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9.00 KB
  • 2021-05-13 发布

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农业与区位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业与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3)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例1:分析西藏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 有利条件是地势高造成的光照充足,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不利自然条件是气温低,热量不足,加上地势不平坦,降水少。‎ 例2: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丘陵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③红壤。‎ 例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例4: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自然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实例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政策 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 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农业区位分布。‎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3、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 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4、我国商品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和塘料作物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5、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因素方法:‎ 综合分析影响该农业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注意有则分析,没有则不必要分析,并且指出哪个是主导因素。‎ ‎6、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分类: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农业地域类型分为三类:‎ ‎①原始农业,包括: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居农业。‎ ‎②传统农业,包括: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③现代农业,包括: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 ‎(2)三种地域类型区分:‎ 原始农业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落后,不定居,没有村落。传统农业属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使用畜力和生产工具,定居形成村落。现代农业属于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地域类型举例:‎ ‎①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如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等地区。农业生产为“刀耕火种”。‎ ‎②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温带季风区、亚热带干旱山地,亚洲南部干旱山区等地。农业生产为“精耕细作”。‎ ‎③‎ 传统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和沿海地区。这里的主要区位因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形,劳动力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农业生产为“精耕细作”。‎ ‎④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经营方式为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该种农业的优点是,两种生产方式混合不仅对市场的适应性强,保证农民收入稳定,而且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地中海气候区发展的是小麦和牧羊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有密切关系。‎ 例题1:(2007全国文综卷I)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答案:A点拨:简易阳光房即简易温室,温室里的地面辐射绝大多数被温室内的空气吸收,因而温室内的气温比室外高,温室改造的是热量条件。‎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答案:C点拨:海拔‎4900米处的地温很低,因而蔬菜仍不能生长。架上的盆栽离地面较高,受地温影响较小,盆中的蔬菜才能生长。‎ 例题2:(2007北京文综卷)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答案:B 点拨:①表示饲料供给养殖业,②表示种植业产品供给农户,③表示种植业的产品供给食品加工,④表示养殖业产品外运。‎ ‎(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 答案:D 点拨:图中反映了同时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属于混合农业。‎ 例题3:(2005全国文综卷Ⅱ)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D 点拨:图中反映了在运输距离是零的情况下,X的收益最大,Y次之,Z最小,根据资料得知,运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甲、乙、丙的收益分别是400元、600元、800元,因此对应关系就是X对丙,Y对乙,Z对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值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E、F B.F、G C.E、H D.F、H 答案:C点拨:三种农作物的种植界限就是根据收益的最大化而决定的,0E间x代表作物收益最大,而EH间Y代表作物收益最大,故应以 E、H为界。‎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答案:A 点拨:资料给出了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而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又是确定的,则收益的变化仅与运费有关,单位面积作物Z的收益=400-运费,由于Z作物最高收益的位置距离城市市场最远,说明运费最低。‎ 例题4: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 答案:C 点拨:①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应为水稻,②主要种植在暖温带的河南省,应为小麦,③最主要的种植区在吉林省,其次在河南省,应为玉米。‎ ‎(2)M省可能是 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 答案:B 点拨:M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该地应位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的季风区,故正确答案为B。山西和甘肃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谷子等,广东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 例题5: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大、小),其影响因素是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答案:(1)小 地形(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 ‎(3)‎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点拨:(1)从A处做一条纬线,看该纬线与等值线交叉处的数值分布状况,从图可以看出,从A向东西两侧,气温年较差数值逐渐增大,说明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成因的分析思路要看同纬度的地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A处是大兴安岭山脉经过的地区,我国冬季温度主要取决于纬度即太阳辐射,同纬度地区东西温度差别不大,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山区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两侧,故地形因素是影响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2)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冬季南北温差大,总结起来,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3)B地区位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商品粮基地只有江淮地区,这里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优势区位因素是水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不利因素是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位于我国最东北地区,为三江平原,这里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小麦和玉米,优势区位因素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不利条件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表现为农作物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练习1:分析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回答(1)~(3)题。