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00 KB
  • 2021-05-13 发布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的遗传和进化带详细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江苏卷)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 遣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考查蛋白质的多样性等特点。蛋白质不具备热稳定性,也不能 复制,故选 C 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遗 传物质的理由。 (广东卷)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 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mRNA;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 多种密码子编码;基因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复制和表达;基因的复制是以 DNA 为基本单位 进行的;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所 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海南卷)1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重新组合为“杂合” 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 的是 实验预期结果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1 与甲种一致甲的 DNA+乙的蛋白 质 2 与乙种一致 3 与甲种一致乙的 DNA+甲的蛋白 质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北京卷)30.(16 分)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失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 DNA 复制方 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培养液中唯 一氮源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 的子 I 代 B 的子 II 代 操作 提取 DNA 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 / ) 仅为重带 ( / ) 仅为中带 ( / ) 1/2 轻带 ( / ) 1/2 中带 ( / ) 请分析并回答: (1) 要得到 DNA 中的 N 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 B,必须经过___________代培养, 且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是唯一氮源。 (2) 综合分析笨实验的 DNA 离心结果,第_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 DNA 分子 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 (3) 分析讨论: ① 若子 I 代 DNA 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 来自于________ 据此可判断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___复制。 ② 若将子 I 代 DNA 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判断 DNA 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 II 代继续培养,子 n 代 DNA 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 14 4NH CL 15 4NH CL 14 4NH CL 14 4NH CL 14 N 14 N 15 N 15 N 15 N 14 N 14 N 14 N 15 N 14 N ______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带。 ③ 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 I 代 DNA 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 因是新合成的 DNA 单链中的 N 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______. (20 山东高考理综)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 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 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 DNA 复制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综合 【解题思路】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 周期后,每个 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所以 DNA 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 DNA 分 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江苏卷)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 和 RNA 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 DNA 与 ATP 的元素种类不同 C. T2 噬苗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RNA 中 D.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NA 含有脱氧核糖,RNA 含有核糖,A 项错 误;DNA 和 ATP 都是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B 项错误。T 2 噬菌体遗传物质为 DNA,故其遗传信息也储存在 DNA 中,C 项错误。双链 DNA 嘌呤总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故 两者数量相等,D 项正确。 基因的表达 1.(20 山东高考理综)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细菌感染导致 B 淋巴细胞形成效应 B(浆)细胞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作用与具体事例的综合分析 【解题思路】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过程是受基因控制合成的相关酶作用调控,因此与基因作用 有关;过量紫外线的辐射,可能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感染导致 B 淋巴细胞 形成效应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极端 低温由于结冰导致细胞膜破裂,与基因无关,因此 B 选项正确。 (广东卷)5.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 也受温度、pH 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 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 等因素影响”,可知,A 项是错误的;由于是多基因控制的这一性状,所以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不相同; 依据表现型的概念,可知黄曲霉毒素致癌不属于表现型,但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 型。 【答案】D (海南卷)1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 的 C.DNA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 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D (天津卷)2.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 答案 C 思路分析: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作 1 个密码子。 据表,mRNA 的密码子和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可推知 mRNA 的密码子最后的碱基为 U; DNA 的一条链为 TG,另一条链为 AC,若 DNA 转录时的模板链为 TG 链,则 mRNA 的密码子为 ACU,若 DNA 转录时的模板链为 AC 链,则 mRNA 的密码子为 UGU。 (海南卷)14.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 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 a 基因的性状 (江苏卷)34.(8 分)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 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 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 mRNA 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 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 由于结合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 一端结合,沿3+Fe mRNA 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 ,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 碱基序列为 ▲ 。 (2) 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 ▲ ,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 能 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 ▲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 ▲ 。 (3)若铁蛋白由 n 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 的碱基数远大于 3n,主要原因是 ▲ 。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 UUA、UUG、CUU、CUC、CUA、 CUG),可以通过改变 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 。 【答案】 (1)GGU, -----GGUGACUGG------ ---CCACTGACC--- (2)核糖体上的 mRNA 上的结合于移动 Fe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 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解析】本题考察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同学们的识图能力以及从新情景中获取信息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携带甘氨酸的 tRNA 的反密码子 CCA 可以判断甘氨酸的密码子为 GGU,甘一色---天对 应的密码子为------GGUGACUGG-------判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2)当 Fe3+浓度较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原件结合,使蛋白质的翻译缺少起始代码,从 而阻止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遏制铁蛋白的合成,由于 Fe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这种机 mRNA 3+Fe 3+Fe 3+Fe mRNA mRNA 制技能减少其毒性,又能在其含量较低时减少铁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源的消 耗。 (3)mRNA 并不是所有序列都参与蛋白质的翻译,有一部分是不具有遗传效应的。 (4)色氨酸密码子为 UUG,对应模式链碱基序列为 ACC,当第二个碱基 C-A 时,此序列对应的密 码子变为 UUG,恰为亮氨酸密码子。 遗传的基本规律 (全国 1)33.(12 分)现有 4 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 2 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 和圆乙),1 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 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 4 个南瓜品种做了 3 个实 验,结果如下: 实验 1:圆甲×圆乙,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 2:扁盘×长,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 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 F1 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 圆:长均等于 1: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和 B、b 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 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 1 得到的 F2 植株授粉, 单株收获 F2 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 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 1/9 的株系 F3 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 F3 果形 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 ,有__的株系 F3 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小题,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中 F2 的分离比 9 :6 :1 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 传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小题,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的 F2 的分离比 9 :6 :1 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 A_B_,长形应为 aabb,两种圆形为 A_bb 和 aaB_。 第(3)小题中,F2 扁盘植株共有 4 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 和 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_B_;2/9(1/2A_B_:1/2A_bb);4/9(1/4A_B _:1/4Aabb:1/4aaBb:1/4aabb);2/9(1/2A_B_:1/2aaB_)。 【答案】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 (重庆卷)30.(16 分)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 (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I 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 3:1;II 组子代只 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 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I 组 , II 组 。 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 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 (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 (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 (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 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 X 染色体数: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 多利羊 的体细胞 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填“>”、“”、“<”、“ ”、或“=”)。 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 DNA 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 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 。 解析: (1)①杂交试验中,I 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而这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 上且独立遗传,因子代只有白面(隐性性状),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来说就必是 aa 和 aa,而子代有长角和短角且为数量比为 3:1,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来说就是Bb和B b,因而 I 组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aaBbⅹaaBb;II 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 数量比为 1:1,即只有短角(隐性性状),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型来说为 bb 和 bb,子 代有黑面和白面且数量比为 1:1,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型来说为 Aa 和 aa,因而 II 组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Aabbⅹaabb。 ≥ ≤ ②由题意得出遗传图解: P:纯种黑面长角羊 ⅹ 非纯种黑面长角羊 AABB A——B—— ↓ F1: ---------------- 相互交配 ↓ F2: 白面长角羊 aaB—— 由上用逆推法可知,因子二代有 aa 基因型,所以子一代个体必有 a 基因,子一代 有 a 基因可推知亲代必有 a 基因,所以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黑面基因型为 Aa;又因子二 代能出现白面长角羊,有可能出现短角羊(bb),并且长角羊可能为 Bb,所以子一代有 可能有 b 基因,从而推知亲本也可能有 b 基因,故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长角基因型可为 Bb,另外子二代也可能只出现白面长角羊,并且为纯种(aaBB),所以推知子一代无 b 基因,从而推知亲本也无 b 基因,故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长角基因型可能为 BB,由上可 知,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AABBⅹ AaBB、AABBⅹAaBb。 (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就是后代不能出现一定的分离比,注意但要出现性状分 离。 (3)①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 XY 和 XX;克隆羊 多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来自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所以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XX;苏 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含的 X 染色体复制后若着丝点还没有分裂,则只有一条 X 染色体, 若在减数第二次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则有两条 X 染色体。所以答案为“ ” 、“ ”。 ②多利的染色体是来自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而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是受精 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的,即多利的体细胞分裂次数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多,已知哺乳动 物的端粒(由 DNA 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 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短。 分析:此题考查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的运用,以及解遗传题用的逆推法的运用,还考查学生对克隆知识的了解和性别决定 ≤ ≥ 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此题涉及的知识非常多点,并要理 解并灵活运用才能完成,但难度不太大,属偏难题。 (浙江卷)30.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 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 答: (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组成,若要确定抗螟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 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_______。 (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 F1,从 F1 中选取一株进行自 交得到 F2,F2 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抗螟非糯性   抗螟糯性   不抗螟非糯性  不抗螟糯性 个体数    142       48       50       1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所选 F1 植株的表现 型为_____。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 (3)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显、 隐性基因分别用 B、b 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4)上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为显性性状),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性状和遗传图解的规范 书写,该题从染色体的组成开始,借助转基因的相关知识,然后就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性、(9:3:3:1),但是特别需要弄清出在这个题目中有三个相对性状抗螟虫和不抗螟虫、非糯性 和糯性、抗稻瘟病和不抗稻瘟病,审题仔细了第(4)小题就不会做错。 (3) 把改抗螟水稻和不抗螟水稻进行杂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若没有性状分离, 则为纯合子。 (1) 抗螟虫基因能够抑制稻瘟病的病原体的表达 抗螟虫基因表达产生的毒蛋白也能 杀死稻瘟病的病原体 (福建卷)27.(15 分)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D、d 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 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 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园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园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 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 现型。