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 MB
  • 2021-05-13 发布

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启示20160906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龙岩市高三地理学科培训会材料(2016年8月24-25日)‎ 现象与本质: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与启示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岱峰 ‎( 廖 永 干 整 理 )‎ 一、背景:‎ ‎1.高考目的:人才选拔,体现课改,服从选人需要 ‎2.考什么? 考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新情境,新问题 潜能——选拔需要,即:运用知识和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能力),达到程度;过程中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2016年全国乙卷地理试题特点 ‎1.总体评价:2016年高考地理试卷突出能力立意,考查学科主体内容;试卷结构合理,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学以致用,体现了高考对人才选拔的要求;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高考在不断寻求形式和内容的探索 ‎2.基于平稳过渡,试卷难度适中,有所降低(材料,区域,图像,思维),试题命题保持稳定,稳中有变。考核目标、题型、题量、呈现方式等在保持往年命题风格的基础上,题组结构等方面有所变化 ‎3. 测试内容覆盖度广,涵盖自然地理与和人文地理,以人文地理比重偏大,区域上兼顾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重适当;不同年份之间的交叉和非交叉,均主体内容,重点内容不回避 ‎4. 新动态:跨学科素养要求提高,例如,与生物等学科的结合(与地理学科特点有关系);图像减少;阅读量有所增加 ‎5. 试卷在呈现形式上较为平稳;对地理学科能力要求较高,强调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核心能力)‎ ‎6. 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重视地理过程的考查——地理空间思维,地理推测能力,地理综合思维 ‎7. 试题设计上围绕不同的主题,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地理学科能力。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问题探究,凸显过程性和开放性 ‎8. 试题注意选用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素材,古今中外,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选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试题因材料而异,呈现灵活多样,情境设置新颖,体现公平性 三、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启示 ‎(一)考查思路:高考根本是考查能力 ‎1. 高考考查的地理能力:‎ 地理图像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地理空间思维),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推测能力,地理综合思维),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表达)‎ ‎2.选择题:“一材多问”串联式题目为主 ‎3‎ ‎.综合题:呈现信息多样、设问角度多变、考核目标多元的综合题功能与特点。主要围绕“区域+问题分析”模式来设计,突出过程性(探究思路)和开放性 ‎4.图像:成为试题的载体——信息的读取——建立联系(试题信息与知识储备——解题线索——思维过程——表述)‎ ‎5.跨学科知识考查(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考查 考查思路:高考根本是考查能力,淡化记忆,给出材料,重在灵活运用——新情境下的考查;取材贴近现实生活,倡导学以致用 ‎(二)命题思路——试题特点:‎ ‎1. 注重评价地理思维品质,注重地理思维过程。以图文为基础,以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逐步完成探究。地理过程分析:要求灵活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强调地理学科逻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 考查内容:试题取材体现公平性: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基础,高中地理(必修1,2)主体知识——概念,规律,原理在备考中的重要性——高频考点;‎ ‎(三)回顾与启示:试题的演变与考查趋势及对教学的要求 ‎ ‎1. 新动态:跨学科素养要求提高,例如,与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对高三教学提出新要求(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 启示:要求地理备考教学要实现知识重构与思维品质(能力培养)——教学的焦点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试卷服从选拔功能(学习能力和潜能),保持较高的质量,在难度、区分度等把握较好。‎ 关于高考设计思路,没有根本变化,基本延续前些年的思路,但稳中有变。‎ 四、高考新动态: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命题探索 ‎2016年高考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响应:‎ 试题特点:稳中求新,试题设计契合高考政策的演进与高考命题形式和内容的变革 ‎1. 思想:“一点四面”;贴近现实生活;建设成就 ‎2. 功能:学习能力和潜能 ‎3. 风格,技术:变化——保持稳定,稳中有变 ‎4. 特点:变化——图像减少,阅读量有所增加;不变——地理思维品质;地理学科核心能力;测试体现过程性和开放性 ‎5. 跨学科素养要求提高——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五、效率与质量: 高三地理备考教学建议 ‎ 备考原则:实效为本,重视基础,科学规划,促进发展 ‎1.考核目标与要求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体设计学习 学科内容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内容初步整合,意在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 ‎ 区域地理复习和训练策略:区域地理重要性;针对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图,优化训练,自我反思 ‎2.启示:明确“考理”,做好“教理”‎ 定位:做的是中学地理教育,应试教育 。‎ 态度层面:关爱学生,为了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地理素养的培养 技术层面: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 考核目标:依托主干知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策略层面:地理教学论;学情;教育心理学 备考方法:科学的“学”和科学的“教”‎ 教学有效性:解决高考能力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之间落差 教研组织和教学组织:解决不同群体学习效益 ‎(一)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2.