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集锦一 5页

  • 4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作文素材集锦一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作文素材(一)‎ 人物素材整理示例——林语堂 一、人物印象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在写作成就上,林语堂一生著作众多,特别是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成就极高,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同时,林语堂在英文写作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单就英文文笔而论,林语堂虽算不上空前绝后,但绝对是”两脚跨中西文化的第一人”。‎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热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这是林语堂的自况之言。‎ 林语堂的故事 ‎1、【相面打分】‎ 在东吴大学,林语堂的英文课从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的成绩了,他便坐在讲台上,拿一本学生名册,轮流唱名,被唱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他则像一个相面先生一样,略为朝站起的学生一相,就定下分数了。难得有几位他吃不准的,便把他们请到讲台前来,谈上几句,然后定分。‎ ‎ 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几节课下来后,便能直呼学生姓名,然后在课堂上,随时点指学生回答问题。因此,还未到学期结束之时,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他心里便早已有数,这就是他敢于“相面打分”的秘诀。‎ ‎ 当时上过林语堂课的学生回忆说:“林教授(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以笔试命题计分,所以在同学们心中,无不佩服。”‎ ‎2、【最好的职业是婚嫁】‎ 一家女子学校请林语堂先生来演讲,因为那周正好是毕业班的“职业周”,所以给他的题目是“文学职业”。但林先生开口就说,我劝你们不要选文学为职业。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叫李清照,她就是嫁了丈夫、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做出好词来的。假如李清照靠卖词为生,她的《漱玉词》怕是换不到三碗绿豆汤。而赵明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功,就是养活了一位女词人。所以,他说:“我相信你们最好的职业是婚嫁。”一番话,学校师生听得目瞪口呆。‎ ‎3、【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4、【母语情结】‎ 当年林语堂在平和坂仔出生、生长,以致后来到厦门的就读,闽南话作为最初的母语深入他生命深处,和血液一起流淌,于是听到乡音是他的一大快事。‎ 为此,他在《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中,不仅把听乡音的快乐列在其中,而且还摆在第二和第三位。“初回祖国,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语骂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却懂,不亦快哉!”到电影院坐下,听见隔座女郎说起乡音,如回故乡。只是因为她们的乡音,乡音抚平了所有的不快,产生了美感。 ‎ 林语堂的许多文章中都融入了闽南话、闽南文化的元素,其中体现最为集中的是他1963年写的自传体小说《赖柏英》,不仅仅这是他对初恋女友的回忆,还是闽南文化的传播,在书中闽南话、闽南风俗集中得到了体现。1966年定居台湾开始,林语堂更是把听乡音当成了他最大的欣慰和人生享受。到了晚年他按闽南话语音写了一首五言诗,甜美地回忆和描述家乡的民风民情。‎ 晚年的林语堂离开美国,虽然没有回到故乡,总算也回到与漳州一衣带水的祖国宝岛台湾。台湾人的祖先大部是闽南的移民,不仅血缘相同、风俗相似,而且语言相通。也许这也就是林语堂选择台湾最主要的原因,闽南话一直没有退出林语堂的生活,无论距离多远,乡音总是如胎记一般,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时刻伴随林语堂的岁月。‎ ‎5、【幸福美满的婚姻】‎ 林语堂有着六十年的美满婚姻。妻子廖翠凤却不是他的最爱。林语堂最爱的女子名叫陈锦端。廖翠凤当然知道林语堂的心,但她并不吃醋和嫉妒,有时还会开玩笑地对孩子说,林语堂是喜欢过陈锦端。他们之间,一直彼此信赖,廖翠凤相信他,他娶了她就会好好待她。有人问他们半个世纪“金玉良缘”的秘诀。老夫妇抢着说,只有两个字,“给”与“受”。林语堂说:“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 陈锦端永远在他的心里,他只把她放在心里。他和该在一起的人在一起,该怎样生活怎样生活,该怎样美满就怎样美满。 ‎ ‎6、【幽默与深刻】‎ 当今中国人看到“幽默”二字,莫不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若对人冠以“幽默”二字,更是一大恭维,“幽默”一词存在于中文世界不过八十年,源自英文单字humour的译音,首先将humour转化为“幽默”二字带进中国的,即为有“幽默大师”美誉的文学家林语堂,1924年创造“幽默”一词时,不过三十岁。