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活与哲学》基础原理
第一单元 哲学概论:(一)
1、哲学的起源和任务?
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⑴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⑵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经济、政治。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有二: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②是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3)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⑵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⑶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性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复习必背
第二、三、四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个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哲理的应用模式:先表述哲理(原理即世界观,这要求我们+方法论。)再具体说明题目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这观点。材料体现有几个哲理,答案就要分几点组织。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
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
服从自然。一般用于如何处理人与
自然关系,上帝、鬼神、观念等。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注:本条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条哲理,一般分开用)
⑴ 物质决定意识(重点)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应用】这是常用的哲理,一定要记熟
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事
实,…现象现状,…情况状况,…
国情,形势等词语”是关于物质具
体形态的描述;
②判断“物质决定意识”常用词句:
因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从
当地(当时);根据…情况;在…
形势下;符合…实际;在…现状上;
各地各部门;适时等;
③可先找“名词性词语(状况,事
实)”,接着找“意识”,材料中
如有以下词语是反映意识的:思
想、理论、主义、观点、观念,计
划、方案、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科技文化,道德,精神,法律相关
的词语。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重点)
分二哲理: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即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促错阻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当材料中有涉及“人们有能力认识…事物或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制定了…方案、计划;获得了认识上的什么理论与发展”时使用。
3.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具客观性和普
遍性。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
在题目材料中特别强调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规律则受到了惩罚时,方可使用,否则只使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观点。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重点掌握】
①尊重客观规律离不
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
础。
这要求我们既
要尊重客观规
律,按规律办
事;又要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
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有机地
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
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
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
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认识、改选世界所取得的成就,重在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⑵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②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⑴ 么样
⑴ 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⑵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二部分:认识论(涉及实践、认识、真理等概念)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
践决定认识)
用时一般分为4点组织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
2.在材料中找内容:
① 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来源;
② 认识进一步提高---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 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 这认识应用到实际中--目的和归宿
2真理观
① 真理是客观的,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
① 真理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③在实践中坚持、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展真
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
② 材料中一个认识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第三部分:唯物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发展;一个实质与核心是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 联系观(总特征之一)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固有事物联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臆造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⑴先看材料中是否有两个以上事物(不同的主体)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⑵再找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一般有关连词连接。如…有利于…;影响;事关…;…结合:相协调、相促进……等;个别材料内容可能没有明显的关连词,这要从其意思上把握。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材料中说到…事物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结果时
4、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
⑴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首先在材料中要找到一个表示整体的词语,后要找到一个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要素的词,而且整体与部分是同性质的(要么同是抽象,要么同是具体),而矛盾的普遍性(抽象)与特殊性(具体)辩证关系则不属于整体与部分关系。
⑵一般模式:花与树;鸟与群;个人、民族、国家;万世与一时;农业与农民;工作全局、顾大局;全国一盘棋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
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
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
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
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
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一) 发展观(总特征之二)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
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一般有下语句
①…才能不断提高…;②兼顾眼前…长远利益;③可持续…;④承上…下;⑤只有…才;⑥对…充满信心;⑦…的愿望;⑧过去…,现在… 强调事物自身发展的纵向过程
2.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
的。
3. (发展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我们既要看到前
途是光明的,对未
来充满信心;又要准
备走曲折的路
⑴一般材料有两部分,前一段描写过程艰难,后一段描写得到好结果。 注意关键词,如:①长期性与艰巨性、复杂性…从而取得了成功、荣誉;②…挫折…成就;③奋斗、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④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胜利;⑤好事多磨;⑵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区别: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的材料有两个组成部分(困难+成功)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只有后一部分的好结果,重在对未来的描绘。
4. (发展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坚持适度原则。
一 有以下词语: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一口一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分步走,分阶段、步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无以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结构调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读书破万卷,下笔…;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反面: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等.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5.(发展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视内因,
不忽视外因。
内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一) 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和核心)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1.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即对立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二者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题目材料中一定要同时存在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双方。如“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纯粹的光明,就象纯粹的黑暗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让人欢喜让人愁;有利有弊…
2. 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是客观的。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
分析方法、全面看问
题,防止片面性。要
求我们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
的方法解决矛盾
主适用:①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评价,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的对立,又要看到两方面的统一。②办事情过程中,不能只抓一点,而要统筹兼顾。 ③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和…”;“同时”“……但是……”;“兼顾”(或“统筹”)等词眼或意思,说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三表现: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不同
阶段有不同矛盾;同一矛
盾的不同方面有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判断与应用】:
如果出现 ①“特点、特色、特征、分类、分别、各地、各部门、具体(不同)情况、具体实际”等词意;②材料中有两种处理问题的方法;③成语俗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入乡随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结合。
材料中能体会出“共性与个性”同时存在。有如下词语:
①“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②试验、推广经验要结合实际、先进事迹报告 ③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前提:强调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一般适用于解决问题。 ②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等。
6.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的统一。
既要着重把握矛盾
的主要方面,分清主
⑴提醒: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评价事物,尤其是认识事物的性质时使用
⑵
系
每一个矛盾的双方都有主次之分。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流,又不能忽视矛盾
的次要方面,即支
流。
把握关键词语:性质、本质(实质)、主流、方向、主体(主导)、总的看、绝大多数(九个指头)、成功(成就)、形势、辨方向识大局、利大于弊或弊多利少等。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属方法论】
【依据】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看问题、办事情,既
要全面,统筹兼顾;
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和主流。反对形而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8、矛盾分析法主要方法论
【重点掌握】
矛盾分析法主要方法论有:
1.根据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一分为二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看问题。
2.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根据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原理的各种方法论的总和。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四)创新(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要求)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1、辩证否定观原理【重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
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
己。)也是联系的环节,实
质就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材料中有对旧事物、旧理论中
积极因素的保留,同时又有对
其消极因素的抛弃,并增添时
代的新内容加以创新,促使事
物向前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创新,就必须在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
意识。(密切关注变
化发展着的实际;注
重研究新情况,善于
提出新问题,敢于寻
找新思路,确立新观
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作用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和对实践的推进。
历史唯物主义观
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 社会历史观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掌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内容、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①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的。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强调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社会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
多用于材料中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观点分析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只要题目不排除使用历史
唯物主义观,材料中出现
“为民、信民、靠民、深入
群众实际、听取群众的意见
与建议、以人为本等”等可
用。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⑴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
⑵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不会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主要方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部分 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人生价值观)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重点掌握】
①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
导向作用;
② 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1.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涉及多用于先进人物事迹或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中出现选择方向与态度的变化。
2.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重点】
【原理】标准:(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坚持实践观,坚持真理和正义。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
材料体现:做出正确的价值观、走什么样的人生路、发展道路,人怎样与自然相处等。
3. 人的价值
(1) 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2)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4.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原理(3个哲理)【重点】
⑴ (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
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依赖于社会和集体。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⑶(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