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学会记叙 18页

  • 139.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学会记叙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品教案:6.2.4学会记叙 ‎ 记叙文表达主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倡“突出主题”,即“篇末点题”。结局升华主题,在文中反复显示主题,甚至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用议论性的点睛之笔,把主题表露无遗。这样的方法,行文容易围绕中心,读者也容易领会主题。二是将主题隐藏在文章的情节中,让读者从文章的事件、人物、情感中体悟,感受。这种方法,作者要力求用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情节、强烈的情感去吸引读者来感受,这样读者才会在感动中去思考文章的主题。第二种方法属含蓄表达,是对记叙文写作的更高要求。‎ ‎2.叙事有条理 ‎ 叙事的基本特征是陈述过程,因此与过程有关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都要交待的清楚,否则,就可能因为某些要素的缺失使读者坠云雾之中。在要素的把握中,又要视具体情况来展开,能够有力表达题意、表现中心的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或不写,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轻重适宜。‎ ‎ 要使叙事清楚完整、详略得当,就应注意叙事的条理性。叙事的条理重点表达在线索的确立和顺序的安排上。‎ ‎ 1.线索的确立。线索犹如串珠之线,有它,则珠玉成串;无它,则珠散一片。线索既要服从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要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线索往往能表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 记叙文的线索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 ①以人物为主要线索。鲁迅的小说《样林嫂》、《阿Q正传》就是以主要人物命运作为全篇的主线。‎ ‎ ②以事物为主要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茅盾的《白杨礼赞》把事物作为描述和抒情的主线。‎ ‎ ③以事件为主要线索。如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和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把事件作为安排整篇情节的主线。‎ ‎ ④以思想感情为主要线索。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也是,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且其中诸多故事可以独立成篇,但全书以抨击科举制度为纵贯始终的主线,用这条思想线索把各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串成一个整体。‎ ‎ ⑤以时间、空间为主要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以时间为主线,《雨中登泰山》以空间为主线。‎ ‎ 复杂的记叙文不只一条线索。如鲁迅小说《药》分为明暗两条线索:华家命运为明线,夏家命运为暗线。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分为主副两条线索:贝尔门命运为主线,年轻女画家命运为副线。‎ ‎ 2.顺序的安排。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叙事时往往头绪纷繁、材料丰富,如何使之有序化,除了确立线索外,就要在叙事的顺序上作安排。表达 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这里不再赘述。‎ ‎ 3.写人有特色。‎ ‎ 我们可就写人记叙文取材方向、运思方式方法,作出一些总结。‎ ‎ 1.从不同角度,从忆海中觅取若干具体事件,从中提练出若干精彩的富于情绪化的细节,使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写出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某一侧面。‎ ‎ 2.选取对某人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借以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 3.专写人物的某种趣味,撷取其言行举止的典型材料,如潇洒、深沉、厚道、轻佻……以至写出其风度、气派或人情味来,文章的情感因素往往会活生生地流露于笔端。‎ ‎ 4.从侧面写,描摹其待人接物的种种姿态、性情、习惯(如言语习惯、动作习惯等)。这种浓入淡出寓浓于淡的写法,并非易事,而一旦出手,则往往自成高格。‎ ‎ 5.抓住规定情境氛围里人物的特定情绪,写情绪化的种种细节,即对作者所把握的印象强烈的记忆片断,使全文笼罩在浓郁的氛围情调之中。要懂得,有时写文章其实 也是作者某种情绪的宣泄。‎ ‎ 6.写出人物的机智与幽默,或者相反。这对于任何对象、任何样式的写人记叙文,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写人是对人物心灵探测的报告,是将生活中可遇的知音人物的剪 影活生生地移栽到稿纸上来。‎ ‎ 7.写人的脾气。不同氛围的形态中各种情态的脾气,不同人物关系中所呈露的形态不一的脾气,形形色色人物所固有的或变态的种种的脾气,显示这脾气的事项、情景、‎ 场面;人物表现出来的种种细节及其某种嗜好、沉迷的程度;情境中的角色意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趣味、价值取向;高尚的与庸俗的,不合群的与从众的;等等。‎ ‎ 8.人是大写的人,可是毕竟存在着天天想大写,其实又事事在小写自己的人物(这号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写出这滑稽的一面来,也是写人记叙文中作者洞察力的一种表达。