ∴AP·CQ=AD·CD=AD2=( 2 1 AC)2=8 …………5分 BE P A D(O) CQ F (3)情形1:当 0 45a   时, 2 4CQ  ,即 2 4x  ,此时两三角板重叠部分为四 边形 DPBQ ,过 D 作 DG AP⊥ 于G , DN BC⊥ 于 N , 2DG DN ∴ 由(2)知:AP·CQ=8,得 8AP x  于是 DGAPDNCQACABy  2 1 2 1 2 1 88 (2 4)x xx      …………7分 情形2:当 45 90a  ≤ 时, 0 2CQ ≤ 时,即 0 2x ≤ ,此时两三角板重叠部分 为 DMQ△ , 由于 8AP x  , 8 4PB x   ,易证: PBM DNM△ ∽△ , BM PB MN DN ∴ 即 2 2 BM PB BM  解得 2 8 4 2 4 PB xBM PB x    8 44 4 4 xMQ BM CQ x x        ∴ 于是 x xxDNMQy   4 4842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