‎ ‎1995年 ‎2006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1)该乡淡水养殖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 ‎①优越的气候和地表水条件②能源充足 ‎③原料充足④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点拨:淡水养殖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需要靠近原料产地。湖南地表水多,河流湖泊多,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 ‎(2)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点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效益,环境的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还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旅游和工业发展。‎ ‎(3)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C点拨:农村不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应适度发展与农业有关的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应该鼓励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应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练习2:山东省是全国最早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聚集,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流入,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里将第七次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结合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寿光市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 ‎(2)简要说明寿光蔬菜产业化经营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答案:(1)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利于蔬菜种植;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发达、北方冬季市场广阔、公路、铁路等交通便利、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劳动力等 ‎(2)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引进品种,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练习3: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四种地理事物的集中分布地区。表达正确的是( )‎ A.①早期城市,②现代城市,③现代谷物农业,④水稻种植业 B.①水稻种植业,②现代谷物农业,③现代城市,④早期城市 C.①现代谷物农业,②水稻种植业,③早期城市,④现代城市 D.①水稻种植业,②早期城市,③现代城市,④现代谷物农业 答案:B 点拨: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和美国东南部,现代谷物农业集中在美国、阿根廷、欧洲、我国东北,现代城市集中在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亚洲东部和南部,早期城市集中在最早人类文明发祥地,以灌溉农业为基础。‎ 练习4: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幅图,回答(1)~(3)题。‎ ‎(1)制约甲图中②区和乙图中⑧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 )‎ A.热量、水分 B.地形、土壤 C.水分、地形 D.土壤、热量 答案:D 点拨:甲图中②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红壤,酸性比较强,需要改良;乙图中⑧区位于美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比较差。‎ ‎(2)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耕地面积广,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B.②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劳动生产率高 C.③区地处内陆,为我国最主要的温带草原牧区 D.④区地形复杂,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为特色 答案:A 点拨:长江以南地区,靠传统经验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③区地处内陆,属于山地牧场;④区位于四川盆地附近,属于一般种植业,只有青藏高原农业才分布在河谷地区。‎ ‎(3)乙图中与甲图③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类型最相似的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答案:D 点拨:甲图③区属于山地畜牧业,美国西部广阔山地,气候比较干旱,畜牧业比较发达。‎ 练习5: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据此回答(1)~(2)题。‎ ‎(1)发展观光农业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便捷的交通 ④丰富的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点拨:观光农业除了当地具有农业特色外,还要有便利交通,利于游客进入,附近要有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旅游客源。‎ ‎(2)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是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济范围,调整产业结构 ②避免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扩大市场范围 ④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点拨:观光农业需要发展相关服务部门,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游客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利于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观光农业目的不是直接销售农业产品,而是通过农业来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练习6: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两方面,简述A、B形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简述其主要优点。‎ ‎(4)说明该地区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答案:(1)大气环流条件:A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B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 下垫面状况:A地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使降水减少;B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 ‎(2)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3)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 市场,饲料供应。‎ 练习7: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农业生产特点是 人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答案:B 点拨:图中显示不图地区对同一种农作物适宜程度不同,即不同地区适宜种植不同农作物,所以,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农业生产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2)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答案:B 点拨:该水果最适宜种植在南部沿海地区,这里自然条件是热量条件好,①地区比同纬度地区适宜种植该作物,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好于同纬度地区。‎ 练习8: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 材料三:“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表4)(单位:元/吨)‎ 时间 ‎2007年7月 ‎2007年9月 ‎2007年11月 ‎2008年1月 价格 ‎1460.73‎ ‎1523.57‎ ‎1516.72‎ ‎1543.82‎ ‎(1)图甲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 ‎ 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C.