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高考最后两个月 家长该为志愿填报准备啥
高考仅剩下最后两个月,高考志愿准备也该提上议程了。在高考前,高三学生以备考为主,志愿的准备工作可以由家长来筹备。那么现阶段,高三家长应该为志愿填报开始准备一些什么呢?考试吧高考网根据往届家长的经验给大家总结一下。
(一)分类收集信息,提高填报科学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一个人做选择的关键取决于获得的信息,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实际上你占有的信息多少以及质量高低就决定你报志愿的科学与否。就像买衣服的时候,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可买,基本没有什么选择,当然可能风险很大,也许买得好,也许买得不好;当你有很多选择、有很多件衣服可以买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更适合你的,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太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风险。那么当有太多选择的时候怎么办?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就是说要以获取信息的质与量为基础。
我们从信息使用价值的角度将所获得的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信息是必用信息,指必须要用的信息,比如现在有8所学校、10类专业可能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是可以参考的;第二类是参考信息,也叫备用信息,备用信息就是在必用信息选择都不成功的情况下,还需要有一些扩展的信息,比如我选择做警察,那就要将警官类院校列入必用信息,但最终可能会因身体、政审等其他因素而不能被录取,这个时候选择备用信息,可能跟警官院校不一定完全对等,但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法律类的高校,那么这类高校可以成为备用的选择;第三类是无效信息,这部分信息需要剔除,不用考虑,否则考生会因有太多的选择而迷失方向。因此,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就会将很多无用信息淘汰掉,只在必用信息和备用信息中进行筛选,学校、家长和学生要学会进行这种分析。
必用信息、备用信息、无效信息怎样进行区分,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外部来看,所选择的专业或学校其未来可选择的行业会有哪些,我们有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行业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是否必用信息或备用信息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行业的选择,考生要分析哪些行业对自己更加适合。另外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职位的选择,中小学辅导网wangxiao.so提示您:找工作最后会落到职位上,比如是做会计还是做技术,同样是在IT行业,你可以做会计,也可以做专业的技术人员等。因此,考生志愿的选择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行业的选择,另一个是职位的选择。
第二,从内部来看,区分信息的标准就是社会心理学里选择职业或填报志愿所依据的三大要素,即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能力。培训搜px.wangxiao.so培训网提示您:首先是价值观,价值观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所谓价值就是“什么是对你最有用的”,价值的核心是“
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通俗来讲价值观是指你工作是为了挣钱,还是愿意做奉献,还是喜欢与人打交道等。任何一个人,他的职业成功与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会影响其走过的一生的路。其次就是兴趣,做什么最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价值观付诸实践的动力所在。再次就是能力,比如你选择音乐领域作为职业,如果你对唱歌根本就不擅长,而只是兴趣而已,那么唱歌从能力上就实现不了。如果你不擅长表达,或者你的性格比较急躁,那么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不适合,即使走上了教师岗位,最终也很可能不是个称职的教师。可能考生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清晰地了解上述标准,那么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尝试一种“人物访谈”方法或叫“生涯人物访谈”方法。比如,学生会想“我适不适合做会计呢?”那么他可以去拜访一个会计,了解会计是做什么的,可能会计就会告诉他一天的工作状况,会告诉他自身的一些经验与感受,比如会计可能会说“虽然会计这个职业看起来很好,但是一天到晚跟数字打交道,会很枯燥”。又比如,学生想选择幼师这个职业,会想“幼师社会地位偏低,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可能在访问幼师的时候,幼师会告诉他“做幼师会特别快乐,对一个小孩子今后的成长起到的影响作用非常大”。正在从事该职业的人会把其从事这个职业的感受和经验告诉你,这是一个具体的、可以感受的信息。因此,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涯人物访谈来选择,大致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能力是否适合所选择的职业。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重要基础,在填报志愿前,分类收集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提取后,应用到自己的志愿填报环节中。一般来说,我们所谈及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主要有高考政策信息、报考学校信息、报考专业信息、本省招考信息、所在中学信息、目标高校所在省的教育政策等六部分构成。
1.高考政策信息
高考招生政策是国家和地区有关招生工作的具体规定,是各级招生主管部门及招生高校必须共同遵守的,可以在每年的教育部()和各省教育部门的网站查询到。它包括:招生的条件、招生计划、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助学政策、保送生政策、自主招生政策、填报志愿的细则和投档的原则等信息。全面、准确地掌握高考招生政策,特别是对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高校录取规则等含义的准确理解,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必须掌握和理解的重要信息。
2.报考学校信息
(1)报考学校的基本信息。招生高校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填报高校的自然状况及是否是国家重点院校(如985高校、211高校等)、重点专业,学校所处的省份地域,建校时间,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的助学条件,学费与住宿的费用以及毕业后的考研条件,等等。一般来说,国家重点院校及专业在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上明显高于一般院校。招生院校所处的地区也与录取分数线相关,一般的是内陆及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的录取线相对较低;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的院校录取线相对较高。高校的建校时间长,学校的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较强,专业实力较强,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是考生报考的热门院校和专业,其录取分数线也相对较高。