写人记叙文,忌讳事无巨细囫囵平铺的写法。‎ ‎ 9.写人记叙文应求精求短,绝不仅仅是写一人物的全貌和人生的全程;而应运作简单的材料,用极其简省的笔墨,写出人物鲜活生猛的精神。‎ ‎ 10.写熟悉的知情知性的知音人物,往往容易得手;而写照某一契机里瞬间熟识的陌生人,也极有可能写出上乘之作。因为,初交的新鲜、识与不识的巨大反差、一拍即合的激情或不打不交的经历本身,是人性最为裸露的时刻。‎ ‎ 11.摄影的瞬间捕捉、漫画的形貌夸张、电影的特写慢镜,连环画的情节浓缩,剪纸的轮廓造型,油画的浓墨重彩、水墨画的形似神无、雕塑的姿势与动感,都可以作为人物素描技术技巧上的参考。‎ ‎ 12.验证人物写得像不像、活不活,一看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采气质;二看你在多大程度或层面上将理性的深层次里的认识,涂抹上了至情至性的情感色彩;三要看你是否寻觅到了刚好表现这“神采”与“色彩”的感情材料——‎ 情节性的、道具性的、戏剧性的、氛围性的、情绪化了的种种载体。‎ ‎ 总之,如果能够将你对人物心灵、心思、情绪、习惯的深层把握予以相当情绪化的描写,那么,写人的文章才是成功的。‎ ‎ [难点探究]‎ 一、拓展题材,开拓主题 ‎ 拓展写作的题材,首先应善于选择新鲜的材料。新鲜的材料可以是材料本身新,如那些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精神、表现新思想、反映新情况、代表新事物、揭示新问题的材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广播、报刊、书籍以及电脑、传真,及时了解各种各样的新信息,为自己的文章输入“新鲜血液”。新鲜的材料也可以是指旧材料表达新的主题。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秘诀”,就是让他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侧面,写别人没有写出的特点。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对同一事物,完全可以由于从不同侧面去认识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 开拓文章的主题,力求深刻、新颖。主题要力求表达时代风貌。社会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克隆”、“基因”、“上网”、“再就业”、“凝聚力”、“WTO"等新事物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不断革新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做“落伍者”,要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主题求深刻,就是要对材料所蕴涵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使主题能够表达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学会从丰富多彩的材料中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还要提高分析能力,主要是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比较、鉴别,从而由相同之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不同之中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 ‎ 新鲜的材料不断涌现,自然会给我们新的启迪。而且,新的事物也提供给我们崭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研究身边不断产生的问题。同时,对于前人已表达过的主题,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独有的生活感受出发,寻找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以求认识上的“高人一等”。比较实这种“横向”的拓展,会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使主题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二是大题小做,小中见大。这是从整体中挑选有典型意义的局部,以便掌握和驾驭,从而有利于从“纵向”深刻地阐明主题,以达到“小中见大”的功效。三是逆向思维、反中见正、“标新立异”,这往往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 我们可以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认识。‎ 家庭给我的启示 ‎ (1)正比例一反比例 ‎ 小时候,在饭桌上,我用的是最小的碗,妈妈用中碗,爸爸则用的是大海碗。‎ ‎ 我在家里年龄最小,妈妈比爸爸小几岁,爸爸年龄最大。‎ ‎ 每人的年龄与各自饭碗的大小成正比例。这似乎是一条不易的定理。‎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小学毕业进了中学。在中学里,我个子窜得老高,人也壮实了,饭量大增。‎ ‎ 吃饭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不知不觉,爸爸的大碗被家里最小的碗取而代之,而我呢,却用起了号称“全家之最”的大碗。‎ ‎ 这个时候,我家三口人的年龄与饭碗大小之比成了反比例。‎ ‎ 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神秘地对我说:‎ ‎ “湘湘,你没发现爸爸头上的白发吗?爸爸老了,以后咱们家全靠你这个后生出力了。”‎ ‎ 生老病死,新陈代谢,一代接一代,看来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2)循环不等式 ‎……‎ ‎ (3)直线函数Y=KX ‎ ……‎ 从题材来说,大部分人都会感觉家庭生活枯燥而又微不足道,要写人作品成正经文章则无从下手。但是对另一些人而言,家庭琐事又是千姿百态、生动鲜活的,衣、食、住、行、锅、碗、瓢、盆、喜、笑、怒、骂,都可以写入文章,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了。