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0年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福建、全国一卷、山东、广东、江苏高考卷评析)‎ 南平市地理高考中心组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全国一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省卷)地理科命题质量分析报告从试卷特点、实测分析、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 一、各地试题基本特点 ‎1、福建卷 ‎(1)立足基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 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区域能源的调配与开发条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运用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产业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海岸类型、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方式、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等。  ‎ ‎(2)注重创新,体现区域特色 试题从现实问题立意,问题的设置侧重于知识的迁移、转化、综合.如第37(3)题,以“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分析”等为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区域性和时代性。  ‎ 选材新颖,出现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式下,针对中国外汇储备多,中国到国外投资的新话题和应用案例分析法解决问题等新题型。新课程强调注重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试卷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设计了37题的切入点较新(中国到国外投资)的新题型,以体现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应用案例分析法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本试卷的第37(2)(3)(4)题,就较好地落实了本要求,本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试题的创新性。  ‎ 本试卷选取台湾海峡两岸为载体,考查海峡两岸的海岸类型以及福建海岸带的有关知识,体现区域特色。  ‎ ‎(3)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色  ‎ 试题体现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试题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地理学科能力。如选择题的第3、4、5、7、8、9以及37题,基本能反映出这一考核目标。  ‎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的能力,也是地理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本试卷的试题以图文形式呈现,每一个题组都是根据图表来设置问题,试卷共有9幅图表。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特别是第37题的图文材料,据此设置的第(1)、(2)、(3)、(4)小问,更能突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  ‎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两个重要特点,将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如第37题(1)(2)(3)(4)等有关地形类型的判读、水文特征的描述、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分析,以及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均较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区域知识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4)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  ‎ 试卷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选材新颖,注意创新。试题背景的选择上,关注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涉及内容如“台湾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台湾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等为载体等,虽然以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材料来命题,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中学地理教学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 总之,本试卷较好体现学科特点,试卷内容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落实了新课程理念;基本保持了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质检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正确导向,较好体现新课程高考的特点,体现“让改革者受益”思想。‎ ‎2、全国一卷 本试卷与近几年旧课程的高考试卷相比:题型、结构、题量与分值都保护稳定,没有变化。从试题题型、题量、分值的构成来看,由第Ⅰ卷的单项选择题共11题(44分)和第II卷的非选择题的第36题及第39题的(3)(4)两小题构成,共计(66分)。‎ ‎(1)与2008年相比,整体难度略有下降。选择题第1—5题难度不大,但第6—8题难度稍大,第9—11题难度较大。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区分度较好,为了避免让中学教学走入偏、怪、难的误区,所以在今年的试题中未出现“地球运动”内容的考查;‎ ‎(2)继续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命题钟情于考河流,占了36分,其次是大气部分,占21分;‎ ‎(3)以图表系统为载体,突出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全卷一共有地理图6张,表格2张,有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还有统计数据表、二维坐标图、柱状面积图、地形剖面图、区域图等 ‎(4)试题中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考查内容比重大 ‎(5)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试题命题不回避地理热点,并能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命题。如文综36题、39题,一方面都是世界地理部分(考的非洲,美洲,欧洲地区),2008年虽然考过刚果河部分,但仍考非洲,只不过换成对尼罗河的考查,另一方面2009年的上述地区也是地理关注的热点地区,毫不回避。