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 MB
  • 2021-05-13 发布

2009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a 23 S 32 K39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2+、NO3-、NH4+、Cl- B.Ca2+、HCO3-、NH4+、AlO2-‎ C.K+、Ba2+、Cl-、HSO3- D.Mg2+、NH4+、SO42-、K+‎ 答案:D ‎7.将15mL2mol· Na2CO3 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答案:B ‎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B.2KMnO4+HCOOK+KOH === 2K2MnO4+CO2↑+H2O C.MnO2+4HCl(浓) MnCl2+Cl2↑+H2O D.K2Cr2O7+6FeSO4+7H2SO4=== Cr2(SO4)3 +3Fe2(SO4)3 +K2SO4+7H2O 答案:B ‎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答案:C ‎10.用0.10m1·L-1的盐酸滴定0.10m1·L-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c(NH4+)>c(CI-),c(OH-)>c(H+) B.c(NH4+)>c(CI-),c(OH-)=c(H+)‎ C. c(CI-)>c(NH4+),c(OH-)>c(H+) D.c(CI-)>c(NH4+),c(H+)> c(OH-)‎ 答案:C ‎11.为了建言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答案:A ‎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O CH3‎ OH OCH3‎ O O O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I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即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答案:D ‎13.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 △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 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 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 若降低温度,和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答案:B ‎27.(15分)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4(浓)+C CO2↑+2H2O+2SO2↑‎ ‎ 请从下图中选择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择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择。(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管、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 A B C ‎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答案:‎ 选用的仪器(填字母)‎ 加入的试剂 作用 C 浓硫酸和木炭 反应器 B 无水硫酸铜 检验水 A 品红溶液 检验二氧化硫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吸收余下的二氧化硫 A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28.(15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n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⑴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____________极 ‎②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 乙溶液 ‎ ‎ 丙溶液 ‎ ‎ ⑵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 ‎ ‎ 答案:⑴①正 ②4OH--4e- === 2H2O+O2↑ ③水减少的质量:100g×(1-)=4.5g ‎ 生成氧气体积:××22.4L·mol-1=2.8L ④ 16g ⑤甲,碱性增大,因为电解后,水量减少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增大。乙,酸性增大,因为阳极上OH-生成O2,溶液中H+浓度增大。丙,酸碱性大小没有变化,因为K2SO4是强酸强碱盐,浓度增加不影响溶液的酸碱性。⑵能继续进行,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2SO4 溶液,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 ‎29.(15分)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全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⑴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氧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⑵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⑷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 ‎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⑸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1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 答案:⑴原子晶体 ⑵NO2和N2O4 ⑶As2S5 ⑷①NH3 AsH3 PH3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所 以沸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AsH3大于PH3,分子之间作用力AsH3大于PH3,故AsH3沸点高于PH3。②SiH4 正四面体;PH3 三角锥;H2S 角形。⑸SiCl4+4NH3 Si(NH2)4+4HCl 3Si(NH2)4 Si3N4+8NH3↑‎ ‎30.(15分)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gCO2和45gH2O。A的分子式是___‎ ‎(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 、 ‎ ‎(3)在催化剂存在下1mo1F与2mol H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写出所有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 C4H10 ⑵ 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 ⑶ ‎—CH=CHCHO ⑷ 消去反应⑸‎—CH=CHCOOH +HOCH2CH(CH3)2‎—CH=CHCOOCH2CH(CH3)2‎ +H2O ‎⑹‎‎—CH=CH2‎ COOH ‎—CH=CH2‎ HOOC ‎—CH=CH2‎ HOOC ‎—C=CH2‎ COOH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来源:学科网]‎ 选择题 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 12 16 31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 B.熔点:‎ C.酸性: C.碱性:‎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溶液中:‎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溶液的,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则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 C.盐酸的,盐酸的 D.若1mL的盐酸与100m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则溶液的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激发态)‎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和的浓度不会减少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非选择题 共13题,共174分 ‎27.(15分)‎ ‎ 在溶液中,反映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及。反映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来源:学#科#网]‎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ZXXK]‎ ‎28.(15分)‎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29.(15分)‎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30.(15分)‎ ‎ 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南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B是A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为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全国I卷) 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熔点:Si3N4>NaCl>SiI4 B、沸点:NH3>PH3>AsH3 ‎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答案】B ‎ 相对分子质量:AsH3>PH3‎ ‎,二者结构与性质都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所以沸点:NH3>AsH3>PH3‎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TiO2/S*(激发态) ‎ TiO2/S*→TiO2/S++e- [来源:学*科*网]‎ I3-+2e-→3I- ‎ ‎ 2TiO2/S++3I-→2TiO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答案】A 由图中电子流向可知,电池工作时,TiO2电极作负极(2TiO2/S++3I-→2TiO2/S+I3-),导电玻璃作正极(I3-+2e-→3I-),所以A错误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①反应产物中含有羧基和溴原子;②反应产物中官能团有羟基和溴原子;③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碳碳双键;④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溴原子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3﹕1 B、5﹕3 C、2﹕3 D、1﹕2‎ ‎【答案】A[来源:学科网]‎ n(P)/n(Cl)=3.48,由十字交叉法得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3﹕1‎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答案】‎ SiO2晶体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1,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中,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 ‎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来源:Z,xx,k.