(2)报考学校的录取信息。招生高校的录取信息是指近年来招生高校在本地区高考中具体的录取情况,包括该招生高校近年来在本地区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否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以及招生人数与历年的招生数有无变化等情况。这些信息对考生填报志愿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3)报考学校的录取规则。招生高校的录取规则包括:招生高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考生录取的分数级差,在分数级差中是志愿级差优先,还是专业级差优先;照顾加分政策的执行情况;招生高校对外语或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及某些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等等。这些信息都将对不同分数线的考生是否能被所填报志愿的高校、专业录取产生重要的影响。
3.报考专业信息
可以根据学科对专业进行初选,依照初选结果了解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需要学习的主体课程和相关课程有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4.本省招考信息
本地区招生信息主要指:近3年各类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总人数,特别要清楚自己所要报考的科类中本科、专科的招生人数;文史类、理工类中本科、专科各批次分别招生人数,以及往年各批次高校本科、专科录取率;近3年本省高考总升学率,文史、理工类的升学率;近3年高校在本省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哪些学校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是什么专业,分数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以及当年本地区的模拟考试成绩情况等。
5.所在中学信息
考生所在中学近几年的报名人数文科多少、理科多少,实际录取人数、重点高校、一般本科、专科的录取人数各是多少,当年的报名人数和前几年的人数相比的增减情况及当年的模拟成绩情况,考生本人的模拟考试成绩及排名位置等。掌握这些信息,将有效地对考生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增强志愿填报的针对性。
6.目标高校所在省的高等教育政策
这个是广大考生容易忽略的也是不大会去考虑的一个方面,目前许多省份在高等教育领域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来扩大考生选择的匹配度。比如专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省里组织的统一专升本考试来升入本科学校就读,也同样弥补了高考发挥不佳带来的遗憾。
(二)结合职业发展,选择目标地域
案例1:理科考生张磊,当年高考分数比本科一批批次线高了十几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上学,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了北京和上海高校,结果一所院校也未投上档,无奈,只好上了上海一所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在学费支出上大大超出了事先的估算。
近几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城市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热衷于报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其他沿海开放地区的院校,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很多考生只认准本地高校,非本地高校不报,其他城市的高校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从而使某一地区的高校录取竞争更加激烈。在志愿填报中考生和家长存在的这种浓郁的地域情结,对于高考成绩在分数上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弊大于利。案例中该考生非北京、上海不上的偏执心态,笔者以为实不可取。特别是在考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样报考更是因小失大,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能说该考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单纯以地域为标准选择高校可以说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其实很多“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区也不乏部委属名牌重点高校和办学特色鲜明的二本高校,其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全国也都是名列前茅的,仅仅是地理位置不够优越,与北京、上海同层次的高校相比较,这些高校的入学门槛低一些。如果考生分数没有太大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高校,还不如舍近求远,以距离换分数,去“两北一南”(东北、西北、西南)选一所实力雄厚、办学有特色的院校。即使考分较高的考生,也不要太过挑剔,两眼也不要只盯着大城市,考分偏低的考生当然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
地域对未来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
经济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发展产业对当地求学、求职的影响。在求学方面,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践机会,如果一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着一批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实习的企业,那么可以在求学期间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二是开阔思维,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具有信息聚集、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求学期间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使自己有更宽阔的视野,这也会对学生的未来求职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人文设施、人文资源、人文精神对求学的影响。每个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人文风貌、风土习惯,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要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中,接受当地文化的熏陶。而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拥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生活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饮食、气候、交通、安全等对当地求学的影响。大学求学四年,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如何,自然是父母十分关心的。跨地区的求学,在生活上,恰恰就在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这种独立性和适应性,也是未来职业发展十分需要的。
教育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对求学的影响。教育环境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上,这影响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享受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的差距,还体现在大学的校际合作中,在一些地区,大学较为密集,相互之间有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选课程、学校可以互认学分,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环境的差距,还表现在学习风气、学习氛围上。相对来说,沿海地区高校的师资力量要高过内地,但是内地高校的学习风气可能好于沿海高校。