从正面、从主旋律来写,这类文章的确太多了,很容易拾人牙慧。如果退一步,换一个角度,找一些别人常忽视的“小细节”来写,就会“海阔天空”,这样家人用的碗和父、母、我三人微妙的关系很自然地就会进入你的文章。‎ ‎ 从主题来看,通常重大题材反映重大意义,一般题材意义也相应较小。但如果细心观察,从众多“小题材”中纵向、横向地加以比较、归纳,便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揭示出“大道理”。本文正是以微不足道的家庭琐事去探索人生和社会的。从家人吃饭时用的碗的大小变化纵向比较,悟出“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主题深刻又新颖,小中见大,足见功力。‎ 二、记叙文的创新 ‎ 随着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记叙文的写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因为相比较而言,高考记叙文更容易得高分。而要想记叙文得高分,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高考记叙文 创新的方法很多,其中,尤为重要的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要想有奇特的想像,就应做到:一是思接千载。即让思路打破时间的界限,穿越时间的隧道,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地驰骋,在现在与未来之间任意地翱翔,做到让过去与现在相连,让现在与未来相通。具体地说,就是从高考记叙文的题目出发,展开大胆的想像,进行广泛的联系,将高考记叙文题目中的人或事与过去的相接,与现在的相连,与未来的相并,使思绪跨越时间的界限,进行多方位的沟通,形成多方面的联想,从而拓宽写作的思路,增加文章内容,强化表达的效果,给人以新的感受、新的思索和新的启迪。二是视通万里。即突破空间局限,通览宇宙万物。在广漠无边的天地间任意地搜寻,在广阔无垠的人世间自由地探求。拓展开来说,就是以高考记叙文的题目为契机,以题目所给的空间为源头,放开自己的眼光,视通广漠的空间。可远观宇宙的日月星辰,近观地球的山川人物;也可仰望天上的云雨雷电,俯瞰地上的草木庄稼;还可以眺望世间的长江大河,搜寻人间的万事万物。这样使题目中的空间与宇宙的空间接轨,与天地的空间连接,与人世的空间沟通,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展写作的思路,进行奇特的想像。‎ ‎ 2.要有巧妙的构思。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巧妙的构思,具体表达在:‎ ‎ (1)小中见大。即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用小画面反映大主题。用小细节透出大信息,用小事情揭示大道理,用小人物展现高品质,用小物品展现大见识,做到一滴水中见太阳,细微之处见精神。而要做到以小见大,就必须严格选材,深入开拓。具体地讲,就是先从自己熟悉或亲历的诸多小事中,精心选取富有时代特征、最具感染力量、最切题目意旨的典型材料。然后透过这些典型材料,挖掘出崇高的品质,揭示出伟大的精神,提炼出深刻的认识,分析出鲜明的主题。最后,将这些典型材料放进广阔的社会背景,切入重大的生活事件,插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完成以小见大的使命,使构思显得巧妙。‎ ‎ (2)思路巧妙。所谓思路巧妙,指的是思路与众不同,有其巧妙之处。可以是淡中见深,即在平淡的画面中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即便是不经意的词语,也反映的是非常深刻的内容;可以是巧合热点,即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巧妙地组合到高考作文当中,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还可以妙切生活,即要潇洒地面对社会政治题材,将21世纪的现代生活巧妙地引进高考作文,表达“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主张。只有这样,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有时代味儿。比如:199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记忆移植公司开业,写了两个小故事:企业家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和激励下岗职工奋发图强。这个平平淡淡的小故事,巧切的却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儿童失学和职工下岗;展现的却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资助失学儿童和关心下岗职工;反映的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支持希望工程和激励下岗职工;蕴含的却都是非常深刻的寓意:同样的困难很多,需要主客观的共同努力。就构思而言,这篇满分作文小中见大,思路巧妙,真可谓是着意创新的杰作,‎ ‎ 3.要有鲜活的细节。所谓细节鲜活,指的是细节的新鲜活泼。细节鲜活,可以使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独特;可以使形象有血有肉,血肉丰满。也就是说,从鲜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个性,体味人物的性格;见到形象的血肉,领略形象的活泼。所以,一个鲜活的细节能顶得上千言万语。那么,如何使细节鲜活呢?一般说来,方法有二:‎ ‎ (1)刻画动态。因为最具有动人因素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可反映事物精妙之处的,莫过于细节中的动态。所以,如果细节本身是一种动态,理当细致刻画,使其“动”起来、“活”起来,让它“动”得漂亮,“活”得潇洒;如果细节本身是一种静态,也应当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做到静中有动,静动交融,使细节充满生机,饱含活气。‎ ‎ ‎ ‎ (2)追求逼真。