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 ;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来源:学科网ZXXK]‎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 ;‎ 实验③:v(C)= ;‎ ‎【答案】‎ ‎(1)②改变条件:使用了催化剂,理由:②与①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一致,只是②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 ‎③改变条件:升高温度,理由:由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压强对该反应的速率无影响,且达平衡时③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即反应速率比①要快,且③与①平衡状态不同,只能是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 ‎(2)40% 0.060mol/L ‎(3)> 由(1)中分析可知,③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由图可知③中A转化率增大,即升高温度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4)0.0133mol/L·min 0.0106 mol/L·min ‎29、(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体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 ;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 ; ‎ ‎【答案】(1)‎ ‎(2)‎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 浓硫酸 干燥CO2气体 D 木炭 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 ‎(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 ‎30、(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 ‎ ‎(6)两个正四面体叠加形成的结构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5% B.10% C.15% D.20%‎ 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 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 ‎ 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 ‎ 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 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CuSO4 B.H2O C.CuO D.CuSO4·H2O ‎ 解析:依据2CuSO4+2H2O2Cu+O2↑+2H2SO4,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O。‎ ‎1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 ‎ C.Na+、S2-、OH-、SO42- D.Na+、C6H5O-、CH3COO-、HCO3-‎ 解析: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A项中SiO32-不能大量共存;C中的OH-和CO2反应;D中C6H5O-会和CO2‎ 反应形成苯酚,故只有B中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答案选B。‎ ‎1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A ‎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A ‎ 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解析:一个H2O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故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故A正确;金刚石的结构为正四面体构型,每个碳原子可以和另外的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属于每个碳原子的共价键为2个,故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应为2 NA,故B错误;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不管46gNO2 、还是46gN2O4是所含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0.5mol,则其含有的原子总数都为3 NA,故C正确;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钠必然消耗完全,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必为NA个电子,故D正确。‎ ‎13.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n(2-x)‎ B.处理废水中的Cr2O72-的物质的量为nx/2‎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 解析:依据铬、铁元素反应前后的价态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易知FeO·FeyCrxO3中的x、y的值相等且等于1,故D项错误;A、B、C项正确。‎ ‎27.(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⑴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 ,它的空间结构是 ;‎ ‎⑶1.6g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的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⑷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于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⑸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该题有多处“题眼”。依据题目信息C、B是单质,G、H是二元化合物,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知C为Al、G为Fe2O3、B为Fe、H为Al2O3;由于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知其为CO2,而Mg能在CO2中燃烧,且MgO中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知D为碳单质,A为氧气。‎ 答案:⑴Al+ Fe2O3Fe+ Al2O3‎ ‎⑵ ‎ ‎⑶2Fe3++Cu=2 Fe2++ Cu2+ n(Fe2O3)=0.01mol,依据离子方程式,则n(Cu )= 0.01mol,m(Cu )=0.64g.。‎ ‎⑷2 Al + 2OH- + 2 H2O=2AlO2- + 3H2↑ 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 ‎⑸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 ‎28.(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反应(△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⑴反应的化学方程中a∶b∶c为  ;‎ ‎⑵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 ‎⑶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 ‎⑷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 ‎⑸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判断的理由是 。‎ ‎⑹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解析:图像题的解答要看清图像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曲线的走势,然后结合原理分析作答。‎ ‎⑴依据图示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分别为1mol、3 mol、2 mol,故a∶b∶c=1∶3∶2。‎ ‎⑵vⅠ(A)=(2.0-1.00)mol·L-1/20.0min=0.05 mol·L-1·min-1、vⅡ(A)=(1.00-0.62)/15.0 min=0.025 mol·L-1·min-1、vⅢ(A)=( 0.62-0.50) mol·L-1/10 min=0.012 mol·L-1·min-1。故:vⅠ(A) >vⅡ(A) >vⅢ(A)‎ ‎⑶由图可知αⅠ(B)=0.5、αⅡ(B)=1.14/3.00=0.38、αⅢ(B)=0.36/1.86=0.19,则B的平衡转化率最小的是αⅢ(B),其值为0.19;‎ ‎⑷第一次平衡后A、B的浓度从平衡点开始降低,而C的物质的量浓度突然变为0,则平衡向右移动,此时采取的措施是将C从平衡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去。‎ ‎⑸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T2<T3‎ ‎⑹第Ⅳ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 ‎29.(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请回答下列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 ‎⑴下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 ;‎ C ;‎ D 。‎ ‎⑵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的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宜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 (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以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B C 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现象 。‎ 解析:⑴气体制备一般包括四部分:发生装置、除杂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由于题中提到该装置是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所以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HCl;C的作用是用排液法收集氯气;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⑵①由于NO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应用排水法收集,那么最适宜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Ⅰ。