政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与学生培养、服务相关的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对学生求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这包括政府奖学金政策、助学金政策,政府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及政府支持学生创业政策等。
在高考志愿选择时,要进行综合考虑。比如,有的人认为,经济环境越好,对学生求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就越积极,事实却不尽然。一家IT行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多年的招聘中发现,来自中西部重点高校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超过沿海发达地区重点高校的学生,其原因在于这些中西部高校的学生学习十分努力,由于校外实践机会少,把更多时间放在了打牢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并十分珍惜每个实践机会;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各种机会很多,这些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到了校外,并在各种实践机会中“走马观花”,知识和技能就比不上内地学校的学生,当然,由于接触社会比较多,这些学生的交往能力、处事能力则更强一些。
(三)结合自身潜质,选择目标高校
案例2:赵理是某省理科考生,特别喜欢学习物理,填报志愿时,他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首选专业,最后选定江南大学并被录取。上学期间,随着对学校了解得越多,他入学时的喜悦心情逐渐低落,因为该校前身是一所轻工业类大学,学校的强势专业是食品轻工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几年前才开设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实力一般。直到现在,该考生还后悔自己全然不知重点大学里的专业也有强弱之分、高低之别。“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我一定多看志愿几眼”。但时间不能倒流,留下的是考生和家长的无奈和遗憾。
案例3:文科考生陶文,头脑灵活,善学数学,上学期间还经常搞点小生意。高中上学期间,就经常盘算着以后要学习经贸类专业,做商业领域的弄潮儿。高考结束,没想到自己考砸了,省内的几所经贸类大学是不敢报了,于是他转而填报了邻省的石家庄经济学院并被录取。随着对学校的深入了解,他初入学时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原来自己就读的学校是一所以地质类专业为特色的大学,该校前身是河北地质学院,经贸类专业并不是该校的强项,因而大失所望,大呼上当,感叹自己进错了门,拜错了神,“早知如此,真不该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大学也一样。名牌重点大学好并不代表其所有的学科专业都好,每所大学都是以一定的专业领域见长的,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对于成绩优秀的考生来说,选专业关键在于选特色,作为高校的特色专业,往往具有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领先的优势,而且不少是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因此,志愿填报前,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找出拟报高校最强的专业和最有特色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既“上对了花轿”,也“嫁对了郎”。
另外,有一些二本批次的院校,虽然规模不大,名声不是如雷贯耳,但却特色鲜明,某些专业实力雄厚,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形势丝毫不逊色于名牌重点高校。所以,对于成绩不是拔尖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高考成绩介于一本和二本批次之间,考生不妨在一些特色二本院校中多留点神,力争在二本院校里寻找专业方面的单项冠军。
特别提示1:在国内众多高校中,部分院校名称如师范类大学、政法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农业类大学等从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但大部分院校已不能从其校名中看出其办学实力、学校特色及办学地点。近年来,在高校合并、升格、更名时,有的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的校名由某某学院直接改为某某大学,而更多的是与时俱进、改头换面,将原校名中体现行业特色的字眼去掉,趋向通用型、科技型、综合型,把原校名中的“煤炭”“矿业”“粮食”“化工”“气象”等冠以“科技”“理工”“财经”等吸引人眼球的热门字眼;本来坐落在一小地方,却偏偏冠个省会名。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被一些大学的名字搞得云里雾罩。一是从一些貌似气派,实则模棱两可的校名中看不出到底办学方向、办学特色是什么;二是面对名称相近或相似的学校不知办学地点在哪里;三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混同在一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名校中,掩盖了其办学历史和本来面目,以次充好。譬如同样都叫“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以矿业为特色,因为它的前身主脉是山东矿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以化工为特色,因为它的前身是青岛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以钢铁冶金为特色,因为它的前身主脉是武汉钢铁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是以机械类专业为特色,因为它的前身主脉是洛阳农业机械化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以船舶为特色,因为该校前身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再举一例,大家看到东华大学的校名时,往往会联想到这个学校很可能是一所民办本科,而事实上它却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前称是中国纺织大学,是以纺织服装类著称。考生和家长在选校时,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大学的名头,而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即高校的历史沿革或来龙去脉,把握高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最后再比较高校分出高低,筛选出一批在自己高考分数段内“性价比高”的大学。
特别提示2:高考学校选择对未来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办学理念影响、办学条件影响、办学特色影响和服务措施影响。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必须考虑个人成才目标、职业发展理想是否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一致。否则,就会导致未来的学业发展难以适应学校的培养要求。分析办学理念影响的指标:学校历史与传统;学校毕业校友;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办学类型与所处办学层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一般高校等)。目前我国高校包括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师范类、财经类、民族类、政法类院校,这些高校类型,一定程度决定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类型。
综合类:大多以文科见长,理科实力较雄厚,工科较弱,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对理论研究的兴趣培养。
理工类:大多以工科见长,注重应用理科发展,文科实力较弱,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