另外选择题6-8题“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道路剖面图”,这一组题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题9-11题为“南水北调”等时事热点问题。虽然这类题目不多,但可以起到关注人口、环境、贸易的教育意义。‎ ‎3、山东卷 ‎(1)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整份地理试卷共涉及的考点约30个(不含选做题),占《考试说明》所列考点总数的45%;在试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考点达到了较广的覆盖度,分布也较为均衡。其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2)突出能力立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等;一直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在今年山东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得到了较好体现:试题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将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突出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突出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地理学科特色明显。全卷共有地图1 0幅、表格2幅,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比较齐全。本卷中的地理试题无一例外均需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在整个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组织答案。‎ ‎(4)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命题素材的选取上,充分体现了"新情景、新材料"的命题方式。山东高考要面对四种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因而高考地理试题必须采取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命题全部选取了各版本的教科书文本表述之外的、与中学地理教学有关的材料(包括图文、表格等不同形式的),创设了"新"的问题情景,但是考查的落脚点又没有脱离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可谓: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5)试题的开放性有所增强。如综合题26(4),试题的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够较好地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试题的答案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度。‎ ‎(6)有较强的时代感。如选择题第3-4题的墨西哥湾及近海区飓风;第5-6题的生态环境变化;第7-8题的土地资源;综合题第26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第29题的环渤海经济区;第30题的两岸“三通”基本实现。‎ ‎4广东卷 ‎(1)注重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考查。‎ ‎ 2009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无论从素材选取上,还是内容组织上,都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基本覆盖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2)强调地理图表的判读、分析与运用 。试卷中共选用了25幅图、2个表,图表的类型包括地理过程流程图、地理现象空间分布图、等值线图、数据点雷达图、簇状柱形图、数据点折线图、饼状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百分比堆积条形图等。‎ ‎(3)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区域性。例如第33题,试题以孟买和洛杉矶及其周边地区为依托,既考查地理方向判别、洋流流向与性质、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等自然地理学内容,又考查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城市问题的解决措施等人文地理学内容,这些问题的设置又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除此之外,在其他题中出现的诸如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观念、台风灾害中正确的灾害防护意识、粮食安全意识、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等等,都可反映出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 ‎(4)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如粮食危机、欧盟新增电力、城市问题、北部湾开发、企业空间扩张、人口抚养比等社会热点问题。试卷素材丰富,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理解度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非考查考生的死记硬背,同时将考试大纲的知识点用新鲜、活泼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呈现出来,增加了试卷的生动感。 ‎ ‎5、江苏卷 ‎(1)全面考查知识点,突出了以图表分析为切入口的特点。覆盖面大,包括了地理必修1到必修3几乎每章的知识点,以及高中选修和初中地理的部分基础内容。仍然沿袭以前的高考特点,注重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考查,以图像切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过度平稳,保持了连续性。一卷选择题特别是双选题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大,二卷难度与去年相当。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提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以个别较难题。但总体不怪不偏,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能够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少数较难的题目,使考生拉开差距,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这是今年与往年试卷的明显区别。‎ ‎(3).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考查为主。以课本为载体,体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逻辑思维及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使用能力。‎ ‎(4)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时事事件,体现“有用的地理”。 人口问题,车展,北京奥运会,藏羚羊,熊猫,清洁能源,城市居住环境评估,钱塘江大潮,堰塞湖等热点和时事问题都有涉及。