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一附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十一)(附答案)‎ ‎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一卷 分叉部分 考生注意:‎ ‎ 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 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记·平准书》日:“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反映了汉初实行的政策是 ( )‎ ‎ A.休养生息 B.无为而治 C.重农抑商 D.民族歧视 ‎1.C “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体现了汉高祖对商人的苛刻政策,反映了汉初的抑商政策。‎ ‎2.《老学庵笔记》载:“闻人茂德言,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文中的“外国”应是 ( )‎ ‎ A.天竺 B. 波斯 C.大食 D.朝鲜 ‎2.A 唐太宗时,曾专门派人到天竺(今印度)去学习熬糖法。‎ ‎3.“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号》)对此理解较正确的是 (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3.B 材料的前半句体现了民性是天生的而且是善良的,但未直接表现出来;后半句意思是上天就让君主代表天来教化人民,使人们内心的善质都发挥出来。‎ ‎4.下列对甘薯种植做过研究和介绍的是 ( )‎ ‎4.C 甘薯是明朝时从菲律宾引进到中国的。北宋的《梦溪笔谈》、元朝的《农书》和北魏、东魏年间的《齐民要术》都不可能进行过研究和介绍,《农政全书》则是明末的作品。‎ ‎5.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5.A 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即使比较富裕, 社会地位也是比较低下。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出现材料中所述史实。‎ ‎6.观察下图,按农具功能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 ‎ A.①谷物加工②汲水③耕地④耕地 ‎ B.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灌溉 ‎ C.①耕地②汲水③耕地④谷物加工 ‎ D. ①谷物加工②耕地③耕地④灌溉 ‎6.B ①是曲辕犁,是用来耕地的②是桔槔,是用来汲水的,③是铁口犁,是用来耕地的,④是筒车,是用来灌溉的。‎ ‎7.据清朝大臣黄觉滋上道光帝的奏折,白银与铜钱的兑数如下表:‎ 年 份 一两白银兑换铜钱数 ‎1823年~1824年 ‎1249‎ ‎1828年~1829年 ‎1337‎ ‎1833年~1834年 ‎1365‎ ‎1838年~1839年 ‎1638‎ ‎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 C.外国资本与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D.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7.B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白银的价格越来越贵,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由于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的。‎ ‎8.“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真善战者,岂必力争洋枪洋药乎?”(《曾国藩全集·奏稿二》)从中可以看出 ( )‎ ‎ A.曾国藩的思想保守,不接受新式武器 ‎ B.曾国藩的头脑中还没有近代化的意识 ‎ C.曾国藩认为武器是重要因素,而人是决定因素 ‎ D.曾国藩的观点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相悖 ‎8.C 从材料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喻意,用到对后一句的理解即人而非武器是决定的因素。‎ ‎9.从现代化的潮流看,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 ‎ A.封建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近代化进程已起动 ‎9.D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过程就是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过程,这必然会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在此基础上产生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引领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0.史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原因是 ( )‎ ‎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10.B 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对外扩展,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欧洲大陆逐渐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大国多通过改革和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导致了历史性的变革。‎ ‎11.晚清一位大臣因经历对外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主张购买洋炮、洋船,他认为“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而皇帝却斥责他“一派胡言”。该大臣经历的战争是 (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11.A 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并且造出了自己的枪、船。材料中提出购买洋枪、洋船,很显然距离洋务运动时间也较远,故选择A。‎ ‎12.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战争后 (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12.C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使当时中国最先进阶级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担负起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任务,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的含量大为提高 ‎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4.“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实际上是 ( )‎ ‎ 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B.导致当代政治格局极不稳定的起因 ‎ C. 美国以经济的手段来控制西欧 ‎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并扶植西德 ‎14.C 马歇尔计划其实质是通过扶植西欧来控制西欧,达到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15.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此观点反映了 ( )‎ ‎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 ‎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C 经济全球化从其本质讲,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它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所以选①和③。