因为逼真的细节既具有生活的真实,又具有艺术的真实;即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一句话,逼真的细节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独特性。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就能使细节变得新鲜,变得活泼,从而使人物活龙活现、栩栩如生,使形象生动活泼、惟妙惟肖。可以这么说,细节逼真极为重要,极为关键。没有细节逼真,就没有细节鲜活。当然刻画动态的追求逼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以前者为前提。二者融为一体,同美共好,才能构成鲜活的细节。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教授的测试》写了史密斯教授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写他拿出一只空杯,将许多大石子放了进去,问学生“满了没有”。第二个细节写他马上又将一堆小石子倒人杯中,填满了刚才的空隙,问学生“满了吗”。第三个细节写他又将一包细沙倒人杯中,看不到一点儿空隙,问学生“满了吗”。第四个细节写他又拿出一杯水倒人杯中。第五个细节写他欣慰地笑了,但意犹未尽,又笑着问学生“还有观点吗”。故事的完整性,使史密斯教授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而设计的巧妙、用语的简洁、提问的启发、测试的创新,又使史密斯教授的形象生动逼真,跃然纸上。‎ ‎ 4.要有独特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的,要想高考记叙文激动人心,不仅要有“情感”,而且要有“独特的情感”。因为只有情感独特,才能新颖别致;只有新颖别致,才能动人心弦,夺得高分。那么如何使情感独特呢?‎ ‎ (1)要写独特之感。所谓独特之感,就是惟有你有而别人没有的那种感受。这种感受往往容易使人感到新奇,受到感动。具体地说,这种感受可以是对社会的独特感悟,可以是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也可以是对事物的独特认识,还可以是对时代的独特预见。要产生这种独特感受,就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亲自经历的事情,努力把自己放进去,力图体味出自己在事情中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提炼加工,使之包含哲理、含义深刻、见解新颖,让人眼睛一亮、耳朵一新、心中一震。‎ ‎ (2)要抒独特之情。讲到独特之情,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一方面感情本身就有很多门类。从大方面说,有亲情、恋情、友情、人情等。而大方面之中又有许多小方面,单就“亲情来讲,就有父母子女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辈孙辈之情等等。另一方面,这些独特之情又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因事而别。即使是对同种事物的感情,也会因时因人因事的不同而显出许多不同来。有时是大同大异,大同小异;有时是小同小异,小同大异。因而,这些感情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独特性。倘若你能根据高考记叙文的要求,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事情来抒发你的独特之情,那就一定能打动阅卷老师,获得高考作文的高分。当然感受与激情紧密相连,写景与抒情密不可分、它们常常并肩作战,往往融为一体。比如200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四幕剧》就写出了独特之感,抒发了独特之情。在第一幕剧《情景对话》终了之后,作者在笔记本上写道:“其实生活中的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锐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第二幕剧《半个甜面圈》结束后,作者留下的笔迹是:“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的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 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在第三幕剧《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演完之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感受:“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心灯,一如那如画的灯光。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了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三段议论抒情,属于画龙点睛之笔。它们富有哲理,饱含激情,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写出了作者对事物独特的看法,提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诠释:而且还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抒发了自己的独特之情——对生活要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 [考点透析]‎ 高考作文把记叙文作为一种规定文体的写作,近年只出现过一次,1994年的“尝试”,其题胜脆弱/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趋势是议论文考查的次数大于记叙文,但近年,随着话题作文这种新的作文题型在 高考中的出现,内容开放、文体不限的要求,为不少擅长记叙文写作的考生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并且,从阅卷的情况看,记叙文的得分明显高于议论文。