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1-05-13 发布

金沙一中历史高考考点训练一及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沙一中历史高考考点训练(一)及答案 ‎1. 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提名,进行欢庆。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 ‎2.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 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这不能反映 出的是 A.民族危机严重 B.康有为力促变法 ‎ C.康有为急于求成 D.变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富强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 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 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4.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 友。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 明 ‎①商业繁荣 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 ‎③阶级矛盾缓和 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 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 ‎ ①中华民国提倡女权 ②提倡男女平等 ‎ ‎③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④性别歧视消失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 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 ‎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 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 C.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 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版上,而是铭记在公 民的心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B.增强法律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法律观念 ‎10.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 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 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11.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三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却迥然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经济两次快速发展的原因,概括美国的崛起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经验。‎ ‎(2)近代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原因,概括其对周边国家的危害。二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试分析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教授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崛起的话,今天要走的路必须是一条与世界共享发展、共享和平、共享繁荣的道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 金沙一中 历史高考考点训练(一)‎ 参考答案 ‎1.A.这道题凸现了目前教育改革热点,即教育要塑造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根据所学,A应入选,因为科举制度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有利于培养具有奴性人格的人。‎ ‎ 2.D.考查准确理解能力。材料中反映首要目的在于“自立”而非“富强”。其他的题肢均能从题干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希望变法三年求自立,体现了急于求成和民族危机严重,通过以日本为参照,能反映出康有为力促变法,故选D.‎ ‎ 3.C.C项的表述错误。184条体现了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能体现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能体现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不符合实际,是一个错项,故选C.‎ ‎4. D.富商大贾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表现;子女婚嫁只问财富,不问地位,体现了商品经济对等级观念的冲击;显贵之人乐意与从事末业之人为伍,子女婚嫁,只问钱财,能够说明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达官显贵与巨商之间等级观念的淡化不能说明全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这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5. A.该题属于推理型选择题。从“汉奸”到“满奴”说明了人们观念的变化,能够反映社会风俗和人们对发式审美观念的变化。留辫子的人被讥笑为“满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民的平等观念。因而,①②③正确。辛亥革命前一些革命志士剪发立誓和满清王朝决裂,另外,剪发和留辫子比起来的确有很多优点,如便于梳理、清洗等,这体现了对了西方生活方式先进部分的有选择的借鉴,因而④的表述错误。‎ ‎ 6.A. 该题优点有三:一是引女权入题,凸现社会史范式;二是材料典型,从“匹夫有责”到“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观念全新,而且显得趣味盎然;三是考查推理能力和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性别歧视消失与事实不符,可通过常识予以排除。故选A。‎ ‎ 7.D. 该题采用社会史范式,通过数字对比揭示经济大危机期间社会公平问题,和我国目前致力于推进社会公平的战略的热点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从题肢的设计技巧来看,采用典型的因果导致的错误类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辨析能力。因果关系倒置是常用的命题技巧,该题④犯了因果关系倒置的错误。‎ ‎ 8.D.该题关注经济危机时期的民生问题,通过典型材料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从题肢的设计技巧来看主要采用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类型,有利于学生增强该类错误类型的辨析能力。A项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之一。B、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 ‎9.B.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史论结合能力,从题干看,主要强调增强法律的重要性,其他各项均与题干核心理念相关,但是不能构成论证关系。‎ ‎10. D.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和程度型选择题的优化组合,材料信息复杂,题干和四个题肢关系均比较密切,需要认真辨析。题干关键词:主要。题干的中心句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故选D。‎ ‎11.‎ ‎(1)有益经验: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大海外市场。(答对3点,即可得3分。)‎ ‎(2)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危害: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经济的发展;使人民蒙受深重灾难。崛起原因: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结束了对其占领;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美军的大批军事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金沙一中历史高考考点训练(二)‎ ‎1.这幅图是美国摄影家肯塞·达利尤斯于1908年拍摄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在骄傲地 炫 ‎ 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 杰作。据此,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当时人们生态文明观念淡薄 ‎ B.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发展观念不科学 C.人们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 ‎ D.砍伐森林得到民众的一致谴责 ‎2.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 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推动了耕地的扩展 B.明清统治者奖励垦荒 C.垦荒过程中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D.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3.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很多巨大的蒸汽 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民众生活 ‎ B.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C.轮船的发明推动了水上运输事业的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自然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4.右图是被石油污染的海鸟,据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忽视环境问题导致的恶果 B.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和环境发展相协调 C.增强环保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的关键 D.大力发展环保科技,尽力减少环境污染 ‎5.《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 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 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6.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 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 ‎7.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 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体现孔子智 慧的观念的主要是 A.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 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 C.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 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 ‎8.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则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了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 D.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9.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 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此话反映了他主张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创立民国 ‎ C.社会革命 D.关注民生 ‎10.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 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 C.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 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1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法令规定以常平、广惠各仓储存的钱谷为资本,夏秋之时按户等以不等的数额贷给农户,利息在二分到三分左右,在夏秋收成后随两税缴纳。‎ 材料二:欧阳修有一段评论:“夏粮钱于春中俵散,尤是青黄不接之时,尚有可说,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直是放债取利耳。”可谓一针见血。青苗法在执行中问题也不少,如法令规定不许强制,实际上大多强行抑配,王安石自己都说:“抑配诚恐有之。”利息法令规定百分之二十,实际执行中往往超过,司马光为陕西路以折变散青苗钱算过一笔账,农民得青苗钱“陈色白米一石,却将来纳新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 ‎(1)根据材料二,总结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6分)‎ 金沙一中 历史高考考点训练(二)‎ 参考答案 ‎1.D.该题属于图文结合型选择题,突出了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从题干中可提取的关键信息是: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杰作。因而当时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很薄弱,砍伐森林并未得到人们的反对。‎ ‎ 2.D.过度垦荒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结合所学,可以判定A、B、C三项表述错误,根据常识垦荒肯定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表述错误。这道题的特点在于将生活经验纳入考试范畴。‎ ‎ 3.B.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从题干和题肢的表述来看,A、C项在题干中对应的信息是“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D项表述错误,因为汽船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而非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B.‎ ‎ 4.该题设计目标有二:一是考查历史事实的准确再现能力,石油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二是通过典型材料,引起学生心灵震撼,以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5.C.该题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C项的表述和题干不一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其他各题肢均能从材料中找到对应信息。‎ ‎ 6.B.该题主要考查重要知识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考查。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和历史事实不符。‎ ‎7.A.这道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即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因而选A。‎ ‎ 8.C.该题主要考查史论结合能力和重要知识的准确再现能力,其中A项属于孟德斯鸠的观点;B项属于卢梭观点;D项属于狄德罗观点,故选C。‎ ‎ 9. B.该题主要考查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体现了孙中山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强烈愿望,其他题肢均与题干不相符合。‎ ‎ 10.D.A项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之一。B、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 ‎11.‎ ‎(1)脱离实际,秋季贷款给农民,成了变相放债;新政执行不力,危害了民众利益;吏治败坏,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3分)‎ ‎(2)科学决策,制定政策要符合实际;澄清吏治,建设并完善监督体制;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使政令畅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