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新课标同步导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且面临挑战的表现有(  )‎ ‎①物理学的一系列新的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②物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以太不存在 ③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④量子假说的提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事件发生时间的准确记忆。因为③④都是20世纪发生的解决经典物理学危机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经常有这样一句台词:“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句话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按照一种新理论,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这种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这种新理论应该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 C.量子论 D.生物进化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速度达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都会发生变化。故此“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答案: B ‎3.(2011·徐州模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热和光”“黑体辐射”‎ 与量子论产生的背景即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的疑点相符。A、B、D三项是关于物体运动的发现。‎ 答案: C ‎4.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它对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些领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增长方式 B.人类社会的时代 C.人们的生活方式 D.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现在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变为依靠科技进步,A项正确;信息技术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转换到知识经济时代,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B项正确;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系统,从而使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C项正确;进入近代,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技术只是加强了这一推动力。并没有改变,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 ‎5.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的案例是(  )‎ A.1952年,美国克隆蝌蚪 B.1997年,美国克隆羊“多莉”诞生 C.1997年,英国克隆羊“多莉”诞生 D.2001年,中国首例克隆牛诞生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条件。“第一次”“哺乳动物”,“多莉”是苏格兰科学家克隆出来的,故C项正确。‎ 答案: C ‎6.“对我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说这句话的宇航员是(  )‎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奥尔德林 D.杨利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答案: B ‎7.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 A.中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C.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新中国 D.中国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解析: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意义重大,对于发展科技,打破美苏核垄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B ‎8.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是(  )‎ ‎①南优1号 ②南优2号 ③南优3号 ④超级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课本知识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D ‎9.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上,而是要探索宇宙空间。他们起初会小心翼翼地越出大气层,然后大胆地征服太阳附近的全部空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 ③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④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材料提供的信息是人类对太空的征服,②③体现的是在核武器方面的开发,与材料不符;而①④则体现了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答案: B ‎10.(2011·三亚模拟)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率则高达55%。为此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应着重开展(  )‎ A.义务教育 B.成人教育 C.识字教育 D.高等教育 解析: 从题干中提到的两个数据去分析,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开展识字教育,扫除文盲。‎ 答案: C ‎11.右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免除学杂费。关于图画反映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实施 B.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C.针对全体国民教育减免学杂费 D.是“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重要体现 解析: 本题为逆向思维选择题,免除学杂费并不是针对全体国民教育减免学杂费。‎ 答案: C ‎12.新年伊始,山东的教育改革风暴引起全国关注,齐涛厅长指出:山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回归”。历史上,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做法仍值得今天借鉴的有(  )‎ ‎①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都得到发展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③取消高考,直接推荐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题干中教育的“回归”是指由应试教育回到原来就提倡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②③是“文革”期间的做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答案: B ‎13.“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解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文学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科学技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答案: C ‎14.下列是在中国某个时间段内流行的“样板戏”。对这种“样板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B.“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C.“样板戏”的做法是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 D.“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摧残 解析: “样板戏”的出现是“文化大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发展,但用“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不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 答案: A ‎15.《卧虎藏龙》获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电影《卧虎藏龙》折射出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  )‎ A.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的作品增多 B.一些学术问题、文艺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C.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增多 D.中国文艺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解析: 题干中的时间是2001年,因此折射出的社会背景应是新世纪中国的文艺发展。同时题干中电影《卧虎藏龙》在导演、音效、动作等各个方面的获奖也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 ‎1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5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6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综合分析二战后高科技改变了人类的劳动方式。第(1)问从两位科学家对时代发展的成就作用角度思考。第(2)(3)问从材料中可以归纳概括。第(4)问关键是理解“地球村”的概念,特点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归纳,分别列出一项三次科技革命的科技发明即可。‎ 答案: (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6分)‎ ‎(2)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5分)‎ ‎(3)新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5分)‎ ‎(4)特点:全球各地的时空联系日益紧密,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等;(答出一项即可)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答一项即可)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答出一项即可)(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二 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胡锦涛 请回答:‎ ‎(1)“文革”后初期,最牵动人心、最能说明“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的事件是什么?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2)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试简述之。(6分)‎ ‎(3)材料三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你知道在其领导下本届政府主要有哪些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8分)‎ 解析: 回答第(1)问时注意“最牵动人心”信息。第(2)问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回答第(3)问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归纳要点。‎ 答案: (1)事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作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分) ‎ ‎(2)主要贡献: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6分) ‎ ‎(3)具体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具体措施:①逐步实行并自2007年开始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②自2007年夏天开始,教育部所属的6所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免费上大学;③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量增加教育投资。(8分)‎