所以,我们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 ‎ 另外,作为重要记叙能力的描写,高考中曾受到特别的重视,自1990年起,几乎每年都有题。‎ ‎ 1990年写孪生姐妹的行动,肖像描写;‎ ‎ 1991年想像式作文“圆”的实物;‎ ‎ 1992年续写记叙文,规定必须有心理描写;‎ ‎ 1993年写“夏日的故事”,规定必须有环境和气氛的描写;‎ ‎ 1995年写《鸟的评说》,小作文“x x与x x对话”描写;‎ ‎ 1997年小新背小牧上学的行动描写。‎ ‎ 描写这种小作文的形式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一是它可以弥补记叙文测试偏少的缺陷;二作文训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也是应该重视的。‎ ‎ [经典题析]‎ ‎[例1]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 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 第二,形成明确判断。即确定话题中两种情况之间的具体关系。常识告诉我们,两个事物之间有且只有三种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也存在这样三种可能的关系:(1)二者没有任何关系。(2)感情亲近有助于正确深入地认知事物,感情疏远则会对事物做出错误的评判。(3)感情亲近无助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感情疏远则相反。无论考生选择什么题材、何种体裁,其文章都应当鲜明地表达出上述三种关系中的一种,形成一个具体的判断,或者至少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这种判断,而不能游移不定或模棱两可。‎ 作文题后“注意”的第一条明确提示考生,“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这与其说是善意的提醒,毋宁说是硬性的要求。退一步说,即使不做这样的提示,考生也不能在文章内容上信马由缰,应当而且必须贻船下篙,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因此,本年度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借助形象来展示,还是借重理性作分析都必须让阅卷者能感到你是围绕着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走笔——不管你扣话题的方式是明是暗、是隐是显、是巧是拙。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写话题作文就如同作圆周运动,不论你的半径、运动速度是多大,都不能脱离所给话题这个”圆心”。如果考生只写出了“感情亲疏”而没有涉及它对认知事物的影响,或把这种影响不加区分地笼统归结为“感情”,那就是偏离话题或扣题不紧的表现。‎ ‎ [例文一]‎ 莉莎的珍珠项链 人物介绍 ‎ 杰克:塔斯城堡国王,为人正直,明辨是非 ‎ 安娜:杰克之妻,滋爱女儿的母亲 ‎ 莉莎:杰克之女,高傲自大的公主 ‎ 珍妮:莉莎的表妹,圆滑自私,品行不端 ‎ 卡尔:孤儿,国王家中忠实的侍从 第一场 珍珠项链丢了 ‎ 国王家里。清早。‎ ‎ 莉莎:噢,天啦!爸妈,你们快过来,我的珍珠项链被人偷走了,快抓贼呀!‎ ‎ 安娜:宝贝,别着急,我们一定尽快抓住他!‎ ‎ 杰克:你再仔细找找,是真的被人偷了吗?‎ ‎ 莉莎:我已经到处找过了,这是哪个卑鄙的家伙干的?对,卡尔,一定是他,那个穷小子。‎ ‎ 安娜:是的,我一直不大喜欢这个丑陋卑贱的人。‎ ‎ 杰克:你能确定是他吗,莉莎?千万别冤枉了好人。据我观察,卡尔虽是孤儿,但坦荡无邪,忠实可信,倒是你那表妹有点不大本分。‎ ‎ 莉莎:贫穷是盗窃之母,像他这样的出身,不偷不贪,倒是奇怪的例外,至于表妹,我对她绝对相信也请你能相信她。‎ ‎ 杰克:昨天下午,有人来过你的房间吗?‎ ‎ 莉莎:卡尔拖过地,珍妮帮我关过窗户。我俩的感情很好,绝对不是她偷的。‎ ‎ 杰克:那么,把他们都叫来吧!‎ 第二场 审问 ‎ 杰克:珍妮,莉莎的珍珠项链找不到了。(观察珍妮的表情)‎ ‎ 珍妮:怎么,莉莎的珍珠项链不见了?一定是那些贫穷而大胆的家伙在私心和念欲驱使下干出的卑鄙的勾当!‎ ‎ 杰克:珍妮,你昨天下午去过莉莎的房间吗?‎ ‎ 珍妮:去过,难道您会把这件不光彩的事与我联系起来吗?‎ ‎ 莉莎:爸爸,您糊涂了吧?怎么连自己人都不相信了!干这种事的,一定是像卡尔一样出身卑贱穷极了的人。‎ ‎ (卡尔上)‎ ‎ 卡尔:国王,您找我吗?‎ ‎ 莉莎:别装糊涂了,快把我的珍珠项链拿出来!‎ ‎ 卡尔:珍珠项链?我可没见到。‎ ‎ 莉莎:好小子,你还想抵赖,哼!‎ ‎ 杰克:那么只好查一查你们的房间了。(吩咐兵士分头行动)‎ 第三场 真相大白 ‎ 兵士甲:卡尔房间里没有珍珠项链。‎ ‎ 莉莎:(对卡尔)快说,你把它藏哪了?‎ ‎ 兵士乙:在珍妮小姐的枕头底下找到了一挂珍珠项链,请公主辨认一下!‎ ‎ 莉莎:(惊呆了,对珍妮)什么?想不到竟然是你!我差点冤枉了这个可怜的卡尔。‎ ‎ [点评] ‎ ‎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以其形式新、构思巧、扣题紧而备受阅卷者青睐。小作者在考场上,能以雍容的心态,于众多文体中选用了戏剧这种新颖的形式结撰成文,避开了大众化的叙事策略,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人物的设置、情节的设计,抑或是场次的安排,都各得其宜而无冗繁赘余之感,共同为集中而形象地演绎话题服务。这里,既有人物之间关系的亲与疏,又有因此种亲疏所造成的对人物的错误评价,完整准确地表达了话题的内涵。此外,激烈的戏剧冲突、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也使这篇考场作文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质。无论是基础等级还是发展等级,这篇文章都是突出的,获得满分,当之无愧。‎ ‎ [例文二]‎ 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 贵州考生 ‎ 我生平第一次坐在户外的花园上,呼吸新鲜空气……走进天堂般的感觉让我畅快不已 ‎ 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感受过人真正活着的感觉,每天面对的就只有枯燥的书本物理公式,那些穿着白大褂、戴着深度金丝眼镜的人如影随形般地徘徊在我的耳边。‎ 我讨厌这一切。