从某种角度来讲,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全面实现现代化,而不是全面西方化;所以排除②和④。‎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20分)‎ ‎ 16.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为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列举四位杰出蒙族人物,并对上述观点加以解说。(4分)‎ ‎16.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必须要体现为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这一中心主题。‎ ‎16.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被尊为成吉思汗;忽必烈:定国号元,建都大都;俺答汗:积极贸易“互市”;渥巴锡:率西蒙古回归祖国。(4分)‎ ‎ 17.照片上的历史(10分)‎ 材料一: 一张留美学童出洋前的合影 请回答:‎ ‎(1)照片大约摄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4分)‎ ‎(2)请列举他们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并简介其主要贡献。(2分)‎ ‎ 材料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和洋务运动不可分的,洋务运动“练兵制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而上海正是洋务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地之一。‎ ‎ 请回答:‎ ‎ (3)列举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各一例。(2分)‎ ‎ (4)为什么上海会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2分)‎ ‎17.解析:(1)从图片背景上面的文字“轮船招商总局”得出洋务运动的结论,再根据所学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即可。(2)(3)问结合所学列举即可。(4)问要结合上海在近代的特殊地位来分析:受侵略比较早,自然经济解体比较早,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条件更多。‎ ‎17.(1)洋务运动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确立,在东西文明的碰撞中清政府感到了落后,开始向西方学习,进入向西方学习的第一阶段——器物层次阶段。(其它言之成理也得分,共4分)‎ ‎ (2)詹天佑;京张铁路。(2分)‎ ‎ (3)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2分)‎ ‎ (4)位置好、开埠早、接受西方影响较大、经济基础强、劳动力充足等。(任二给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 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 ‎ ——‎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 ‎ 计划和市场,其实在邓小平那里早已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 ‎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在哪一重大会议后?(2分)‎ ‎ (2)你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18.解析:本题涉及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方面的问题。对它们分析的关键是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就应该肯定,不能仅看表面。如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曾被攻击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被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 ‎18.(1)中共十四大后。(2分)‎ ‎ (2)苏联新经济政策,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有效经验,摆脱了经济困境;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摆脱了经济危机等。(4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 ‎ B组题(适合二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文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民间传说《牛郎与织女》反映的文明特征是 ( )‎ ‎ A.大河文明 B. 海洋文明 C. 草原文明 D.绿洲文明 ‎1.A 《牛郎与织女》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式,属于大河文明。‎ ‎2.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可以说明,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是因为文字发展的决定因素有 ( )‎ ‎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④需坚持文化传统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D 文字的功能是记录和传播,所以要有利于交流,而且其书写受工具的影响,与谁创造的并无直接关系,而且如坚持文化传统就不会出现这种演变,故排除①和④,选②和③。‎ ‎3.汉武帝时,一儿子殴伤父亲,按当时法律要处死,而且是枭首。廷尉张汤就此请教董仲舒,董却认为:此事乃父亲与人斗殴,儿子拿木棍前去救助,不慎误伤父亲,其行为并未构成违法的“殴父”罪,应判无罪。该案例反映西汉时 ( )‎ ‎ A.已经废除严刑酷法 B. 有礼刑结合立法思想 ‎ C.已经具备了判例法 D.未施行同态复仇原则 ‎3.B古代的统治者把刑罚用来作为统治者实行德治的保障手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刑罚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统治者用这一思想来指导法律的制定,标榜礼刑结合。‎ ‎4.下列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其中颁布最早的是 ( )‎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 C.法国第一部宪法 D.美国宪法 ‎4.B 《人权宣言》是1789年8月颁布的;《独立宣言》是1776年7月颁布的;法国第一部宪法是1791年颁布的;美国宪法是1787年颁布的。‎ ‎5.‎2004年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呼吁美国应停止执行所谓的《对台湾关系法》。这一要求的国际法基础是 ( )‎ ‎ A.主权国家理论 B.民族国家理论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国家主权平等理论 ‎5.A 主权国家 理论认为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主权的国家应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内外事务,决定内外政策,采取它认为合适的和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并实现既定的目标。‎ 而1979年由美国单方面制定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与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三个联合公报原则背道而驰,严重违背了主权国家理论。