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00 KB
  • 2021-05-13 发布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月份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1. 农民收获的大豆种子,需要先晒干后贮藏;在种子播种时要有意识地播在潮湿土壤中.这说明水具有的作用是(  )‎ A. 运输作用 B. 稳定温度 C. 调节代谢速率 D. 构成新细胞 2. 孟德尔探索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 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扩展到多对 C. 采用归纳法直接验证 D.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室效应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B. 水体污染与水土的流失无关 C. 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盐酸 D. 地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4.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 蛋白酶 B. RNA聚合酶 C. RNA D. 逆转录酶 5. 在研究反射弧实验中,将脊蛙右后肢脚趾浸入0.5%HCl中,有屈腿反射;而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再将其浸入0.5%HCl中,结果无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屈腿反射弧的(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元 6.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 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种群都存在性比率 B. 出生率可以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应变化的环境 C. 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 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低于实际数量 8. 下列有关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多属罕见病 B.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C. 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 D. 适龄生育能降低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9.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 B.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进入细胞 C. 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 D. 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 1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人体内检测到病毒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1.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 B. 线粒休能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 C. 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都没有液泡 D. 溶酶体能与质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 2. 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a点时释放的CO2全部是厌氧呼吸的产物 B. a点时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乙醇 C. b点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 D. O2浓度越低,呼吸强度越小 3. 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 光照时间越长,三碳酸分子的积累越多 B. 光照时间越长,RuBP的积累越多 C. 光照时间越长,带有放射性的物质种类越多 D. 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4.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 B. 细胞增殖与衰老时均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 C. 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 D. 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 5.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B. 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C. 人类的活动可干预群落演替的进程 D. 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光照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6. 下列关于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  )‎ A. 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种子泡胀变软,便于横向切开 B. 沸水中煮沸处理的玉米粒为实验组实验材料 C. 对两组玉米的相同的实验处理为先染色后切开 D. 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7. 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 B. 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G2M期 C. 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 D. 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 1.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该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致敏B细胞的后代分化后,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抗原受体 B. 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一定发生细胞免疫过程 C. 该抗体可使乙肝病毒裂解死亡 D. 此被动免疫过程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2. 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35S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 B. 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 C. 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D. 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3.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 A. mRNA上三个相邻核苷酸即为一个密码子 B. 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分别位于mRNA的5′端、3′端 C. 图中新生肽链已合成部分含有5个肽键 D. 多个核糖体串联在mRNA上能提高每条肽链的合成速率 ‎ 4.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可能为显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不一定能编码肽链 5. 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 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 生产上应优选320 mg/L NAA 处理插条 D. 400 mg/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1. 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 A. 24:8:3:1 B. 25:5:5:1 C. 15:5:3:1 D. 9:3:3:1‎ 2. 