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跨考点综合
线索1——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时期
知识定位
民主法制的确立
(1949~1956年)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
7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民主法制的破坏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
(1)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2)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民主法制的健全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
(1)平反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健全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4)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
线索2——祖国统一的进程
时期
知识定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3)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0世纪80年代以来
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
首先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
(1)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7
(2)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
(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
(4)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线索3——新中国的外交的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外交奠基
(1949~
1956年)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外交突破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冰释雪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交辉煌
(1978年
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
(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新中国发展的阶段特点
新中国60多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7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过渡
时期
恢复时期
1949~1952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改造时期
1953~1956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发展
1956~1966
曲折发展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严重破坏
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1)曲折原因
①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思想多,民主法治意识少。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建立的时间不长。
③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
(2)发展原因
①政治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经济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政治建设必然随之不断完善,同时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启示
①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④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⑤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
3.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
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必修1)
祖国统一
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我国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必修1)
经济
中美建交前的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修2)
教育与生活
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地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必修3)
1.命题点 制度自信——民主制度创新
7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解析 “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信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力的最高机构与体现,故选B项。
2.命题点 协商合作精神——政党制度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D
解析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
3.命题点 家国情怀——国家统一战略
2018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9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答案 A
解析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即由武力解决转变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与材料“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相一致,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故排除。
4.命题点 时空观念——历史现象时空顺序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7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 C
解析 ①据“跃进”可以判断发生在“大跃进”时期(1958年开始),②“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时间是1966~1976年,③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
5.命题点 世界意识——大国关系
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尝试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内政
C.缓和台海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采取中立政策,规范美台关系
答案 A
解析 抓住题干信息“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之所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从国际上看,在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咄咄逼人的态势,因此这一声明意在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
6.命题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017·湖、衢、丽高三9月质量检测)1950年10月28日,中国和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
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 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1950年尚未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0年尚未出现多极化,即本题凡是含①或④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7.命题点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7
每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 (1)“旧山河”: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2)举措: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修订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任答两点即可)
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
7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021-05-135页
- 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知识点考点2021-05-1310页
- 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2021-05-1317页
- 高考数学总复习系列——高中数学选2021-05-1316页
- 高考高中英语知识点详解及训练woul2021-05-135页
-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2021-05-1311页
- 高中地理论文:透过高考对学生的能级2021-05-136页
- 高考数学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10课2021-05-1313页
- 高一化学 必修 必修一 高三化学 高2021-05-135页
- 高中通用技术二轮复习专题四 设计2021-05-1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