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双基夯实作业11 地球上的水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水获得外界能量最多的环节和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分别是 ( )
A.B和E B.E和F
C.A和G D.C和D
解析:海水的蒸发需要获得大量的热量,故水获得外界能量最多的环节是E。人类活动中的水利工程建设和跨流域调水会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所以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也就是图中的F。
答案:B
2.如果此图所示地区位于山东,那么完成字母C环节的地理事物应该是
( )
A.西南季风 B.冬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解析:字母C环节表示的是水汽输送,如果此图所示地区位于山东,那么完成水汽输送的地理事物应该是夏季风,也就是东南季风。
答案:C
3.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使地球水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和海陆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地表形态
⑤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⑥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能够使地球水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水循环过程可看出);(2)水循环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正是因为有了太阳能,风才能吹,水才能动,说明太阳能转化为动能);(3)水循环是海陆联系的纽带(将陆地上的泥沙、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输入海洋,使得大陆架分布有许多渔场(如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4)水循环最富动力,可塑造地表形态(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瀑布),还可影响气候、生态平衡,提供丰富的水资源等。
答案:D
4.(2012·广东卷)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入湖流量大于出湖流量的①③两个时段,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
答案: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据图完成5~6题。
5.水位季节变化最大和最小的水体分别是 ( )
A.河流、湖泊 B.河流、①代表的水体
C.河流、②代表的水体 D.湖泊、②代表的水体
解析:河流水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水位的季节变化最大,承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则最小。
答案:C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河、湖水的补给形式为 ( )
A.图中湖泊水此时不能得到潜水补给
B.该河流能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补给
C.该河流既能得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又能得到①②两层地下水补给
D.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存在直接的互补关系
解析:相互接触的两个水体具有互相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A项图中潜水的水位高于湖泊水,湖泊水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C项因隔水层的阻挡,该河流得不到承压水的补给。D项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无法直接互补。
答案:B
读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解析:等温线数值北高南低为南半球,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凸为暖流。
答案:C
8.A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丁地可能出现该洋流。
答案:D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0.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1.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解析:据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因此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索马里洋流属季风洋流。在夏季,表层海水受强大的西南季风驱使,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的深水盆中升起较冷的水补偿表层水,使水温降低2~3℃,成为寒流。此外,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回归线附近,太阳辐射增强,高温干燥。
答案:9.B 10.D 11.C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据此回答12~13题。
12.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解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为循环周期较短的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答案:B
13.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 )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解析: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新加坡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国土面积小,境内无大的河流,人口密度很大,人均水资源较少,其他三项中巴西、英国、美国的水资源都比较丰富。
答案:A
二、综合题(共24分)
14.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1分)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修建水窖通过收集雨水用于生产和生活,对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有较大的影响。第(3)题,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第(5)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答案:(1)蒸发 降水 甲(或陆地内循环) 乙(或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15.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5分)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2分)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3分)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3分)
解析: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是越向南温度越低,因此位于南半球。虚线的等温线向高纬方向突出,因此水温较高。从流向上看,暖流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南半球为向南流。①~④四个地点中,只有①地位于南半球且洋流向南流动。因此图1海域只能位于①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大规模向东流动,形成顺时针环流。图2中②地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下层海水上涌。
答案:(1)南 高 暖 增温 增湿
(2)南 ①
(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
(4)有些大陆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