若一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已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进行连续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 B.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 C. 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 D. 若四个子细咆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 3. 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1),以及番茄品种甲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2).(注: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B. 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 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5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90%条件下的光补偿点低 D. 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 4. 通过对笠螺种群的调查发现,笠螺的个体体长与种群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0-t1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B. t2时笠螺的生物量就是0-t2时间段笠螺次级生产量的积累量 C. t1-t2笠螺种群个体的平均生物量减小 D. 曲线A点时笠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1. 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Ⅱ5为克氏综合征患者(44+XXY,减数分裂不产生无性染色体的生殖细胞)。现对Ⅰ1、Ⅰ3、Ⅰ4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若Ⅱ5与Ⅱ9婚配,则生下健康男孩的概率为124 C. 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下患甲、乙两病女孩的概率为132 D. 若对第Ⅱ所有个体进行基因电泳,不可能得到三条条带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 在某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査后发现,基因型为XHXH的比例为42.32%,XHXh为7.36%,XhXh为0.32%,XHY为46%,XhY为4%.则在该地区XH和X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6%、8% B. 8%、92% C. 78%、92% D. 92%、8%‎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4.0分)‎ 3. 如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表示生态系统成分,图乙表示食物链及其部分能量流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表示消费者的是______,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2‎ ‎)在图乙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乙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两个流向是______和______。 (4)图乙所示生态系统中,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将______,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 科研人员以红松为实验材料研究紫外线UV-B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3年龄红松幼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60株,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人工增加不同辐射强度(kj•m-2•d-1)的UV-B处理,40天后随机选取植株顶端已完全展开且生长状况和叶龄及叶位一致的针叶,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UV-B处理 总叶绿素含量 (mg•g-1)‎ H2O2含量 (μmol•g-1•PW)‎ 过氧化氢酶活性(U•g-1•(FW)•min-1)‎ A组 ‎2.307‎ ‎114.05‎ ‎4.89‎ B组 ‎2.207‎ ‎130.79‎ ‎4.79‎ C组 ‎2.185‎ ‎143.43‎ ‎3.50‎ D组 ‎2.168‎ ‎149.09‎ ‎3.22‎ ‎(1)UV-B能够______(促进/抑制)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原因是UV-B使幼苗中叶绿素含量______,导致光反应中______合成不足,进而限制______过程,最终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2)H2O2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生物膜系统有伤害作用。分析表可知,UV-B能够______,进而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3)NO是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对植物的抗逆性有明显作用。有人利用SNP(可随细胞代谢稳定产生NO)溶液,研究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破坏作用,研究思路如下:至少要设置______组实验、最终要通过检测______等指标,才能判断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2. 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体形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取纯合的白化正常雌兔与比利时侏儒雄兔杂交,F1均表现为野鼠色正常兔,取F1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如表。请回答:‎ F2表现型 及比例 雌兔 雄兔 ‎9野鼠色正常兔:3灰色正常兔 :4白化正常兔 ‎9野鼠色正常兔:9野鼠色侏儒兔:3灰色正常兔:3灰色侏儒兔:4白化正常兔:4白化侏儒兔 ‎(1)基因D、d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F2野鼠色正常雌兔基因型有______种,让F2中的灰色兔随机交配,得到的F3中灰色兔所占比例为______。 (3)为鉴定F2中某只白化正常雄兔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在F2中取______‎ 雌兔与之交配,结果F3出现三种毛色,则该雄兔的基因型为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鉴定过程(写出一种情况即可)。______‎ 1.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在配制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添加______的原因是:二者是启动细胞分裂、______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必须在______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控制好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2)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在没有严格灭菌的条件下,通过采用______(填两项)的措施,使野生酵母菌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 (3)某水样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常采用______法统计样品中活菌数。如果要对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常用的培养基应选取______。 A.MS固体培养基          B.MS液体培养基          C.LB固体培养基           D.LB液体培养基 (4)请回答专用泡菜坛坛口水封凹槽设计意义的是______。(至少两点)‎ 2. 