‎ ‎ 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我是一个克隆人,一个被称做“爱因斯坦2号”的克隆体。现在我终于明白,在人世,我没有亲人,如果那个叫爱因斯坦的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大物理学家是我惟一的亲人,他早已离世。如果那个生我的女人是我的母亲,她已经变成了科学的机器而变得毫无意义。‎ ‎ 我怨恨,怨恨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么卑贱,人类如此轻易地扼住了它的咽喉,为人类服务那么自然地就成了它存在的准则。‎ ‎ 我决定,逃离!‎ ‎ 在我下决心以后不久,我所在的研究所就爆炸了。装定时炸弹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有爱因斯坦聪明的大脑。‎ ‎ 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中央调查局对于这件事的种种猜测,这么精明的人类居然没有怀疑我,因为……也许他们认为我具备爱因斯坦品格高尚的基因。愚蠢的人类!‎ ‎ 我来到了一个街心公园,在那里眼望着枝头的鸟雀,惬意无比。“叔叔,你吃雪糕吗?”一个长相无比甜美的小女孩微笑抬头问我。我的脸红了,慢慢地蹲下身,轻轻地吮了一口她手中的雪糕。“真甜”,我微笑着对她说。‎ ‎ 我们在花园里玩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和人类分享到他们的快乐。突然,一大群警察包围了我。“我是秀兰·邓波儿的克隆体”小女孩依然微笑着说道。‎ ‎ 我彻悟。 ‎ ‎ 我心里一直笑着我自己,我果然不是真正的人类,永远也比不过他们的精明,无论我的头脑多么优秀。伴随我的将是永远的黑暗。 ‎ ‎ [例2] 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题目:尝试 ‎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少于700字。‎ 去写自己实实在在的生活。这是一个并列式合成词,是指试着做某件事情,也许 ‎“试一试”就作罢,也许“试一试”成功了,以后要继续做下去,但这“尝试”性的行为应该是主动的,有明确目的的,并且应有一定的“阶段性”。尝试的主动者可以是作者自己,但也可以是别人,因而在人称上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他(她)”、“他们”,甚至用“你”、“你们”;尝试做的事情,可以是日常琐事,如做饭、修车、管家等,也可以是重大事情,如搞活经济,改革制度等;尝试着做的事情的结局,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不成功的;尝试做的事情可以是正面的、应该肯定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应该否定的,如偷盗、作弊,等等,只要有正确的认识,能从中汲取教训就可以;尝试做事 的时间,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过去的,甚至是童年时期的;尝试做事的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几次,只要不是经常性的;至于要表现的主旨,只要正确,有积极意义,就可以了。‎ ‎ [例文]‎ ‎ 尝试 ‎ 古训曰:“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父母都出差了,暑假就我一个人做饭吃,何不到楼前花圃、大院外野田中采寻些野菜,尝试着自己做做,也好品品“菜根之香”。‎ ‎ 正午,烈日炎炎似火烧,人们都在家午休,我挽着小篮,信步来到楼前花圃中。‎ ‎ 月季、狭叶兰、锦葵……有气无力地站在烈日之下。可花下、甬道边、石缝旁……红茎绿叶的马齿苋昂首挺胸,向我伸着粗壮的胳膊,招着肥厚的小手。“啪、啪……”弯腰掐去,马齿苋那么嫩,那么脆,不一会儿,我便摘了大半篮,马齿苋这东西,不连根拔,择了嫩芽,过两天又会蓬蓬勃勃长出丛丛肉茎。我又挖了些车前草,便拐到院外的大田中。夏天,田野中除了半人高的野苋菜,便是成片的的野蒿。以往都是妈妈给我们摘菜,包饺子、蒸包子、拌凉菜……今天,我自己摘野菜,尝尝自己的手艺,心里兴奋极了。我掏出塑料兜,一边掐苋菜茎尖的嫩芽,一边不住地擦汗。田野的野菜很茂盛,而且十来亩荒田满眼都是,还没离家门口十来米,我便摘了满满一大兜野苋菜。‎ ‎ 到家后,洗净了野菜,将马齿苋切成一寸来长。我回忆着妈妈做菜的样子,在菜盆中倒上酱油,一拌,一盘美味做成了。车前草放上葱不好吃,我便放了些盐、香油、煮了碗清汤;苋菜不用切,油烧得辣辣的,拍了两个大蒜一放,嘿,炒出来绿油油的。然后下了碗方便面,泡上车前草汤,吃着自己拌的马齿苋酸溜溜的、脆生生的,夹上两筷子野苋莱,呀——‎ 真鲜!怪不得古人说:“性定菜根香”呢!‎ ‎ 白面、清汤、酸酸、涩涩、滑滑的马齿苋,嫩嫩、淡淡、糙糙、辣辣的野苋菜,使人脑清目明,性定神安。署去凉来,我觉得做了一回陶渊明,尝了种说不出的清朴纯正。‎ ‎ ‎ ‎ [例3] 1994.年上海市高考试题:‎ ‎ 题目:父辈 ‎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 ‎ [例文]‎ 父 辈 上海考生 ‎ 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人,长身体时是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的人口,子女深造又赶上自费……‎ ‎ 可是父亲呢,他的眼睛依然闪亮,他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 是的,我崇拜我的父亲,当儿时,蜷缩在自行车雨披下,耳贴着父亲的胸口,听哗哗的风雨声和父亲“咚咚”的心跳时,我崇拜他;当少年时,看手里掌握一定职权的父亲,昂然拒收一次次礼品时,我崇拜他;如今,当步入青春门槛的我,看见年过五十,两鬓斑白的父亲,依然孜孜不倦地灯下攻读技术书籍时,我更崇拜他。而且,当我从同龄人那里,又听到种种似曾相识的故事时,我对父辈更增加崇敬之情了。‎ ‎ 父辈实在是不容易的。有一首歌这样唱:“你有个家,妻如玉女儿如花,你是个男人就注定要坚持它。”坚持什么?就是事业——‎ 艰难和胜利与之俱来的事业。他们从大风大浪中闯过来,淘尽了浮夸、污浊和芜杂。他们能够用一种平静朴实的心情面对生活,踏实、自信、沉稳地走自己的路,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祗,默默地推着他们的巨石。他们支撑的不仅仅是家庭,更是整个社会。