‎ 他的幽默不像时下流行的搞笑方式,肤浅而夸张地讲些笑话或段子来吸引人,而是于日常生活中捕捉一些可爱可乐的事物加以揶揄。如《我怎样买牙刷》、《我的戒烟》、《冬至之晨杀人记》等,从生活小事生发出无限的况味,读来令人莞尔。 被郁达夫形容“生性憨直、浑朴天真”的林语堂,曾自傲地说,“我是一团矛盾,但我以自我矛盾为乐”。因此他的座右铭“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衬托他的人格,更显得鲜活有力。‎ ‎7、【经典语录】‎ ‎1.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我的话》‎ ‎2.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3.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吾国吾民》‎ ‎4.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5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6.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苏东坡传》‎ ‎7. “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份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语堂自画像 二、多维解读 立意角度1:从【相面打分】的故事中,可以立意“客观公正”“过程与结果”“能力与责任”。 立意角度2:从【最好的职业是婚嫁】来看,可以立意为“职业与理想”“选择”。 立意角度3:从【长生果】的故事中,可以立意“教育的艺术”“靠/借助”。‎ 立意角度4:从【母语情节】的故事中,可以立意“传统”“文化”“责任”“传承”“信仰”“坚持”。 立意角度5:从【幸福美满的婚姻】来看,可以立意为“宽容”“信赖”“欣赏”。 立意角度6:从【幽默与深刻】的故事中,可以立意“人生智慧”“幽默”“细节与深刻”。 三、经典范例 ‎1、话题:平衡 林语堂是对鲁迅最好的平衡。鲁迅是一位很激烈的大师,他能把五千年的封建礼教,总结为两个字:吃人,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中国人的“劣根性”。而林语堂则比他乐观,他能看到陶渊明的洒脱和庄子的不羁,苏轼的才华和孟子的勇气,他是最了解我们这个民族“优根性”的一个作家。鲁迅是一个斗士,林语堂则是要我们去做一个绅士。一个人去做一个批评者并不是多大的难事,如今被封作或自封为“当代鲁迅”的人不少,可你见过谁被称为“当代林语堂”?知道了“劣根性”与解决“劣根性”是两码事。林语堂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他鼓励人们在各个方面去修炼,做一个越来越文明礼貌的人。‎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林语堂的乐观能平衡鲁迅的辛辣。‎ ‎2、话题: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 ‎3、话题:独特 他,没有张爱玲浓郁的小资情调,也不是鲁迅先生笔杆下的化身。在那个时代,他独处着做自己的文章,也关切着“吾民”‎ 之生计。儒家,道家,佛家,在他的笔下都成了自己的宗教。关于《吾国吾民》,他没有鲁迅先生的尖锐,却也不失小资的儒雅与本性的深沉。他不会天花乱坠的谈吾国,也不会矛头直对的看吾民,他笔下有的,是何为《吾国吾民》,怎么是《吾国吾民》,一种关切,透出笔墨,成为激励吾国吾民向前的精神食粮。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与其他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给了林语堂独特的“阅世”视角。‎ ‎4、话题:超然的心态 你恍惚看到了,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一位谦虚谨慎的学者,与你辩论该如何逍遥自在地做人、心无芥蒂地处世,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正因有了这种超然的心态,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两派不同阵营中的代表人物,唯政见不同,林语堂多次被鲁迅辱骂,但其事后仍能在《鲁迅之死》中满怀真情地说出:“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却能一笑置之,轻松下来,这种胸襟,何其坦荡!‎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质疑等,学会坦然对待。‎ ‎5、话题:回忆与现实 ‎  笔耕之余,林语堂喜欢作画,他画中的女子从来都是一个模样:留长发,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将长发挽起。孩子询问父亲,林语堂也不掩饰,抚摸着画纸上的人像,说:“锦端的头发是这样梳的。” 没什么好隐瞒的,他不过是在怀念少年时爱过的姑娘。人人都知道他一直都在念着陈锦端,但是,他的智慧在于,不和生活较劲,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旧情人再好,往事多美妙,不过都是过往,最要紧的是怜取眼前人。‎ 经典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回忆固然有很多美好,但活在当下才更值得珍惜。‎ 四、主体段写作 运用林语堂的作文素材,自选一个话题,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文主体段落。作者:微软拥护 ‎(观点句)+(阐释句)+(例证句)+(分析句)+(结论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