回答与植物克隆和动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研究人员欲利用抗虫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抗虫基因和农杆菌Ti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PstⅠ、SmaⅠ、AluⅠ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 请回答: (1)为获得大量抗虫基因,且保证形成重组质粒时,目的基因以唯一方向接入,可选用______(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种类)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与经过______处理的______(A.有amp和tet   B.有amp,无tet   C.无amp,有tet   D.无amp和tet)的农杆菌液混合,使重组DNA进入农杆菌,再利用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细胞DNA中。 (2)抗虫基因亦可通过______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抗虫基因进入细胞后,可利用______整合到植物细胞DNA中。 (3)将含有导入了目的基因的愈伤组织试管放在______上,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______,进而培育成抗虫植株 3.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死亡率高,易造成新生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后遗症。K+通道开放剂(PCOs)是一类特异性增强细胞膜对K+通透性的化合物,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探讨PCO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取若干只新生小鼠,均分为四组,分别为: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创口),③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分离并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缝合创口),④HIBD+PCOs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下:‎ 组别 脑部细胞谷氨酸含量(ug/mL)‎ 脑部细胞病变率%‎ 新生小鼠死亡率%‎ ‎①‎ ‎42.11‎ ‎0‎ ‎0‎ ‎②‎ ‎50.21‎ ‎0‎ ‎10.3‎ ‎③‎ ‎82.42‎ ‎68.2‎ ‎33.3‎ ‎④‎ ‎61.45‎ ‎19.4‎ ‎12.5‎ 回答下列问题: (1)对②组小鼠进行假手术的目的是______;③④组小鼠应该在______(正常/低氧)环境下培养。 (2)研究发现,③组小鼠脑细胞消耗的ATP主要依赖于______过程产生,同时还造成了______在脑细胞中积累,对细胞形成伤害。 (3)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过量的谷氨酸会过度激活钙离子通道,致使Ca2+和Na+大量内流,进而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③组结果与①组比较,说明缺血、缺氧会______,造成脑部细胞病变率上升。由实验结果判断,K+通道开放剂能______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4)在研究神经细胞凋亡机制时发现,B基因编码的B蛋白可以与X蛋白竞争,从C-X蛋白复合体上夺取C蛋白,释放游离的X蛋白,引起细胞凋亡。有人推测,PCOs是通过______(促进/抑制)B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选择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以B-C蛋白复合体水平和游离X蛋白水平为检测指标进行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曲线图表示并注明PCOs添加时间)。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农民收获的大豆种子,需要先晒干后贮藏,目的是降低自由水含量,使细胞代谢速率降低;种子播种时要有意识地播在潮湿土壤中,目的是升高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使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促进种子萌发,由此可以说明水具有调节细胞代谢速率的作用。 故选:C。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答案】C 【解析】‎ 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B正确;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C。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3.【答案】D 【解析】‎ 解:A、温室效应的结果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A错误; B、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时有泄露和倾倒污染物,与水土的流失也有关,B错误; C、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D正确。 故选:D。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了解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物学理念。‎ ‎4.【答案】C 【解析】‎ 解: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 ‎ 故选:C。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5.【答案】A 【解析】‎ 解: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将脊蛙皮肤完整的左后肢脚趾浸入0.5%HCl溶液时有屈腿反射,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功能完整;如果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后重复上述实验无屈腿反射,说明破坏了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故选:A。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实验现象并进行推理获取结论,认同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的生物学观点。‎ ‎6.【答案】D 【解析】‎ 解:A、酒精发酵为无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中有ATP生成,A正确; B、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 D、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故选:D。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 解:A、单细胞生物的种群不存在性别比率,A错误; B、死亡使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应变化的环境,B错误; C、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C正确; D、由于被捕获过的生物难以再被捕获,因此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高于实际数量,D错误。 故选:C。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 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D 【解析】‎ 解:A、单基因遗传病多属罕见病,A正确; 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 C、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C正确; 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降低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错误。 故选:D。 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对于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和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答案】B 【解析】‎ 解:A、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A正确; B、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B错误; C、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C正确; D、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D正确。 