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8.7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知识梳理 解析几何是联系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它本身侧重于形象思维、推理运算和数形结合,综合了代数、三角、几何、向量等知识.反映在解题上,就是根据曲线的几何特征准确地转换为代数形式,根据方程画出图形,研究几何性质.学习时应熟练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参数的思想、分类与转化的思想等,以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 ‎(1)确定曲线方程,实质是求某几何量的值;含参数系数的曲线方程或变化运动中的圆锥曲线的主要问题是定值、最值、最值范围问题,这些问题的求解都离不开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解题思想方法.有时题设设计的非常隐蔽,这就要求认真审题,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作为解题突破口.‎ ‎(2)解析几何也可以与数学其他知识相联系,这种综合一般比较直观,在解题时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多面性,能够顺利进行转化,即从一知识转化为另一知识.‎ ‎(3)解析几何与其他学科或实际问题的综合,主要体现在用解析几何知识去解有关知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建立坐标系,建立所研究曲线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求解来回答实际问题.在这一类问题中“实际量”与“数学量”的转化是易出错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坐标系中的量是“数量”,不仅有大小还有符号.‎ ‎●点击双基 ‎1.(2005年春季北京,5)设abc≠0,“ac>‎0”‎是“曲线ax2+by2=c为椭圆”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ac>0曲线ax2+by2=c为椭圆.‎ 反之成立.‎ 答案:B ‎2.到两定点A(0,0),B(3,4)距离之和为5的点的轨迹是 A.椭圆 B.AB所在直线 C.线段AB D.无轨迹 解析:数形结合易知动点的轨迹是线段AB:y=x,其中0≤x≤3.‎ 答案:C ‎3.若点(x,y)在椭圆4x2+y2=4上,则的最小值为 A.1 B.-1‎ C.- D.以上都不对 解析: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的点与定点(2,0)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与椭圆相切时取得最值,设直线y=k(x-2)代入椭圆方程(4+k2)x2-4k2x+4k2-4=0.‎ 令Δ=0,k=±.‎ ‎∴kmin=-.‎ 答案:C ‎4.(2005年春季上海,7)双曲线9x2-16y2=1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解析: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1.∴a2=,b2=,‎ c2=a2+b2=+=.‎ ‎∴c=,‎2c=.‎ 答案:‎ ‎5.(2004年春季北京)若直线mx+ny-3=0与圆x2+y2=3没有公共点,则m、n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以(m,n)为点P的坐标,过点P的一条直线与椭圆+=1的公共点有____________个.‎ 解析:将直线mx+ny-3=0变形代入圆方程x2+y2=3,消去x,得 ‎(m2+n2)y2-6ny+9-‎3m2‎=0.‎ 令Δ<0得m2+n2<3.‎ 又m、n不同时为零,‎ ‎∴00,b≠0),且交抛物线y2=2px(p>0)于M(x1,y1),N(x2,y2)两点.‎ ‎(1)写出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 ‎(2)证明:+=;‎ ‎(3)当a=2p时,求∠MON的大小.‎ 剖析:易知直线l的方程为+=1,欲证+=,即求的值,为此只需求直线l与抛物线y2=2px交点的纵坐标.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y1+y2、y1y2的值,进而证得+=.由·=0易得∠MON=90°.亦可由kOM·kON=-1求得∠MON=90°.‎ ‎(1)解: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为+=1. ①‎ ‎(2)证明:由①及y2=2px消去x可得by2+2pay-2pab=0. ②‎ 点M、N的纵坐标y1、y2为②的两个根,故y1+y2=,y1y2=-2pa.‎ 所以+===.‎ ‎(3)解:设直线OM、ON的斜率分别为k1、k2,‎ 则k1=,k2=.‎ 当a=2p时,由(2)知,y1y2=-2pa=-4p2,‎ 由y12=2px1,y22=2px2,相乘得(y1y2)2=4p2x1x2,‎ x1x2===4p2,‎ 因此k1k2===-1.