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 6页

  • 51.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海南文综历史卷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 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问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份。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视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上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3.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宜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4.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嗲付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5.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霸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7. 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著,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 专制制度的松弛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社会风尚的变化 ‎8. 康熙因西洋历史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管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史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9. 早期罗马实行习衡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根。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絧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立法传统的基础 ‎10.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11.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与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阁政策 ‎12. 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3.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14.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 人口,或称教堂挖眼掏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请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5.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顶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汽车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17.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系  D.确实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18.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治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19.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 C.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20.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已日益陷入困境 ‎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2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 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22.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 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 C. 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 D. 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23.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 C.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 有利于缓和和欧洲紧张局势 ‎24.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5.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 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 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 第Ⅱ卷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第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闲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4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8分)‎ ‎27.(13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人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显。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让公布该宣言。‎ ‎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 ‎(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5分)‎ ‎(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迹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8分)‎ ‎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德国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德国总统掌握德国全部武装力量之最高统帅权。如某一邦不履行其依照德国宪法或德国法律所规定之义务时,德国总统得使用武力强制之。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德国总统得采取必要之措施,需要时并得使用武力。德国总理和各部部长行使其职责,应取得德国国会之信任,当国会以明显之决议对其中之一员撤销其信任时,该员应即退职。‎ ‎ ——摘编自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1919年)‎ 材料二 郑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对论两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 为联邦总理,外交事务、联邦财政等由联邦行政和下属行政,便于以管理。联邦国避孕药部长对武装部部队拥有命令权和指挥权。‎ ‎——摘编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德国三部宪法中有关行政权规定的演变及期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邦德车基本法于行政权的规定发生变化的原因。(5分)‎ ‎(1)演变:最高行政权由皇帝转到民选总统,内阁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对议会负责;总统行政权由联邦大会授予,权力缩小,任期缩短;内阁权力增大。‎ 趋势:行政权归属由国家元首向内阁转移,由集权到民主。(8分)‎ ‎(2)鉴于纳粹上台执政的教训,防止独裁,避免民主被滥用。(5分)‎ 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回眸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经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利三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天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作,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法国人展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 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4分)‎ ‎(2)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未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4分)‎ ‎ 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诱知,而政治未从改良;另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列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咨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密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初稿》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源在推距清朝统宪中的作用。(6分)‎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 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6分)‎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