故选:B。 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细胞的起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B 【解析】‎ 解:A、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错误; B、饥饿时,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水解形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 C、寒冷环境下,机体的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差大,因此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C错误; D、人体内检测到病毒不能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错误。 故选:B。 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人体体温调节: ‎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掌握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D 【解析】‎ 解:A、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A错误; B、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不能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B错误; C、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往往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C错误; D、溶酶体能与质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从而通过其中的水解酶将细胞内吞的物质分解掉,D正确。 故选:D。 1、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对细胞核有高度的依赖性; 3、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4、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还要知道: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 ‎12.【答案】B 【解析】‎ 解:A、a点时已进行需氧呼吸了,所以释放的CO2是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的共同产物,A错误; B、a点时细胞进行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所以产物中有乙醇,B正确; C、b点时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量相等,说明只进行需氧呼吸,不进行厌氧呼吸,C错误; D、O2浓度越低,需氧呼吸强度越小,但厌氧呼吸强度越大,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本题的知识点是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 式,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关系的理解及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 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由C元素的转移途径可知,C5与C3是一个循环过程,正常情况下,会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光照时间延长不会是使三碳化合物积累更多,A错误; B、光合作用过程中,由C元素的转移途径可知,C5与C3是一个循环过程,正常情况下,会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光照时间延长不会是使五碳化合物积累更多,B错误; C、由C元素的转移途径可知,二氧化碳中的C元素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又进入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如果时间过长,有机物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肪等,因此随时间的延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C正确; D、类囊体膜进行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是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如果光照时间短,类囊体膜上无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本题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的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是:。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暗反应与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和场所,对于暗反应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和有机物转化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 解:A、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A正确; B、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才会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且衰老细胞已经不再增殖,不会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 C、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C正确; D、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中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周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15.【答案】C 【解析】‎ 解: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并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A错误; ‎ B、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B错误; C、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可干预群落演替的进程,C正确;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D错误。 故选:C。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 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概念;识记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还要求考生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答案】D 【解析】‎ 解:A、玉米籽粒先要在温水里浸泡的目的是植物细胞吸水,恢复其活性,并便于切割,A错误; B、沸水中煮沸处理的玉米粒为对照组实验材料,B错误; C、对两组玉米的相同的实验处理为先切开后染色,C错误; D、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然后观察着色情况,D正确。 故选:D。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7.【答案】B 【解析】‎ 解: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在期的比例增加,A错误; B、由图中可以看出,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在期的比例增加,因此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B正确; C、DNA复制是在S期,若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KB细胞停留在S期,而图中可以看出KB细胞停在期,C错误; 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150μg/mL,D错误。 故选:B。