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3.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4. 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①能够从题目中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Ⅱ.调动和运用知识技能 ‎1.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 ‎2.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Ⅲ.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1.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二) 学科内容整合 ‎1. 根据考试大纲、命题趋势、学生实际,结合教材 ‎2. 第一轮复习备考重点:根据考试大纲、命题趋势、每位的实际,结合教材,分章 进行内容整合,把握主体知识,完善和构建知识体系。‎ ‎3. 第一轮复习备课:要有设计意识;内容上:知识梳理+方法指导+能力训练;注重学科能力培养,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确定不同阶段、内容的复习主题 ‎4. 适当进行学科内综合;教师要有学科内容整合意识。把握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5. 分章节进行内容整合,把握主体知识;将教材中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 六、复习策略 ‎(一)必修 地理1 复习策略 ‎1. 在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抓统一规律与地域差异 ‎2. 任何具体区域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回归到统一规律,如果与统一规律不符,则是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即差异的原因 ‎3. 对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气候类型、板块、地形形态变化的因素、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必修 地理2 复习策略 ‎1. 重点抓基本过程:‎ ‎2. 注意区位、区位选择的实质和变化;地域形成的地理条件与特点;对环境问题的基本认识 ‎3. 对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4. 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中心地理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三)必修 地理3 复习策略 ‎1. 将必修地理3与初中区域地理综合复习 ‎2. 不关注具体区域知识,而应关注方法,除基本方法外,应关注课标中规定的方法 ‎3. 关注区域定位、比较优势、问题的成因以及因地制宜解决的措施 ‎4. 参考教材,学习基本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考虑在没有区域知识背景下,如何考区域 七、技能和答题规范训练和学习反思 ‎1. 高三起始:培养兴趣,培养信心第一,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答题习惯 ‎2. 训练强调精选、精讲试题,通过试题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潜能 ‎3.选题的原则:根据经验,不同阶段的学情,试题题量,难度;恰当选用高考典型试题:逐步使用,不要过早使用;不用怪题偏题;多用常规题、典型题;少用难题,多用中档题、变式题;选用新题;根据学生的差缺处,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单元主题训练(针对性);把握重“质”少“量”、求“异”略“同”的原则,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 课标行为动词——综合题设问指令词语 a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b 说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c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d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现象等进行说明;‎ e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析原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f 比较---比较异同,分析事物之间的差别、联系;‎ g 评价---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可行性评价,优势、劣势评价 ‎5. 地理综合题解题方法——综合思维 答题时一般需要遵循:‎ a.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b. 发散性思维 →知识点定位→整合信息→逻辑推理→准确判断 c. 特征分析:‎ d.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e.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思路、层次清晰 f. 简洁、准确描述,完整的表述,没有信息丢失 g. 正确的表述,没有歧义,逻辑的表述,没有割裂,自相矛盾 ‎6. 技能和答题规范训练和学习反思 a.“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 b.“三个到位”:训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 c.重视思维过程,地理课堂复习“思维密度”应该大于“知识密度”‎ d.夯实基础为前提,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 e.技能专项训练:区域定位;图像,阅读能力的培养,等 f.强化和优化表达:答题规范;图形、语言和文字 g.要求学生“平时讲义考试化”、“平时考试高考化”,为“高考平时化”打下基础。‎ h.反思过程中,经历了体验、思考的过程,更真实地建立了地理概念,更多掌握的是关于地理问题的思考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是在面对问题时真正可调动、可应用的。‎ i.建议: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结论,结合课本——借鉴教材的思路和语言(理清表述问题的思路,逻辑关系——时间、空间),并充分利用题目材料(试题:如河流地貌,干旱区开发与治理等),具体分析 根据典型试题(高考试题)答案,体会答题贴题 ‎7. 高三教学组织策略 a. 倡导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归纳与提炼,让学生练习命题,让学生做研究。‎ b. 复习中,努力做到“课外减负、课内增效”‎ c. 心理调整:复习备考,老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创造温馨、宽松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并适时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与责任”来对待每一位备战高考的学生。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高考,在“轻负担、高质量”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