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评析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评析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祖涛 ‎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①‎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②‎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③‎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④‎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评析】‎ 本题考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虽然200年来人类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本题可以看作是对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回应。‎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改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但改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改变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但不改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本题所给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会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增加,但商品价值总量不变。故①正确。‎ ‎【答案】A ‎13.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① 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② 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 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④ 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为话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企业经营等相关知识,阐释典型经济案例的能力。‎ 本题材料中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聚焦自己具有独特优势的环节,然后借助专业化分工,将自己不占优势,不创造价值或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外包给其他优势企业,并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提高企业及至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故①②符合题意。整合资源、建立联盟,并不改变各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属于兼并收购,③‎ 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增加市场份额,同时增加市场份额也不一定会提高利润率,④不选。‎ 知识拓展:本题中的企业管理模式符合“价值链管理”理念。企业的价值链展示了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运输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系列活动及业务流程之间的连接情况。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只有某些具有突出优势的环节,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环节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因此,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时,应结合自身实际,集中企业资源重点发展这些战略环节,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弃一些相对劣势的环节,从而获得更高效益。同时,企业还要着眼于整个行业的价值链,重视整合上游供应商及下游渠道商,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成本等直接关系到企业自己产品的成本、性能以及顾客满意度。‎ ‎【答案】A ‎14.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见图4)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 ‎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 ‎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图4‎ ‎【评析】‎ 本题以我国快递业市场变化为素材,考查对“供给变动”的理解,要求考生能运用经济学图形解析具体经济现象(进行图形与文字转换),着力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图形中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反映的是快递服务价格(平均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快递市场供给增加。投入价格(成本)、技术、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卖者的数量等都是引起供给移动的重要因素。选项①会导致快递行业经营者(卖者)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供给增加,符合题意。②属于成本因素,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会引起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从而导致供给减少,其图像是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故不选②。③属于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企业成本,这会引起供给增加,符合题意。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会导致快递需求增加,其图像是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不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P(商品自身价格),C(生产成本),Pr(相关商品的价格),T(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N(价格预期)等,用函数表示是:Qs=f(P,C,Pr,T,N)。要注意区别不同变量对供给数量(Qs)的影响及其图示。比如,Qs与P成同方向变化(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等除外),其图像是点沿曲线移动;与C(如要素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其图像是,成本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左移位,成本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右移位;如果行情(N)看涨,厂商就减少现在的供给,待价而沽。此外,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等也会影响供给数量。‎ ‎【答案】B ‎15.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5所示。‎ 图5‎ 从图5可以推断出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经济图表呈现我国5年来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经济知识,基于实证材料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断,着力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经济信息、描述和阐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从图5可以看出,5年来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消费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开始实行,消费贡献率超过了投资贡献率,由此可以得出③。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驱动到投资与消费“双驱动”,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优化,①符合题意。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下降并不表明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下降,②错误。经济增长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我国当前虽然消费贡献率超过了投资贡献率,但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不能说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④错误。‎ 特别提示:“由A转向B”的含义与“B代替A”相类,A与B是不共存的。就本题而言,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与消费“双驱动”,两者共同发力,并非以前只靠投资拉动,现在只靠消费拉动,因此④的表述是错误的。准确的表述是“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驱动为主转向投资与消费双驱动”。‎ ‎【答案】B ‎16.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④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素材,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国家政策、阐释政治现象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材料中某市司法局加强基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不仅更好地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也从一个侧面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公民权益,不涉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属于司法体系与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变革,与司法体制改革无涉,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7.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上述规定旨在 ①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②减轻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 ③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④改进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中央《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为素材,考查考生对政府职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理解和阐释国家政策的能力。‎ 文件中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政府工作中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即: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应由县级以上政府履行事权的财政支出义务,不得向乡镇“摊派”,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减轻乡镇财政压力,使得乡镇财政能更多地投入到本级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上,从而提高本级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故③④符合题意。乡镇与县级以上政府都是乡镇公共服务的主体,文件规定只是明确了事权与支出责任要相适应,并没有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更没有减轻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①②属于对材料信息的误读,不选。‎ ‎【答案】D ‎18.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对话会的成功举办 ‎① 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 ‎② 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③ 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 ‎④ 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评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召开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宣传我国外交成就,有利于增强考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取得丰硕成果,②③两项对会议成果作出了准确概括,在材料信息中也有明确支撑,应选。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总是存在的,加强政党交流合作可以增进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缩小国家间的利益分歧,但不可能消除利益分歧,①错误。加强政党交流合作有利于建设国际新秩序,但国际新秩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④把“应然”当作“实然”,不选。‎ ‎【答案】C ‎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 ‎”“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展示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既考查了考生对文化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阐释文化现象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考生的文化自信。‎ 材料中,“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识,这些词汇在国外获得较高关注,可以支撑④。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成为英语词汇,以及上述词汇广受关注,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正确。