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其中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分析题图: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人口腔癌(KB)细胞处 于期的比例增高,当蓝莓花青素浓度为150μg/mL时,处于期的比例最高.超过150μg/mL后,处于期的比例又在下降.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增殖、细胞的癌变等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答案】B 【解析】‎ 解:A、细胞分化后发挥不同的作用,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致敏B细胞的后代分化后,每个细胞具有不相同的抗原受体,A错误; B、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一定发生细胞免疫过程,B正确; C、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不会直接导致病毒裂解死亡,C错误; D、注射疫苗产生抗体不是被动免疫,D错误。 故选:B。 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此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9.【答案】C 【解析】‎ 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该组的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A正确; B、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B正确;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此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是否进入了细菌,但不能判定蛋白质是否进入细菌,C错误;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C。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0.【答案】B 【解析】‎ 解:A、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即为一个密码子,A错误; B、根据图中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从左向右,说明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分别位于mRNA的5′端、3′端,B正确; C、图中新生肽链已合成部分含有5个氨基酸4个肽键,C错误; D、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D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以mRNA为模板,同时还需酶、ATP和tRNA.多个核糖体串联附着在一条mRNA分子上,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1.【答案】D 【解析】‎ 解:A、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可能为隐性基因,A错误; B、突变体若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相应位置的基因都已经缺失,再经诱变不可恢复为敏感型,B错误;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则再经诱变可能恢复为敏感型,C错误;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抗性基因不一定能编码肽链,D正确。 故选:D。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实例;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答案】D 【解析】‎ 解: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A错误; B、据图中曲线可知,不同浓度的NAA,有的提高了插条生根率,有的降低了插条生根率,B错误; C、320mg/L NAA处理插条生根率低,不能选择320mg/L NAA处理插条,C错误; D、据图中曲线可知,400mg/L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文和曲线图: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 插枝条生根的作用,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3.【答案】A 【解析】‎ 解:子一代黄色圆粒植株去掉花瓣相互授粉,相当于自由交配,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两个分离定律问题:①Yy×Yy→黄色Y_=、绿色yy=,②R_×R_→皱粒rr=,圆粒R_=,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4:8:3:1。 故选:A。 由题意知,该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因此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_R_,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二者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相当于测交交实验,亲本相关的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因此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其中YyRR占,YyRr占.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计算方法不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会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掌握自由交配与自交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并应用遗传规律进行概率计算.‎ ‎24.【答案】D 【解析】‎ 解:A、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5N的可能是2、3、4个,A错误;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因此DNA只复制一次,则每个子细胞中有所有核DNA含15N,B错误; C、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只含有1个A基因,C错误; D、若四个子细咆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因此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D正确。 故选:D。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只有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3、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相同,而减数分裂 产生的子细胞两两相同;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能结合细胞分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答案】C 【解析】‎ 解:A、根据图1中的两条曲线的趋势可以看出,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A正确; B、图2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番茄的气孔导度也逐渐下降,即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B正确; C、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50%的条件下,气孔导度下降,光合速率下降,因此要达到光补偿点需要提高光照,即比含水量在90%条件下的光补偿点高,C错误; D、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D正确。 故选:C。 分析图解:图1中,在土壤含水量在大于70%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不会引起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即此时含水量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但是当含水量低于70%并逐渐下降时,甲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均逐渐下降. 