‎ ‎6.‎2004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以布什获胜宣告结束(如下图)。美国的总统大选若以《1787年宪法》解读,正确的理解是 ( )‎ 获胜关键俄亥俄州20张选举人票 布什在俄亥州的选举中获胜.获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统选举获胜所需的270张 ‎ ①每四年选举一次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③俄亥俄州20张选举人票按其人口比例分配④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A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7.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人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 ( )‎ ‎ A.理论联系实际 B.重视调查研究 ‎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7.D 材料中的观点是要了解历史的真实性,不能仅凭以往的经验,而是要充分得重视证据的作用。最符合的观点即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8.《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就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8.D “和魂汉才”的根本仍然是日本文明,是指借助于儒家文明对日本文明进行改造,成为自己能够接受的文明。‎ ‎9.The great Britain成为The British common wealth是基于 ( )‎ ‎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魏玛宪法》‎ ‎ C.《威斯敏斯特法》 D.《日内瓦公约》‎ ‎9.C 《威斯敏斯特法》是1931年英国议会确认各自治领地位的法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根据本法,联合王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共和国和纽芬兰组成英联邦;各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在英联邦内部,英国与自治领为平权成员。‎ ‎10.有人认为,眼下在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 ( )‎ ‎ A.北约与华约 B.北约与欧盟 ‎ C.欧盟与北约 D.恐怖与流感 ‎10.C 欧盟东扩既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性步骤,也是中东欧国家冷战后“回归欧洲” 的简捷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实现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欧盟现有成员国的均质化发展,属于制度性的东扩;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美国乘机提出北约东扩主张,意在将西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东移,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确立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是为战略性的东扩。‎ ‎11.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美国一黑人运动员夺取了三枚金牌,使当时观看比赛的希 ‎ 特勒十分恼火。希特勒恼火的主要原因是 ( )‎ ‎ A. 该运动员不是德国人 ‎ B. 黑人运动员的成绩驳斥了纳粹“种族论”‎ ‎ C.该运动员非纳粹党人 ‎ D.黑人运动员的成绩证明了种族“优越论”‎ ‎11.B 希特勒一直宣扬的是纳粹“种族论”,认为日尔曼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与之相反,犹太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 ‎12.民族主义是推动世界近代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如 ( )‎ ‎ ①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封建统治,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②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促进了美利坚共和国的最终形成 ‎ ③日本人提出“尊王攘夷”,维护国家独立,争取国家的发展 ‎ 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促进了救国救亡道路的不断探索 ‎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B 民族主义的概念是与现代国家的概念密切相连的。民族主义就是国家主权的“外部特征”,是现代国家之间保护和争取民族权利的政治工具。民族主义就是要求,不论国家大小、强弱,在国际上都要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权利之上。据此排除体现国家内部斗争的①。‎ ‎1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出现了一大批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按其诞生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 ‎ ①七十七国集团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欧洲联盟④联合国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3.B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14.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告诫日本:如果再坚持用错误的观点对青少年施教的话,日本只能沦为世界孤儿。这表明日本必须 ( )‎ ‎ A.加强与世界的协调与合作 B.正确认识侵略的历史 ‎ C.马上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 D.将德国作为学习榜样 ‎14.B 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出现篡改教科书事件,对日本的青年一代带来的就是极其恶劣的影响,极大地伤害了被其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只能更为世界人民所不齿。‎ ‎15.奥本海默是二战中美国原子弹研制的主要负责人,在原子弹爆炸的第二天,他去见总统,说:“我已变成死神……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总统和蔼地说:“去洗干净。”这位总统是 ‎ ( )‎ ‎ A. 杜鲁门 B,西奥多罗斯福 ‎ C. 富兰克林罗斯福 D.艾森豪威尔 ‎15.A 194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挑选杜鲁门为副总统候选人。同年民主党竞选获胜。他担任副总统为时仅82天,‎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他继任总统 ,一直到1953年。原子弹爆炸是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20分)‎ ‎ 16.旧船的船长(6分)‎ ‎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 这段文字是英国第一个正式访华的公使马嘎尔尼在1794年写下的。请回答:‎ ‎(1)马嘎尔尼所指的几位“船长”是谁?(2分)‎ ‎(2)选择一个典型的“船长”,概说其主要功绩。(4分)‎ ‎16.解析:此题关键是要结合马嘎尔尼访华的时间1794年来分析。此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1661年-1795年)的最后阶段。‎ ‎ 16.