比例应为 。 答案:(1)乙 乔化 (2)DdHh ddhh (3)4 1 :1 :1 :1 (4)蟠桃(Hh)自交 或 蟠桃和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 2 :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 3 :1 解析:本题主要以蟠桃生物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通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 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对每一对 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 1 :1,所以亲本一定 测交类型即乔化基因型 Dd 与矮化基因型 dd,同理可推出另外一对为蟠桃基因型 Hh 与园桃基 因型 hh,所以乔化蟠桃基因型是 DdHh、 矮化园桃基因型是 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 知甲组乔化蟠桃 DdHh 与矮化园桃 ddhh 测交,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 桃、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 1 :1 :1 :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于 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新课标)32.(13 分) 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 4 个纯合品种:l 个紫色(紫)、1 个 红色(红)、2 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 4 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紫×红,Fl 表现为紫,F2 表现为 3 紫:1 红; 实验 2:红×白甲,Fl 表现为紫,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实验 3:白甲×白乙,Fl 表现为白,F2 表现为白; 实验 4:白乙×紫,Fl 表现为紫,F2 表现为 9 紫:3 红:4 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 (2)写出实验 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表示,若由两对 等位基因控制,用 A、a 和 B、b 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 2(红×白甲)得到的 F2 植株自交,单株收获 F2 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 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 4/9 的株系 F3 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 (2) 或 (3)9 紫:3 红:4 白 【解析纯合品种有四种,因此这是两对相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应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熟练掌握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写出该遗传图解并计算。 【评析】;这是今年来遗传规律的考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类的,但是再次考察了遗传图解,让 老师们更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遗传图解书写规范的培养了。 (北京卷)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 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 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   B.3/16  C.7/16    D.9/16 BbSs 答案 B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知识。此考点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要点透析】根据题意,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为 B_ss,基因型为 BbSs 的小鼠间相互 交配,后代中出现 B_ss 的概率为 3/16 (20 山东高考理综)26.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 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 全为灰体长翅。用 F1 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 代只出现灰体长翅 200 只、黑体残翅 198 只。如果用横线(____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 A.a 和 B.b 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 可分别图示为_____和_____。F1 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____。 (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 F1 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 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 色体上,请确定出 X 或 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____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 D.d 和 E、e 表示,F1 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F1 雌雄果蝇互交,F2 中直刚毛弯 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_____。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 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 了 X 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 X 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 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I 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II 如果_______________,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III 如果_______________,则 X 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 (2)根据 F1 中刚毛性状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 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 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因为 F1 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根据提干信息可以判断 F1 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 别是 EeXDXd 、EeXdY,F2 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1/2×1/4=1/8。 (3)(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 F1,再用 F1 互交(或 F1 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后 F2 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 F2 中雌雄蝇所占比 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结果预测。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设该隐 性基因用 f 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 F2 中雌雄比例为 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 则 F2 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 F2 中雌:雄在 1:1~2:1 之间。 (安徽卷)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和 B、b),这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 2 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 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 自交,F2 获得 137 株扁盘形、89 株圆形、15 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 是 A、aaBB 和 Aabb B、aaBb 和 Aabb C、AAbb 和 aaBB D、AABB 和 aab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两对等位基因控 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 从 F1 自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 9∶6∶1 看出,F1 必为双杂合子。所以本题是考查基因间 的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 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 代表现型有 3 种,比值为 9∶6∶1。所以两圆形 的亲本基因型为选项 C。 (江苏卷)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 基因决定雌株。G 对 g 。g 对 g 是显性.如:Gg 是雄株.g 是两性植株. 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 和 G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柑.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从题意可知,Gg、G 均为雄 性,不能杂交,A 项错误;两性为 g 可产生两种配子,B 项错误;两性植株 g 可自交可 产生 雌株,C 项错误;若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则纯合子比例会比杂合子高,D 项 正确。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全国卷Ⅱ)33. (11 分)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 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 A 显示一个条带, 白化基因 a 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 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 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条带代表 基因。个体 2~5 的 基 因 型 分 别 为  、 g − g − g − g − g − g − g − g − g − g − g − 、 、和 。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 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 、 和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 患 者 结 婚 , 生 出 一 个 白 化 病 子 女 的 概 率 为  , 其 原 因 是   。 