特别是有关环境现状及应对的重大问题,如水污染,废水再利用,自然保护区,湖域面积缩小,城市生态,城市交通,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荒漠化,灾害监测等,都在考题中有所反映,体现了地理学应该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与思想。 ‎ ‎ ‎ ‎ ‎ 二、福建卷学生答题实测分析及教学启示 ‎1、选择题部分得分率比较高,得满分的人不少,平均分大约在28~30分左右。‎ ‎2、主观题:主观题平均分23.78,难度值0.46‎ 窗体顶端 题号窗体底端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含零 除零 含零 除零 ‎37(1)(2)‎ ‎14‎ ‎6.2‎ ‎7.01‎ ‎0.44‎ ‎0.5‎ ‎37(3)‎ ‎11‎ ‎3.02‎ ‎3.57‎ ‎0.27‎ ‎0.32‎ ‎37(4)‎ ‎12‎ ‎6.64‎ ‎6.85‎ ‎0.55‎ ‎0.57‎ ‎40A ‎15‎ ‎8.11‎ ‎8.73‎ ‎0.54‎ ‎0.58‎ ‎40B ‎15‎ ‎8.41‎ ‎8.84‎ ‎0.56‎ ‎0.59‎ ‎40C ‎15‎ ‎7.61‎ ‎7.63‎ ‎0.51‎ ‎0.51 窗体底端 ‎37题(1)(2)‎ 学生 作答 情况窗体底端 普遍 存在 问题 表现 原因 ‎①地形类型判断错误,将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混答 ‎①地形类型概念概念没有掌握 ‎②水文特征写为水系特征或水文和水系特征都答 ‎②水文、水系概念混淆 典型 表现 原因 错误 ‎①A为巴西高原;A为高原、山地;A为山顶;B为高原、山地、丘陵;B为高原 ‎①位置不清;等高线不懂判读;地形类型名称和地形部位特征混淆 ‎②无汛期:降水量丰富;含沙量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②水文特征与气候特征因果倒置;水文特征写成水系特征 对教学的启示 ‎①加强地理概念的教学,对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特别是一些易混淆 的概念要不断用实例巩固加深。 ②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判读能力的培养。‎ ‎37题(3)‎ 学生 作答 情况 普遍存在问题 表现 原因 ‎①曲解题意,将本题作为“发展农业的条件”来答 ②漏答“山区宜建水库” ‎ ‎③不知道从“自然原因”的视角答题 窗体顶端 ‎①不理解农田灌溉系统的含义和作用②审题偏差,没能从“自然原因”回答问题 ③平时对工程的问题了解少,训练不多窗体底端 典型错误 表现 原因 ‎①将热带草原气候误判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②认为建设农田灌溉系统可调节降水的季节变化 ‎③把地势低平(低洼)写成地势平坦④把河流误判为亚马逊河,把地形误判为亚马逊河平原 ‎①审题不认真,读图不规范;‎ 没有结合降水柱状图进行判断 ‎②不理解农田灌溉系统的含义和作用③地理术语含糊 ‎④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置判读一个地区的能力差窗体底端 对教学的启示 ‎①加强审题规范的教学,指导学生从题干文字和图表中获得信息,特别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去搜索相关信息。②在讲解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时,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综合分析形成某种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成因 ‎37题(4)‎ 学生 表现 原因 作答 情况 普遍存在问题 ‎①不加分析,笼统粗浅罗列工业区位因素 ‎②只写矿产资源丰富,没能具体阐述优势资源③因果逻辑混乱,或只写因、不写果,或只写结果,不分析原因 ‎①审题偏差,吸引投资和适宜投资含义不清,概念混淆 ‎②读图分析和获取图中信息的能力不够 典型 错误 表现 原因 ‎①只写交通便利,没能概括出“水运”便利 ‎②生搬硬套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不知道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来分析 ‎①分析概括能力差,答题的要求不明确 ‎②审题失误,对设问的语言认识粗浅;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对教学的启示 ‎①既要重答题的框架,又要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即共性与个性的结合②注意知点的整合和应用③引导学关心国内外大事,将地理知识灵活应用于所见、所闻、所感的事项中去 ‎4.40题A 学生 作答 情况 普遍 存在 问题 表现 原因 ‎①东西岸回答相反 ‎②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回答不全面,大多数只是写2种 ‎①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差 ‎②对问题的综合认识思路简单 典型 错误 表现 原因 ‎①将海岸带类型答成形状 ‎②台湾海峡两岸的类型颠倒,东岸和西岸相反 ‎③开发利用方式和有利条件无法相对应 ‎①海岸类型概念不清 ‎②海陆位置的表述不理解 ‎③审题偏差,教材内容的主干知识掌握不完整 对教学的启示 ‎①加强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的训练 ‎②培养全面分析地理事物演变的能力 ‎③加深拓展乡土地理的知识,充分联系生活和生产 ‎40题B 学生 普遍 表现 原因 作答 情况 存在 问题 ‎①地质灾害类型的专用名词错别字多 ‎②对堰塞湖的成因分析不完整、不全面,没有据题目所给的有效信息作答 ‎③空间分布特点表述欠规范 ‎①汉语表达能力差 ‎②审题不清,读图能力差 ‎③对地理问题发生、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分析能力差 ‎④地理事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述能力低 典型 错误 表现 原因 ‎①“滑坡”写为“滑波”;“泥石流”写成“泥失流” ②地质灾害类型写为“洪涝”、“暴雨”等气象灾害③空间分布特点答为时间分布 ‎①文字表述能力差 ‎②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不清 ‎③地理事物时空分布变化的规律不清,不知如何进行描述 对教学的启示 ‎①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等表述和书写规范的要求 ②强化从图文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③注重案例教学,强化在新情景、新问题中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40题C 学生 作答 情况 普遍 存在 问题 表现 原因 ‎①极少学生能答出“保护湿地” ‎ ‎②直接答出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等,但没有说明理由 ‎③答题空泛,答案只有框架,而没有具体内容 ‎①区域位置特征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②审题不清,审题不认真 ‎③死记硬背,套答案,对具体的地理事物成因、规律不理解 典型 错误 表现 原因 ‎①将该流域说成长江,将上游山区说成云贵高原、西北内陆地区 ‎②(2)小题答“禁止开采地下水”、 “回灌地下水”、“防止地面下沉”‎ ‎③将环保侧重点表达为“保护水污染”、“保护水土流失”等 ‎①区域定位错误 ‎②没有围绕“水资源”主题答,审题偏差,加之位置判断错误 ‎③表达不专业,地理术语应用不当 对教学的启示 ‎①加强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从图中、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 并加以分析 ‎②在指导学生答题方法时,强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培养良好的答题思路,做到层次分明,点、线、面齐全 三、2010年地理高考备考建议 ‎1、立足基本,突出主干(心中有底)‎ 由于每一学科考试内容题所占比例不大,且高考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考生的知识、能力作出检测,因而对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尤为重要,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也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 什么是主干知识呢?