‎ 所以OM⊥ON,即∠MON=90°.‎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 (2005年黄冈高三调研考题)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a>b>0),双曲线-=1的两条渐近线为l1、l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1,又l与l2交于P点,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如下图)‎ ‎(1)当l1与l2夹角为60°,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的方程;‎ ‎(2)当=λ时,求λ的最大值.‎ 剖析:(1)求椭圆方程即求a、b的值,由l1与l2的夹角为60°易得=,由双曲线的距离为4易得a2+b2=4,进而可求得a、b.‎ ‎(2)由=λ,欲求λ的最大值,需求A、P的坐标,而P是l与l1的交点,故需求l的方程.将l与l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P的坐标,进而可求得点A的坐标.将A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λ的最大值.‎ 解:(1)∵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两渐近线夹角为60°,‎ 又<1,‎ ‎∴∠POx=30°,即=tan30°=.‎ ‎∴a=b.‎ 又a2+b2=4,‎ ‎∴a2=3,b2=1.‎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已知l:y=(x-c),与y=x解得P(,),‎ 由=λ得A(,).‎ 将A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 ‎(c2+λa2)2+λ‎2a4=(1+λ)‎2a2c2.‎ ‎∴(e2+λ)2+λ2=e2(1+λ)2.‎ ‎∴λ2==-[(2-e2)+]+3≤3-2.‎ ‎∴λ的最大值为-1.‎ 评述:本题考查了椭圆、双曲线的基础知识,及向量、定比分点公式、重要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难点是通过恒等变形,利用重要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思想.本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道好题.‎ ‎【例3】 设椭圆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已知点P(0,)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求这个椭圆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 剖析:设椭圆方程为+=1,由e=知椭圆方程可化为x2+4y2=4b2,然后将距离转化为y的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中含有一个参数b,在判定距离有最大值的过程中,要讨论 y=-是否在y的取值范围内,最后求出椭圆方程和P点坐标.‎ 解法一: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1,其中a>b>0待定.‎ 由e2===1-()2可知===,即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d2=x2+(y-)2=a2(1-)+y2-3y+= 4b2-3y2-3y+=-3(y+)2+4b2+3,其中-b≤y≤b.‎ 如果b<,则当y=-b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b+)2,由此得b=->,与b<矛盾.‎ 因此必有b≥成立,于是当y=-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4b2+3,由此可得b=1,a=2.‎ 故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y2=1.‎ 由y=-及求得的椭圆方程可得,椭圆上的点(-,-),点(,-)到点P的距离都是.‎ 解法二:根据题设条件,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其中a>b>0待定,0≤θ<2π,‎ x=acosθ,‎ y=bsinθ,‎ ‎∵e=,‎ ‎∴a=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 d2=x2+(y-)2=a2cos2θ+(bsinθ-)2=-3b2·(sinθ+)2+4b2+3.‎ 如果>1,即b<,则当sinθ=-1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b+) 2,由此得b=->,与b<矛盾.‎ 因此必有≤1成立,于是当sinθ=-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2=4b2+3.‎ 由此得b=1,a=2.所以椭圆参数方程为 ‎ x=2cosθ,‎ y=sinθ.‎ 消去参数得+y2=1,由sinθ=,cosθ=±知椭圆上的点(-,-),(,-)到P点的距离都是.