师范类:强调人才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从主要进行教育学类、文学类人才培养逐步发展到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类等人才培养。
医药类:培养现代医学人才,要求人才有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以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怀。
农林类:从单纯的农科人才培养,发展到农学与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培养服务于农村、农业、林业的新型人才。
财经类:以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为主,并发展部分交叉学科,如新闻、文学、工学等。
语言类:以外国语言文学教育为主,并发展部分交叉学科,如新闻、体育、管理等。
政法类:以法学教育为主,培养各类在政法机构工作的人才。
(四)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合适专业
案例4:某著名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在报考时填报的是当时非常吃香的通信工程专业,大一的公共课比较多,成绩还不错,从大二的专业课开始这个学生就表现出对这个专业的不擅长和不喜欢,到大三时几乎各门功课都不及格,甚至到了接近退学的地步,后来他母亲带他做了心理测试和咨询,经过潜能测试,发现考生明显在文学、历史、建筑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潜能,他喜欢的专业是建筑专业,他的母亲回忆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特征,当初只为了追求热门专业造成了这样的被动局面。
案例5:某重点大学对1400名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43.9%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没有了解,有近半数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对所选专业感到后悔,有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考虑换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仅追求热门、高薪等外部因素,而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内在因素。兴趣爱好和能力特征是一个人的两个方向,被认为是预见事业是否成功的两大心理特征。在专业选择过程中,要清晰地了解考生的兴趣、行为动机、能力优势、个性等心理特征。从高校专业设置体系看,有十几个学科门,几十个学科类,几百个专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究竟哪个最适合你呢?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喜欢与人交往,有的人喜欢与工具打交道;有的人则擅长形象思维,而有的人更擅长逻辑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能发挥80~90%的能力,相反则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一个人一生能从事自己擅长而且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创造好的成绩,否则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了解自己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及能力的了解常常来自感觉,并不是真正科学的;而考生的职业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等是由自身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它科学地测量出来。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在不充分了解考生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随意选一个专业或者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高考专业选择对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专业优势影响、专业兴趣影响、专业设置影响和专业政策影响。
专业优势影响,指的是专业实力、专业就业前景对学业发展的影响。即这所学校有哪些热门专业,自己是否能进入这所学校的热门专业,这对学生的学习定位有很大影响。根据多年来对大学生的调查,一些身处大学“热门”专业(学校里实力最强或者就业形势最好的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心理优势,而身处“冷门”专业的学生,则会怅然若失。当然,情况也不绝对,因为“热门”和“冷门”总是相对的,而心态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专业兴趣影响,指的是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对学业发展的影响。一个学生有无强烈的专业兴趣,自己所读专业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这对大学学业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在高考中,有的学生为了上一所更好的学校,而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等到上了大学,却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就是典型的专业兴趣影响。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充分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尽可能处理好专业兴趣与志愿填报的关系;在大学学习中,正确处理专业兴趣与大学学习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专业设置影响,指的是一所学校设置专业情况,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学校总体专业设置如何,将影响一个学生的大学知识结构,并由此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素质。近年来,不少高校改变专业招生、培养口径过窄的情况,实行按学院招生、按专业大类招生或者按专业平台招生,进校之后,第一二年按学院、专业平台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之后再进行专业分流,这种招生专业的设置,以及未来分流专业的选择,显然将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业规划。
专业政策影响,指的是一所学校具体的人才培养政策,包括学分制政策、转专业政策、辅修政策,对学生以专业素养培养为主导的学业规划的影响。学校的这些政策,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规划。
(五)结合自身劣势,规避填报限制
案例6:考生吴雷的高考分数为530分,第一志愿填报了某政法大学,依次填报了法医学、法学专业,法医学投档线503分,考生高出了27分顺利投档,并且这个专业的最低录取分为529分,考生成绩大于最低录取分。按照常理应该能够被录取,但是被退档了,原因是法医专业对考生有身高要求,在学校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法医学专业男生不低于 1.70米,女生不低于1.60米。而吴雷同学身高不足1.70米,自然被退档,而其第二专业法学专业是这所学校的强势专业,竞争非常激烈。最低录取分550分,吴雷差20分,而且又不服从调剂。第一志愿落选了。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第一志愿的额满率非常高,绝不可能在第二志愿录取,很遗憾又落选了。这样一个高出一本线29分的考生被踢出了一本院校,只能在其他批次选择,真可谓“高分低就”,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了解政策信息、规避填报限制的重要性。
那么在填报志愿时怎么做才能尽可能规避这样的风险呢?考生从招生简章中应获得以下主要信息:有无相关科目成绩要求(如计算机专业对数学成绩的要求);有关专业对身体(如身高,视力等)的要求和对男女性别的要求,等等。只有清楚自己的短处、了解填报专业的限制,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提高志愿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