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章 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
学案2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导学目标: 1.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进而进行恒等变换解决问题.2.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自主梳理
1.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1)在△ABC中,A+B+C=________;
(2)a+b____c,a-bb⇔sin A____sin B⇔A____B;
(4)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ah=absin C=acsin B=_________________;
(5)在三角形中有:sin 2A=sin 2B⇔A=B或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sin(A+B)=sin C,sin =cos .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R
a2=____________,
b2=____________,
c2=____________.
变形
形式
①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②sin A=________,
sin B=________,
sin C=________;
③a∶b∶c=__________;
④=
cos A=________________;
cos B=________________;
cos C=_______________.
解决
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①已知三边,求各角;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自我检测
1.(2010·上海)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sin B∶sin C=5∶11∶13,则△ABC( )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2.(2010·天津)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bc,sin C=2sin B,则A等于 ( )
A.30° B.60° C.120° D.150°
3.(2011·烟台模拟)在△ABC中,A=60°,b=1,△ABC的面积为,则边a的值为( )
A.2 B.
C. D.3
4.(2010·山东)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2,
sin B+cos B=,则角A的大小为________.
5.(2010·北京)在△ABC中,若b=1,c=,C=,则a=________.
探究点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 (1)在△ABC中,a=,b=,B=45°,求角A、C和边c;
(2)在△ABC中,a=8,B=60°,C=75°,求边b和c.
变式迁移1 (1)在△ABC中,若tan A=,C=150°,BC=1,则AB=________;
(2)在△ABC中,若a=50,b=25,A=45°,则B=________.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 (2011·咸宁月考)已知a、b、c分别是△ABC中角A、B、C的对边,且a2+c2-b2=ac.
(1)求角B的大小;
(2)若c=3a,求tan A的值.
变式迁移2 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B=,b=,a+c=4,求a.
探究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3 在△ABC中,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a2+b2)sin(A-B)=(a2-b2)sin(A+B),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迁移3 (2010·天津)在△ABC中,=.
(1)证明:B=C;
(2)若cos A=-,求sin的值.
1.解斜三角形可以看成是三角变换的延续和应用,用到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同时它是对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的综合应用.
2.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
3.在解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及正、余弦定理,二是要用到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变形的原则和方法.“化繁为简”“化异为同”是解此类问题的突破口.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0·湖北)在△ABC中,a=15,b=10,A=60°,则cos B等于 ( )
A.- B. C.- D.
2.在△ABC中AB=3,AC=2,BC=,则等于 ( )
A.- B.- C. D.
3.在△ABC中,sin2=(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2011·聊城模拟)在△ABC中,若A=60°,BC=4,AC=4,则角B的大小为( )
A.30° B.45°
C.135° D.45°或135°
5.(2010·湖南)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C=120°,
c=a,则 ( )
A.a>b B.a (3)> > (4)bcsin A (5)A+B= 2.== b2+c2-2bccos A a2+c2-2accos B a2+b2-2abcos C ①2Rsin A 2Rsin B 2Rsin C ② ③sin A∶sin B∶sin C
自我检测
1.C 2.A 3.C
4. 5.1
课堂活动区
例1 解题导引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可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他的角和边,但要注意对解的情况进行判断,这类问题往往有一解、两解、无解三种情况.具体判断方法如下:在△ABC中.已知a、b和A,求B.若A为锐角,①当a≥b时,有一解;②当a=bsin A时,有一解;③当bsin Ab时,有一解;②当a≤b时,无解.
解 (1)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b,∴A>B,∴A=60°或A=120°.
当A=60°时,C=180°-45°-60°=75°,
c==;
当A=120°时,C=180°-45°-120°=15°,
c==.
综上,A=60°,C=75°,c=,
或A=120°,C=15°,c=.
(2)∵B=60°,C=75°,∴A=45°.
由正弦定理==,
得b==4,c==4+4.
∴b=4,c=4+4.
变式迁移1 (1) (2)60°或120°
解析 (1)∵在△ABC中,tan A=,C=150°,
∴A为锐角,∴sin A=.
又∵BC=1.
∴根据正弦定理得AB==.
(2)由b>a,得B>A,由=,
得sin B==×=,
∵0°a,∴B>A,
∴cos A==.
∴tan A==.
方法三 ∵c=3a,由正弦定理,得sin C=3sin A.
∵B=,∴C=π-(A+B)=-A,
∴sin(-A)=3sin A,
∴sincos A-cossin A=3sin A,
∴cos A+sin A=3sin A,
∴5sin A=cos A,
∴tan A==.
变式迁移2 解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
=a2+c2-2accosπ
=a2+c2+ac=(a+c)2-ac.
又∵a+c=4,b=,∴ac=3,
联立,解得a=1,c=3,或a=3,c=1.
∴a等于1或3.
例3 解题导引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转化为边边关系或角角关系.
解 方法一 ∵(a2+b2)sin(A-B)=(a2-b2)sin(A+B)
⇔a2[sin(A-B)-sin(A+B)]
=b2[-sin(A+B)-sin(A-B)],
∴2a2cos Asin B=2b2cos Bsin A,
由正弦定理,得
sin2Acos Asin B=sin2Bcos Bsin A,
∴sin Asin B(sin Acos A-sin Bcos B)=0,
∴sin 2A=sin 2B,由0<2A<2π,0<2B<2π,
得2A=2B或2A=π-2B,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 同方法一可得2a2cos Asin B=2b2cos Bsin A,
由正、余弦定理,即得
a2b×=b2a×,
∴a2(b2+c2-a2)=b2(a2+c2-b2),
即(a2-b2)(c2-a2-b2)=0,
∴a=b或c2=a2+b2,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变式迁移3 解题导引 在正弦定理===2R中,2R是指什么?a=2Rsin A,b=2Rsin B,c=2Rsin C的作用是什么?
(1)证明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
=.
于是sin Bcos C-cos Bsin C=0,
即sin(B-C)=0.
因为-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