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文化价值的实现,但不决定文化的价值,①错误。“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但并不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②属于对材料信息的误读,不选。‎ ‎【答案】D ‎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某市发掘中医文化资源,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关知识的理解。‎ 材料中某市发掘中医文化、以药立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其文化意义主要在于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利于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焕发活力,③符合题意;该市的举措充分利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促进了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基本理念的创新,故不选①;该市的举措有利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但不属于“开创新局面”的重大突破、重大贡献,②夸大了其意义,不选。‎ 知识拓展:要正确把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两者都强调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同时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前者强调改造与转化,着重于批判性继承,以激活其生命力;后者强调继承上的创新和发展,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两者是密切相关、前后相继的关系,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从而使传统文化能适应时代特点和要求,“古为今用”。‎ ‎【答案】D ‎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评析】‎ 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为素材,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可以支撑②;这一思想结合实践要求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可以支撑③。认识源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同样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①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远没有完结,需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④错误。‎ ‎【答案】C ‎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习近平考察长江经济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矛盾含义、矛盾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并渗透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试题的教育引导作用。‎ 习近平的讲话充满辩证法思想。讲话要求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对关系,都坚持了“两点论”;在此基础上强调要重点突破、保护为重、生态优先,坚持了“重点论”。故②符合题意。④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这一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应选。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不可或缺,②认为两者“相互分离”是错误的。习近平对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关系的论断,反映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并没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特别提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能把它们理解为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答案】B ‎23.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 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 ‎②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 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 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评析】‎ 本题以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为材料,考查考生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关知识的理解,引导考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国铁路部门完成公司制改革后,已转型为经营型企业。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企业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我国不惜亏损运营“慢火车”,反映了铁路部门以社会效益为重的价值判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体现了铁路部门的社会责任和担当。②③符合题意。人们利益立场的差异会导致价值观的差异,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正确性,①④颠倒了两者的相互关系,观点错误。‎ ‎【答案】C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 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 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 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14分)‎ ‎【评析】‎ 本题结合国内掀起马拉松热设置问题情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其驱动因素,着重考查考生整合学科知识、解释与论证问题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新产业的兴起,通常既要考虑市场因素(主要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也要考虑政府因素(如产业政策等)。马拉松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兴起从需求方面看,其动力来自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从供给方面看,其动力来自商业价值大、有利可图,带动作用明显。此外,新产业的兴起还要借助外部条件,最主要的是关联产业的支撑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马拉松热逐渐发展为一个产业,离不开服务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也离不开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助力,离不开深化供给体系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的支持。‎ 本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经济学学科思想与学科思维品质。试题材料文字简略,涉及马拉松热驱动因素的有:经济发展;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主办方与主办城市收益大。考生需要整合经济学学科知识,增强学科思维,能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重构知识体系,从需求、供给、产业关联性和国家政策等四个方面整合材料信息,并展开合乎逻辑的阐释与论证。这就充分地考查了考生的经济学素养。同时,对于需求,还要注意向上追溯产生的原因,即马拉松赛事需求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经济发展;对于供给,也要向上追溯原因,即马拉松赛事供给增加←商业价值大、有利可图。考生要熟悉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多种因素,包括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并调用知识,结合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又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深度。‎ ‎【答案】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经典试题回顾:‎ 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问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结合以上材料,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12分)‎ ‎【评析】‎ 本题以我国宪法修改过程为素材,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及具体形式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阐释政治现象的能力。试题通过引导考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党中央关于宪法修改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按程序推进、广泛凝聚共识等原则紧密结合,提高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以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宪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助力考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试题共有3段材料。第1段讲中共中央决定启动修宪,重点讲党的领导;第2段讲广泛征求意见,涉及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协商民主;第3段讲修宪的法定程序,即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3段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与形式,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解答此题,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并调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阶级本质与具体形式),对材料信息进行整合与阐释。答题思路按“一总三分”‎ 展开,即总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然后结合3段材料的主旨展开分述。‎ 特别提示:对民主的理解,就其含义来说,既有国体意义的民主,即民主总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民主都有其阶级本质;又有政体意义的民主,即民主的具体形式,包括具体的制度设计等。引导学生从国体意义和政体意义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助于培养学生政治学的学科思维。‎ ‎【答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 ‎【评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题以此为背景,以农村改革为主线,考查考生对改革必要性的理解,对党的农村改革政策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引导考生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第(1)题是哲学题。习近平2018年4月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调研时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本小题以此为论题,要求考生结合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材料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回答此题,首先需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作为分析论证的理论依据;然后要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析改革的实质与作用,这就完成了对论题的理论论证;最后,再结合材料,演绎分析小岗村进行的“大包干”‎ 等改革,破除了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弊端,解放了生产力,这就为论题提供实证。答案的总体逻辑是“理论论证+实践证明”。‎ 第(2)题是文化生活知识题。材料列举了党中央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并说明了这些文件对农村改革的作用,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其实质是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对此类设问,通常用“三段论推理”的逻辑构建答案。即以文化的作用、先进文化的促进作用为大前提(理论依据),以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先进文化为小前提(需要依据材料中“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从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中央决策为什么属于先进文化),以中央意见和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具体作用(演绎分析)作为结论。‎ 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要求回答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创新精神。组织答案时,一是要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这个主体来谈,不要谈政府、企业等其他主体应怎么做;二是要围绕“发扬创新精神”这个主题,不能偏题。‎ ‎【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原理·大前提)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小前提)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演绎·结论)‎ ‎(3)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勇于探索,培养创新品格;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