‎ ‎②‎ 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 A 铜和稀硝酸 反应物 B 水 防止NO被氧化 C NaOH溶液 防止产生的NO氧化污染环境 D ‎③现象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A处试管内有气泡产生,铜片减少,溶液变蓝,试管上部有红棕色的气体,一段时间后B中液体排出后可以收集到无色气体。‎ ‎30.(15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面;‎ ‎⑵金刚烷的分子式为 ,其分子中的CH2基团有 个;‎ ‎⑶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 ,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 ;‎ ‎⑷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的反应:‎ 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 ‎⑸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的烷基(—CH3,—CH2R,—CHR2)或烯基侧链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羧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 ‎ ‎ 。 ‎ 解析:⑴ 依据乙烯分子6原子共平面的特点,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面;‎ ‎ ⑵依据金刚烷的结构,其分子式为C10H16,其分子中的CH2基团6个;‎ ‎⑶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1—氯环戊烷;反应②的反应试剂NaOH的醇溶液,反应条件是加热。‎ ‎⑷由题目信息可知,双键碳上连有H原子的,经过反应后双键断裂可以生成醛基,则其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⑸二聚环戊二烯的分子式为C10H12,其不饱和度为5,又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则A的分子必有苯环(4个不饱和度),另外还要有一个碳碳双键,则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全国卷 山西等省)‎ ‎7.下列说法正确的 A.液溴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为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Ag+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材料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的一元酸HA与b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断溶液一定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 KWmol/L C.c(H+)=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12.分析下表中各项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6O C3H8O2‎ C4H8‎ C4H10‎ A.C7H16 B.C7H14O2 C.C8H18 D.C8H18O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此时c(COCl2)= 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 ‎(填“<”、”>”、”=”),原因 是 ‎ ‎28.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苯 溴 溴苯 密度/g·㎝3‎ ‎0.88‎ ‎3.10‎ ‎1.50‎ 沸点℃‎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题 ‎(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 ‎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 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 ‎ ‎③向分出的粗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 ‎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 ‎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36.[化学-选修1化学与技术]‎ 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铜矿石 选矿 铜精矿砂 焙烧和除渣 反射炉 冰铜 还原 转炉 粗铜 精炼 电解槽 电解铜 ‎(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1000℃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和Fe的低价硫化物,且部分Fe和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反射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 .‎ ‎(2)冰铜(Cu2S和FeS互相熔合而成)含铜量为20%-50%.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砂)在1200℃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冰铜中的Cu2S被氧化为Cu2O,生成的Cu2O与Cu2S反应,生成含Cu量约为98.5%的粗铜,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 ‎(3)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右图所示.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反应是图中电极 (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若粗铜中还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 ‎ .‎ ‎37.[化学-选修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ⅥA 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和生产中有许多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货方式是 .‎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消耗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Se原子序数为 ,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 ‎(4)H2Se的酸性比H2S (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 ,SO32― 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 ‎ ‎ ‎②H2SeO4S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 ‎ ‎(6)ZnS在萤光体、光导体材料、不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 g·㎝-3(列式计算),a位置S2― 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 pm(列式计表示).‎ ‎38.[化学-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 ;‎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类型为 .‎ ‎(3)D的结构简式为 ‎ ‎(4)F的分子式为 ‎ ‎(5)G的结构简式为 ‎ ‎(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 (写结构简式)‎ ‎2013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理综化学解析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 答案:C ‎ 解析:A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 ‎ B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 C错,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 ‎ D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 ‎ 备注:该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均为最基本的化学常识,为容易题。‎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 解析:由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 ‎ ‎      B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C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醇羟基,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D错误,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 ‎ 备注:此题非常常规,核心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 ‎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W2-    X+       B、X+    Y3+ ‎ C、Y3+    Z2-       D、X+    Z2- ‎ 答案:C ‎ 解析:根据答案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 、X+ 、Y3+ 、Z2-,又知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为O,X为Na,Y为Al,Z为S, Al3+和S2-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O2-不能在水溶液存在,而Na+不水解。 ‎ 备注:该题命题结构简单,切入点新颖,考察了离子化合价与其离子电荷的关系,在预测题中也成功预测出相似题型。 ‎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 答案:B ‎ 解析:A错,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附着在银器的表面,故银器质量增加; ‎ C错,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和Al(OH)3; ‎ D错,黑色褪去是Ag2S转化为Ag而不是AgCl ‎ ‎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Cl-、Br-、CrO42-                     B、CrO42-、Br、Cl- ‎ C、Br-、Cl-、CrO42-                                                 D、Br、CrO42-、Cl- ‎ 答案:C ‎ 解析:设Cl-、Br-、CrO42- 刚开始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x mol、y mol、z mol,则根据Ksp可得: ‎ ‎          0.01x=1.56×10-10 ‎ ‎0.01y=7.7×10-13 ‎ ‎0.01z2=9×10-11 ‎ 可分别解出x≈1.56×10-8  y≈7.7×10-13  z≈3××10-4.5 ‎ 可知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