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2003-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 ‎(3)请为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提出合理建议 ‎ 答案:(1)1955-1963年(只要包括1956-1961即可) 1996-2004年(只要包括1999-2003即可) C D ‎(2)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逐年增加 市场需求量大;玉米价格持续上升,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提高;国家的惠农政策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护耕地;控制人口数量;兴修水利;加强农业管理和服务等。‎ 练习9:读我国葡萄种植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葡萄适生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的耐寒能力比较强 B.适合在有灌溉水源、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 C.雨热同期有利于葡萄生长 D.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提高葡萄的甜度 答案:B 点拨:图中葡萄主要产地在西北干旱地区、环渤海地区、云南等地,这些地区共同条件是地势较高,光照充足。‎ ‎(2)渤海湾沿岸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该地发展葡萄酒酿造最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原料产地 B.靠近能源基地 C.技术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A 点拨:渤海湾沿岸是我国主要葡萄产地。‎ 练习10: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F地区是我国干旱严重的地区之一,请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试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1)气候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好;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性水源充足。‎ ‎(4)春季 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农业需水量大 ‎(5)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不利条件:热量相对不足。‎ 练习11: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3)题。‎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 A.劳动力 B.水源 C.市场 D.农业科技 答案:B 点拨:该国家沙漠面积广大,说明降水少,水源缺乏。‎ ‎(2)该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燥 B.不合理的灌溉 C.种植业发达 D.围海造田 答案:B 点拨:干旱地区如果灌溉不合理,地下水蒸发导致盐份在地表积聚。‎ ‎(3)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传统的耕作经验 答案:C 点拨:通过人口、民族、国土特征,可以判断该国家为以色列,由于有先进的农业灌溉措施,使种植业得以发展。‎ 练习12:下图为我国某省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区位优势是 A.气候 B.市场 C.劳力 D.土壤 ‎ 答案:A 点拨:乙省为我国陕西省,以秦岭为界,南部为山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气候。‎ ‎(2)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分布于此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宗教 C.气候 D.地形 答案:D 点拨:a是西安市,位于渭河平原上。‎ 练习13: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答案:A点拨:A河流为渭河,B为汉水,中间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水田和旱地分界等。‎ ‎(2)影响A、B两地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C点拨: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不同,即水热条件不同。‎ 练习14: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3年新增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区中的 地区和东部季风区中的 地区。‎ ‎(2)A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其主要范围由80年代的 平原和 平原,扩大到 。‎ ‎(3)与C商品粮基地相比,B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答案:(1)西北(北方) 北方(西北) (2)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三江(松嫩) 松嫩(三江) 东北平原 (3)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距海近,降水丰富;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相互协作条件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练习15:读下图,回答(1)~(2)题。‎ ‎(1)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传统稻作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D.现代混合农业 答案:C点拨:M区域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北部,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现代农业。‎ ‎(2)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A点拨:美国现代旱作谷物农业产量大,产品供应世界市场。‎ 练习16: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出两地农业生产特点。‎ ‎(2)乙图中,c、d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 ‎(4)说出b地农业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甲为传统稻作农业,生产靠传统经验,机械化程度地,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乙为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属于商品经济。(2)小麦,玉米(3)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4)自然因素:地形比较平坦,高温多雨的气候,灌溉水源丰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 练习17: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气候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1)~(2)题。‎ ‎(1)关于四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终年高温多雨 B.②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③地是美国的小麦带 D.④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D点拨:①地位于赤道地区,且位于马来群岛,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属于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位于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地位于美国东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美国的棉花带和亚热带作物带;④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商品粮基地。‎ ‎(2)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 D.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答案:C点拨:美国农业属于家庭经营,但中国东北属于国家经营的农场,两地都是集中的集约性经营,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高。‎ 练习18:读“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图”,回答(1)~(2)题。‎ ‎(1)阶段I中的农产品产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距城市近 B.气候优越 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答案:A点拨:甲和乙两个城市需要的产品都在本地生产,说明影响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城市市场。‎ ‎(2)阶段Ⅱ中的农产品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答案:C点拨:此时甲地已经不再本地生产,说明交通运输扩大了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