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任二,2分);康熙:缓解满汉矛盾(或与汉族知识分子合作,禁止圈地,摊丁入亩),削三藩,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赐班禅封号,粉碎葛尔丹分裂势力。(任四,4分)‎ ‎17. 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构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用以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8分)‎ 请回答:‎ ‎(1)孟德斯鸠和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图4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2分)‎ ‎(3)美国宪法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是何?(2分)‎ ‎(4)用一段话描述上述四幅图之间的关系。(2分)‎ ‎17.解析:(1)(2)(3)问结合图片提示的人物、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4)问要注意在分析四幅图之间关系的时候,既要答出①和③、②和④之间的关系,又要答出①③和②④之间的关系。‎ ‎17.(1)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2分)‎ ‎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分)‎ ‎ (3)根据“三权分立”和“相互牵制与平衡”原则;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组成,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 ‎ (4)说明图1和图4的关系,及图2和图3对中国近代历程的推动。(2分)‎ ‎ 18.欧洲的重新崛起(6分)‎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格《七大洲四十年》‎ ‎ 请回答:‎ ‎(1)列举20世纪欧洲国家之间相互对抗的史实一例,并分析它的影响。(2分)‎ ‎(2)戴高乐总统对记者的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为实现上述思想,欧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欧洲国家的重新崛起对世界格局起了什么作用?(1分)‎ ‎18.解析: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欧洲统一的思想,欧洲只有联合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结合欧共体(欧盟)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来分析即可。‎ ‎ 18.(1)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欧洲的衰落。(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 (2)欧洲联合;(1分)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盟等。(任意2个,2分)‎ ‎ (3)推动世界多极化。(1分)‎ ‎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 第二卷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9.“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堪与这段文字相印证的遗址是 ( )‎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良渚遗址 ‎19.A 材料反映的是神农教人们种植粟,开始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从母系氏族开始的,而古代农业形成的是北粟南稻的局面,综合判断选A。‎ ‎20.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 ‎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20.B 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被更多的下层人民所接受,说明了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2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 ‎ ‎ ( )‎ ‎ A.固守自然经济的方式 B. 受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甚至倒退 ‎21.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固守自然经济,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加强,导致封闭和落后。‎ ‎22.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杭嘉湖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22.D 材料中所述杭嘉湖三府歉收,才会出现暂时由台湾供应的现象,而平时则是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 ‎23.下列文献最能反映17至18世纪中国历史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 ‎23.C ‎ 《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古代农业的经验,又记载了西方的水利方法,体现了17-18世纪中国中西交流的新特征。《天工开物》是对古代手工业的总结,《本草纲目》是对传统医学的总结,《资政新篇》是19世纪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的纲领,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24.“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当任何一种形势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这段文字的出处及理论依据是 ( )‎ ‎ A.《人权宣言》、《社会契约论》‎ ‎ B.《权利法案》、《论法的精神》‎ ‎ C.《人权宣言》、《论法的精神》‎ ‎ D.《独立宣言》、《社会契约论》‎ ‎24.D 材料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精神,叙述了人民和政府的关系,体现了社会契约的基本观点,更反映了殖民地人民要求推翻殖民统治的强烈愿望。‎ ‎25.历史是什么,人们有各种理解,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适当的是 ( )‎ ‎ A.历史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历程 ‎ B.历史上的史诗、传说等是虚构的 ‎ C.历史是古往今来的胜利者的宣传 ‎ D.历史是专门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 ‎25.A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全面地看待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历史,都有其主观性,历史是人所记录的,就不可能避免受到记录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但历史事实没有改变。‎ ‎26.货币的社会属性在于它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情况。观察下列纸币,其反映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是 ( )‎ A.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普通流通 B.列强在华开设银行发行纸币 C.民族资本开设银行发行纸币 D.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26.D 从纸币上的标志时间“中华民国元年”即可得出结论。