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以某区域资源开发为例分析资源开发的条件、方向,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微专题一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其发展特点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 ‎2.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产业。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种以重化工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为鲁尔区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 ‎2.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产业。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种以重化工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为鲁尔区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思维拓展 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以下要素:‎ ‎(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及组合状况;资源的数量、地位;水源条件等。‎ ‎(2)位置及交通状况:优越的位置及便捷的交通利于与外界的联系,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一般要从水陆交通两方面具体分析。‎ ‎(3)科技、市场、政策等: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率、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 ‎ 考向 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分析 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的工业部门。‎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解析 第(1)题,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能源储藏条件、交通运输、市场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箭头指向,结合该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判断,煤矸石、煤泥、混煤可作为火电厂的原料,同时煤矸石和火电厂的废渣可作为建材工业的原料。第(3)题,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该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微专题二 鲁尔区发展中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一、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1)表现 煤炭、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失业问题严重。‎ ‎(2)原因 ‎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②煤炭资源枯竭;‎ ‎③技术发展,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煤炭、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失业问题严重。‎ ‎(2)环境恶化。‎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存在问题 主要策略 具体措施 传统产业的衰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整治河流 控制大气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问题 原因或影响 应对措施 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当地的非可再生资源(当地的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资源枯竭 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失业人员大增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考向 能源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下图示意我国44个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分布。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简述其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问题:资源趋于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衰落,经济下滑;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发展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教育研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解析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进而针对存在问题找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微专题三 我国能源问题及能源基地建设 ‎1.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 ‎(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2)能源供应紧张。‎ ‎(3)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5)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秆等作为燃料。‎ ‎2.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3.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问题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小。‎ ‎(2)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 ‎①排出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②排放大量CO2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③产生废渣,污染环境;④废弃物污染水源。 ‎ ‎4.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措施 ‎(1)面临挑战 ‎①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③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④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⑤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较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单一的运输路线;⑥缺乏石油战略储备。‎ ‎(2)应对措施 ‎①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性。‎ a.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多元化战略,以煤炭为主、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b.提高石油利用率,节约使用;c.加强石油的勘探开发;d.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积极拓展石油的国际市场,保证石油来源的多元化和石油运输(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 ‎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降低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风险,规避油价的严重影响。‎ ‎5.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煤炭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充足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 生产结构 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 煤炭是主导产业,正向多元化发展 存在问题 资源枯竭和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致使传统产业衰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和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环境恶化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整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 考向一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平衡 ‎   (2011·安徽文综)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2题。‎ ‎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的油气产量增产空间越来越小,相反,中西部的煤、水电等的开发越来越快,能源生产重心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转移,故曲线c代表能源生产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东南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使能源消费总量与GDP 重心都向南偏移,其中体现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GDP的重心更靠近东南沿海。故曲线b和a分别代表消费总量重心和GDP重心的变化轨迹。第2题,能源生产的重心偏西,能源消费的重心偏东,要缩小这个东西间距,就要在东部建设能源生产基地,故D项正确,而A、B、C项发展的均是西部的能源基地。‎ 考向二 我国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 ‎“电荒”、“煤荒”、“油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读“我国核电站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核电站分布特点最能说明该区(  )‎ 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运输 B.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C.铀矿丰富,核电站近原料产地 D.地形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 ‎4.下列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 B.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立 C.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 D.鼓励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来看,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核电站发电所需原料很少。第4题,要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应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分析。开源主要应该加大对我国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节流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着手。而如果通过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来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就会使我国的能源供给依赖于外国,无法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完成5~6题。‎ ‎5.关于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利用 B.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 C.煤炭主要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 D.我国南方各省区煤炭资源都很缺乏 ‎6.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100%‎ B.该技术可以减小pH值和酸雨危害 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煤炭资源总量有限,且是非可再生资源,而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主要是由森林沉积后演化而来;中国南方各省除了贵州省煤炭较多外,其余普遍缺乏煤炭资源。第6题,该技术脱硫效率没达到100%;该技术可使煤炭燃烧时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酸雨危害减小,pH值增大;该技术没有体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考向三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 ‎7.(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泉的自然环境特点。酒泉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周围有大量未利用土地,为风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场所。同时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强大的冬季风是风电基地建设的重要条件。而本区人口少、经济相对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0年能源消费构成情况。据此完成1~2题。‎ 省区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①‎ ‎2 094.9‎ ‎3.063‎ ‎②‎ ‎17 344.1‎ ‎0.747‎ ‎③‎ ‎17 841.0‎ ‎1.285‎ ‎④‎ ‎12 538.7‎ ‎1.432‎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个省区中最多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个省区首位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个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个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2.今后四个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 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 B.②④两省区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证 C.②③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 D.①④两省区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四个省区的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做出正确判断,③省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水电和核电比例低,能源结构不均衡。第2题,从四个省区的能源消费构成及总能耗和单位GDP能耗看出,①为我国西部省区,大力发展核电没有必要;②应为我国东部省区,西电东送不正确;②③常规能源丰富,今后大力发展新能源不符合我国国情;①④两省能耗高,在加强本省能源开发的基础上,应提高能源利用率。‎ 读“2001~2008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回答下题。‎ ‎3.关于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B.消费量持续增长 C.生产量持续增长且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D.从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煤炭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煤炭的消费量持续增长;生产量在某些年份大于消费量;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与消费量相同;目前我国煤炭的生产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 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规划建设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首台计划于2014年5月投产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据此回答4~6题。‎ ‎4.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核能资源丰富 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6.除发展核能资源外,沿海地区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地热 B.天然气 C.风能 D.太阳能 答案 4.B 5.A 6.C 解析 第4题,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短缺。第5题,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安全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第6题,沿海地区风力大,还可以发展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7~8题。‎ ‎7.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8.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的措施。第8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建立以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体积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 ‎[能力提升练]‎ 读“我国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9~10题。‎ ‎9.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 ②煤炭运力不足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 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第10题,在一定时期内,东北地区煤炭能源需求还要持续增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 ‎11.山西省围绕煤炭开发,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铝土、铁矿资源,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其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图中输出产品为向省外输出。‎ ‎(1)分析山西省开展煤炭综合利用的有利条件。‎ ‎(2)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山西省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3)针对重化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山西产业结构应如何调整。‎ 答案 (1)煤炭、铝土、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原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等。‎ ‎(3)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如大力发展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工业,提高资源附加值,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 解析 第(1)题,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条件、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第(2)题,与20世纪初的鲁尔区相比较,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第(3)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所以山西省的工业是以煤炭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结构单一、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降低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79‎ ‎82‎ 材料三 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是日本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使用方便、热效率高。‎ ‎(2)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运输方式单一。‎ ‎(3)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来源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天然气相对于石油的优势:热值、污染、运输等方面分析。第(2)题,材料三反映日本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第(3)题,材料反映日本能源结构多元化;拓宽能源进口源地和进口渠道等方面的成效,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