‎ ‎ 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繁华的,这繁华无一不浸透着父辈的汗水。父辈的业绩是不平凡的,他们创造了上海灿烂的今天,无论是曾乐、包起帆等明星,还是我父亲在内的许许多多默默耕耘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其实都在向我们发出挑战——怎样接过这副建设的担子,超越你们的父辈。‎ ‎ 我想,从身体到精神都没有受到大多创伤的我们,不应该再在流行歌曲中茫然地寻找空虚和寂寞了。父辈的精神在身边闪光,父辈的榜样在前方召唤,用父辈的踏实、自信、沉稳充实自己,我们才能成功地托起上海明天火红的朝阳。‎ ‎ [简评] 这篇考场作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饱蘸激情的笔,抒写了对父辈的爱和敬。文章开头点明父辈生活的时代是艰苦的,可造就的一代人是坚定的,充满自信的。‎ ‎ 正文先以父亲作为父辈人中一员、一个代表进行讴歌。歌颂了父亲对子女的爱心,对职守的清廉,对业务的追求。而父亲身上的这一切,正是作者同龄人的共识。于是文章又回到对父辈整体的赞美,反映了他们在建设事业中的卓越贡献。‎ ‎ 文章最后表达了向父辈学习的志愿。‎ ‎ 取材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使父辈的精神、风范反映得更真切,既有具体的描述,又有整体的烘托,要好地表现了主题思想。‎ ‎ 语言抒情色彩较浓,如第三段的排比,结尾段整句、散句的交替运用,都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例4] 1988年高考作文题:‎ ‎ [例文]‎ ‎“大中华”的经历 ‎ 我的名字叫“大中华”,“大中华”就是我的名称。你瞧我:穿着红色的、精美的外衣,衣服上还印着一个金灿灿的华表,多帅!我往那儿一站,我的哥们儿都会黯然失色的。好了,好了,我也甭在这儿自我吹嘘了,我还是给你们讲一讲我这次出外旅游的经历吧。‎ ‎ 天空瓦蓝瓦蓝的,一丝儿风都没有。我坐在舒适的小轿车里,好奇地东张西望着。我不知道去哪儿,也不知道去干什么,我只知道就在昨天,我被我的主人——一个红光满面的老头儿花了一百元钱从小贩手里买来,又在我的主人家里住了一夜之后,便坐上了这辆小轿车。‎ ‎ “嗄”!小车在一幢高层楼前停住了。我被我的主人拎着走进楼内,坐上电梯,上了五层,到了又一个人家。走进门,我立刻被惊呆了:这一家可够阔气的,彩电、冰箱……无所不有。更令我吃惊的是,墙角那只小柜子里,竟也摆着几条与我的穿戴一模一样的“兄弟”。‎ ‎ “哈,是老张啊!你怎么有雅兴来我这儿坐一坐?”‎ ‎ “嘿,老兄啊!‘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不瞒你说,我那老三受不了那份罪,想调个好工作啊!这不,就只好上府来请教请教了。你看……”‎ ‎ “唉,老张,我也不瞒你说啊,你这事可不怎么好办啊!眼下这形势你也不是不知道,这也改革,那也改革,说不定哪天就得改到我的头上来呢!唉!”‎ ‎ “算了吧,老兄!改革就是这么回事,‘换汤不换药’的,怕什么?反正我这事就拜托给你了……”‎ ‎ 不一会儿,我被放进了墙角的那个小柜子里。这又是我的第二个“家”了。‎ ‎ 两天之后,我又被新主人从柜子里取出,连同我的那几个“哥儿们”,坐上了更舒适的小车,到了一个更优裕的人家。咦,奇怪,他们的谈话怎么跟我前一次听到的一样?‎ ‎ 于是,几天来,我到了好几个人家,进过好几个小柜子,又坐过好几辆小车,听过了好几回一模一样的谈话。‎ ‎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那一天,我却遇到了一件不幸的事儿,第一次被人家给扔了出来,我被摔得头昏脑胀的。我还听见那个扔我的老头儿说什么“就是你们这些害 人的习惯势力阻碍了改革……”咦,我至今还觉得纳闷,究竟什么叫“习惯势力”呢?‎ ‎ 好了,我“大中华”的经历讲完了,噢,对了,我还得赶紧走,听我的这位主人说,还要让我去做什么新的交易呢! ‎ ‎ [例5] 1998全国高考作文题:‎ ‎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 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表达、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④不少于600字。‎ ‎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 ‎ [例文一]‎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 世界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走进了一个无声的世界。但世界对我又是公平的,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息地追求着坚韧的品格,使我逐渐成为一个坚强的 人。‎ ‎ 很小的时候,一次误诊使我再也听不见声音,尽管爸爸妈妈领我看过很多医生,也无济于事。渐渐长大的我在家中学完了小学课程,并考上初中。在这其间,我跟着妈妈学会了怎样看口型学说话。有时,妈妈说一个简单的音,说一个简单的字,我也要练习上半天。一只手放在妈妈的喉咙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感觉振动,什么时候振动相同了,什么时候妈妈点头笑了,就说明我这个字发的音准确了。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拿着镜子对着练习,就这样我度过了童年时期。‎ ‎ 但考上初中的第一个学期,由于课业的增多,老师讲得又快,使我手忙脚乱,记了这句漏了那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许多人跟妈妈说让我上个聋哑学校算了,但我坚定地说:“不,我要和一个正常人一样地学习。”我在业余时间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故事》等,我懂得了自己应该怎样克服困难,怎样生活。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难过的坎,重要的是怎样对待困难。你需要有坚韧的品格来对待困难,你需要在磨难中锻炼你坚韧的品格。于是,我鼓起勇气来战胜这貌似强大的困难。‎ ‎ 歌中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会在这风雨中追求着坚韧的品格,为祖国的未来奉献我的青春。