应当是指:①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度较高的知识;②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地理学科的脉络。即没有这些知识的支撑,这个学科就不能成立的知识。就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或者说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规律、观点和方法。‎ 如:(1)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的判读(5)工农业及交通的区位分析(6)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区域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等。‎ 把握了地理主干知识,意味着理清了地理学科的脉络,掌握了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对重要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理解,抓住主干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点线面一体的主干知识结构。‎ ‎2、重视图表,突出特色(胸有成图)‎ 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应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高考地理试题几乎是题题都与地理图表有关,所以要特别重视地理图表的阅读与分析,并且要善于运用图表中的数据或信息来分析和回答问题。平时复习应有意识地通过强化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图文互换、图图转换,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归纳梳理,思维建模(有模有样)‎ 当前地理高考已不再偏重考查课本上识记的知识,而侧重于考查那些地理原理、规律等可再生性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课堂讲解或课后练习的布置,都不能只停留于书本识记性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归纳、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尤其是对各种地理简答题的分类及解题思路的总结,构建思维模式。‎ 常见有以下几类的地理简答题:‎ ‎1、地理特征类 ‎2、地理成因类 ‎3、区位评价类 ‎4、开发与环保类 ‎ ‎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 ‎ ‎6、意义类等 对上述各类的简答题,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它们的答题思路,构建适合自已的思维模式。‎ ‎4、实验探究,培养技能(学着探究)‎ ‎2009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及我省的《考试说明》中增加了“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回应了新课程所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的诉求;明确提出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探究能力”等地理基本技能。所以,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把《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建议开展的地理实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归纳、整理,也可以把过去做题中涉及的地理实验题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题加以整理。‎ 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中,最有可能通过地理实验、研究性学习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l 证明地转偏向力实验 l 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实验 l 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 l 当地地理纬度、经度测定的实验 l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测定的实验 l 热力环流的模拟实验 l 温室效应的模拟实验 l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 l 不同植被下水土流失状况的实验 l 水循环现象的模拟实验 l 自流井的形成的演示实验 l 储油构造的演示实验 l 流水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侵蚀地形、沉积地形、沉积物分选性的实验 对上述方面的地理实验、研究性学习,我们要对实验用材、实验步骤、结论等方面进行归纳。‎ ‎5、关注热点,关注乡土 每年地理高考都不回避热点区域、热点事件、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可以适当关注社会热点,但地理与政治、历史学科不同,地理并不关注热点事件本身,而是要关注与热点区域、热点事件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复习,即回归课本。‎ 从2009年开始高考文综是由福建省自主命题,因此试题具有地方特色,有关福建地理知识在教学中一定要穿插结合,尤其福建是“海洋大省”、“生态大省”,教学中有关福建的海洋知识、港口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山区地质灾害、地形和气候等相关知识要进行适当地串联。‎ ‎6、规范答题,强化训练 学生平时练习更喜欢做选择题,不爱做综合题,造成综合题的书写规范与语言规范得不到充分的训练,综合题失分严重。所以,我们平时就必须重视练习、单科周练、文综综合练的综合题的训练。现在高考Ⅱ卷的填空题几乎都没有了,全是文字简答题,只有通过平时加强综合题的训练来提高答题的书写规范和语言规范,向规范要分数。‎ ‎7、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闭门造车和单兵做战是难于取得好成绩的,只有集思广议、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发挥团体协作的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另僻捷径,才能共同进步。但外来的资料不一定都是好的,别人的经验也不一定都是可行的,因为各校的生源和师资水平不同,这就是我们教学中常说的要“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别人的经验和外来的资料要有鉴别的选取和吸收,才能化能源为动力,才能于己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