‎ ‎27.马克思曾评价鸦片战争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的接触。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碎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的棺材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此话的意思是鸦片战争 ( )‎ ‎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状态②客观上促进中国旧体制的解体 ‎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过度④是一场人民反封建的战争 ‎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7.C “隔绝状态被英国用暴力所打碎”得出①,“接踵而至是解体的过程”得出②,“接触新鲜空气”得出③,综合材料所述,鸦片战争是一场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开始于 (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8.A 材料中所述西方列强所获权力是在中国建立租界权,此权力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获得的。‎ ‎29,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华,随身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图中中国的位置偏西,遭到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取自利马窦《中国札记》)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 ( )‎ ‎ A.文化专制主义 B.天朝上国心态 ‎ C.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D.君主专制影响 ‎29.C 材料中所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天朝上国,自尊自大”的心态。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源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政治上的闭关锁国政策。‎ ‎30.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它:“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克林顿的回答 ( )‎ ‎ A. 多少反映美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特点B. 是随便地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个玩笑 ‎ C.表明他并没有认识到美国政体的本质D. 还不如小姑娘道出了美国政权的实质 ‎30.A 美国的总统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因此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31.历史学习中需要对事件的因果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 ‎ A. 工业革命——美国内战 B.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C. 戊戌变法——北京大学 D. 内燃机出现——汽船诞生 ‎31.D 内燃机出现是电气时代的产物,汽船是蒸汽时代的产物。‎ ‎32.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安息处——签署了E- mancipation Proclamation,黑人满怀希望地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支票,这张期票被签上‘资金不足’的字样。”(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指 ‎ ‎ ( ) ‎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宅地法》‎ ‎32.C 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发表于‎1963年8月28日。根据时间判断,并结合材料中“黑人满怀希望”的关键词,可得出结论。‎ ‎33.《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是联合国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 A.防止美国借联合国之名进行扩张 B.防止苏联借联合国之名进行扩张 ‎ C.维护安理会五个大国的共同利益 D.保持维和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33.D 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冷战的结束,该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有效性。它对于防范地区冲突,遏制某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30分)‎ ‎ 34.在美国学者哈特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人选。(见图)‎ ‎ 请回答:(5分)‎ ‎ (1)从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100人》的理由。(2分)‎ ‎(2)你认为作者选择人物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此标准,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上再选取一位人物,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3分)‎ ‎34.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的,所以不管选择哪一个人物,在分析其贡献的时候既要考虑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同时更要从世界历史的背景和角度来分析。‎ ‎34.(1)可以任选一个谈(如秦始皇等);也可选择一组人物谈(如老子、孔子、孟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的制度创新成就;蔡伦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2分)‎ ‎ (2)其标准是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影响也大。如政治方面,商鞅、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思想方面,庄子、韩非子等;科技方面,张衡、毕升、沈括等;文学方面.屈原、李白等。(3分,言之成理即可)‎ ‎35.“解决国家问题”(5分)‎ 材料一:1936年1月张学良对青年人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第1集 材料二:蒋介石在西安督战,与张学良、杨虎城合影 西安事变的报道 请回答:‎ ‎(1)当时张学良将军有没有个人的“苦闷”?(1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国家问题”?(1分)‎ ‎(3)观察材料二的图片,你可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4)研究张学良的生平事迹,上述两则材料采用了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采用哪些资料来研究?(1分)‎ ‎35.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张学良生平事迹的理解和认识,包括退兵关内和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后退兵关内,人们的不屑是为其个人苦闷(2)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所谓的“国家问题”。