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训练选(2)(含解析)新人教版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O32-、CH3COO-、SO42-、K+
B.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S2-、NO3-、Cl-
C.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中:Mg2+、SO42-、Cl-、Ba2+
D.使苯酚溶液呈紫色的溶液中:Na+、AlO2-、I-、SO32-
【答案】A
【解析】A项,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CO32-、CH3COO-、SO42-、K+离子之间不反应,也不与OH-反应,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项,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和S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项,SO42-和Ba2+生成Ba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OH-和Mg2+生成Mg(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使苯酚溶液呈紫色的溶液中含有Fe3+,和I-、SO3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8 / 8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考查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熟悉常见离子的性质,明确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主要涉及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等,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A、B、C三项都涉及溶液酸碱性的限制条件;D项隐含条件为Fe3+,注意Fe3+为常见氧化性离子,I-、SO32-为常见还原性离子。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属于绿色食品
B.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目前加碘食盐中添加的主要物质是KI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A.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A错误;B.燃煤中加入CaO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最终转化为硫酸钙,因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B正确;C.目前加碘食盐中添加的主要物质是KIO3,C错误;D.“玉不琢不成器”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B。
3、将过氧化钠加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最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过氧化钠将溶液漂白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除溶解外无特殊现象产生 D.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B
8 / 8
【解析】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亚铁氧化为三价铁,过氧化钠投入氯化亚铁溶液中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三价铁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B正确。
4、下述系列实验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由此得出如下的几个结论: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①实验ⅰ可知产生气体中只有NO2 ②实验让说明木炭被浓硝酸氧化了③实验ⅲ说明浓硝酿有挥发性④实验市产生的气体中检测出CO2,说明木炭被浓硝酸氧化了。对比分析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结论① B.结论② C.结论③ D.结论②④
【答案】C
【解析】浓硝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氮和氧气,①错误;也有可能灼热的木炭给浓硝酸的分解提供了热量,不一定木炭被氧化,②错误;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与灼热的木炭相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③正确;氧气也可以与灼热的木炭反应产生CO2,④错误;综上所述,结论③正确;正确答案选C。
5、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一部分,已知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原子有可能均能与氢原子形成18电子分子
B.Z元素可能为金属
C.Z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Y的原子半径大
8 / 8
D.W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X的原子序数的3倍
【答案】A
【解析】X、Y、Z、W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知,X、Y、Z、W属于第三主族以后的元素,且X和Y位于第二周期、Z和W位于第三周期,如果W是Cl元素,则X、Y、Z分别是N、O、S元素;如果W是S元素,则X、Y、Z分别是C、N、P元素;如果W是P元素,则X、Y、Z分别是B、C、Si元素;A.若X、Y、Z、W分别是N、O、S、Cl元素,那么它们与H原子形成18电子的分子分别是N2H4、H2O2、 H2S 、 HCl ,A 正确;B.Z 可能是S 、 P 、 Si 元素,所以 Z 不可能为金属元素, B 错误;C.Z位于第三周期,Y位于第二周期,所以Z的原子半径一定比Y的原子半径大,C错误;D.如果 W 是 P 、 X 是 B 元素,则 W 原子序数是 X 的 3 倍, D 错误;答案选A.
6、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和NaCl 的混合溶液,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定)体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CuSO4和NaCl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a表示阴极上产生的气体,前产生的为Cl2
C.若t1时溶液的体积为1L,此时溶液的pH 为13
D.若原溶液体积为1L,则原溶液中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答案】A
7、已知反应2HI(g)H2(g)
8 / 8
+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ol HI 充分分解,吸收1.25 kJ 热量
B.加入催化剂,Ea减小,△H 不变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HI 分解率不变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HI 分解率增大
【答案】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OH-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pH为3的盐酸的c(H+)是pH为1的盐酸的100倍
C.Na2SO3溶液与NaHSO3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一定相同
D.pH相同的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完全中和时,消耗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A、含有OH-的溶液不一定为碱性,如水中含有OH-,但水显中性,故A错误;B、pH=3的盐酸溶液中c(H+)=10-3mol·L-1,pH=1的盐酸溶液c(H+)=10-1mol·L-1,因此pH=3的盐酸的c(H+)是pH=1的盐酸中的1/100倍,故B错误;C、两种溶液含有微粒为Na+、SO32-、HSO3-、H2SO3-、H+、OH-,故C正确;D、NH3·H2O是弱碱,NaOH为强碱,相同pH时,c(NH3·H2O)>c(NaOH),因此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时,消耗氨水的体积小于NaOH的体积,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8 / 8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8 / 8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
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
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 CaCl2溶液
无白色
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钠稳定,受热难分解,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为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生成碳酸钙沉淀变浑浊。
(2)①称取两种固体2 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10 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同质量的两种固体在同体积的溶剂中,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②碳酸钠溶解过程为放热过程,温度升高,故a错误,b正确。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后呈红色,故c错误,d正确。
8 / 8
(3)①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同等条件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不及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所以Ⅰ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②1 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09 4 mol,1 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012 mol,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03 mol,再由方程式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盐酸不足,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的量计算。Ⅰ中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003 mol,Ⅱ中无气体产生,故a、c正确。
(4)实验1: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离子反应为Ca2++CO===CaCO3↓。
实验2: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反应:
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离子反应为Ca2++2HCO===CaCO3↓+CO2↑+H2O。
答案:(1)2NaHCO3Na2CO3+CO2↑+H2O
(2)①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②b、d
(3)①Ⅰ ②a、c
(4)Ca2++CO===CaCO3↓
Ca2++2HCO===CaCO3↓+CO2↑+H2O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