图2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胞间CO2浓度成逐渐上升的趋势,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的原料,积累说明光合作用利用减少;而图中气孔导度首先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然后呈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降低,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光合作用原料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速率. 本题考查了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要能够结合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对曲线进行分析.‎ ‎26.【答案】C 【解析】‎ 解:A、由题图可知,0-t1笠螺种群生物量增长,体长下降,A错误; B、t2时笠螺的生物量是t2时个体中的干物质量与个体数量的乘积,B错误; C、由题图可知,t1-t2笠螺种群个体长度减小,个体的平均生物量减小,C正确; D、A点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而个体长度减少,因此个体数量增加,因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D错误。 故选:C。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生物量是生态学术语,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结合曲线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27.【答案】B 【解析】‎ 解:A、据图分析,二号家庭中3、4没有甲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号家庭中,1、2有乙病,而他们的儿子5号没有乙病,说明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3号没有乙病,4号有乙病,后代7‎ 号正常,根据电泳图可以判断乙病只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假设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是A/a、B/b,则6号基因型为AaXBXb,7号基因型为AaXbY,后代甲病的发病率为,正常的概率为,乙病正常男孩的概率为,则生下健康男孩的概率为,B错误; C、假设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是A/a、B/b,则6号基因型为AaXBXb,7号基因型为AaXbY,后代甲病的发病率为,乙病女孩的概率为,因此生出患两病女孩的概率=,C正确; D、根据1、3、4的电泳图可知,基因类型1、2分别表示A、a基因,基因类型表示B基因,基因类型表示b基因,则5号只有两条条带,而第Ⅱ代的其他个体都可能超过两条条带,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二号家庭中3、4没有甲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号家庭中,1、2有乙病,而他们的儿子5号没有乙病,说明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3号没有乙病,4号有乙病,后代7号正常,根据电泳图可以判断乙病只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别分析两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图,根据“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典型特征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8.【答案】BD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XHXH的比例为42.32%,XHXh为7.36%,XhXh为0.32%,XHY为46%,XhY为4%,因此该地区Xh的基因频率=(7.36%+2×0.32%+4%)÷{2×(42.32%+7.36%+0.32%)+(46%+4%)}×100%=8%,则XH的频率=1-Xh的频率=1-8%=92%。 故选:B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由可能成单存在,如血友病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血友病基因的频率=×100%.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明确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公式,再根据题干中数据进行计算,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29.【答案】C   光合作用   草   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   下降并最终达到平衡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甲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图乙的食物链中,③属于兔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乙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两个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4)图乙所示生态系统中,在引入鹰之后,将有大量的兔被捕食,其数量先下降,后趋于平衡。 故答案为:(1)C   光合作用 (2)草 (3)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 (4)下降并最终达到平衡 分析图甲: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分析图乙:①为兔的摄入量,②为狼的摄入量,③为兔的粪便量,④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准确分析,试题难度较为简单。‎ ‎30.【答案】抑制   下降   [H]和ATP   暗反应   降低H2O2酶的活性使H2O2积累   3   H2O2酶的活性和H2O2含量 【解析】‎ 解:(1)表格中看出,UV-B的辐射强度越高,总叶绿素含量越低,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合成不足,进而限制暗反应过程,最终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2)H2O2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生物膜系统有伤害作用。分析表可知,UV-B能够降低H2O2酶的活性使H2O2积累,进而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3)NO是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对植物的抗逆性有明显作用。有人利用SNP(可随细胞代谢稳定产生NO)溶液,研究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破坏作用,研究思路如下:至少要设置3组实验,即没有UV-B和NO处理、只有UV-B处理、UV-B和NO同时处理,最终要通过检测H2O2酶的活性和H2O2含量等指标,才能判断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抑制     下降[H]和ATP 暗反应 (2)降低H2O2酶的活性使H2O2积累 (3)3H2O2酶的活性和H2O2含量 分析曲线图:实验的自变量为UV-B的辐射强度,而A组可以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因变量为总叶绿素含量、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根据表格数据显示,UV-B的辐射强度越高,总叶绿素含量下降,H2O2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分析表格数据,进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通过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相关实验。‎ ‎31.【答案】X   8  89   比利时正常   aaBbXDY   【解析】‎ 解:(1)取纯合的白化正常雌兔与比利时侏儒雄兔杂交,F1代均表现为野鼠灰色正常兔。让F1中的某只雌兔与F1中的雄兔多次生育,所生子代中:雄兔和雌兔都是野鼠灰色:比利时:白化=9:3:4,说明2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F2中各种变异类型来源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在F2中正常兔与侏儒兔这一性状雌兔与雄兔有区别,判断体形是伴性(伴X)遗传,即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F1基因型为AaBbXDXd和AaBbXDY,F2野鼠色正常雌兔(A_B_XDXD或A_B_XDXd)基因型有4×2=8种,若控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是A、a和B、b,则有题干信息可推知:亲代白化正常兔基因型为:aaBB或AAbb,比利时基因型:AAbb或aaBB;野鼠灰色基因型:A_B_,比利时基因型:A_bb或aaB_白化基因型:aa__或__bb,若让F2中的比利时兔其中有(AAbb(aaBB)、Aabb(aaBb))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随机交配,得到的F3性状有比利时兔和白化兔,其中白化兔所占比例为:,所以比利时兔所占比例为:1-=。 (3)欲鉴定F2中某只白化正常雄兔(aa__XDY或__bbXDY)的基因型,可在F2中取多只比利时正常(A_bbXDXD或aaB_XDXD)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出现三种毛色(A_B_、A_bb或aaB_、aa__或__bb),推测该雄兔的基因型为aaBbXDY(或 AabbXDY)。 故答案为:(1)X (2)8  (3)比利时正常    aaBbXDY  ‎ ‎ 兔毛色和体形的遗传,取纯合的白化正常雌兔与比利时侏儒雄兔杂交,F1代均表现为野鼠灰色正常兔。让F1中的某只雌兔与F1中的雄兔多次生育,所生子代中:雄兔和雌兔都是野鼠灰色:比利时:白化=9:3:4,符合两对基因全杂合子的杂交结果,由此可推知控制毛色性状由位于2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F1中的某只雌兔与F1中的雄兔多次生育,所生子代中:正常兔与侏儒兔这一性状雌兔与雄兔有区别,可以确定这一性状是伴性(伴X)遗传;依据以上内容解答问题。 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相关表现型的基因型;能够灵活运用9:3:3:1的性状分离比,并结合变异考查,难度较大,但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2.【答案】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脱分化   无菌   通入氧气和控制适宜温度   稀释涂布   D   排气减压、隔绝空气、防止杂菌污染 【解析】‎ 解:(1)在配制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种激素,二者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控制好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2)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在没有严格灭菌的条件下,通过采用通入氧气和控制适宜的温度,使野生酵母菌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 (3)对样品中的菌进行计数时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如果要对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常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故选D。 (4)专用泡菜坛坛口水封凹槽设计意义的是排气减压、隔绝空气、防止杂菌污染等。 故答案为: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脱分化    无菌 (2)通入氧气和控制适宜温度  (3)稀释涂布    D (4)排气减压、隔绝空气、防止杂菌污染 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条件:无菌、离体、营养、激素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培养基的成分有:有机营养、无机营养、植物激素、琼脂等。 2、果酒制作需要在缺氧且温度为18℃~25℃的环境中进行,一般用酵母菌作为菌种。 3、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发酵,乳酸菌是严格厌氧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保证无氧环境;泡菜制作过程中,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 ‎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果酒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和制作泡菜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3.【答案】SmaI和PstI   CaCl2   D   显微注射   转座因子   摇床   胚性细胞 【解析】‎ 解:(1)分析图一可知,获取目的基因可用限制酶SmaI和PstI或只使用PstI,切割质粒时必需保证标记基因不能全部被破坏,因此为获得大量抗虫基因,且保证形成重组质粒时,目的基因以唯一方向接入,可选用Sma I和PstI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Ti质粒,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此时的重组DNA分子中的标记基因为amp;再与经过CaCl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的无amp和tet的农杆菌液混合,使重组DNA进入农杆菌。再利用农杆菌转入培养的玫瑰细胞,使目的基因导入玫瑰细胞中。 (2)抗虫基因亦可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植物细胞,抗虫基因进入细胞后,可利用转座因子整合到植物细胞DNA中。 (3)将含有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玫瑰细胞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震荡,进行液体悬浮培养获得胚性细胞,进而培育成抗虫玫瑰,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故答案为:(1)SmaI和PstI     CaCl2   D (2)显微注射   转座因子 (3)摇床   胚性细胞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选择合适的限制酶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割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及其应用,了解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生态工程。‎ ‎34.【答案】排除实验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正常   无氧呼吸   乳酸   导致谷氨酸含量增多,过度激活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和钠离子大量内流,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 部分缓解   抑制   【解析】‎ 解:(1)②假手术组的目的都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④实验的自变量小鼠的不同处理,培养环境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应该是正常条件。 (2)③组小鼠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脑细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因此消耗的ATP主要依赖于无氧呼吸产生;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在在脑细胞中积累,对细胞形成伤害。 (3)由表格信息可知,与①相比,③的谷氨酸含量增加,说明缺血、缺氧会导致谷氨酸含量增多,过度激活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和钠离子大量内流,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凋亡;与③相比,④加入K+通道开放剂(PCOs),谷氨酸含量、脑部细胞病变率%、新生小鼠死亡率%都降低,因此K+通道开放剂(PCOs)能部分缓解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4)由题意知,细胞凋亡的机理是B基因编码的B蛋白可以与X蛋白竞争,从C-X蛋白复合体上夺取C蛋白,释放游离的X蛋白,引起细胞凋亡,因此PCOs是可能通过抑制B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如果该推测正确,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以B-C蛋白复合体水平和游离X蛋白水平为检测指标进行实验,加入PCOs后B-C蛋白复合体、游离X蛋白的含量会降低。 。 故答案为: (1)排除实验创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正常 (2)无氧呼吸    乳酸 (3)导致谷氨酸含量增多,过度激活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和钠离子大量内流,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部分缓解 (4)抑制 ‎ ‎。 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当某处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