‎ 评述:本题体现了解析几何与函数、三角知识的横向联系,解答中要注意讨论.‎ 深化拓展 ‎ 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以P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圆,圆与椭圆相切时,切点与P的距离为,此时的椭圆和切点即为所求.读者不妨一试.‎ 提示:由 ‎ x2+(y-)2=7,‎ x2+4y2=4b2,‎ 得3y2+3y-=4b2-7,‎ 由Δ=0得b2=1,‎ 即椭圆方程为x2+4y2=4.‎ 所求点为(-,-)、(,-).‎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2005年北京东城区目标检测)以正方形ABCD的相对顶点A、C为焦点的椭圆,恰好过正方形四边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解析:建立坐标系,设出椭圆方程,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可得e=.‎ 答案:D ‎2.已知F1(-3,0)、F2(3,0)是椭圆+=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当∠F1PF2=时,△F1PF2的面积最大,则有 A.m=12,n=3 B.m=24,n=6‎ C.m=6,n= D.m=12,n=6‎ 解析:由条件求出椭圆方程即得m=12,n=3.‎ 答案:A ‎3.(2005年启东市第二次调研)设P1(,)、P2(-,-),M是双曲线y=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对于命题①|MP2|-|MP1|=2;②以线段MP1‎ 为直径的圆与圆x2+y2=2相切;③存在常数b,使得M到直线y=-x+b的距离等于|MP1|.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双曲线定义可知①正确,②画图由题意可知正确,③由距离公式及|MP1|可知正确.‎ 答案:①②③‎ ‎4.(2004年全国Ⅱ,15)设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2x2-2y2=1有公共的焦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该椭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双曲线中,a==b,∴F(±1,0),e==.∴椭圆的焦点为(±1,0),离心率为.∴长半轴长为,短半轴长为1.‎ ‎∴方程为+y2=1.‎ 答案:+y2=1‎ ‎5.(1)试讨论方程(1-k)x2+(3-k2)y2=4(k∈R)所表示的曲线;‎ ‎(2)试给出方程+=1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 解:(1)3-k2>1-k>0k∈(-1,1),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1-k>3-k2>0k∈(-,-1),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1-k=3-k2>0k=-1,表示的是一个圆;(1-k)(3-k2)<0k∈(-∞,-)∪(1,),表示的是双曲线;k=1,k=-,表示的是两条平行直线;k=,表示的图形不存在.‎ ‎(2)由(k2+k-6)(6k2-k-1)<0(k+3)(k-2)(3k+1)(2k-1)<0k∈(-3,-)∪(,2).‎ ‎6.(2003年湖北八市模拟题)已知抛物线y2=2px上有一内接正△AOB,O为坐标原点.‎ ‎(1)求证:点A、B关于x轴对称;‎ ‎(2)求△AOB外接圆的方程.‎ ‎(1)证明:设A(x1,y1)、B(x2,y2),‎ ‎∵|OA|=|OB|,∴x12+y12=x22+y22.‎ 又∵y12=2px1,y22=2px2,‎ ‎∴x22-x12+2p(x2-x1)=0,‎ 即(x2-x1)(x1+x2+2p)=0.‎ 又∵x1、x2与p同号,∴x1+x2+2p≠0.‎ ‎∴x2-x1=0,即x1=x2.‎ 由抛物线对称性,知点A、B关于x轴对称.‎ ‎(2)解:由(1)知∠AOx=30°,则 ‎∴‎ y2=2px, x=6p,‎ y=x y=2p.‎ ‎∴A(6p,2p).‎ 方法一:待定系数法,△AOB外接圆过原点O,且圆心在x轴上,可设其方程为x2+y2+dx=0.‎ 将点A(6p,2p)代入,得d=-8p.‎ 故△AOB外接圆方程为x2+y2-8px=0.‎ 方法二:直接求圆心、半径,设半径为r,则圆心(r,0).‎ 培养能力 ‎7.(理)(2004年北京,17)如下图,过抛物线y2=2px(p>0)上一定点P(x0,y0) (y0>0),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 ‎(1)求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的点到其焦点F的距离;‎ ‎(2)当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的值,并证明直线AB的斜率是非零常数.‎ 解:(1)当y=时,x=.‎ 又抛物线y2=2px的准线方程为x=-,‎ 由抛物线定义得 所求距离为-(-)=.‎ ‎(2)设直线PA的斜率为kPA,直线PB的斜率为kPB.