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第33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学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3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b c ‎(2017·4月,11)考查新三民主义 ‎4次1考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3)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b b c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b b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梳理·基础知识]‎ 一、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 ‎1.提出 ‎(1)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2)同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首次解释为“三民主义”。‎ ‎2.内容 名称 内容 意义 方式 民族 主义 ‎(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民族革命(独立)‎ 15‎ 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权 主义 ‎(核心)‎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政治革命(民主)‎ 民生主义 ‎(发展)‎ ‎“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 社会革命(富强)‎ ‎3.影响 ‎(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2)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3)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结束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4)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1.提出: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主要内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 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主义 只是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 主义 只有“平均地权”‎ 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15‎ ‎3.影响: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探索 史料一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 史料二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读史用史] 史料一“鞑虏”是指满洲贵族,体现了民族观的狭隘性。结合史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认识有何变化?‎ 提示:由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发展到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要点二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史料一 (2017·课标全国Ⅰ改编)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结合所学,其相比于旧三民主义有何显著特点?说明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辛亥革命后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孙中山与时俱进认识到争取民族独立是革命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等。‎ 史料二 ‎[识图解史] 图示体现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简述其主要作用。‎ 15‎ 提示:反帝反封建。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史料考查新三民主义内容 ‎(2015·浙江会考)“……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这主要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自由主义 解析 材料体现其关注贫苦工农的内容,应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答案 C 练1 史料考查中国同盟会纲领与新三民主义 ‎(2017·名校协作体联考)“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 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 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 解析 根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反映了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该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 C 练2 考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联系 ‎(改编)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因为它(  )‎ ‎①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②标志着孙中山放弃欧美道路改走苏联道路 ③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④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要求,这与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选D项。‎ 答案 D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5‎ ‎[梳理·基础知识]‎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b)‎ ‎(1)实践: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 ‎(2)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4)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逐步走向成熟。‎ ‎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b)‎ ‎(1)确立: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影响: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3.(加试)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c+)‎ ‎(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在中国思想史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 ‎(2)内容:1978年11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3)影响 ‎①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②随后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5‎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b)‎ ‎“南方谈话”(1992年初)‎ 中共十四大 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内容 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共同 影响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巧学妙记] 邓小平理论“一、二、三”‎ ‎3.(加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1)内容 ‎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新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南。‎ ‎[史论要点]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突破·核心要点]‎ 15‎ 要点一 (加试)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史料 (改编2015年9月浙江选考调研)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读史用史] (1)史料节选自《井冈山的斗争》,结合所学,指出“边界的红旗子”所代表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毛泽东所批评的“本本主义”针对的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 提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主张“城市中心论”。‎ ‎(2)史料中“本本主义”指教条的、不顾实际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据此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有何深远影响?‎ 提示:实事求是。成为后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根本指导思想。‎ 要点二 (加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史料一 ‎ ‎[识图解史] 漫画人物抛弃“特权”戴上“公仆”官帽,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实践核心是什么?‎ 提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史料二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读史用史] 史料二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联系邓小平判断实践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概括二者共同的落脚点是什么?‎ 提示: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精练·选考题组]‎ 15‎ ‎【例】 图示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 ‎(2017·宁波3月模拟)右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 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 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析 图示从武昌到深圳、珠海等行程体现邓小平南巡路线,故选D项。‎ 答案 D 练1 图表考查毛泽东思想形成历程 ‎(2017·温州2月测试)下列著作均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所创作,序号4空格内应填入的是(  )‎ 序号 书名 ‎1‎ ‎《〈共产党人〉发刊词》‎ ‎2‎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 ‎《新民主主义论》‎ ‎4‎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A项创作于国民革命期间;C项创作于井冈山时期;D项创作于‎1949年6月30日。故选B项。‎ 答案 B 练2 史料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017·衢州质检)“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源。”以上言论出自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此时的中国(  )‎ A.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B.革命根据地成燎原之势 15‎ C.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 D.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解析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一篇对国情认识的文献,全国的抗战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 答案 D 练3 史料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开端 ‎(改编)“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三、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四、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上述材料出自一次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重要报告,这篇报告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析 史料的核心主旨是解放思想,“向前看”、“研究新问题”等信息,可判断选D项。‎ 答案 D 练4 (加试)史料考查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解析 A、B、D三项的表述均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为核心和本质的理解,排除。而C项表述即是对毛泽东思想最为核心和本质的理解,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探寻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答案 C 课时作业 15‎ 一、选择题 ‎1.(2014·浙江学考)新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中,在民生主义方面的进步有(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B.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 解析 新三民主义在民生方面突出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提出“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答案 D ‎2.(2017·杭州高三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 ‎①从宣传三民主义到赞同社会主义 ②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 ③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 ④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①赞同社会主义不属于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所以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B ‎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完全曲解了孙中山的意图,D项表述本身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 C 15‎ ‎4.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到,“而□□□□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省略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资本主义 解析 “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指孙中山看到欧美革命成功后存在的民生问题,故要“毕其功于一役”。故选C项。‎ 答案 C ‎5.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③提出平均地权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本题所涉及到的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由旧三民主义发展而来的,体现了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答案 A ‎6.(2017·天津文综,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 从材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来看,毛泽东这段话发表于建国初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后。《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B两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建国前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7.(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 15‎ ‎《毛泽东选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它具体来源于(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B ‎8.(2016·3月温州模拟)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创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延安期间《新民主主义论》等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故选B项。‎ 答案 B ‎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解析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根据材料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可知毛泽东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5‎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下列旅游景点,能见证上述言论诞生的是(  )‎ 解析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延安时期。故选B项。‎ 答案 B ‎1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 A.批评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的 C.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解析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做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故选C。‎ 答案 C ‎12.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道,“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  )‎ A.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 D.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解析 “不要贫穷”“要发达的”“富强”的社会主义等信息,体现材料主旨是D项。‎ 答案 D ‎13.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贯穿三者的精神主线是(  )‎ A.反帝反封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通过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C.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 D.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和社会危机 解析 A、C、D项均不能完全反映题目要求。三者共同的主旨目标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选B项。‎ 答案 B ‎14.(加试题)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据此可排除③。‎ 答案 A ‎15.(加试题)标语以其时间性、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重点。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标语,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①1992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②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指中国人)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孙中山 15‎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邓小平《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1)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治体制设计上的规定,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 ‎(2)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请您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政治建设、外交政策两个角度,分别说明我国是如何突破“一成不变的框框”的。‎ 答案 (1)说明: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共和政体,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世界潮流。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合乎了时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的需要。‎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革命的失败;工农武装起义受挫。(答出两点即可)‎ 说明: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使民主法制化;外交政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实行不结盟政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