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17讲 城市化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17讲 城市化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 A.甲  B.丁 C.戊 D.己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乙城市的规模较大 D.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解析:戊位于河口地区,形成较早。丁地交通不便,不可能发展成为区域中心。‎ 答案:1.C 2.D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6 / 6‎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该区域人口沿河分布于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故影响因素为河流与地形。第4题,据图中信息及河流判断,该区域为四川盆地,甲城为成都、乙城为重庆,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与成都相比,水路交通便捷是其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优势所在。‎ 答案:3.D 4.D ‎“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剩下的钱再买辆车”的双城生活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们的认可。据此回答5~7题。‎ ‎5.“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圳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B.在深圳工作体面,声誉好 C.深圳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达 D.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6.“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  )‎ A.环境质量较深圳好 B.气候条件较深圳优越 C.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 D.交通位置较深圳优越 ‎7.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主要得益于(  )‎ A.交通改善 B.政策支持 C.人口老龄化 D.逆城市化 6 / 6‎ 解析:第5题,深圳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因此人们选择“在深圳上班”。第6题,受经济等条件影响,东莞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因此人们选择“到东莞居住”。第7题,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东莞,主要得益于两地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答案:5.A 6.C 7.A ‎(2018·衡水冀州中学模拟)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回答8~9题。‎ ‎8.1982-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9.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7年我国城市人口年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始终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始终在增加,故A错误;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反,故B错误;从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年增长率来看,城市化水平增速一直较快,故C错误;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故选D。第9题,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1982-2007年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因此在此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故选C。‎ 答案:8.D 9.C 下图是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6 / 6‎ ‎10.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南京 D.成都 ‎11.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0题,由图示可以看出,西安拥堵所花时间与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的比值最小,即西安人拥堵“痛苦指数”最低。第11题,两城市都是我国特大城市,城市规模大,虽然基础设施完善,但交通通达度不高;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更多的人口,长期拥堵已成习惯,故两城市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所以B正确。‎ 答案:10.B 11.B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大城市城市中心与××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大城市发展对××区农业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 / 6‎ 解析:(1)发展特征应结合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建成区面积进行分析。(2)城市发展促进××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减小。(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状况,其解决措施应从增大下渗量、增强地表径流的排泄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变大;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种植;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 ‎(3)问题: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小,地表径流量较大,易形成城市内涝。措施: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大雨水的下渗量;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区空气质量在××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6 / 6‎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结合该阶段特点回答即可。(2)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城市中心区与××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 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区绿化率。‎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