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7.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生物试题——稳态与环境分章分节整理汇编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稳态与环境》分章分节整理汇编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31.((北京)14分)‎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的 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和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答案:(14分)(1)增多,增大,乳酸(2)下丘脑,体温调节(3)神经,免疫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9.(广东A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17.(广东A卷)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江苏)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5. (宁夏)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8.(山东)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 ‎74、(广东文科基础)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30.(宁夏)(9分)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 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进入___,‎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结合,‎ 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能、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能、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 答案:(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 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30.(安徽(18分)‎ Ⅰ.(1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 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 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Ⅱ.(8分)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 战,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 增加散热。‎ 答案:(1)静息电位 零 内(2)神经末梢(3)特定的受体 Ⅱ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的收缩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 ‎30(重庆)Ⅱ题30图2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 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 ③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 答案:(1)不属于 (2)不能 (3)①用a刺澈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29.(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 功能。‎ ‎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 ;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原因是▲。‎ ‎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答案:(8分)(1)内分泌(分泌激素)‎ ‎(2)减少、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2.(全国理综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 ‎4. (宁夏)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3.(山东)右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18.(广东A卷)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33. (理综1卷) (11分) (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是通过机体的 和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 分别是 、 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 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 答案:(11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反馈(3)不能,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30II.(浙江)(12分)给正常成年实验兔注射甲药物后,使其患了高血压病,注射乙药物可使高血压症状缓解。为了验证甲、乙两种药物的上述作用,请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图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 材料与用具:一组正常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适宜浓度的甲药物、适宜浓度的乙药物、注射器等。‎ ‎ (要求:答题时对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做要求)‎ ‎ (1)实验步骤:‎ ‎ ①‎ ‎ ·‎ ‎ ·‎ ‎ ·‎ ‎ (2)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答案:Ⅱ.(1)①用血压测定仪对该组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对照。‎ ‎ ②给该组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甲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 ‎ ③当该组实验兔患高血压病后,给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乙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免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 ‎(2)‎ ‎34. (广东A卷)(8分)‎ 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 。‎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 和 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答案:‎ ‎(三)患 GDM ‎(四)(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如果服糖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血糖调节的最大能力。‎ ‎(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53.(广东理科基础)现象I: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 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B 第4节免疫调节 ‎2(浙江).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4(全国理综2).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5.(山东)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26、Ⅱ.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Ⅱ(1)传入神经,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汗液蒸发(2)非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 ‎54.(广东理科基础)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4(重庆)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 ‎ 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8. (广东A卷多选)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29. (广东A卷)(8分)‎ 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 细胞,④为 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 ‎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 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 ‎(4)过程③表示 ,过程⑤表示 。‎ 答案:B  ,记忆B,  能否产生抗体和是否能直接识别抗原,mRNA,翻译, 胞吐作用,增殖分化,识别。‎ ‎35. (广东A卷)(8分)‎ 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 。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 (①;②;③)。‎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 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 ‎ ‎ 及丘脑。‎ ‎(3)途中此人肾上腺分泌增加,使垂体的 分泌增多,‎ 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 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 立刻给她注射 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答案:兴奋,1,大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激素,疫苗,B.‎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2.(广东A卷)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A ‎ ‎ ‎5. (福建)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第1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2.(广东理科基础)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1.www.ks5.u.11 (北京).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49.(广东理科基础)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 C.脱落酸 D.乙烯 ‎9.(江苏)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广东A卷).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30.(浙江)(26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1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 (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 ‎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__________的部位。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__________。‎ ‎ (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_________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__________(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间期 DNA复制 蛋白质合成 (2)生长活跃 下降 (3)抑制 B点 ‎ ‎ 赤霉素能消除细胞壁中的Ca2+‎ ‎29、(安徽)Ⅱ.(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 L-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mg·L-1)、蒸馏水、喷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 。‎ ‎(3) 。‎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 。‎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答案:(2)取两份乙烯利溶液(300mg·)分别稀释到30 mg·和150 mg·,待用。‎ ‎ (3)A组幼苗喷洒一次适量的30 mg·乙烯利溶液,B组喷洒一次等量150 mg·乙烯利溶液,C组喷洒一次等量300 mg·乙烯利溶液,D组喷洒一次等量的蒸馏水。‎ ‎ (4)雌花的数量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1.(广东A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15.(广东A卷)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4.(江苏多选)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个体 总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6.(浙江)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3. (安徽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 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50.(广东理科基础)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一1935年 ‎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 ‎19.(江苏)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6.(山东)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27.(江苏)(7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 。‎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cm)‎ h≤10‎ ‎10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 ‎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 关系。‎ 答案:(7分)(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 ‎ (3)增长型 ‎ ‎ (4j)_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5.(全国理综2)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32.(宁夏)(11分)‎ ‎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 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 答案:(11分)‎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5n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5. (天津)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4.(广东A卷)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73、(广东文科基础)图1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 ‎ B、野兔、鹿及昆虫均匀初级消费者 ‎ ‎ C、狼和云豹在不同时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 ‎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7.(江苏)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51.(广东理科基础)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是初级消费者 ‎ B.Ⅳ为分解者 ‎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 ‎ ‎34.((理综1卷)10分)‎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答案:(10分)(1)(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重庆)题5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 利用部分),方框太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30. (北京)(16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www.ks5.u.com 请回答问题:‎ (1) 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 (2) 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 (3) 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 (4) ‎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 (5) 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 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 (1) 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 (2) 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 答案:(16分)(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2)NH4+,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6.(广东A卷)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福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4.(山东)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广东A卷)(8分)‎ 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 答案:‎ ‎(1)‎ 呼吸作用 好氧细菌 黑藻等沉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无机碳(CO2、等)‎ 分解利用 可溶性 有机碳 ‎(2)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3.(广东A卷)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