(3)材料二的图片所获的信息只要围绕的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4)可以采用的与西安事变相关的报道、实物资料、亲历人的讲述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5.(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亡,张学良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1分)‎ ‎ (2)日本侵略步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1分)‎ ‎ (3)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等八项救国主张。(2分)‎ ‎ (4)言之有理即可,如口述史料、实物资料等。(1分)‎ ‎36.历史的真实记忆(10分)‎ 以下两张照片分别摄于二战前夕的英法。请结合历史背景回答:‎ ‎(1)两张照片摄于当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2分)‎ ‎(2)你如何理解张伯伦和达拉第回国后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4分)‎ ‎(3)历史的发展真如张伯伦和达拉第所预言的吗?结果怎样?(4分)‎ ‎36.解析:(1)从图片中“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和平万岁”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结论。(2)主要体现了当时民众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当时希特勒不断疯狂对外扩张担忧的角度来分析。(3)这种绥靖政策是建立在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只能加剧法西斯分子的对外扩张,加速二战的爆发。‎ ‎36.(1)慕尼黑会议后(或慕尼黑协定签订后)。(2分)‎ ‎ (2)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内和平主义的思潮;国家实力的衰退;对战争的反思和希望和平;张的个人努力;祸水有可能东引等)。(4分)‎ ‎ (3)非;希特勒还是利用民族情绪,挑起了战争,英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首先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损失惨重,法国灭亡,后由于美国、苏联加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战胜法西斯德国等。(4分) ‎ ‎37.中国台湾问题(10分)‎ ‎ 材料一:‎2004年9月15日晚,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与“联合国记者协会”以“视讯会”方式进行“对话”,在所谓的“致词”中,陈水扁攻击祖国大陆和联合国,说:“德国统一之前,东、西德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因此,一味阻挠台湾人民参与国际社会,只会让台湾与中国越走越远,伤害两岸人民的情感,无助两岸关系的正常化。”‎ 材料二:根据雅尔塔会议及《签订德国失败和接管最高权力的声明》等的有关规定,苏美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台湾问题和两德问题的不同。(提示:可从形成的原因,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双方各自对国家分裂的认识等方面考虑)(8分)‎ ‎(2)对于“台独”的嚣张气焰,我国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什么?(2分)‎ ‎37.解析:(1)问分析的关键所在,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两德问题是冷战所造成的。原因不同,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就不会相同,双方对国家分裂的认识因为原因和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2)我国政府的态度是在一国两制前提下的和平统一,但一定要强调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7.(1)①形成原因:德国问题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二战中德国战败,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台湾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同题,属于中国内政。(3分)‎ ‎ ②国际法上的地位:德国的分裂是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的,而台湾问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属于中国领土,应由中国收回。一个中国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3分)‎ ‎ ③各自对国家分裂状态的认识程度:德国分裂后,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的李登辉上台初期也承认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3分)‎ ‎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尽最大可能争取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2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40分)‎ ‎ 38.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时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 ‎ 请回答:(10分)‎ ‎(1)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是如何实现的?(2分)‎ ‎(2)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取得全面的胜利?(6分)‎ ‎(3)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 ‎ 材料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根据中国自身遭遇作出的必然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根据上述两条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30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 ‎ 38.(1)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促进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2分)‎ ‎ (2)美国:①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南北战争,废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②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发国内市场,垄断形成等。‎ ‎ ③《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建联邦政府。④对外扩张,引进技术等。(其他国家类似,言之成理即可,6分)‎ ‎ (3)英国工业革命后,为原料和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进一步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等。(2分)‎ ‎ 历史小论文评分:(30分)‎ ‎ (1)主题:主题明确,题旨相符。‎ ‎ (2)观点:观点鲜明而突出。‎ ‎ (3)材料:所选史实典型、充实。‎ ‎ (4)论述:论据确切、论证充分。‎ ‎ (5)文字:文字流畅、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