由遗传图谱分析结合题意可知:1、2、5 的表现型可得基因型分别为 Aa、Aa、aa。 (天津卷)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TS 表示短食指基因,TL 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 在男性 为显性,TL 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 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B. C. D. 答案 A 思路分析:据题,TS 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 TSTS 或 TSTL,TL 在女性为显 性,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 TSTS。由于该夫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 妇的基因型为:丈夫 TSTL,妻子 TSTS,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只能是女儿为长食指, 生女儿概率为 1/2,女儿的基因型为 TSTL 的概率为 1/2,整体考虑,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 指的概率为 1/4 误区:本题中,TS 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长食指的基因型为 TLTL,TL 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长 食指的基因型为 TLTL 或 TSTL,男性和女性长食指的基因型不同,这是一个陷阱,是考生应该注 意的一个雷区。 (海南卷)1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 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 B.1/4 C.1/6 D.1/8 1 4 1 3 1 2 3 4 【答案】D (四川卷)31.(18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Ⅱ.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果蝇对 CO2 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 验。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 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 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 (注:NN,XnXn, XnY 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 代果蝇共 185 只,其 中雄蝇 63 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 F1 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 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 ③ 若 F1 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 F1 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 上 F2 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__________。 II:[答案]:1、(1)控制 CO2 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 耐受型(雌)X 敏感型(雄) 2、(1)X 3 (2)n XNXN XNXn (3)N 1/11 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题:该实验为验证控制 CO2 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要证明是细否细 胞质遗传可进行正交和反交。 第二题:F1 代果蝇共 185 只,其中雄蝇 63 只,由此可知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3 种,雌蝇 2 种,雄蝇 1 种。若 F1 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 因是 n,亲本基因型为 XNXn, XNY,F1 代雌蝇基因型为 XNXN XNXn ,若 F1 代雌蝇共有 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亲本基因型为 XNXn XnY 。F1 代雌蝇基因型为 XN Xn XnXn , 比例 1:1,雄蝇基因型为 XnY,让 F1 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 代成活 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 1/11 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 (广东卷)28、(16 分)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 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XY。请回答: (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类型(色盲等位基因以以 B 和 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 (填“父亲”或“母亲”)的生 殖细胞在进行 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 氏综合征患者?②他们的孩子中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 条染 色体的碱基序列。 【答案】:(1)见右图 (2)母亲 减数第二次 (3)不会 1/4 (4)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遗传系谱应该包括 代数、个体及个体关系和图例三部分。该男孩的基因型应该为 XbXbY,,其父亲基因型为 XBY,其 母亲基因型为 XBXb,可见该男孩的来年各个 X 染色体均来自母亲,且是其母亲的生殖细胞在 简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分开形成的。如果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 就无法通过配子影响到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概率为 1/2Xb×1/2Y=1/4 XbY。人类基 因组计划至少要测 24 条染色体的碱基续列。 (江苏卷)29.(7 分)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 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 II-4、II-6 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 与 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 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 【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 X 显性遗传 (3)1/1296 1/36 0 【解析】本题以系谱图为载体,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和概率计算 (1)甲病具有“无中生有”特点,且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 (2)乙病具有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不患病的特点,因此不可能伴 X 显性遗传病 (3)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 a,则 II8 有病,I3 、I4 基因型均为 Aa,则 II5 基因型概率为 2/3Aa 和 1/3AAII6 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其基因型为 AA,因此 III2 基因为 AA 的概率为 2/3.*1/2=1/3,为 Aa 概 率 为 2/3 , 同 理 III1 基 因 概 率 2/3Aa 或 1/3 AA , 因 此 其 子 代 患 病 概 率 为 1/3*1/3*1/4=1/36,正常概率为 1/36,因此双胞胎同时患病的概率为 1/36*1/36=1/296②因乙 病具有代代相传且患者全为男性,因此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 Y 传,因 III2 患病,则双胞胎男 孩患病,故 IV-1 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 1/36*1=1/36。子代女孩不一定会患乙病,故 IV2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0 【规律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定方法: 1 遗传方式判定顺序:先确定是否为伴 Y 遗传(是否患者全为男性)→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 (是否为母系遗传)→确定是显、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 X 遗传 2 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1)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为伴 X 隐性遗传。 (2)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伴 X 显性遗传。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 如果系谱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从可能性大小上判断: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病。 (2)若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率相当,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若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几率相关很大,则该病极有可能是伴性遗传。 生物的变异 (福建卷)5.下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 WNK4 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 1169 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 G—C B.②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 A—T D.④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转录、翻译等基础知识,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第一步 先根据基因结构和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即 mRNA 上建基排列顺序(…GGG AAG CAG…)。由于 1169 位赖氨敬(AAG)交为谷氨酸(GAA GAG),结合题干意思即①②③④四处 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GAG)从而推出是②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所以选 B 项。 (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 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 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 序列 C.细胞的 含量 D.细胞的 含量 【答案】B 【解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 DNA 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 缺失或者是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评析】这道题就是考了一下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试题的难度很低,学生比较容易做出答案, 其实简单点考虑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测定 DNA 序列。 (天津卷)7Ⅱ.(12 分)某地区从 1964 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 1967 年中期停 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 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 表示野生敏感型 基因。据图回答: (1)R 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 RR 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 基因型频率分 别为 4%和 1%,此时 R 基因的频率为 。 ( 3 ) 1969 年 中 期 RR 基 因 型 几 近 消 失 , 表 明 在 的环境条件下,RR 基因型幼虫比 SS 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 应能力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 是 。 答案(26 分) Ⅱ(12 分) (1) 基因突变 (2) 97% (3) 不再使用杀虫剂;低 (4) 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 R 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思路分析: DNA DNA RNA II(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 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RS、SS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和 1%,则 RR 基因型频率为 95%,R 基因的频率为 R/(R+r)= (4+2×95)/200=97% (3)1967 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 基因型幼虫比 SS 基因型幼 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 R 基因频率 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SS 遗传育种 (安徽卷)31.(24 分) I.(15 分)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 60Co 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 状,诱变 I 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 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 是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 I 代 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 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 I 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 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 示)。 II.(9 分)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 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 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 M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在配制好 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 2~5d, 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 【答案】Ⅰ⑴显性 隐性 表现型为棕色、低酚 ⑵AaBB aaBb ⑶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 Ⅱ⑴茎尖、根尖 不含病毒 ⑵ 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⑶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Ⅰ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 是棕色、高酚, 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 是隐性。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 是 aaBb,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 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Ⅱ培育 无病毒植株苗,应选择不含病毒部分培养,而植物体新生部位不含病毒,植物组织培养培养 基成分应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另外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诱导植物细胞分裂、 分化,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说明消毒不彻底,不同植物激素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发育方向, 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高低,有 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四川卷)31.(18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 HVA 基因成功整 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 T。植株(假定 HVA 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 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 HVA 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 HVA 基因的 →① →② → 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胚含 HVA 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某些 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 HVA 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 三种类型(黑点表示 HVA 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 将 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50%,则两个 HVA 基因 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0%,则两个 HVA 基因 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 ② 让图 C 所示类型的 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I:[答案]:(1)0% 75% (2) B A 15/16 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 1 小题:T 植株含一个 HVA 基因,可以考虑为 Aa,A 代表 HAV 基因,自交,种 皮是其体细胞,基因型全为 Aa,胚为 F1 幼体,含 A 基因的比例为 3/4。 第 2 小题:A 图考虑为 AA,而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 aa,则 A 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 为 0%,B 图可考虑为 Aa(因两个 HAV 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则 B 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 50%,C 图可考虑为 AaBb(A,B 任一都抗旱),此时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 aabb,则 C 图杂交后 代抗旱比例为 15/16(仅 aabb 不抗旱)。 (江苏卷)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 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卷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答案】B 【解析】本题以突变实例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应用等。因不知该突变体的基因 型,故不能判断其变异为隐性还是显性突变引起,A 项错误。若一杆双穗为隐性突变,则该植 株为隐性纯合体,则自交后权威一杆双穗;若为显性突变,则该个体为杂合体,其自交后代 一杆双穗纯合体比例为 1/4,B 项正确。基因突变为分子水平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 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D 项错误。 (江苏卷).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 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 为四倍体,A 项错误,用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 B 项错误。C 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 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 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 D 项正确。 生物进化 (20 山东高考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 A 错误;生 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 B 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 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力变异所决定。因此 C 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 群的基因频率,因此 D 正确。 γ γ (江苏卷)1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 冻害 D 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 递给后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理解。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具有可在自然环境中生 存,A 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B 项错误。冬季来 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是因相关酶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 化成其他物质导致,而非为防冻害而产生的变异,C 项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 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 项正确。 【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 C 项,因细胞液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抗性增加,与题干中的信息向符 合,因此干扰下极强。含糖量增高可防止冻害,但含糖量增多是因酶活性所致不是为防冻害 而导致,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做类似题目时,注意分析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进行在 进行判定对错。 (海南卷)16.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