‎ ‎ [例文二]‎ 战胜脆弱 ‎ ‎ ‎ 我自认为是一个坚强的人,在自己独立地闯过了中考、会考关后,就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然而高考在即,就在我踌躇满志地经过了备考后,我却如同一个气打得过足的气球,再也承受不住了,我泄气了,我看见了自己的脆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 ‎ 妈妈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孩子,你准行,你没问题。”我也一遍遍不停地接受着鼓励,可是无济于事,转眼间,刚打上的气又没了。还有两天就要考试了,我的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心里也乱极了,像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在拼命打气,一个却在不断退缩。天啊,脆弱难道真的不可战胜吗?‎ ‎ ‎7月7日前夜,我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早早地上床,希望能养足精神上考场。然而事与愿违,我像一个最没出息的胆小鬼,失眠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想到了中考,想到了班主任那充满希望的眼睛,想到了那些关心我帮助我的朋友。我的心里是温暖的,一切道理都很明白,可我说服不了自己,稳定不住自己,战胜不了自己。我投降了,我输给它了——脆弱。‎ ‎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今天早上,我是哭着告诉父母的:“我完了,我对不起你们。”妈当时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自始至终都在沉默着的爸爸如同爆发了的火山一样,狠命地摇着我说:“孩子,要是你自己都帮不了你自己,我们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你一直是想做大事情的孩子,你连高考这一关都闯不过,我和你妈都不会瞧得起你的。”我早已是泪如雨下,如同外面的天气,我的内心也经历了一场大的暴风雨。在大雨滂沱中,我觉得自己如同终于从蛹中蜕变出来的蝴蝶,要张开自己的翅膀,要用自己的翅膀,飞出一片自己的天。为了自己,也为了所有爱我的人。 ‎ ‎ 我握紧爸爸的手,这位给了我生命、抚育了我、并最终让我战胜脆弱的最敬爱的人,他那熟悉的一举一动,给了我无比的信心,我冲他笑笑,抓起伞,一个人走入了雨中……‎ ‎ 现在,当我坐在考场里面对着《战胜脆弱》的题目时,我又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是感慨的眼泪,是自强的眼泪,绝没有一点点脆弱的成分。不管高考的结果如何,我都取得了人生中最大的胜利——我战胜了脆弱。‎ ‎ [例6] 1992年上海市高考题:‎ ‎ 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 要求:①注意景、情、理的结合。②700字左右。③不要用诗歌形式。‎ ‎ [解析] 试题提供给考生的是一种“情境性”的材料。这个材料不像要求写议论文的那种事实材料,要求考生要么评论这个材料本身,要么从这个材料出发去议论相关的 社会现实。此题的“情境性”材料也不同于要求写议论文的寓言材料。这个材料本身有“景”,有“情”,要写的是“景、情、理结合”的抒情性文章或散文。‎ ‎ 景,已限定为美丽的夏夜星空。情,则要求触此景而生,感慨于宇宙的无穷和人生的有限。理,是就此而“产生的种种思索”,种种的思索,仍需围绕无穷的宇宙与有限的人生。以上这些,是试题限定了的内容。另外,还应注意语言的隽永和抒情性。‎ ‎ [例文]‎ 遥望星空 ‎ 夜已经很深了,我久久地伫立在院子里,没有丝毫睡意。夜空中繁星点点,仿佛在那巨大的蓝色背景上缀满了无数闪光的宝石。月色很朦胧,我的思绪也随之在空中飘 荡,一种苦涩无奈在心头时隐时现。周围很静,树上喧嚣了一天的鸣蝉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中偶尔传来一两声浅吟低唱。‎ ‎ 遥望博大的天宇,一种生命的空旷感涌上心头。在宇宙广袤无垠的怀抱里,我显得如此渺小;自己的存在,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生命的紧迫和压抑笼罩了我;我将以何 种方式度过此生,能否做到青春无悔?‎ ‎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最爱在夏夜里数星星,和天上那些又大又亮的宝贝对话,并偷偷地许下了一个愿:在自己生命的天空中,我一定要做那颗最亮最美的星,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现在的我,当然已不再是昔日那个幼稚的小男孩,但心中那份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却始终未变。‎ ‎ 九十年前,客居异国他乡日本的鲁迅先生面对点点繁星,寄情于笔,写下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名句。殷殷爱国之情,拳拳赤子之心呼之欲出。而今天,我们有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正在现实的星空下吃喝玩乐,虚度青春。对此,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他们挥霍掉的不仅是金钱、光阴,与之一起失去的更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意义——对社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其实,我们又何必慨叹岁月如流、人生苦短。有的人活得再长,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有的人生存纵短,给世界留下的却是永恒的怀念。‎ ‎ 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我也曾有过彷徨和困惑,甚至曾迷失过方向,但在经过斗争的阵痛之后,我依然是我。而且我坚信,纵然前方荆棘遍地我也定会以坚韧的步伐,披荆斩棘,开辟一条通向理想的金光大道,给世界留下一个挺拔的背影。‎ ‎ 凝望浩渺的银河,目光定格在那颗最亮的星。一个声音在我的心底呐喊:“是启明星,就要最先迎接黎明;是流星,也要献出短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