‎ 由y12=2px1,y02=2px0,‎ 相减得(y1-y0)(y1+y0)=2p(x1-x0),‎ 故kPA==(x1≠x0).‎ 同理可得kPB=(x2≠x0).‎ 由PA、PB倾斜角互补知kPA=-kPB,‎ 即=-,所以y1+y2=-2y0,‎ 故=-2.‎ 设直线AB的斜率为kAB.‎ 由y22=2px2,y12=2px1,‎ 相减得(y2-y1)(y2+y1)=2p(x2-x1),‎ 所以kAB==(x1≠x2).‎ 将y1+y2=-2y0(y0>0)代入得 kAB==-,所以kAB是非零常数.‎ ‎(文)如下图,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1,2)、A(x1,y1)、B(x2,y2)均在抛物线上.‎ ‎(1)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2)当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y1+y2的值及直线AB的斜率.‎ 解:(1)由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点P(1,2)在抛物线上,‎ ‎∴22=2p·1,得p=2.‎ 故所求抛物线的方程是y2=4x,准线方程是x=-1.‎ ‎(2)设直线PA的斜率为kPA,直线PB的斜率为kPB.‎ 则kPA=(x1≠1),kPB=(x2≠1).‎ ‎∵PA与P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 ‎∴kPA=-kPB.‎ 由A(x1,y1)、B(x2,y2)在抛物线上,得 y12=4x1, ①‎ y22=4x2, ②‎ ‎∴=-.‎ ‎∴y1+2=-(y2+2).∴y1+y2=-4.‎ 由①-②得直线AB的斜率 kAB===-=-1(x1≠x2).‎ ‎8.(2003年北京东城区模拟题)从椭圆+=1(a>b>0)上一点M向x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F1,且它的长轴右端点A与短轴上端点B的连线AB∥OM.‎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Q是椭圆上任意一点,F2是右焦点,求∠F1QF2的取值范围;‎ ‎(3)过F1作AB的平行线交椭圆于C、D两点,若|CD|=3,求椭圆的方程.‎ 解:(1)由已知可设M(-c,y),‎ 则有+=1.‎ ‎∵M在第二象限,∴M(-c,).‎ 又由AB∥OM,可知kAB=kOM.‎ ‎∴-=-.∴b=c.∴a=b.‎ ‎∴e==.‎ ‎(2)设|F1Q|=m,|F2Q|=n,‎ 则m+n=2a,mn>0.|F1F2|=2c,a2=2c2,‎ ‎∴cos∠F1QF2=‎ ‎==-1‎ ‎=-1≥-1=-1=0.‎ 当且仅当m=n=a时,等号成立.‎ 故∠F1QF2∈[0,].‎ ‎(3)∵CD∥AB,kCD=-=-.‎ 设直线CD的方程为y=-(x+c),‎ 即y=-(x+b).‎ 消去y,整理得 则 ‎ +=1,‎ y=-(x+b). ‎ ‎(a2+2b2)x2+2a2bx-a2b2=0.‎ 设C(x1,y1)、D(x2,y2),∵a2=2b2,‎ ‎∴x1+x2=-=-=-b,‎ x1·x2=-=-=-.‎ ‎∴|CD|=|x1-x2|‎ ‎=·‎ ‎=·==3.‎ ‎∴b2=2,则a2=4.‎ ‎∴椭圆的方程为+=1.‎ 探究创新 ‎9.(2005年春季上海,22)(1)求右焦点坐标是(2,0),且经过点(-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C的方程是+=1(a>b>0).设斜率为k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AB的中点为M.证明:当直线l平行移动时,动点M在一条过原点的定直线上.‎ ‎(3)利用(2)所揭示的椭圆几何性质,用作图方法找出下面给定椭圆的中心,简要写出作图步骤,并在图中标出椭圆的中心.‎ ‎(1)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a2=b2+4,即椭圆的方程为+=1.‎ ‎∵点(-2,-)在椭圆上,‎ ‎∴+=1.‎ 解得b2=4或b2=-2(舍).‎ 由此得a2=8,即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证明: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 与椭圆C的交点A(x1,y1)、B(x2,y2),‎ ‎ y=kx+m,‎ 则有 ‎+=1. ‎ 解得(b2+a2k2)x2+2a2kmx+a2m2-a2b2=0.‎ ‎∵Δ>0,∴m20)的准线与x轴交于M点,过点M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 ‎(1)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N(x0,0),求证:x0>3p;‎ ‎(2)若直线l的斜率依次为p,p2,p3,…,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依次为N1,N2,N3,…,当00,‎ 得0p+2p=3p.‎ ‎∴x0>3p.‎ ‎(2)解:∵l的斜率依次为p,p2,p3,…时,AB中垂线与x轴交点依次为N1,N2,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